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情系百姓,造福于民

永强呀!自从你参加工作以来,无论变换了多少岗位,职务发生怎样的变化,也不管走到哪里,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和挫折,你总是充满信心地说:“不怕!咱是农民的儿子,只要心里有群众,干任何事都想着农民,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这正像有关组织在上报的一份材料里评价的那样:

郑永强同志在20多年的工作中,忠诚党的事业,忠于党和人民,忠实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你为人正派,办事公道,作风民主,团结同志,性格直爽,平易近人,具有较高的领导艺术,较强的亲和力、创造力和工作推动力。你讲政治,顾大局,参加工作以来,几次变动工作岗位,都坚决服从党组织的安排。

你工作严谨,处事稳妥,实事求是,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竭尽全力为基层干部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尽快让群众脱贫致富。”这是郑永强平时在工作中常说的一句话。

咸阳市永寿县是贫困山区,山区人民有着平原地区的人们所无法想像的困难和疾苦。当郑永强刚来到永寿县工作时,看到在全县889平方公里土地上,就有691条山沟。全县254个行政村中,竟然有80%的村组群众吃的都是窖水。院子里都挖有水窖,下雨时雨水就顺着挖好的沟道流到水窖里,假如遇到天旱,当地群众就不得不到处找水吃。由于长期缺水,一窖的水要吃很长的时间,时间久了,那上面还浮动着蜉蛐和蚊虫。

据说在农村,现在还有人一年只洗一次澡,一脸盆的水一家人轮着洗脸,洗完脸再攒起来洗衣服,洗完衣服再去喂牲口。对于这些吃窖水的人来说,下雨无疑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同时,他还了解到,过去这里群众因为长期饮用窖水,导致大骨节病流行。这正如古时一位在陕甘任职的斌良在他一首题为《窖水叹》的诗中写到的:“坐待霖雨施,澄碧收陂塘。穴地作深窖,甓院庭中央。”水存久了,“郁烟蠛蠓生,苔晕荇藻长”。喝起来,“其味苦咸涩,恶劣难下吭”。可是“居民甚珍重,不啻沆瀣香”。加之若逢干旱之年,“窖水立见涸,举邑民県徨”。当时由于皇帝昏庸,官员腐败,再加上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诸多因素的制约,他徒有同情之心,无救民良策,只有祈祷上苍多降霖雨。

如此恶劣的环境,依然有一代代的人繁衍着。从政府到百姓,人们依然对这土地充满着希望,不停地植树、种草,希望再造一个秀美山川。是的,如果有树有草,黄土高原将会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

托尔斯泰说过,我们不但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而且过去生活着,并且还要永远生活在那里。人或许不能承受太多幸福,但却能忍受任何困苦。艰辛诞生苍凉,苍凉孕育希望。这时候突然感觉黄土高原上多少双期盼的目光都投向了他。

特别是当时还在该县工作的郑永强,在网上看到温家宝总理于1998年10月17日写的《在贫困地区考察时的几点见闻》一文,有几句话深深打动了他的心。温总理说:“我想讲一点自己在贫困地区考察时的亲身见闻和感受。我觉得,我对农村一些情况的了解和对农村政策的认识,是在实践中,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的农村,才逐步加深的。我到过宁夏西海固地区,深切感到在这个贫困地区水的重要性。农民急需解决的,一是生活用水,一是生产用水。为什么当地自古以来就用窖水?主要是缺水,水在这里太宝贵了。窖水不仅饮用,还要用来灌溉。存集窖水的办法,就是在自己的院落里,挖上一口水窖,并用水泥砌成一个有斜度的平台,下雨的时候利用这个斜坡,把水引到窖里,积存起来。后来,他们把这种方法又发展了,不光是在院子里搞,还利用公路两侧的排水沟,把雨水引入窖里积下来。我讲这些,是想说明,贫困地区的农民尽管生活这样艰难,但是他们对未来仍然没有失去信心。我对同行的省委负责同志说,我感觉到了一种精神,人们在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充满对生活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希望。在中国,搞经济建设,不懂得农民,不知道广大农村的情况,就做不好工作。”近年来,县政府投资数千万元,新打机井13眼,解决群众饮水困难,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杜绝了地方病源。

郑永强明白,饱受人畜饮水困难的群众,做梦都想早一天打下一口井,告别靠天饮水之苦,能吃上洁净的自来水。但以前大都因为找不到水源或没有资金而只好望天兴叹。此时此刻,在郑永强看来,当地群众那一双双渴盼甘露的眼睛里闪烁的泪花和对他充满信任的眼神,就是对他最严峻的考验和最大的信任。于是,郑永强心急如焚,立即于1998年开春,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召集来县水利、电力等部门的领导专题商量解决办法。在这次会上,郑永强充满感情地发出誓言:“我们一定要力争在三至五年内,把群众吃水问题解决好!”

随后,郑永强便马不停蹄地带领水利部门负责人到处奔波,跑项目,争资金,在全县范围内启动了大规模的人畜饮水工程。

并动员群众根据各村组的实际情况,能打井的地方就打井,宜建站的地方就建站。经过他的顽强拼搏、不懈努力,仅到当年年底,全县就一共新打机井13眼,修抽水站6座。

“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是党中央发出的动员令。时任县委书记的郑永强,抓住这一难得历史机遇,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战晴天、抢雨天,共建成生态林7000亩,建成花椒、柿子等杂果林54000亩,总治理面积达125.29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39.78平方公里。由于他的大胆决策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县森林覆盖率一下子由“八五”期间的24%提高到了28%。同时,他还根据永寿县“一梁九沟九塬”的地貌特征,本着以治理水土流失为目的,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以山川秀美为目标,以科技为依托,以政策为动力的原则,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制定了《永寿县山川秀美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中德合作造林工程、渭北黄土干塬农业综合开发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等重点项目,还大规模开展了以造林绿化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使山川秀美建设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累计造林15.9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3.95万亩,飞播造林2万亩,四旁植树478万株,绿化道路241公里,全县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永寿县农业、农村经济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由于该县在这一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永寿县也先后获得全国“三北”。

防护林建设先进单位、科教兴林省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县林业局还先后获得了1999年度全国社会造林工程项目研究与实施工作二等奖和2000年度全国社会造林工程项目研究与实施工作一等奖。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