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64章 一九三四年(5)

  中国旧书上的插画,我以为可以采用之处甚多,但倘非常逛旧书店,不易遇到。又,清朝末年有吴友如,是画上海流氓和妓女的好手,前几年印有《友如墨宝》〔5〕,不知曾见过否?

  此复,即颂时绥。

  迅上四月三夜〔1〕此信据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四日《北平新报。文艺周刊》所载编入,发表时收信人姓名被略去。

  〔2〕魏猛克曾经鲁迅介绍为美国斯诺译的中国短篇小说集《活的中国》中的《阿Q正传》作插图。"《嚓》的两幅",指他所作两幅不同构思的有关阿Q与王胡扭打的中国画。

  〔3〕《列女传》又作《古列女传》,汉代刘向著。

  〔4〕顾凯之即顾恺之(约345--406)字长康,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东晋画家。所绘《女史箴图》,存世的相传是早期摹本。

  〔5〕《友如墨宝》即《吴友如墨宝》,画集。是吴友如在《点石斋画报》上所发表作品的汇集。

  340404致陶亢德亢德先生:惠示收到。照相若由我觅便人带上,恐需时日。今附上一函,一面将照相放在内山书店,社中想有送信人,请嘱其持函往取为幸。

  此复,即请著安。

  迅顿首四月四夜340405①致张慧〔1〕小青先生:二月二十五日惠函并稿〔2〕二本,早经收到,且蒙赠书两本〔3〕,感谢之至。顷又得三月二十五日函,备悉种种。旅居上海,琐事太多,以致大作至今始陆续读毕。诸作情感诚挚,文字流畅,惟诚如来示所言,在今日已较觉倾于颓唐,不过均系旧作,则亦不足为病。《国风》新译尤明白生动,人皆能解,有出版之价值,惜此地出版界日见凋苓,我又永受迫压,如居地下,无能为力,顷已托书店挂号寄还,至希察收,有负雅意,真是十分抱歉。

  木刻为近来新兴之艺术,比之油画,更易着手而便于流传。良友公司所出木刻四种〔4〕,作者的手腕,是很好的,但我以为学之恐有害,因其作刀法简略,而黑白分明,非基础极好者,不能到此境界,偶一不慎,即流于粗陋也。惟作为参考,则当然无所不可。而开手之际,似以取法于工细平稳者为佳耳。

  专此布复,即请文安。

  鲁迅上四月五日〔1〕张慧号小青,广东兴宁人,木刻家。当时在广东梅县松口中学任教,业余从事木刻和写作。作有《张慧木刻画》,自费手印出版。

  〔2〕指张慧的《国风》今译稿,后曾以《"野有死麕"》为题自费出版。

  〔3〕书两本据收信人回忆,系指他自费出版的旧体诗词《颓唐集》和散文集《东海归来》。

  〔4〕木刻四种指麦绥莱勒的《一个人的受难》、《光明的追求》(即《太阳》)、《我的忏悔》(即《我的祷告》)、《没有字的故事》。均于一九三三年九月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340405②致陈烟桥雾城先生:三日的信并木刻一幅,今天收到了。这一幅构图很稳妥,浪费的刀也几乎没有。但我觉得烟囱太多了一点,平常的工厂,恐怕没有这许多;又,《汽笛响了》,那是开工的时候,为什么烟通上没有烟呢?又,刻劳动者而头小臂粗,务须十分留心,勿使看者有"畸形"之感,一有,便成为讽刺他只有暴力而无智识了。但这一幅里还不至此,现在不过偶然想起,顺便说说而已。

  美术书总是贵的,个人购置,非常困难,所以必须有一机关,公同购阅,前年曾有一个社〔1〕,藏书三四十本,战后消失,书也大家拿散了。现在则连画社也不能设立,我的书籍,也不得不和自己分开,看起来很不便,但这种情形,一时也没有好法子想。

  中国小说上的插画,除你所说的之外,还多得很,不过都是木刻旧书,个人是无力购买的,说也无益。

  鼓吹木刻,我想最好是出一种季刊,不得已,则出半年刊或不定期刊,每期严选木刻二十幅,印一百本。其法先收集木刻印本,加以选择,择定之后,从作者借得原版付印。欧美木刻家,是大抵有印刷的小机器的,但我们只能手印,所以为难,只好付给印刷厂,不过这么一来,成本就贵,因为印刷厂以五百本起码,即使只印一百,印费也要作五百本算。

