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3 牛郎织女

  教材分析

  “题解”

  这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

  相传地上的牛郎从小孤苦伶仃,与老牛为伴,老实本分,勤劳善良。天上的织女偶游凡间,遇见牛郎,两人相识结为夫妻,有了儿女。王母娘娘强迫织女与牛郎分开,使他们隔河相望,在喜鹊的帮助下,他们每年七月初七得以鹊桥相会。故事谴责王母娘娘,同情牛郎织女,寄托了劳动人民的美好理想。

  这则故事的雏形初见于《古诗十九首》,至《荆楚岁时记》,内容有了较完整的发展。经过民间传说和舞台演出,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更趋完善,牛郎织女的形象更加优美生动,感人至深。

  课文径直以“牛郎织女”为题,就明白地揭示了故事的主人公是“牛郎”和“织女”,一与“牛”有关,一与“织”相连,寓含了他们是劳动人民的范畴,增强了感染力。

  “结构分析”

  本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牛郎和织女相会,成家,劳动,生下儿女,过上幸福美满生活,却遭到王母娘娘的破坏,被迫分离,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只能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揭示了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是一帆风顺的,表达了对破坏人民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对善良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

  全文十二个自然段,按照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一般顺序,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叙写牛郎孤苦伶仃,与老牛为伴,老牛指引牛郎到湖边与美丽姑娘相会。

  第一自然段交代“牛郎”的由来。牛郎是孤苦伶仃的穷孩子,吃剩饭,穿破衣,上山放牛,没有名字,“牛郎”是人们叫出来的。

  第二自然段叙写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他挑最好的草地,牵牛到上游喝干净水,牛与人结成了亲密关系。

  第三自然段叙写老牛叫牛郎与一位姑娘相会。时间是黄昏时候,地点是山那边湖边树林里,对象是一位美丽姑娘,叮嘱不要错过机会。

  ——这三个自然段可以说写的是故事的发生。引出主人公、点示人牛关系、突出老牛指点机会,会见一位美丽姑娘。

  第二段(第四至六自然段):叙写牛郎与织女相会,成家,过上美满生活。

  第四自然段写织女来到人间。姑娘们嬉戏,有一个走向树林,她就是织女,趁王母娘娘睡着,便与众仙女飞到人间。

  第五自然段写牛郎与织女相识。互作介绍,织女动情,决心留下做牛郎的妻子。

  第六自然段写牛郎织女的美满生活。男耕女织,辛勤劳动,有了儿女,日子美满。

  ——这三个自然段写的是故事的发展。织女与牛郎有一个相见相识相知的过程,牛郎心眼儿好,能吃苦,织女本来是天上的织锦劳作者,两人心意容易沟通,能成家过上好生活自在情理之中。

  第三段(第七至十自然段):叙写王母娘娘破坏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生生拆散了他们。

  第七自然段写老牛临终交代应急措施。大概它已预感到不幸即将降临,为下面写王母破坏做了铺垫。

  第八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写王母娘娘得知消息,暴跳如雷,带领天兵天将抓走织女。

  第十自然段写牛郎披上牛皮飞了起来追赶织女,王母娘娘划下天河阻住牛郎。

  ——这四个自然段形成故事的高潮。老牛预报,王母狠心,硬性分拆,制造悲剧,无疑是故事发展到顶峰。

  第四段(第十一至十二自然段):叙写牛郎织女被硬性阻隔,只能隔河相望,七七相会。

  第十一自然段写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下的天河分开,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化为牵牛星和织女星。这是结局之一。

  第十二自然段写喜鹊相助,让牛郎织女有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这是结局之二。

  ——这两个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牛郎织女隔河相望是王母娘娘造成的悲剧,令人发指。而喜鹊相助,牛郎织女得以鹊桥相会,虽然只是一年一度,毕竟是可喜的。一悲一喜的两个结局反映了作者对王母娘娘的憎恨,对牛郎织女的同情,增加了思想深度。

  综观全文,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十分完整。

  “字词推敲”

  “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去喝最干净的溪水。”句中的“最”字虽然只是普通的副词,却体现牛郎照看老牛的“周到”:草地是“挑”来的,最好,无与伦比,可见牛郎不怕费难,尽了心力;牛喝水也不将就,总要到小溪的上游,达到最干净的程度。这样写,就有了下文写老牛先是指点牛郎与仙女相会,后是交代应急办法,真是好心得好报啊!

