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1章 王本立天涯求父(4)

  按下散文。再说王原,行求到兖州曲阜县,拜了孔陵,又寻至邹县。经过孟子庙前,一边是子思作中庸处,有座碑石;一边是孟母断机处,有个扁额,题着"三迁"两字,与子思作中庸碑,两相对峙。王原未免又转个念头,道:"孟母当年三迁教子,得成大儒之名。我娘教养我成人长立,岂非一般苦心。

  那书上说,孟子葬母,备极衣衾棺椁之美,则其平日孝养可知。

  吾母吃了千万辛苦,为子的未曾奉养一日。为着寻父远离,父又寻不得,母又不能养,可不两头不着!"思想到此,又是一场烦恼。从来孝思感动,天地可通。如古时丁公藤救父,井中老鼠得收母骨,皆历历有据。偏有王原,如此孝心寻父,却终不能遇。在山东地面,盘旋转折,经历之处,却也不少。怎见得?那山东乃:奎娄分野,虚危别区。本为薛郡,在春秋鲁地之余;既属齐封,论土色少阳之下。滋阳曲阜,泗水夹邹滕;巨野东平,鱼台连汶上。固知河济之间,山川环带。若问青齐之境,地里广沃。博兴高苑,昌乐寿光。蒙阴沂水及临淄,朐益安诸过日照。东道诸雄,号称富衍。说不尽南北东西,数得来春秋冬夏。

  百年光景几多时,十载风尘霎地过。

  王原在齐鲁地上,十年飘泊,井邑街衢,无不穿到,乡村丘落,尽数搜寻。本来所带零碎银两,早早用完。行囊也都卖讫,单单存得身上几件衣服。况且才离书馆,不要说农庄家锄头犁耙,本分生涯,全然不晓。就是医卜星相,江湖上说真卖假,捏李藏谜,一切赚钱本事,色色皆无。到此流落在他州别县,没奈何日则沿门乞食,夜则古庙栖身,或借宿人家檐下。

  不时对天祷告,求得见生父一见,即死填沟壑,亦所不惜。可怜这清清白白一个好后生,弄得乌不三,白不四,三分似人,七分像鬼。认得的,方信是孝子下稍;不认得的,只道是卑田院的宗支,真好苦也!又时值上冬天气,衣单食缺,梦寐不宁。

  朦胧合眼,恰像在家时书房中读书光景。取过一本书来,照旧是本汉书,揭开一看,却依先是田横被杀,三十里挽歌,五百人蹈海这段故事。醒来思想道:"回横烈士,我何敢比他。难道不能像其生时富贵,只比他死时惨毒不成。且我又非谋王夺霸,强求富贵的人,定不到此结局。只是田横二字,不得不放在心上。"何期事有凑巧,一日寻访到即墨县,这所在乃胶东乐土,三面距海。闻得人说,东北去百里,海中有一山,名曰田横岛,离岸止有二十五六里。王原听了这话,一喜一惧。所喜者田横二字,已符所梦,或者于此地遇着父亲也未可知。所惧者资费已完,进退两难,或该命尽于此。又想起昔年曾设誓道,寻父不着,情愿自尽,漂沉海洋,与田横五百人精魂相结。今日来到此处,已与前誓暗事,多分是我命尽之地了。好歹渡过岛去,访求一番,做个结局。遂下山竟至海滨,渡过田横岛。

  原来隔岸看这山,觉得山势大。及至其地,却见奇峰秀麓,重重间出,颇是深邃。转了几处径道,不觉落日衔山,飓风大作。又抹过一个林子,显出一所神祠。就近观之,庙宇倾颓,松楸荒莽,也无榜额,不知是何神道。想来身子疲倦,且权就庙中栖息一宵,再作道理。步将入去,向神道拜了两拜。但见尘埃堆积,席地难容。无可奈何,只得将身卧在尘中,却当不过腹内空虚,好生难忍。复挣起身,欲待往村落中求觅些饮食。

