s 阅读页

第69章 一九三四年(10)

  《鹦哥故事》〔3〕我没有见过译本,单知道是一部印度古代的文学作品,是集合许多小故事而成的结集。大约其中也讲起中国事,所以那插图有中国的一幅。不过那时中国还没有辫子,而作者却给我们拖起来了,真可笑。他们以为中国人是一向拖辫子的。二月初〔4〕我曾寄了几部古装人物的画本给他们,倘能收到,于将来的插画或许可以有点影响。

  《引玉集》后记有一页倒印了,相隔太远,无法重订,真是可惜。此书如能售完,我还想印一部德国的。专此布复,即颂时绥。

  迅上五月卅一日晚。

  注释:

  〔1〕《胡适文选》胡适论文自选集,一九三○年十二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

  〔2〕指徐懋庸受邀为光华书局编刊物事。按后来他仍为该局编辑《新语林》。

  〔3〕《鹦哥故事》苏联出版的一部印度故事集。

  〔4〕据《鲁迅日记》,二月初应为一月初。

  340601致李小峰小峰兄:《两地书》印证已印好,因系长条,邮寄不便,希嘱店友于便中来寓一取。来时并携《两地书》三本,无印者即可,可在此贴上,而付出之印,则减为千四百九十七枚也。

  《桃色的云》,《小约翰》纸板,亦希一并带来,因今年在故乡修坟,故须于端节前,设法集一笔现款,只好藉此设法耳。

  迅上六月一夜。

  340602①致曹聚仁聚仁先生:惠函奉到。我不习画,来问未能确答,但以意度之,论理,是该用什么笔都可以的。不过倘用钢笔,则开手就加上一层钢笔之难----刮纸,墨完,等----能令学者更觉吃力,所以大约还是用铅笔----画用的铅笔----为是。

  前回说起的书,是继《伪自由书》之后的《准风月谈》,去年年底,早已被人〔1〕约去,因恐使烈文先生为难,所以不即付印。现在印起来,还是须照旧约的。对于群众〔2〕,只好以俟将来了。

  我之被指为汉奸〔3〕,今年是第二次。记得十来年前,因爱罗先珂攻击中国缺点,上海报亦曾说是由我授意,而我之叛国,则因女人是日妇云。今之衮衮诸公及其叭儿,盖亦深知中国已将卖绝,故在竭力别求卖国者以便归罪,如《汗血月刊》之以明亡归咎于东林〔4〕,即其微意也。

  然而变迁至速,不必一二年,则谁为汉奸,便可一目了然矣。

  此复即请道安。迅顿首六月二日〔1〕指联华书局的费慎祥。

  〔2〕群众指上海群众图书公司。

  〔3〕被指为汉奸参看340516②信注〔10〕。

  〔4〕以明亡归咎于东林参看340430信注〔3〕。

  340602②致郑振铎西谛先生:五月二十八日信,今日午后收到。去年底,先生不是说过,《十竹斋笺谱》文求堂云已售出了么?前日有内山书店店员从东京来,他说他见过,是在的,但文求老头子〔1〕惜而不卖,他以为还可以得重价。又见文求今年书目,则书名不列在内,他盖藏起来,当作宝贝了。我们的翻刻一出,可使此宝落价。

  但我们的同胞,真也刻的慢,其悠悠然之态,固足令人佩服,然一生中也就做不了多少事,无怪古人之要修仙,盖非此则不能多看书也。年内先印两种,极好。旧纸及毛边,最好是不用,盖印行之意,广布者其一,久存者其二,所以纸张须求其耐久。倘办得到,不如用黄罗纹纸,买此种书者必非精穷人,每本贵数毛当不足以馁其气。又闻有染成颜色,成为旧纸之状者,倘染工不贵而所用颜料不至蚀纸使脆,则宣纸似亦可用耳。

  另选百二十张以制普及版,也是最要紧的事,这些画,青年作家真应该看看了。看近日作品,于古时衣服什器无论矣,即画现在的事,衣服器具,也错误甚多,好像诸公于裸体模特儿之外,都未留心观察,然而裸体画仍不佳。本月之《东方杂志》(卅一卷十一号)上有常书鸿〔2〕所作之《裸女》,看去仿佛当胸有特大之乳房一枚,倘是真的人,如此者是不常见的。盖中国艺术家,一向喜欢介绍欧洲十九世纪末之怪画,一怪,即便于胡为,于是畸形怪相,遂弥漫于画苑。而别一派,则以为凡革命艺术,都应该大刀阔斧,乱砍乱劈,凶眼睛,大拳头,不然,即是贵族。我这回之印《引玉集》,大半是在供此派诸公之参考的,其中多少认真,精密,那有仗着"天才",一挥而就的作品,倘有影响,则幸也。

