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2章 (1)

  五月五日。

  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五月五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安内与攘外"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三十日蒋介石在国民党外长顾维钧宣誓就职会的"亲书训词"中,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一九三三年四月十日,蒋介石在南昌对国民党将领演讲时,又提出"安内始能攘外",为其反共卖国政策辩护。这时一些报刊也纷纷发表谈"安内攘外"问题的文章。

  (3)草菅民命,杀戮清流指明末任用宦官魏忠贤等,通过特务机构东厂、锦衣卫、镇抚司残酷压榨和杀戮人民;魏忠贤的阉党把大批反对他们的正直的士大夫,如东林党人,编成"天鉴录"、"点将录"等名册,按名杀害。这时,在我国东北统一了满族各部的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已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登可汗位,正率军攻明。

  (4)李自成(1606-1645)陕西米脂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崇祯二年(1629)起义。崇祯十七年一月在西安建立大顺国,同年三月攻克北京,推翻明朝。后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镇压起义军;李自成兵败退出北京,清顺治二年(1645)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所害。

  (5)爱新觉罗清朝皇室的姓。满语称金为"爱新",族为"觉罗"。

  (6)轩辕传说中汉民族的始祖。《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7)魏忠贤(1568-1627)河间肃宁(今属河北)人,明末天启时专权的宦官。曾掌管特务机关东厂,凶残跋扈,杀人甚多。当时,趋炎附势之徒对他竞相谄媚,《明史?魏忠贤传》记载:"群小益求媚","相率归忠贤,称义儿","监生陆万龄至请以忠贤配孔子。"(8)"宁赠友邦,不给家奴"这是刚毅的话。刚毅(1834-1900),满洲镶蓝旗人。清朝王公大臣中的顽固分子,曾任军机大臣等职;在清末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他常对人说:"我家之产业,宁可以赠之于朋友,而必不畀诸家奴。"(见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卷四)他所说的朋友,指帝国主义国家。

  新药说起来就记得,诚然,自从九一八以后,再没有听到吴稚老(2)的妙语了,相传是生了病。现在刚从南昌专电中,飞出一点声音来(3),却连改头换面的,也是自从九一八以后,就再没有一丝声息的民族主义文学者们,也来加以冷冷的讪笑。为什么呢?为了九一八。

  想起来就记得,吴稚老的笔和舌,是尽过很大的任务的,清末的时候,五四的时候,北伐的时候,清党的时候,清党以后的还是闹不清白的时候。然而他现在一开口,却连躲躲闪闪的人物儿也来冷笑了。九一八以来的飞机,真也炸着了这党国的元老吴先生,或者是,炸大了一些躲躲闪闪的人物儿的小胆子。

  九一八以后,情形就有这么不同了。

  旧书里有过这么一个寓言,某朝某帝的时候,宫女们多数生了病,总是医不好。最后来了一个名医,开出神方道:壮汉若干名。皇帝没有法,只得照他办。若干天之后,自去察看时,宫女们果然个个神采焕发了,却另有许多瘦得不像人样的男人,拜伏在地上。皇帝吃了一惊,问这是什么呢?宫女们就嗫嚅的答道:是药渣(4)。

  照前几天报上的情形看起来,吴先生仿佛就如药渣一样,也许连狗子都要加以践踏了。然而他是聪明的,又很恬淡,决不至于不顾自己,给人家熬尽了汁水。不过因为九一八以后,情形已经不同,要有一种新药出卖是真的,对于他的冷笑,其实也就是新药的作用。

  这种新药的性味,是要很激烈,而和平。譬之文章,则须先讲烈士的殉国,再叙美人的殉情;一面赞希特勒的组阁,一面颂前苏联的成功;军歌唱后,来了恋歌;道德谈完,就讲妓院;因国耻日而悲杨柳,逢五一节而忆蔷薇;攻击主人的敌手,也似乎不满于它自己的主人……总而言之,先前所用的是单方,此后出卖的却是服药了。

  服药虽然好像反应,但也常无一效的,医不好病,即毒不死人。不过对于误服这药的病人,却能够使他不再寻求良药,拖重了病症而至于糊里糊涂的死亡。

  四月二十九日。

  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五月七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丁萌。

  (2)吴稚老指吴稚晖(1865-1953),名敬恒,江苏武进人,国民党政客。早年曾先后留学日本、英国。一九○五年参加同盟会,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右翼,曾出卖过革命者章太炎、邹容。一九二四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一九二七年他向国民党中央提出"清党"案,是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的帮凶。