  其次是纸,倘用宣纸,每本约三角半,抄更纸(一种厚纸,好像宣纸,而其实是用碎纸再做的)则二角,倘用单张,可减半,但不好看。洋纸也不相宜。如是,则用宣纸者,连印订工每本须五角,一百本为五十元。抄更纸约三十元。

  每一幅入选,送作者一本,可出售者八十本,每本定价,只好五角,给寄售处打一个八折,倘全数卖出,可收回工本三十二元,折本约二十元,用抄更纸而仍卖五角,则不折本。

  照近几年来的刻本看来,选二十幅是可有的了,这一点印工及纸费,我现在也还能设法,或者来试一试看。至于给M。K。木刻会〔2〕商量,我自然当俟你来信后再说。

  不过通信及募集外来投稿,总须有[有]一个公开的固定的机关,一面兼带发售,这一点,我还想不出办法。

  此复,即颂时绥。

  迅上四月五夜。

  注释:

  〔1〕指上海的一八艺社,其藏书在"一二八"战争中散失。

  〔2〕M。K。木刻会即M。K。木刻研究会,一九三二年九月成立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主要成员为周金海、张望、陈普之、王绍络、金逢孙等。M。K。是Muke("木刻"的拉丁化拼音)的缩写。当时鲁迅拟出一种木刻刊物,托陈烟桥与M。K。木刻研究会商量。

  340406致陈烟桥雾城先生:今晨寄上一函,想已到。午后,将我所存的木刻看了一看,觉得可以印行者实也不多。MK木刻会开展览会〔1〕时,我曾经去看,收集了几张,而其中不能用者居大半。现就在手头者选择起来,觉得可印者如下:一工〔2〕:推之兑〔3〕:少女奏琴水落后之房屋以上两人大约是美专学生,近印有《木刻集》陈葆真:十一月十七日时代的推轮者普之〔4〕:轮辗(七)张致平〔5〕:出路?:烟袋?:荐头店以上五人,是MK会中人。

  白涛:工作街头小艇黑烟雾城:窗风景拉汽笛。。。。。。

  以上共只作者九人,作品十八幅。白涛兄好像是回去了,不知你认识他否?如原版亦已带回,则只剩了十四幅,或者索性减去不知作者的两幅,以十二张出一本也可以。

  还有陈铁耕,罗清桢两人,也有好作品可以绍介,但都不在上海,只好等第二本了。

  有些于发行有碍的图画,只好不登。又,野穗社〔6〕《木刻画》中曾经发表过的,也不选入。

  此布,即颂时绥。

  迅上四月六晚〔1〕展览会指一九三三年十月十六日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举办的第四次木刻展览会。

  〔2〕一工即黄新波(1915--1980),广东台山人,木刻家。当时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学生,无名木刻社、M。K。木刻研究会成员。

  〔3〕之兑即刘岘。参看本书附录4致刘岘信注〔1〕。

  〔4〕普之即陈普之(1911--1950),广东潮安人。当时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生,M。K。木刻研究会成员。

  〔5〕张致平又名张抨,笔名张望,广东大埔人,美术家。当时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生,M。K。木刻研究会主持人之一。

  〔6〕野穗社木刻团体,一九三三年冬成立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主要成员有陈烟桥、陈铁耕、何白涛等。《木刻画》,是该社选编的木刻作品集。

  340407致陶亢德亢德先生:〔1〕大札与《人间世》两本,顷同时拜领,讽诵一过,诚令人有萧然出尘之想,然此时此境,此作者们,而得此作品等,固亦意中事也。语堂先生及先生盛意,嘱勿藏拙,甚感甚感。惟搏战十年,筋力伤惫,因此颇有所悟,决计自今年起,倘非素有关系之刊物,皆不加入,藉得余暇,可袖手倚壁,看大师辈打太极拳,或夭矫如撮空,或团转如摸地,静观自得,虽小品文之危机临于目睫,亦不思动矣。幸谅其懒散为企。此复,即请著安。

  迅顿首四月七日〔1〕《人间世》小品文半月刊,林语堂主编,陶亢德、徐訏编辑。一九三四年四月五日在上海创刊,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停刊。