  “牛郎和织女在树林里相识了。”句中的“相识”一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见面、认识了,这一词语其实与下面写牛郎织女交谈,互相明白了对方的遭遇和身份,而且对各自的品质也有了解等内容是相关连的,否则织女怎么感到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的呢?因此,这一“相识”里,不仅包含了相互认识,而且包含了相互了解,他们有一个“相见”“相识”“相知”的过程,否则,天上的织女怎么会下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呢?

  “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句中的“又”字不可缺少,老牛总共讲了两次话,一次是指点牛郎与织女相会,这是第二次,所以用“又”与之照应,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瞻前顾后了。而“满”字则表现了老牛悲伤的程度很深,一是它就要死了,与悉心照顾它的牛郎分手,二者之间早已结下深厚感情了呀;二是老牛预知牛郎夫妻可能会在它死后遭遇急难,到时它已离开了,帮不上忙,这才含悲忍痛留给牛郎一张皮……

  “句子含义”

  他没有名字,大家都叫他牛郎。

  ——这一句耐人寻味。牛郎为什么会没有名字?因为牛郎自小就是孤儿,哥哥、嫂嫂待他很不好,吃剩饭,穿破衣,让他放牛,自然谈不上上学读书了,谁来给他起名字?也因为他天不亮就上山放牛,终日与牛为伴吧,这才有了这个随便叫出来的名字。短短一句,包容了这些值得思索的东西,真是不可一掠而过,必须由表及里地思索呢。

  织女和众仙女见机会难得,便一起飞到了人间。

  ——深层理解这一句宜于抓住两点:一是“机会难得”,二是“飞到了人间”。为什么说“机会难得”?因为织女和众仙女虽在天宫,其实并不自由,现在王母娘娘多喝了美酒,竟然睡着了,岂不是来了好机会?从中也可推测到,王母娘娘平时是多么专制!她们一起飞到了人间,表明了她们已经厌恶天宫禁锢的生活,渴慕人间的自由生活,一旦得到机会,自然就思想一致地飞往人间,去嬉戏,去体验了。后来,织女下决心留在人间,不再返回天庭,与这一句是意脉相通的。

  再说天上,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这一句是写王母娘娘的。她为什么这样生气?因为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是天上的仙女,牛郎只不过是普通的放牛郎,两相对比,地位何等悬殊?所以句中用了“下嫁”。更重要的是天宫自有天宫的规矩,织女怎可私配夫妻?这一来岂不是破坏了天规戒条?还要不要礼教了?王母娘娘是专制统治者,对此怎能不暴跳如雷?另外,她发誓抓回织女,严厉惩罚,露出维护礼教的专制嘴脸,她是下定决心破坏牛郎织女幸福美满的生活了,多么可鄙,又多么可恨!

  “语段理解”

  第六自然是关键语段,关联前后,我们要兼顾起来深入理解。

  这一语段总共三句,内在联系紧密:

  第一句是“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牛郎本来就热爱劳动,织女本来就在天上织锦,都在劳动者的行列,他们组成家庭之后各司其职,自得其乐,难怪《天仙配》也讲到董永和七仙女男耕女织了。

  第二句点明“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他们男耕女织,劳作不辍,从“辛勤”二字可知两个人的本色。由于他们自食其力,“辛勤”带来“美满”,一个“挺”字表示了“很”、“非常”的意思,大概牛郎织女对这样的日子心满意足,没有专制压迫,自由自在,以勤度日,哪能不满意开怀?

  第三句则交代三年过去,他们有了一儿一女。“转眼间”表明时间在不知不觉间飞快过去,关键在于夫妻恩爱,共度光阴,不觉日月如梭,而随之到来的是“一儿一女”,这是爱情的结晶,希望所在,进一步补足了上面所写的“美满”,大概二人陶醉于这“农家乐”的幸福了。

  ——这三句描写了牛郎织女一家的平凡生活,又是令人艳羡的美满生活,然而这样于人无求、也与人无碍的生活,却要遭到破坏,读者会由此连及王母娘娘的横暴专制,更增添憎恨了。

  “写作特色”

  形象鲜明生动,情节曲折有致。

  这是一个民间故事,具有传奇色彩,故事情节自然不宜平铺直叙,否则了无余味。作者在情节安排上曲折尽致:牛郎孤苦伶仃,幸逢织女,组成家庭,过上美满生活,这是一喜;王母勃然大怒,抓回织女,拆散家庭,践踏人间美好,这是一悲;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化为牵牛星和织女星,而喜鹊相助,搭起鹊桥让他们能有一年一度的相会,这儿又悲喜同在了。如此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