  (3)指吴稚晖在南昌对新闻界的谈话,见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九日《申报》"南昌专电":"吴稚晖谈,暴日侵华,为全国预定计划,不因我退让而软化,或抵抗而强硬,我惟不计生死,拼死抵抗。"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此时正酝酿派亲日分子黄郛北上,与进犯华北的日本侵略者妥协,因此《大晚报》"星期谈屑"曾载《吴稚晖抗日》一文,对吴的谈话加以嘲笑,文中说:"自九一八以后,一二八以后,我们久已不闻吴稚晖先生的解颐快论了,最近,申报的南昌电,记着吴老先生的一段谈话","便是吴老先生的一张嘴巴,也是无从可以救国了","吴老先生的解颐快论",只不过是"'皓首匹夫‘的随便谈谈而已!"(4)药渣见清代褚人获《坚瓠丙集?药渣》:"明吾郡陆天池博学能文,精于音律。有寓言曰:某帝时,宫人多怀春疾,医者曰:'须敕数十少年药之。‘帝如言。后数日,宫人皆颜舒体胖,拜帝曰:'赐药疾愈,谨谢恩!‘诸少年俯伏于后,枯瘠蹒跚,无复人状。帝问是何物?对曰:'药渣!‘""多难之月"前月底的报章上,多说五月是"多难之月"。这名目,以前是没有见过的。现在这"多难之月"已经临头了。从经过了的日子来想一想,不错,五一是"劳动节",可以说很有些"多难";五三是济南惨案(2)纪念日,也当然属于"多难"之一的。但五四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扬,五五是革命政府成立(3)的佳日,为什么都包括在"难"字堆里的呢?这可真有点儿稀奇古怪!

  不过只要将这"难"字,不作国民"受难"的"难"字解,而作令人"为难"的"难"字解,则一切困难,可就涣然冰释了。

  时势也真改变得飞快,古之佳节,后来自不免化为难关。

  先前的开会,是听大众在空地上开的,现在却要防人"乘机捣乱"了,所以只得函请代表,齐集洋楼,还要由军警维持秩序。(4)先前的要人,虽然出来要"清道"(俗名"净街"),但还是走在地上的,现在却更要防人"谋为不轨"了,必得坐着飞机,须到出洋的时候,才能放心送给朋友。(5)名人逛一趟古董店,先前也不算奇事情的,现在却"微服"(6)"微服"的嚷得人耳聋,只好或登名山,或入古庙,比较的免掉大惊小怪。总而言之,可靠的国之柱石,已经多在半空中,最低限度也上了高楼峻岭了,地上就只留着些可疑的百姓,实做了"下民",且又民匪难分,一有庆吊,总不免"假名滋扰"。向来虽靠"华洋两方当局,先事严防",没有闹过什么大乱子,然而总比平时费力的,这就令人为难,而五月也成了"多难之月",纪念的是好是坏,日子的为戚为喜,都不在话下。

  但愿世界上大事件不要增加起来;但愿中国里惨案不要再有;但愿也不再有什么政府成立;但愿也不再有伟人的生日和忌日增添。否则,日积月累,不久就会成个"多难之年",不但华洋当局,老是为难,连我们走在地面上的小百姓,也只好永远身带"嫌疑",奉陪戒严,呜呼哀哉,不能喘气了。五月五日。

  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五月八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丁萌。

  (2)济南惨案指一九二八年五月三日,日本帝国主义派兵侵占济南,打死打伤中国军民五千余人的五三惨案。

  (3)革命政府成立指一九二一年孙中山为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京政府,取消了原广州军政府,于五月五日在广州正式成立中华民国政府,并就任非常大总统。

  (4)一九三三年五月五日,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举行"革命政府成立十二周年纪念"大会,事前通知各界"于是日上午九时,在本党部三楼大礼堂,召集各界代表举行纪念大会",并规定纪念办法九条,末条是"函请警备司令部暨市公安局,严防反动分子,乘机捣乱;并酌派军警若干,维持会场秩序"。

  (5)要人送飞机给朋友的事,指张学良在一九三三年二月将一架自备的福特机选给宋子文,又在四月辞职出国时,将另一架福特机送给蒋介石。

  (6)旧时"要人"在外出时,改换常服以免被人认识,叫做"微服"。一九三三年四月四日,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到南京夫子庙文物店购买古玩,报纸纷纷宣传,如次日《申报》"南京专电"说:"林主席今日微服到旧书店购古籍数本,古董数件。"不负责任的坦克车新近报上说,江西人第一次看了坦克车。自然,江西人的眼福很好。然而也有人惴惴然,唯恐又要掏腰包,报效坦克捐。我倒记起了另外一件事:有一个自称姓"张"的(2)说过,"我是拥护言论不自由者……唯其言论不自由,才有好文章做出来,所谓冷嘲,讽刺,幽默和其他形形色色,不敢负言论责任的文体,在压迫钳制之下,都应运产生出来了。"这所谓不负责任的文体,不知道比坦克车怎样?