  340409①致姚克姚克先生:愚人节〔1〕所发信,顷已收到。中国不但无正确之本国史,亦无世界史,妄人信口开河,青年莫名其妙,知今知古,知外知内,都谈不到。当我年青时,大家以胡须上翘者为洋气,下垂者为国粹,而不知这正是蒙古式,汉唐画像,须皆上翘;〔2〕今又有一班小英雄〔3〕,以强水洒洋服,令人改穿袍子马掛而后快,然竟忘此乃满洲服也。此种谬妄,我于短评中已曾屡次道及,然无效,盖此辈本不读者耳。

  汉唐画像极拟一选,因为不然,则数年收集之工,亦殊可惜。但上海真是是非蜂起之乡,混迹其间,如在洪炉上面,能躁而不能静,颇欲易地,静养若干时,然竟想不出一个适宜之处,不过无论如何,此事终当了之。

  清初学者,是纵论唐宋,搜讨前明遗闻的,文字狱〔4〕后,乃专事研究错字,争论生日,变了"邻猫生子"〔5〕的学者,革命以后,本可开展一些了,而还是守着奴才家法,不过这于饭碗,是极有益处的。

  此布即请文安。

  豫顿首四月九日〔1〕愚人节又称万愚节,即四月一日欧美风俗,在这一天可以作种种愚弄人的游戏。

  〔2〕关于胡须的事,参看《坟。说胡须》。

  〔3〕一班小英雄《新生》周刊第一卷第十期(一九三四年四月十四日)报道:"杭州发见摩登破坏铁血团,以硝强水毁人摩登衣服,并发警告服用洋货的摩登士女书。"当时北京、上海也有此类组织。参看《花边文学。洋服的没落》。

  〔4〕文字狱封建时代迫害知识分子的冤狱,往往故意从作者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

  〔5〕"邻猫生子"这是梁启超《中国史界革命案》中所引英国斯宾塞的话:"或有告者曰:邻家之猫,昨日产一子,以云事实,诚事实也;然谁不知为无用之事实乎?何也?以其与他事毫无关涉,于吾人生活上之行为,毫无影响也。"340409②致魏猛克〔1〕××先生:七日信收到。古人之"铁线描",在人物虽不用器械,但到屋宇之类,是利用器械的,我看是一枝界尺,还有一枝半圆的木杆,将这靠住毛笔,紧紧捏住,换了界尺划过去,便既不弯曲,又无粗细了,这种图,谓之"界画"。

  学吴友如画的危险,是在只取了他的油滑,他印《画报》〔2〕,每月大约要画四五十张,都是用药水画在特种的纸张上,直接上石的,不用照相。因为多画,所以后来就油滑了,但可取的是他观察的精细,不过也只以洋场上的事情为限,对于农村就不行。他的沫流是会文堂〔3〕所出小说插画的画家。至于叶灵凤〔4〕先生,倒是自以为中国的Beardsley〔5〕的,但他们两人都在上海混,都染了流氓气,所以见得有相似之处了。

  新的艺术,没有一种是无根无蒂,突然发生的,总承受着先前的遗产,有几位青年以为采用便是投降,那是他们将"采用"与"模仿"并为一谈了。中国及日本画入欧洲,被人采取,便发生了"印象派〔6〕",有谁说印象派是中国画的俘虏呢?专学欧洲已有定评的新艺术,那倒不过是模仿。"达达派"〔7〕是装鬼脸,未来派〔8〕也只是想以"奇"惊人,虽然新,但我们只要看Mayakovsky〔9〕的失败(他也画过许多画),便是前车之鉴。既是采用,当然要有条件,例如为流行计,特别取了低级趣味之点,那不消说是不对的,这就是采取了坏处。必须令人能懂,而又有益,也还是艺术,才对。《毛哥哥》虽然失败,但人们是看得懂的;陈静生〔10〕先生的连环图画,我很用心的看,但老实说起来,却很费思索之力,而往往还不能解。我想,能够一目了然的人,恐怕是不多的。

  报上能够讨论,很好,不过我并无什么多意见。

  我不能画,但学过两年解剖学,画过许多死尸的图,因此略知身体四肢的比例,这回给他〔11〕加上皮肤,穿上衣服,结果还是死板板的。脸孔的模样,是从戏剧上看来,而此公的脸相,也实在容易画,况且也没有人能说是像或不像。倘是"人",我就不能画了。

  此复,即颂时绥。迅上四月九夜〔1〕此信据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一日《北平新报。文艺周报》所载编入,发表时收信人姓名被略去。