  《引玉集》印三百部,序跋是在上海排好,打了纸板寄去的(但他们竟颠倒了两页),印,纸,装订,连运费在内,共三百二十元(合中国钱),但印中国木刻,恐怕不行。《引玉集》原图,本多小块,所以书不妨小,这回却至少非加大三分之一不可,加大的印价,日前已去函问,得复后当通知。大约每本六十图,则当需二元,百二十图分两本,成本当在四元至三元半,售价至少也得定五元了。

  投稿家非投稿不可,而所见又不多,得一小题,便即大做,而且往往反复不已。《桂公塘》事〔3〕即其一,我以为大可置之不理,此种辩论,废时失业,实不如闲坐也。近来时被攻击,惯而安之,纵令诬我以可死之罪,亦不想置辩,而至今亦终未死,可见与此辈讲理,乃反而上当耳。例如乡下顽童,常以纸上画一乌龟,贴于人之背上,最好是毫不理睬,若认真与他们辩论自己之非乌龟,岂非空费口舌。

  小品文本身本无功过,今之被人诟病,实因过事张扬,本不能诗者争作打油诗;凡袁宏道李日华〔4〕文,则誉为字字佳妙,于是而反感随起。总之,装腔作势,是这回的大病根。其实,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若照相之际,文人偏要装作粗人,玩什么"荷锄带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现已非晋,或明,而《论语》及《人间世》作者,必欲作飘逸闲放语,此其所以难也。

  但章之攻林〔5〕,则别有故,章编《人言》〔6〕,而林辞编辑,自办刊物,故深恨之,仍因利益而已,且章颇恶劣,因我在外国发表文章,而以军事裁判暗示当局〔7〕者,亦此人也。居此已近五年,文坛之堕落,实为前此所未见,好像也不能再堕落了。

  本月《文学》已见,内容极充实,有许多是可以藉此明白中国人的思想根柢的。顷读《清代文字狱档》〔8〕第八本,见有山西秀才欲娶二表妹不得,乃上书于乾隆,请其出力,结果几乎杀头。真像明清之际的佳人才子小说,惜结末大不相同耳。清时,许多中国人似并不悟自己之为奴,一叹。

  专此布达,即请著安。

  迅顿首六月二日夜。

  注释:

  〔1〕文求老头子指日本文求堂(书店)的店主田中庆太郎,别名田中救堂。

  〔2〕常书鸿浙江杭州人,美术家,曾留学法国。

  〔3〕《桂公塘》事参看340516②信及其有关注。

  〔4〕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著有《袁中郎全集》。他与兄宗道、弟中道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创作,被称为"公安派"。李日华(1565--1635),字君实,浙江嘉兴人,明代文学家。著有《紫桃轩杂缀》、《味水轩日记》等,作品主要表现封建士大夫的闲适情调。

  〔5〕章之攻林章,指章克标,浙江海宁人。林,指林语堂。参看340516②信注〔12〕。

  〔6〕《人言》综合性周刊,郭明(邵洵美)、章克标等编辑,一九三四年二月十九日在上海创刊,一九三六年六月十三日停刊。

  〔7〕章克标以"军事裁判暗示当局"的事,参看340306②信注〔5〕。

  〔8〕《清代文字狱档》前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据军机处档案、宫中所存官员缴回的朱批奏折、实录等辑录,共九辑。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陆续出版。这里所说的事,见该书第八辑内"冯起炎注解易诗二经欲行投呈案",参看《且介亭杂文。隔膜》。

  340602③致何白涛白涛先生:顷接到五月廿六信。木刻集于廿四日寄上一本,现在想已收到了罢。三四日内,当嘱书店再寄上十六本,分四包,无须用现银换取法,只要看包上所贴之邮票,平分每册邮费,加上每册若干,将来一并付还书店就好了。

  同时又得铁耕兄信,谓他的旧刻木板,旨存先生处。倘此信到日,尚未回汕,则希回汕时将他的《等父亲回来》〔1〕(即刻母子二人,一坐一立者)那一块一并寄下。但如来不及,就只好等将来再说。

