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51章 一九三三年(4)

  古之师道,实在也太尊,我对此颇有反感。我以为师如荒谬,不妨叛之,但师如非罪而遭冤,却不可乘机下石,以图快敌人之意而自救。太炎〔7〕先生曾教我小学,后来因为我主张白话,不敢再去见他了,后来他主张投壶〔8〕,心窃非之,但当国民党要没收他的几间破屋〔9〕,我实不能向当局作媚笑。以后如相见,仍当执礼甚恭(而太炎先生对于弟子,向来也绝无傲态,和蔼若朋友然),自以为师弟之道,如此已可矣。

  今之青年,似乎比我们青年时代的青年精明,而有些也更重目前之益,为了一点小利,而反噬构陷,真有大出于意料之外者,历来所身受之事,真是一言难尽,但我是总如野兽一样,受了伤,就回头钻入草莽,舐掉血迹,至多也不过呻吟几声的。只是现在却因为年纪渐大,精力就衰,世故也愈深,所以渐在回避了。

  自首之辈,当分别论之,别国的硬汉比中国多,也因为别国的淫刑不及中国的缘故。我曾查欧洲先前虐杀耶稣教徒〔10〕的记录,其残虐实不及中国,有至死不屈者,史上在姓名之前就冠一"圣"字了。中国青年之至死不屈者,亦常有之,但皆秘不发表。不能受刑至死,就非卖友不可,于是坚卓者无不灭亡,游移者愈益堕落,长此以往,将使中国无一好人,倘中国而终亡,操此策者为之也。

  此复,并颂著祺鲁迅启上六月十八夜。

  注释:

  〔1〕魏忠贤(1568--1627)河间肃宁(今属河北)人,明末天启时专权的宦官。曾掌管特务机关东厂,凶残跋扈,杀人甚多。当时趋炎附势之徒对他竞相谄媚,《明史。魏忠贤传》记载:"群小益求媚","相率归忠贤,称义儿","监生陆万龄至请忠贤配孔子"。

  〔2〕胡适侃侃而谈参看330301信注〔10〕。

  〔3〕颜厚有忸怩语见《尚书。五子之歌》。

  〔4〕渔仲即郑樵(1103--1162),福建莆田人,宋代史学家。著有《通志》、《夹漈遗稿》等。亭林,即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学者、思想家。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县利病书》等。

  〔5〕书记旧时称办理文书和从事缮写工作的人员为书记。

  〔6〕戈理基即高尔基。

  〔7〕太炎即章炳麟。

  〔8〕投壶古代宴会时的一种娱乐。宾主依次投矢壶中,负者饮酒。《礼记。投壶》孔颖达注引郑玄的话,以为投壶是"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孙传芳盘踞东南五省时,章太炎任孙组织的婚丧祭制会会长,曾主张恢复"投壶"古礼。但该年八月六日,孙传芳在南京举行投壶仪式时,曾请章太炎主持,章却未去。

  〔9〕据章太炎亲属回忆,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章在浙江余杭老家仓前镇的房子曾被国民党没收。

  〔10〕欧洲先前虐杀耶稣教徒公元二九年前后,欧洲的一些耶稣教教徒常遭虐杀,有的被钉十字架,有的被杀被焚,甚至有被绑进演技场或剧场喂食狮子的。传说使徒彼得等均在罗马殉道,后来西方史书遂尊称他们为"圣彼得"等。

  330619致赵家璧家璧先生:蒙惠书并赐《白纸黑字》一册,甚感。

  兹奉上印证四千枚,以应有一收条见付。此上,即颂著祺。

  鲁迅六月十九日330620①致林语堂〔1〕语堂先生:顷奉到〔2〕来札并稿。前函令打油,至今未有,盖打油亦须能有打油之心情,而今何如者。重重迫压,令人已不能喘气,除呻吟叫号而外,能有他乎?