  在这样的曲折情节之中塑造人物,更显形象鲜明,感人至深。例如牛郎织女的勤劳、善良、勇敢,向往美好生活;老牛的敦厚、质朴、忠诚;王母的残暴、专制、绝情;喜鹊的仗义、助人等等,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其他如语言通俗易懂,甚至达到口语化程度等等,就不多写了。(葛丽莉)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篇课文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故事情节起伏跌宕,语言质朴生动。教学本篇课文,宜注意这样四点:

  1. 把握故事情节。

  情节曲折生动,是民间故事所具备的典型特征之一。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建议引导学生按照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也可以指导学生编列小标题,使学生能够既清楚又具体地把握故事情节。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再抓住重点段落和语句来具体感悟课文内容,自然容易得多。另外,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故事情节,也会为“复述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会编列小标题上,要舍得花时间、下功夫。

  2. 突出重点段落。

  全文共十二个自然段,第八、九、十自然段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节最为生动,刻画的形象最为逼真,显示的特点最为鲜明,也最为扣人心弦。显然,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段落。教学本篇课文,必须抓住它,突出它。一要引导学生抓住“暴跳如雷”、“发誓”、“严厉惩罚”、“狠狠一推”、“拽着织女”等词语,体会王母娘娘的蛮不讲理,心狠手辣;二要提示学生抓住“挣扎”、“望着”、“大声喊”等词语,感悟织女的难分难舍,痛苦万分;三要启发学生抓住“心急如焚”、“赶紧找出”、“越飞越快”等,品读牛郎的夫妻情深。

  3. 组织评价人物。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中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课文后面练习第三题是:“读完这篇民间故事,你对故事中的各个人物一定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和同学交流交流。”本篇课文在曲折生动、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中,所塑造出来的牛郎、织女、老牛、王母等人物形象,无不栩栩如生,鲜明感人。为此,在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之后,要组织学生发表见解,畅谈感受。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怎样评价,都要求学生做到有根有据,不可违背课文所要表达的本来意义。

  4. 重视复述指导。

  复述是促进学生读书、培养他们语感、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课文后面的练习第一题就是:“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课文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有趣,语言通俗易懂,流畅如水,适宜学生积累内化。所以,教学本篇课文,必须重视复述指导。第一,复述要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进行。第二,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情节,将编列的小标题变成复述提纲:生活很苦,人称牛郎照顾周到,老牛亲密老牛说话,指点机会来到树林,见到织女相遇相知,结为夫妻男耕女织,日子美满牛郎喂牛,老牛诀别王母知情,发誓严惩闯入家中,抓走织女心急如焚,追赶被阻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第三,要求学生尽可能运用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词句。

  “思路提要”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按照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进行叙述,情节曲折生动,富于变化。建议依循如下思路展开教学:1.初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2.具体感悟,突出重点段落;3.组织评价,畅谈阅读感受;4.促进积累,进行复述练习;5.开展活动,引导享用资源。

  “过程揭示”

  一、 初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1.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民间故事吗?你们都听说过哪些民间故事?可以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2. 同桌间相互说说,相互提示。

  3. 指名说一说。

  4. 及时评价、鼓励后,教师简介关于民间故事的相关知识。

  (1) 民间故事指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被修改、添加、润色、提升的一种文学形式。有不少民间故事经过舞台演出、电视剧制作和电影拍摄,内容更充实,情节更生动,形象更丰富,主题更明朗。

  (2) 民间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如《牛郎织女》,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对破坏美好生活者的无比憎恨,也表现了对被欺侮、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

  (3) 我国的民间故事相当丰富,如《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等。

  5. 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著名的民间故事之一——《牛郎织女》。

  6. 揭示课题。

  7. 看到故事的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8.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按常规要求听读,如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听清生字的读音,注意长句子的停顿,对想弄清的问题做上记号,等等。

  9. 学生听读课文后,借助拼音会读生字。

  10. 学生朗读课文。要求:(1)读正确;(2)寻找相关问题的答案。

  11. 了解学生读正确、寻找相关答案的情况。

  12. 朗读全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尝试着为相应的自然段编列小标题。如:第一自然段的小标题可为“生活很苦,人称牛郎”。第六自然段可为“两人相识,结为夫妻”。

  13. 同桌间交流编列小标题情况。

  14. 了解学生编列小标题情况。

  15. 学生朗读全文,从整体上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二、 具体感悟,突出重点段落

  (一) 引读导悟故事的发生(第一至三自然段)

  1. 学生自由朗读后,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一个自然段。

  2. 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 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朗读后的收获。