  讽刺等类为什么是不负责任,我可不知道。然而听人议论"风凉话"怎么不行,"冷箭"怎么射死了天才,倒也多年了。既然多年,似乎就很有道理。大致是骂人不敢充好汉,胆小。其实,躲在厚厚的铁板――坦克车里面,砰砰碰碰的轰炸,是着实痛快得多,虽然也似乎并不胆大。

  高等人向来就善于躲在厚厚的东西后面来杀人的。古时候有厚厚的城墙,为的要防备盗匪和流寇。现在就有钢马甲,铁甲车,坦克车。就是保障"民国"和私产的法律,也总是厚厚的一大本。甚至于自天子以至卿大夫的棺材,也比庶民的要厚些。至于脸皮的厚,也是合于古礼的。

  独有下等人要这么自卫一下,就要受到"不负责任"等类的嘲笑:"你敢出来!出来!躲在背后说风凉话不算好汉!"但是,如果你上了他的当,真的赤膊奔上前阵,像许褚(3)似的充好汉,那他那边立刻就会给你一枪,老实不客气,然后,再学着金圣叹批《三国演义》(4)的笔法,骂一声"谁叫你赤膊的"――活该。总之,死活都有罪。足见做人实在很难,而做坦克车要容易得多。

  五月六日。

  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五月九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自称姓"张"的指张若谷,江苏南汇(今属上海市)人,当时的投机文人。这段话见于他在一九三三年三月三日《大晚报?辣椒与橄榄》上发表的《拥护》一文。

  (3)许褚三国时曹操部下名将。他赤膊上阵的故事见小说《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裸衣斗马超》。

  (4)金圣叹批《三国演义》金圣叹(1608-1661),吴县(今属江苏)人,明末清初文人。他曾批注《水浒》、《西厢记》等书,把所加的序文、读法和评语等称为"圣叹外书"。《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后经清代毛宗岗改编,卷首有假托金圣叹所作的序,并有"圣叹外书"字样,每回前均附加评语,通常就都把这评语认为金圣叹所作。

  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盛氏的祖宗积德很厚,他们的子孙就举行了两次"收复失地"的盛典:一次还是在袁世凯的民国政府治下,一次就在当今国民政府治下了。

  民元的时候,说盛宣怀(2)是第一名的卖国贼,将他的家产没收了。不久,似乎是二次革命之后,就发还了。那是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袁世凯是"物伤其类",他自己也是卖国贼。不是年年都在纪念五七和五九(3)么?袁世凯签订过二十一条,卖国是有真凭实据的。

  最近又在报上发现这么一段消息,大致是说:"盛氏家产早已奉命归还,如苏州之留园,江阴无锡之典当等,正在办理发还手续。"这却叫我吃了一惊。打听起来,说是民国十六年国民革命军初到沪宁的时候,又没收了一次盛氏家产:那次的罪名大概是"土豪劣绅",绅而至于"劣",再加上卖国的旧罪,自然又该没收了。可是为什么又发还了呢?

  第一,不应当疑心现在有卖国贼,因为并无真凭实据――现在的人早就誓不签订辱国条约(4),他们不比盛宣怀和袁世凯。第二,现在正在募航空捐(5),足见政府财政并不宽裕。那么,为什么呢?

  学理上研究的结果是――压迫本来有两种:一种是有理的,而且永久有理的,一种是无理的。有理的,就像逼小百姓还高利贷,交田租之类;这种压迫的"理"写在布告上:"借债还钱本中外所同之定理,租田纳税乃千古不易之成规。"无理的,就是没收盛宣怀的家产等等了;这种"压迫"巨绅的手法,在当时也许有理,现在早已变成无理的了。初初看见报上登载的《五一告工友书》(6)上说:"反抗本国资本家无理的压迫",我也是吃了一惊的。这不是提倡阶级斗争么?后来想想也就明白了。这是说,无理的压迫要反对,有理的不在此例。至于怎样有理,看下去就懂得了,下文是说:"必须刻苦耐劳,加紧生产……尤应共体时艰,力谋劳资间之真诚合作,消弭劳资间之一切纠纷。"还有说"中国工人没有外国工人那么苦"(7)等等的。

  我心上想,幸而没有大惊小怪地叫起来,天下的事情总是有道理的,一切压迫也是如此。何况对付盛宣怀等的理由虽然很少,而对付工人总不会没有的。

  五月六日。

  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五月十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丁萌。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