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47老母亲鲁瑞

  鲁老太太目光慈祥而有神采,脑后梳着发髻,瘦高身材,腰不弯背不驼,放大脚走起路来很利落。她身穿一件藏青色上衣,下系黑色绸裙。看上去十分整洁而健朗。这就是她老人家给人的最初印象。

  鲁老太太从绍兴搬到北京以后,话听不懂,生活不习惯,每逢遇到绍兴人,听到家乡音,就非常高兴。自从见到俞家三姊妹和许羡苏她们,就把她们当成了自家的亲人。俞芬和许羡苏在绍兴时都是三先生周建人的学生,现在在北京又见面了,觉得她们格外亲。这两个女孩子都长大了,老太太就常托她们代买点东西什么的,戏称她俩是老人家的“活脚船”。

  鲁老太太早就知道俞家三姊妹没有妈妈,对她们更是关爱备至。初次见面时,俞芳和俞藻拘束地站在一边,有点手足无措的样子。她老人家便将两个女孩子拉到身边,和蔼而怜悯地问她们几岁了,在什么学校读书,想不想爸爸。当然,不会问她们想不想妈妈的。这样一谈,两个女孩子就活跃了,她们觉得这位太师母很喜欢孩子的,是一位慈祥可亲的老人。

  后来,鲁老太太搬到了砖塔胡同来,和她们住在同一个院子里,女孩子们甭提多开心了!她老人家很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当她知道孩子们没有什么玩具时,就送给她们皮球和毽子,还把香烟盒里的图片收集起来分给孩子们,这些东西,孩子们都把它们当作宝贝、最好的玩具。

  自从鲁老太太来了之后,没有母爱的俞家的孩子得到了慈母般的爱,享受到了多少家庭的温暖是说不清的。她老人家时常给孩子们炒她们最喜欢吃的发芽豆。为了这,她老人家把老罗汉豆浸在水中发芽,然后晒在她自己的房子里,每天不断移动晾晒的器具,直到晒干为止,再给她们炒着吃。她老人家装的假牙不能吃硬食,看着孩子们吃得又香又甜的样子,她可高兴了。

  鲁老太太年岁大饭量小,喜欢看着孩子们吃饭。她老人家笑咪咪地问俞芳:“老二,你今天吃了几碗饭?”答:“三碗!”于是,老人家高兴地说:“好!好!”又说:“我自己老了,吃不多,可很喜欢看你们年轻人吃饭,吃得多有滋味啊!”她老人家待孩子多么亲切啊!

  鲁老太太还常常给孩子们讲故事,女孩子们发现太师母肚子里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后来,她们终于知道了太师母那些故事的来源,原来她老人家每天读书、读很多书。

  鲁老太太读书看报的能力可不是轻易得来的。小时候,她没有正式上学读书,老师给她的兄弟讲课,她就站在旁边听,然而封建陋习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家里不准她在旁边听课。于是,她就自己找些书来看,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别人。来到砖塔胡同以后,她老人家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俞家三姊妹,有些字老二和老三也不认识,便查字典告诉她。她老人家高兴地说:“瞧,这样你们也多认识了一个字。”俞芳和俞藻这小姐妹俩可不敢不懂装懂,不负责任地乱告诉她老人家,因为她们知道太师母是不喜欢不懂装懂的人的。老人家告诉她们:“字不认识不要紧,教给别人错字是害人。”

  鲁老太太好学,又有毅力,不但能看小说,还能看报纸。她老人家很关心时事,每天要看好几份报纸呢,估计送报的人快来了,她就到大门口去等着。她老人家看了报,还要提出问题和大家交换意见讨论。在张作霖、冯玉祥、吴佩孚等军阀混战的日子里,每天吃过晚饭以后,她老人家就让大家聚在她的房间里谈时事,她让大先生讲这些军阀之间的关系,也发表她自己的看法。这样在她的房间里讨论时事问题是经常的。

  鲁老太太最爱看中国古代小说旧式小说,起初是由鲁迅和二弟分头去找书,后来,兄弟两分开以后,鲁迅就要经常替老母亲到处找书看了。要不了一个星期,就会听到老太太说:“大,我没书看了。”这时,鲁迅便要忙着去找书,等他把书拿回家来交给母亲,老太太却说:“大,这本书我看过了。”于是,鲁迅又得再去找书。因为老太太看书真动感情,看了才子佳人的书结局太悲惨就会难过好几天,所以,鲁迅为老母亲买书总是自己先看一遍。久而久之,家里收藏的中国古旧小说特别多,而且由于老太太的记性特别的好,那些改头换面的书一看就知道,还能说出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这样,就使鲁迅知道了许多书的来龙去脉和改变情况。由于老母亲的这种影响,鲁迅整理、研究并撰写出了《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

  鲁老太太读过很多书,像《三国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镜花缘》、《官场现形记》等古小说不知看过多少遍了,当手边没有合适的书可看时,她就把这些书拿出一本来看,她管这叫做“炒冷饭头”。她老人家也爱看现代小说,大先生经常根据老太太的爱好买书。鲁老太太对书籍非常爱护,一部部整整齐齐地放在书箱里,有四个书箱子呢。到了夏天,她还要把书都拿到外面晒,然后再整理好。她老人家到书店去买书,总是引来许多惊奇的目光,当时她这样的老太太识字的不多,而她要买的又都是大部头的章回小说。店员向她老人家推荐一些书,她却说都已经有了,人家就更加惊诧,她老人家竟然看过许多书!