  此复,即颂时绥。

  迅上六月二夜。

  注释:

  〔1〕《等父亲回来》后收入《木刻纪程》时,改名为《母与子》。

  340603致杨霁云霁云先生:二日函收到。叭儿无穷之虑,在理论上是对的,正如一人开口发声,空气振动,虽渐远渐微,而凡有空气之处,终必振动下去。然而,究竟渐远渐微了。中国的文坛上,人渣本来多。近十年中,有些青年,不乐科学,便学文学;不会作文,便学美术,而又不肯练画,则留长头发,放大领结完事,真是乌烟瘴气。假使中国全是这类人,实在怕不免于糟。但社会里还有别的方面,会从旁给文坛以影响;试看社会现状,已岌岌不可终日,则叭儿们也正是岌岌不可终日的。它们那里有一点自信心,连做狗也不忠实。一有变化,它们就另换一副面目。但此时倒比现在险,它们一定非常激烈了,不过那时一定有人出而战斗,因为它们的故事,大家是明白的。何以明白,就因为得之现在的经验,所以现在的情形,对于将来并非只是损。至于费去了许多牺牲,那是无可免的,但自然愈少愈好,我的一向主张"壕堑战",就为此。

  记得清朝末年,也一样的有叭儿,但本领没有现在的那么好。可是革命者的本领也大起来了,那时的讲革命,简直像儿戏一样。

  《新社会半月刊》〔1〕曾经看过几期,那缺点是"平庸",令人看了之后,觉得并无所得,当然不能引人注意。来信所述的方针〔2〕,我以为是可以的,要站出来,也只能如此。但有一种可叹的事,是读者的感觉,往往还是叭儿灵。叭儿明白了,他们还不懂,甚而至于连讥刺,反话,也不懂。现在的青年,似乎所注意的范围,大抵很狭小,这却比文坛上之多叭儿更可虑。然而也顾不得许多,只好照自己所定的做。至于碰壁而或休息,那是当然的,也必要的。

  办起来的时候,我可以投稿,不过未必能每期都有。我的名字,也还是改换好,否则,无论文章的内容如何,一定立刻要出事情,于刊物未免不合算。

  《引玉集》并不如来函所推想的风行,需要这样的书的,是穷学生居多,但那有二百五十个,况且有些人是我都送过了。至于有钱的青年,他不需要这样的东西。但德国版画集,我还想计划出版,那些都是大幅,所以印起来,书必加大,幅数也多,因此资本必须加几倍,现在所踌躇的就是这一层。

  我常常坐在内山书店里,看看中国人的买书,觉得可叹的现象也不少。例如罢,倘有大批的关于日本的书(日本人自己做的)买去了,不久便有《日本研究》之类出板;近来,则常有青年在寻关于法西主义的书。制造家来买书的,想寻些记载着秘诀的小册子,其实那有这样的东西。画家呢,凡是资料,必须加以研究,融化,才可以应用的好书,大抵弃而不顾,他们最喜欢可以生吞活剥的绘画,或图案,或广告画,以及只有一本的什么"大观"。一本书,怎么会"大观"呢,他们是不想的。其甚者,则翻书一通之后,书并不买,而将其中的几张彩色画撕去了。

  现在我在收集中国青年作家的木刻,想以二十幅印成一本,名曰《木刻纪程》,留下来,看明年的作品有无进步。这回只印一百本,大约需要者也不过如此而已。

  此上,即颂时绥。

  迅顿首六月三夜〔1〕《新社会半月刊》即《新社会》,综合性半月刊,俞颂华等编辑,一九三一年七月在上海创刊,一九三五年六月停刊。

  〔2〕来信所述方针据收信人回忆,他对《新社会》的内容不满,计划进行革新,后未成。

  340606①致陶亢德亢德先生:我和日本留学生之流,没有认识的,也不知道对于日本文,谁算较好,所以无从绍介。

  但我想,与其个人教授,不如进学校好。这是我年青时候的经验,个人教授不但化费多,教师为博学习者的欢心计,往往迁就,结果是没有好处。学校却按步就班,没有这弊病。

  四川路有夜校,今附上章程;这样的学校,大约别处还不少。此上即颂时绥。迅顿首六月六日再:某君〔1〕之稿,如《论语》要,亦可分用,因他寄来时,原不指定登载之处的。又及。