  不准人开一开口,〔3〕则《论语》虽专谈虫二,恐亦难,盖虫二亦有谈得〔4〕讨厌与否之别也。天王已无一枝笔,仅有手枪,则凡执笔人,自属全是眼中之钉,难乎免于今之世矣。专复,并请道安。

  迅顿首六月廿夜尊夫人前并此请安。

  注释:

  〔1〕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作家。早年留学美国,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校教授。《语丝》撰稿人之一。三十年代在上海主编《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杂志,以自由主义者的姿态提倡"性灵"、"幽默"。

  〔2〕打油即打油诗。传说唐代人张打油所作的诗常用俚语,且故作诙谐,有时暗含嘲讽,被称为打油诗。

  〔3〕虫二指"风月",由"风月无边"变化而来。

  〔4〕天王此处指国民党当局。

  330620②致榴花社榴花艺社〔1〕诸君:十一日信及《榴花》第一期,今天都已收到。征求木刻,恐怕很难,因为木版邮寄,麻烦得很。而且此地盛行白色恐怖,仅仅主张保障民权之杨杏佛先生,且于前日遭了暗杀,闻在计画杀害者尚有十余人〔2〕。我也不能公然走路,所以和别人极难会面,商量一切。但如作有小品文,则当寄上。

  新文艺之在太原,还在开垦时代,作品似以浅显为宜,也不要激烈,这是必须察看环境和时候的。别处不明情形,或者要评为灰色也难说,但可以置之不理,万勿贪一种虚名,而反致不能出版。战斗当首先守住营垒,若专一冲锋,而反遭覆灭,乃无谋之勇,非真勇也。

  此复,并颂时绥。

  鲁迅六月二十日。

  注释:

  〔1〕榴花艺社木刻艺术团体。由唐诃等人发起,一九三三年春成立于太原。曾出版《榴花》周刊,附《山西日报》发行,出至第七期被禁。

  〔2〕计画杀害者尚有十余人据《中国论坛》第三卷第八期(一九三三年七月十四日)所载蓝衣社六月十五日发出秘密通告的《钩命单》:该社计划暗杀者除杨铨外,尚有"陈绍禹、秦邦宪、胡汉民、李宗仁、方振武、吉鸿昌、鲁迅、茅盾"等五十二人。

  330625致李小峰小峰兄:近来收账既困难,此后之《两地书》印花先交半税,是可以的。但有附件二:一,另立景宋之账,必须于节边算清余款;二,我如有需用现款,以稿件在别处设法的时候,北新不提出要印的要求。

  这几天因为须作随笔,又常有客来,所以杂感尚未编过,恐怕至早要在下月初了。这回的编法,系将驳我的杂感的文章,附在当篇之后,而又加以案语,所以要比以前的编法费事一些。但既已说由北新付印,另外决无枝节,不过迟早一点而已。

  前回面索之锌板,一系PioBaroSa〔1〕画像,系一小方块,下有签名;一乃Gorky〔2〕画像,是线画,额边有红块一方。所以二人画像,版则有三块也。倘能检出,希便中带下为荷。

  迅上六月廿五夜。

  注释:

  〔1〕PwoBaroSa即巴罗哈(PioBarojayNessi,1872--1956),西班牙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为生活而斗争》三部曲、《一个活动家的回忆录》等。

  〔2〕Gorky即高尔基。

  330626致王志之志之兄:来信收到。

  书坊店是靠不住的,他们像估衣铺一样,什么衣服行时就挂什么,上海也大抵如此,只要能够敷衍下去,就算了。茅稿〔1〕已寄谷兄〔2〕,我怕不能作。

  《十月》〔3〕的作者是同路人,他当然看不见全局,但这确也是一面的实情,记叙出来,还可以作为现在和将来的教训,所以这书的生命是很长的。书中所写,几乎不过是投机的和盲动的脚色,有几个只是赶热闹而已,但其中也有极坚实者在内(虽然作者未能描写),故也能成功。这大约无论怎样的革命,都是如此,倘以为必得大半都是坚实正确的人们,那就是难以实现的空想,事实是只能此后渐渐正确起来的。所以这书在他本国,新版还很多,可见看的人正不少。

  丁事的抗议〔4〕,是不中用的,当局那里会分心于抗议。现在她的生死还不详。其实,在上海,失踪的人是常有的,只因为无名,所以无人提起。杨杏佛也是热心救丁的人之一,但竟遭了暗杀,我想,这事也必以模胡了之的,什么明令缉凶之类,都是骗人的勾当。听说要用同样办法处置的人还有十四个。

  《落花集》〔5〕出版,是托朋友间接交去的,因为我和这书店不熟,所以出版日期,也无从问起。序文我想我还是不做好,这里的叭儿狗没有眼睛,不管内容,只要看见我的名字就狂叫一通,做了怕反于本书有损。

  我交际极少,所以职业实难设法。现在是不能出门,终日坐在家里。《两地书》一本,已托书店寄出。

  此复,并颂时绥。

  豫上六月廿六夜《年谱》错处不少,有本来错的(如我的祖父只是翰林而已,而作者却说是"翰林院大学士"〔6〕,就差得远了),也有译错的(凡二三处)。又及。

  注释:

  〔1〕茅稿指茅盾作《"杂志办人"》,载《文学杂志》第三、四号合刊(一九三三年七月三十一日)。

  〔2〕谷兄指谷万川,河北望都人,北平"左联"成员,当时是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文学杂志》编者之一。

  〔3〕《十月》中篇小说,苏联雅柯夫列夫(1886--1953)著,鲁迅译,一九三三年二月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作者一九○五年曾参加俄国社会革命党,一九二○年是同路人文学团体"谢拉皮翁兄弟"中的一员。

  〔4〕丁事的抗议指当时上海、北平报刊登载蔡元培等三十八人为抗议国民党逮捕丁玲、潘梓年致南京政府电,以及文化界丁潘营救会发表的宣言等。丁玲,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澧人,作家,"左联"成员,《北斗》主编。著有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中篇小说《水》等。

  〔5〕《落花集》原名《血泪英雄》,王志之著,一九二九年九月北平东方书店出版。后作者将其中的历史剧《血泪英雄》抽去,保留小说五篇和诗二首,改名《落花集》,鲁迅曾为校订,但未能出版。

  〔6〕"翰林院大学士"翰林院的掌院学士,按清制,例兼礼部侍郎,为从二品。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曾任翰林院编修,为正七品。

  330628致台静农静农兄:顷得六月二十二日函,五月初之信及照相,早已收到,倥偬之际,遂未奉闻也。

  上海气候殊不佳,蒙念甚感。时症亦大流行,但仆生长危邦,年逾大衍〔1〕,天灾人祸,所见多矣,无怨于生,亦无怖于死,即将投我琼瑶〔2〕,依然弄此笔墨,夙心旧习,不能改也,惟较之春初,固亦颇自摄养耳。

  开明第一次款,久已照收,并无纠葛,霁兄曾来函询,因失其通信地址,遂无由复,乞转知;至第二次,则尚无消息。

  立人先生大作〔3〕,曾以一册见惠,读之既哀其梦梦,又觉其凄凄。昔之诗人,本为梦者,今谈世事,遂如狂酲;诗人原宜热中,然神驰宦海,则溺矣,立人已无可救,意者素园若在,或不至于此,然亦难言也。

  此复,并颂时绥。

  豫启上六月廿八晚〔1〕大衍语见《周易。系辞》:"大衍之数五十。"后来"大衍"就成为五十的代词。

  〔2〕投我琼瑶语出《诗经。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3〕立人先生大作据韦丛芜回忆,指他在南京自费印行的《合作同盟》,当时只分送了十几份,并未向外发行。立人,即韦丛芜。

  330706致罗清桢〔1〕清桢先生:蒙赐函并惠木刻画集〔2〕,感谢之至。

  倘许有所妄评,则愚意以为《挤兑》与《起卸工人》为最好。但亦有缺点:前者不能确然显出银行,后者的墙根之草与天上之云,皆与全幅不称。最失败的可要算《淞江公园》〔3〕池中的波纹了。

  中国提倡木刻无几时,又没有参考品可看,真是令学习者为难,近与文学社商量,希其每期印现代木刻六幅,但尚未得答复也。

  专此布复,并颂时绥。

  鲁迅启上七月六夜〔1〕罗清桢(1905--1942)广东兴宁人,木刻家。当时在广东梅县松口中学任教。作品有《清桢木刻画》等。

  〔2〕木刻画集指《清桢木刻画》第一辑,由作者自费手印。

  〔3〕《淞江公园》原题《淞口公园一角》。

  330708致黎烈文烈文先生:惠函收到。向来不看《时事新报》〔1〕,今晨才去搜得一看,又见有汤增敭启事〔2〕,亦在攻击曾某〔3〕,此辈之中,似有一小风波〔4〕,连崔万秋〔5〕在内,但非局外人所知耳。

  我与中国新文人相周旋者十余年,颇觉得以古怪者为多,而漂聚于上海者,实尤为古怪,造谣生事,害人卖友,几乎视若当然,而最可怕的是动辄要你生命。但倘遇此辈,第一切戒愤怒,不必与之针锋相对,只须付之一笑,徐徐扑之。吾乡之下劣无赖,与人打架,好用粪帚,足令勇士却步,张公资平〔6〕之战法,实亦此类也,看《自由谈》所发表的几篇批评,皆太忠厚。

  附奉文一篇〔7〕,可用否希酌夺。不久尚当作一篇〔8〕,因张公启事中之"我是坐不改名,行不改姓的人,纵令有时用其他笔名,但所发表文字,均自负责"数语,亦尚有文章可做也。