  遥空一望,烟火断绝,鸟雀无声,也不见一个男女老少影子。

  方在徬徨之际,忽然现出一轮红日,正照当天,见殿庭廊下,一个头陀炊饭将熟。私喜道:"不该命绝,天使这和尚在此煮饭。"便向前作揖,叫声:"老师父!可怜我远方人氏,行路饥馁,给我一碗半碗充饥。"这和尚就把钵盂洗一洗,盛着饭递过来说:"这是莎米饭,味苦不堪入口。我与你浇上些肉汁调和,方好下咽。"王原接饭在手,慌忙举箸。那和尚合掌念起咒来,高声道:"如来如来,来得好,去得好。"忽地祠门轧的一声响,撒然惊觉,却是南柯一梦,天色已明。只见一个老人头戴鶡冠,手携竹杖,走将进来,问道:"你是何人,却卧在此?"王原道:"小人远方人,寻父到此。昨因天晚,权借一宿。"老者道:"远方还是哪处,姓甚名谁,你父在外几时了?"王原仍将姓名家乡并访父缘故,一一说与。老者听了,点头道:"好孝子,好孝子!但你父去向,没些影响,却从何处索摸。老汉善能详梦,你可有甚梦兆,待我与你详一详,看可还寻得着。"王原道:"夜来刚得一梦,心里正是狐疑,望乞指教。"乃将所梦说出。老者道:"贺喜,贺喜。日午者南方火位,莎草根药名附子,调以肉汁,肉汁者脍也,脍与会字,义分音叶,乃父子相会之兆。可急去南方山寺求之,不在此山也。"王原下拜道:"多谢指教!若果能应梦,决不忘大德。"连叩了三四个头,抬起眼来,不见了老者,惊异道:"原来是神明可怜我王原,显圣指迷。"复朝上叩了几个头,离却土祠,仍还旧路。

  此时心里有几分喜欢,连饥馁都忘了。但想不知是何神明,如此灵感。行至村前.询问土人。土人答言此乃昔日齐王田横,汉王得了天下,齐王奔到此岛,岛中百姓深受其惠,后被汉王逼去,自尽于尸乡。岛中人因感其德,就名这岛为田横岛,奉为土神,极是灵应。王原道:"原来神明就是田横。"暗想一发与前梦相合,此去父亲必有着落。又问:"既如此灵应,怎的庙宇恁样倾颓,地方上不为修茸?"土人道:"客官有所不知。这庙宇当初原十分齐整,香火也最盛。连年为赋役烦重,人民四散避徙,地方上存不多几户。又皆穷苦,无力整理,所以日就败坏。"王原听罢,别了土人。一头走一头叹道:"只道止有我爹,避役远出,不想此处亦然。若论四海之大,幅员之广,不知可有不困于役的所在。噫!恐怕也未必。"自言自语,不顾脚步高低,奔出岛口,依原渡过对岸。因认定向南方山寺求之的话,自此转向南走,只问山岩寺院去跟寻。昼行夜祷,不觉又经月余。却由清源而上,渡过淇水。来到河南卫辉府辉县境内,访问得有个梦觉寺,是清净丛林。急忙就往。时入隆冬,行到半途,大雪纷飞,呵气成冰。王原冲寒冒雪,强捱前去。及赶至梦觉寺前,已过黄昏。其时初月停光,朔风卷地,古人有雪诗道得好:千山鸟飞绝,万境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王原虽则来此,暮雪天寒,寺中晚堂功课已毕,钟磬寂然,约有定更天气。寺门紧闭,只得坐在门口盘陀石上,抱膝打盹。

  严寒彻骨,四肢都冻僵麻木。且莫说十余载的风霜苦楚,只这一夜露眠冰雪,也亏他熬忍,难道不是个孝子。捱到天晓,将双手从面上直至足下,细细揉摩一番,方得血气融通,回生起死。须臾和尚开门出来,王原便起身作个揖道:"长老,有滚水相求一碗荡寒。"那和尚把他上下仔细一觑,衣服虽然褴褛,体貌却不像乞丐,问道:"你是何人,清早到此?"王原道:"小子文安人,前来寻访父亲。昨晚遇雪,权借山门下暂栖一宿。"和尚道:"阿弥陀佛,这般寒天,身上又单薄,亏你捱这一夜。倘然冻死了,却怎么好?"王原道:"为着父亲,便冻死也说不得。"和尚道:"好个孝子,可敬可敬!敢问老居士离家几时了,却来寻觅?"王原道:"老父避役出门,今经二十六年。彼时小子生才周岁,不曾识面。到十六岁,思念亲恩,方出门访求。在山东遍处走到,蒙神人托梦指点,说在南方山寺,故尔特寻至此。"和尚听了,说道:"既有这片孝心,自然神天相助。且请入里面,待我与住持说知,用些斋食,等待雪霁去罢。"王原道:"多谢长老,只是搅扰不当。"和尚道:"佛门总是施主的钱粮,若供养你这个孝子,胜斋那若干不守戒律的僧人。"王原道:"小子寻父不得,方窃有愧,怎敢当孝子二字。原来法林老和尚,因王珣初来时,众僧计论钱财,剥了面皮。自此吩咐大众,凡四方贫难人来投斋,不可拒却。或愿出家,便与披发,开此方便法门,胜于看经念佛。为此这管门僧,便专主留王原人去。