  注释:

  〔1〕某君指徐诗荃。

  340606②致黎烈文烈文先生:我们想谈谈闲天,本星期六(九日)午后五点半以后,六点以前之间,请先生到棋盘街商务印书馆编辑处(即在发行所的楼上)找周建人,同他惠临敝寓,除谈天外,且吃简单之夜饭。

  另外还有玄先生〔1〕一人,再无别个了。

  专此布达,并请道安。

  迅顿首六月六日〔1〕玄先生指沈雁冰。

  340606③致王志之思远兄:雁先生为《文史》而作的稿子〔1〕已交来,今寄上,希收转为荷。

  小说稿两篇已收到,并闻。

  此布,即颂时绥豫顿首六月六日〔1〕指《莎士比亚与现实主义》,作者署名"味茗",载北平《文史》第一卷第三号(一九三四年八月)。

  340606④致吴渤吴渤先生:五月廿五日的信已收到,使我知道了种种,甚感。在这里,有意义的文学书很不容易出版,杂志则最多只能出到三期。别的一面的,出得很多,但购读者却少。

  那一本《木刻法》〔1〕,一时也无处出版。

  新近印了一本木刻,叫作《引玉集》,是东京去印来的,所以印工还不坏。上午已挂号寄上一本,想能和此信同时收到。此外,则我正在准备印一本中国新作家的木刻,想用二十幅,名曰《木刻纪程》,大约秋天出版。

  我们一切如常。

  此复,即颂时绥。

  树上六月六夜。

  〔2〕寄出去的木刻,至今还是毫无消息。又及〔1〕《木刻法》即《木刻创作法》。

  〔2〕指鲁迅寄往巴黎举办展览的中国木刻家作品。参看331204信注〔3〕。

  340606⑤致陈铁耕铁耕先生:昨收到廿二日函并木刻,欢喜之至。许多事情,真是一言难尽,在这里只好不说了。

  木刻,好像注意的人多起来了,各处常见用为插画,但很少好的。我为保存历史材料和比较进步与否起见,想出一种不定期刊,或年刊,二十幅,印一百二十本,名曰《木刻纪程》,以作纪念。但正值大家走散的时候,收集很不容易(新近又有一个木刻社被毁了〔1〕),你的原版,我此刻才知道在白涛兄处,而他人在广州,版则在汕头。他来信说,日内将回去一趟,所以我即写信嘱他将你的那一块《等爸爸回来》寄来,但不知道他能否在未走之前,收到我的信。

  《岭南之春》的缺点是牛头似乎太大一点,但可以用的,倘不费事,望将版寄来(这只能用小包寄),不过用在第二本上也难说。十五张连环图画〔2〕,我是看得懂的,因为我们那里也有这故事,但构图和刻法,却诚如来信所说,有些草率。

  我做不出什么作品来,但那木刻集却印好了,印的并不坏,非锌板印者所能比,上午已寄上一本,想能与此信同时寄到的罢。我还想绍介德国版画(连铜刻,石印),但幅数较多,需款不小,所以恐怕一时办不到。

  记得去年你曾函告我,要得一部《北平笺谱》。现在是早已印成,而且已经卖完了。但你所要的一部,还留在我的寓里,我也不要收钱。不知照现在的地址收转,确可以收到无误否?因为这部书印得不多,所以我于邮寄时须小心一点。等来信后,当用小包寄上。

  此复,即颂时绥。

  树上六月六夜。

  注释:

  〔1〕又有一个木刻社被毁指M。K。木刻研究社。一九三四年五月间,该社有的成员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有的被迫走散,因而停止活动。

  〔2〕连环图画即《廖坤玉的故事》,陈铁耕据广东兴宁一带民间故事创作的木刻画。

  340607致徐懋庸懋庸先生:六日信顷收到。

  本星期六(九日)午后两点钟,希驾临北四川路底(第一点[路]电车终点)内山书店,当在其地相候。

  此布即请刻安。迅上六月七夜。

  340608致陶亢德亢德先生:长期的日语学校,我不知道。我的意见,是以为日文只要能看论文就好了,因为他们绍介得快。至于读文艺,却实在有些得不偿失。他们的新语,方言,常见于小说中,而没有完备的字典,只能问日本人,这可就费事了,然而又没有伟大的创作,补偿我们外国读者的劳力。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