  此复,即颂著祺家干顿首七月八日〔1〕《时事新报》一九○七年十二月在上海创刊。初名《时事报》,后合并于《舆论日报》,改名为《舆论时事报》,一九一一年五月十八日起改名《时事新报》。初办时为资产阶级改良派报纸;辛亥革命后,曾是拥护段祺瑞的政客集团研究系的报纸。一九二七年后由史量才等接办。一九三五年后为孔祥熙收买。一九四九年五月上海解放时停刊。

  〔2〕汤增敭当时的文学青年,为参与鼓吹"民族主义文学"的《草野》半月刊(后改周刊)的编者之一。一九三三年七月六日《时事新报》载有《汤增敭启事》:"予现专任职于时事新报馆,对于外间各刊物均无关系,前阅某新闻,载曾某(按指曾今可)宣称,予曾与某君同往校对××周刊等语,殊属骇异。予自《星期文艺》停刊后,从未往任何印刷所及与人作校对事宜,显然为曾某之信口雌黄,任意造谣。嗣后如再有此项不负责任之事情发生,当诉诸法律,决不宽恕。"(原文无标点)〔3〕曾某指曾今可(1901--1971),江西泰和人。曾创办低级趣味的《新时代月刊》。

  〔4〕小风波指曾今可、崔万秋、汤增敭间发生的一场风波。参看《伪自由书。后记》。

  〔5〕崔万秋山东观城(今与河南范县等合并)人,国民党复兴社特务。曾主编《大晚报》文艺副刊《火炬》。

  〔6〕张资平(1893--1959)广东梅县人,创造社早期成员,写过大量三角恋爱小说。抗日战争时期堕落为汉奸。一九三三年七月五日《申报。自由谈》曾登载谷春帆揭露张的文章《谈"文人无行"》,六日,张在《时事新报》上刊登启事,影射攻击《自由谈》编者黎烈文以资本家为后援,又以"姊妹嫁作大商人为妾,以谋得一编辑以自豪"。

  〔7〕指《别一个窃火者》,后收入《准风月谈》。

  〔8〕指《豪语的折扣》,后收入《准风月谈》。

  330711①致曹聚仁聚仁先生:继杨杏佛而该死之榜,的确有之,但弄笔之徒,列名其上者实不过六七人,而竟至于天下骚然,鸡飞狗走者内智识阶级之怕死者半,盖怕死亦一种智识耳,孔子所谓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也〔1〕。而若干文虻(古本作氓),趁势造谣,各处恫吓者亦半。一声失火,大家乱窜,塞住大门,踏死数十,古已有之,今一人也不踏死,则知识阶级之故也。是大可夸,丑云乎哉?

  《涛声》至今尚存,实在令人觉得古怪,我以为当是文简而旨隐,未能为大家所解,因而侦探们亦不甚解之故,八月大寿,当本此旨作一点祝辞〔2〕。

  近来只写点杂感,亦不过所谓陈言,但均早被书店约去,此外之欠债尚多,以致无可想法,只能俟之异日耳。

  此复,并颂时绥。

  鲁迅启上七月十一日〔1〕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语出《孟子。尽心篇》:"是故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此处孔子系孟子之误。

  〔2〕祝辞即《祝<涛声>》,后收入《南腔北调集》。

  330711②致母亲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七月四日的信,已经收到,前一信也收到了。家中既可没有问题,甚好,其实以现在生活之艰难,家中历来之生活法,也还要算是中上,倘还不能相谅,大惊小怪,那真是使人为难了。现既特雇一人,专门伏待[侍],就这样试试再看罢。男一切如常,但因平日多讲话,毫不客气,所以怀恨者颇多,现在不大走出外面去,只在寓里看看书,但也仍做文章,因为这是吃饭所必需,无法停止也,然而因此又会遇到危险,真是无法可想。害马虽忙,但平安如常,可释远念。海婴是更加长大了,下巴已出在桌面之上,因为搬了房子,常在明堂里游戏,或到田野间去,所以身体也比先前好些。能讲之话很多,虽然有时要撒野,但也能听大人的话。许多人都说他太聪明,还欠木一点,男想这大约因为常与大人在一起,没有小朋友之故,耳濡目染,知道的事就多起来,所以一到秋凉,想送他到幼稚园去了。上海近数日大热,屋内亦有九十度,不过数日之后,恐怕还要凉的。专此布达,恭请金安。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