  〔2〕《画报》即《点石斋画报》,旬刊,附属于《申报》发行的一种石印画报。吴友如主编,一八八四年创刊,一八九八年停刊。

  〔3〕会文堂未详。

  〔4〕叶灵凤(1904--1975)江苏南京人,作家、画家。曾是创造社成员,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二七年初,在上海与潘汉年合办《幻洲》半月刊,鼓吹"新流氓主义"。

  〔5〕Beardsley毕亚兹莱(1872--1898),英国画家。多用带图案性的黑白线条描绘社会生活。常把人画得形象瘦削。

  〔6〕"印象派"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形成于欧洲的一种画派。参看330801②信注〔5〕。

  〔7〕"达达派"通称达达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流行于瑞士、美国、法国的资产阶级文艺流派。它反对艺术规律,否定语言、形象的思想意义,以梦呓、混乱的语言和怪诞荒谬的形象表现不可思议的事物,是当时青年一代精神状态的反映。

  〔8〕未来派二十世纪初形成于意大利的一种资产阶级艺术流派。它否定文化遗产和一切传统,强调表现现代机械文明,形式离奇,难以理解。

  〔9〕Mayakovsky即马雅可夫斯基(B。B。MаЯкОВСкИЙ,1893--1930)苏联诗人,著有长诗《列宁》、《好》等。十月革命后,他配合自己的诗歌画了一些插画,其中有些画因受未来派的影响,令人难以理解。

  〔10〕陈静生当时的连环图画作者。

  〔11〕他指《朝花夕拾。后记》中鲁迅作的插图"无常"。

  340412①致陈烟桥雾城先生:十日晚信并木刻均收到;这三幅都平平,《逃难》较好。

  印行木刻,倘非印一千部,则不能翻印。譬如你的《赋别》,大约为四十八方时,每方时制版费贵者一角二,便宜者八分,即非四元至五元不可,每本二十幅,单是制版费便要一百元左右了。而且不能单图价廉,因为价廉,则版往往不精,有时连线的粗细,也与原本不合。所以只能就用原版去印。入选之画,倘在外埠,便请作者将原版寄来,用小包,四五角即可,则连寄回之费,共不过一元而已。其中如有无法取得原版者,则加入翻板者数幅亦可。

  M。K。社倘能主持此事〔1〕,最好。但我以为须有恒性而极负责的[的]人,虽是小事情,也看作大事情做,才是。例如选纸,付印,付订,都须研究调查过。据我所知,则----抄更纸每刀约九十张,价壹元二三角(九华堂),倘多买,可打八折,其中有破或污者,选后可剩七十张,一开二,即每张需洋一分。

  在木版上印,又只百部,则当用手摇机,在中国纸上印,则当用好墨,以油少者为好。

  封面的纸,不妨用便宜之洋纸,但须厚的。

  此外还有,都须豫先研究确定,然后进行付印。而内容选择,尤应谨严,与其多而不佳,不如少而好;又须顾及流布,风景,静物,美女,亦应加入若干。

  工场情形,我也不明白,但我想,放汽时所用之汽,即由锅炉中出来,倘不烧煤,锅炉中水便不会沸。大约烧煤是昼夜不绝的,不过加煤有多少之别而已,所以即使尚未开工,烟通中大概也还有烟的,但这须问一声确实知道的人,才好。

  此复,即颂时绥。迅上四月十二日〔1〕参看340405②信注〔2〕。

  340412②致台静农静农兄:七日惠函收到。兼士之作,因我是外行,实不敢开口,非不为也,不能耳。令我作刻石之书〔1〕,真如生脑膜炎,大出意外,笔画尚不能平稳,不知可用否?上海幽默已稍褪色,语堂转而编小品文,名曰《人间世》,顷见第一期,有半农国博〔2〕《柬天行》云:"比得朝鲜美人图一幅,纸墨甚新而布局甚别致,想是俗工按旧时粉本绘成者。"纸墨一新,便是俗工,则生今日而欲雅,难矣,此乾隆纸之所以贵欤?年来诚常有归省之意,但跋涉不易,成否此时殊未能定也。此复,即颂曼福不尽。

  隼顿首四月十二夜。

  注释:

  〔1〕刻石之书指鲁迅手书《韦素园墓记》,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2〕半农国博指刘半农,参看320618②信注〔8〕。《柬天行》,是他所作《双凤凰砖斋小品文》中的一篇,载《人间世》第一期(一九三四年四月五日)。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