  俞芳和俞藻很喜欢听鲁老太太讲小说,她讲得有声有色有说有笑,特别生动有趣儿,听了之后心情非常愉快。

  一次,俞芳看了《阿Q正传》,好奇地问鲁老太太:“太师母,真有阿Q这样的人吗?”

  “呵呵,”老人笑笑说;“在绍兴家乡有一个叫阿桂的,但《阿Q正传》里写的事,不都是他的,有些是别人的事,那是选了许多人的事集中起来的故事。”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出版以后,章衣萍夫人和吴曙天女士拿来一本,指着其中的《故乡》说这篇特别好。鲁老太太赶忙拿来老花镜带上看,一口气读完了之后说:“没什么好看的,在我们乡间,也有这样事情,这怎么也可以算小说呢?”她这一说,在座的人都笑了。老太太还不知道这篇小说《故乡》、这部小说集《呐喊》就是她儿子写的。

  鲁老太太不迷信,头脑里没有什么鬼神的作怪,不唠叨不说闲话,和年轻人很合得来,所以精神活泼而强剑鲁老太太不服老,七十高龄还学新东西。一次,看见许羡苏编结毛线衣,她老人家也来了兴趣,下决心学习编结毛线,让许羡苏和俞芳教她。开始自然是编结不好,编了又拆,拆了又编,一次又一次,她老人家终于自己编结了一条大毛围巾,然后又编结了一件穿在外面的毛背心。连俞芳都佩服她老人家非常有毅力。七十岁的老太太竟然和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一样,苦学不倦。连她的儿子也佩服,鲁迅说:“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年,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她老人家和俞芳坐在一起编结毛衣,俞芳说“我编结毛线很慢。”她老人家和蔼地对俞芳说:“绍兴有句老话:做生活不怕慢,就怕惯。”(惯,即“放下”或“放一边去”之意。)鲁老太太人老心不老,很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1926年以前,北京的妇女都留发髻,女孩子都梳小辫子,少数女学生剪短发,一些学校甚至不收剪发女学生。北伐战争以后,大多数女学生都剪去辫子留短发,一些中年妇女也有剪短发的了,但五十岁以上的老太太绝大多数还是留发髻的。鲁老太太看见别人剪短了头发,便问俞家三姊妹剪短发的好处,实际上她老人家也动心了。她老人家早就感到梳发髻躺着看书不舒服,于是,经过一番观察与考虑,她老人家也剪了短发,自己还准备了一套理发工具,头发长了,就请许羡苏或俞芳她们给理一理。

  到了夏天,许多人穿上了白色鞋,一些顽固的老人则看不惯,看见了很不高兴的。可是,鲁老太太暑天也穿上了白色鞋。她老人家头发不很白,面孔白皙而细致,戴上蓝色的眼镜,脑后梳着刚刚流行的短发,穿起玉蓝色旗袍,手里撑着蓝色的洋伞,脚上穿着一双白色鞋,出门坐在人力车上,实在是够精神的。

  鲁老太太看书看报,常常是靠在床上,背后靠一个二尺见方的靠背枕头,花布枕套已经很旧了。俞芳和俞藻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姐妹俩决定合绣一个新枕套送给太师母。她俩用彩色绣花线在枕套上绣了四个娃娃,看上去绣工粗拙很不高明,花样不新也不好看。绣好之后,她俩给太师母送去,太师母很高兴地收下,马上就用它把那个旧枕套替换下来了。这个枕套竟一直使用了十年,俞芳离京那年还看见它在用着。

  鲁老太太不但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总是旗帜鲜明地支持新事物。1925年,北京学生掀起抵制日货运动,她老人家把她日常用的日本散脸盆等等都砸碎丢掉,不管是不是周作人老婆羽太信子买来的,也不顾羽太信子的情绪如何。

  在北京女师大风潮和三一八惨案中,鲁老太太天天看报纸。这时候,她老人家像二十多岁年轻人似的,焦急地等不到看第二天的报纸,于是便自己去买晚报,有时要买好几份报纸。次日,大清早起来,抢先把鲁迅要看的报纸拿过来,戴上眼镜先细看一遍。她老人家明明知道反对学校、反对政府是“大逆不道”,和反动派斗争有生命危险,尽管她对鲁迅的安危很担心,但她态度鲜明地和鲁迅站在一起,支持鲁迅,无限信任鲁迅,相信鲁迅是正义的。她老人家不但不责怪那些女学生多生事端,而且还很欢迎那些“毛丫头”到家里来,从她们嘴里详细地了解报纸上说的情况,还要和她们讨论当前的形势呢。遇到不平之处,老人家也慷慨激昂大有骂倒一切之状,反而引起儿子和那些“毛丫头”笑起来。鲁迅说:“娘何必这样的气呢?”老人家已是七十岁高龄的人,却情愿四处奔走避难,对鲁迅的事情从不阻拦也不埋怨。

  1926年8月26日,在鲁迅的安全时刻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老母亲鲁老太太再一次将儿子送出门,满含热泪祝福儿子到了南方会更好。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