  当下引入了山门,一路直至香积厨中。饭头僧一眼望见,便道:"米才下锅,讨饭的花子,早先到了。快走出去,住在山门口,待早斋时把你吃便了。"管门僧道:"此位客官不是求乞之人,乃寻亲的孝子,莫要罗唣。"回头对王原道:"客官且入此梳洗,待我去通知大和尚。"又叫道:"王老佛,可将一盆热汤来,与这客官洗面。"灶前有人应声晓得,管门僧吩咐了,转身入内。只见烛前走出一个道人,舀了一盆热汤捧过来说:"客官洗面。"王原举目一觑,看那道人发须皓然,左颧骨有黑痣如豆,两三茎毫毛坚起,正与母亲所言相同。急看右手小指,却又屈曲如钩。心里暗道:"这不是我父亲是谁?"忙问道:"老香公可是文安人姓王么?"老道人道:"正是。客官从不相识,如何晓得?"王原听了,连忙跪倒,抱住放声哭道:"爹爹,你怎地撇却母亲,出来了许多年数,竟不想还家,教我哪一处不寻到。天幸今日在此相遇!"王珣倒吃了一惊道:"客官放手,我没有什么儿子,你休认错了。"双手将他推开要走。惊动两廊僧众,都奔来观看。

  法林老和尚听见管门僧报知此事,记得王珣是文安人,当年避役到此,计算年数,却又相同,多分是其儿子。正走来要教他识认,却见儿子早已抱住父亲不放,哭道:"爹爹,如何便忘了,你出门时我还在襁褓,乳名原儿,亏杀母亲抚养成人,十六岁上娶了媳妇,即立誓前来寻访爹爹。到今十二个年头,走遍齐鲁地方。天教在田横岛得莎米饭之梦,神灵显圣,指点到此,方得父子相逢,怎说没有儿子的话?快同归去,重整门风,莫使张氏母亲悬悬挂念。"说罢又哭。王珣听了,却是梦中醒来一般,眼中泪珠直迸,抚着王原,念泪说道:"若恁地话起来,你真个是我儿子。当年我出门时,你才过一周,有甚知识,却想着我为父的,不惮十余年辛苦,直寻到此地。"口中便说,心里却追想昔时。为避差役,幡地离家,既不得为好汉。撇下妻子,孤苦伶仃,抚养儿子成人,又累他东寻西觅,历尽饥寒,方得相会。纵然妻子思量我,我何颜再见江东父老。

  况我世缘久断,岂可反入热闹场中。不可,不可!揾住双泪,对王原道:"你速速归去,多多拜上母亲,我实无颜相见。二来在此清净安乐,身心宽泰,已无意于尘俗。这几根老骨头,愿埋此辉山块土。我在九泉之下,当祝颂你母子双全,儿孙兴旺。"道罢,摆脱王原之便奔。王原向前扯住,高叫道:"爹爹不归,辜负我十年访寻,我亦无颜再见母亲,并新娶三朝媳妇段氏。生不如死,要性命何用!"言讫,将头向地上乱捣,鲜血迸流。法林和尚对王珣道:"昔年之出,既非丈夫。今日不归,尤为薄幸。你身不足惜,这孝顺儿子不可辜负。天作之合,非人力也。老僧久绝笔砚,今遇此孝顺之子,当口占一偈,送你急归,勿再留也!"随口念出偈道:丰干岂是好饶舌,我佛如来非偶尔。

  昔日曾闻吕尚之,明时罕见王君子。

  借留衣钵种前缘,但笑懒牛鞭不起。

  归家日诵法华经,苦恼众生今有此。

  王珣得了此偈,方肯回心。叩头领命,又拈香礼拜了如来,复与大众作别。随着儿子出了梦觉寺,离了辉县,取路归家。

  王原寻到此处,费了十二年功夫,今番归时,那消一月。王珣至家,见了张氏妻子,悲喜交集。段氏媳妇,参拜已毕,整治酒筵。夫妻子媳同饮,对照残缸,相逢如梦。二十六年我景,离合悲欢,着着是真。那时哄动了邻舍亲戚,亲家段子木、先生白秀才,齐来称贺。王珣自梦觉寺归文安县,年已六十四岁,那王本立年二十七岁。以后王本立生男六人,这六个儿子,又生十五个孙子。其十五个孙子,又生曾孙二十有二。王珣夫妇,齐登上寿,子子孙孙,每来问安,也记不真排行数目,只是一笑而已。当初王珣避役,以后王本立寻父,都只道没甚好结果,谁承望以此地位。看官,你道王家恁般蕃盛,为甚缘故,那王本立:只缘至孝通天地,赢得螽斯到子孙。

  从此耕田读书,蝉联科甲。远近相传,说王孝子孝感天庭,多福多寿多男子,尧封三祝,萃在一家。好教普天下不顾父母的顽妻劣子,看个好样。后人有诗为证:避役王殉见识微,天降孝子作佳儿。

  田横岛上分明梦,梦觉庵中邂逅时。

  在昔南方为乐地,到今莎草属庸医。

  千秋万古文安县,子子孙孙世所奇。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