  (1) 第一自然段交代了“牛郎”这个“名字”的由来,具体地写出了牛郎的日子苦不堪言。

  ① 从“孤儿”可知,他的爸爸、妈妈已经不在人世,得不到爸爸、妈妈的关心、呵护、爱抚,他孤苦伶仃。

  ② “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牛郎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裳”,其生活之苦可以想象。一个“赶”字,更写出了哥哥、嫂子不把牛郎当人看,显示了牛郎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③ 由“他没有名字”可见,牛郎在家里没有位置,在社会上没有地位。

  (2) 第二自然段具体地叙写了“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由此可以看出,牛郎心地善良,勤劳肯干。

  ① 由“每天”、“总是”、“挑最好的”、“又肥又嫩”、“上游”、“最干净的”等词语,显示出牛郎照看老牛的确是达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由此可见,在牛郎眼里,老牛早已不是牲畜,而是自己形影不离的朋友。

  ② “那头老牛跟他也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呢。”这句话显示了老牛与牛郎之间的亲密无间,牛郎的真诚换来了老牛的真心。

  (3) 第三自然段写老牛开口讲话,表现了老牛对牛郎的关心。老牛的话,清楚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相遇的对象,也可见老牛对牛郎的关心是很细致的。“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呀!”这分明是慈祥、敦厚的长者对晚辈语重心长的叮嘱。

  4. 学生朗读体会这三个自然段所蕴含的感情。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二) 引读导悟故事的发展(第四至六自然段)

  1. 引读导悟第四自然段。

  (1) 过渡:牛郎有没有照老牛吩咐的去做?请读出有关语句。

  (2) 生:“第二天黄昏,牛郎翻过右边那座山,来到湖边的树林里。”

  (3) 从这句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① 牛郎忠厚老实。老牛怎么吩咐的,他就老老实实地照老牛所说的去做。

  ② 牛郎非常信任老牛,知道老牛是真心帮助他的,所以,没有半点儿怀疑,完全根据老牛所说的去做。

  (4) 牛郎所见到的姑娘是谁?她是个怎样的人呢?

  ① “她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

  ② 织女心灵手巧,“每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灿烂的云霞”就是织女的杰作。

  (5) 从“机会难得”可以看出什么?

  ① 王母娘娘平时对“织女和众仙女”的管束非常严,根本不会给她们尽情“嬉戏”的机会。

  ② “织女和众仙女”一直在寻找“飞到人间”“嬉戏”的机会,她们向往人间,渴望自由。好不容易盼到了难得的机会,她们知道机不可失,所以,“一起飞到了人间”。

  (6) 朗读体会第四自然段所营造的和谐优美、令人陶醉的意境,体会这段文字所蕴含的感情。

  (7) 用引读法引领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

  第二天——黄昏,牛郎翻过——右边那座山,来到——湖边的树林里。忽然,远处传来——轻盈的欢笑声,牛郎——循着笑声望去……

  2. 引读导悟第五自然段。

  (1) 指名朗读这一自然段。

  (2) 这一自然段写牛郎与织女相识、相知的过程。

  (3) 织女为什么“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这说明了什么?

  “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由此可见,织女也是一位心地善良、善解人意的人。

  (4) 学生朗读体会牛郎与织女“相识相知”的过程,体会织女的善良,牛郎的幸福。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6) 引领齐读:牛郎和织女——在树林里相识了。在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织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3. 引读导悟第六自然段。

  (1) 齐读这一自然段。

  (2) “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这句话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男耕女织)

  (3) 请展开想象,说说牛郎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的情景。(建起了房子,养起了家禽,柜子里有了余粮……两人相亲相爱,相敬如宾……)

  (4)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 重点读悟故事的高潮(第七至十自然段)

  1.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第七自然段。

  2. 第七自然段主要写什么?(老牛临终前的讲话)

  3. 从老牛的话语中,你们读出了什么?

  (1) 老牛舍不得离开牛郎织女,可因为“衰老”了,无法抗拒和摆脱“死”的命运。

  (2) 老牛想到不能帮牛郎和织女干活儿了,心里痛楚万分。

  (3) 老牛知恩图报,无私奉献,想到死后还要再为牛郎和织女出一份儿力,其精神可嘉,感人肺腑。

  4. 学生朗读体会老牛临终时对牛郎织女的一片深情。

  5.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

  6. 学生自由朗读第八、九、十自然段,启发感悟:

  (1) 让学生想象王母娘娘“暴跳如雷”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拍桌子、摔茶杯、掀果盘……瞪大双眼,咬牙切齿,脸色铁青……)

  (2) “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一方面写出了王母娘娘的狡猾,另一方面也写出了王母娘娘自知理亏,“做贼心虚”,不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她的丑恶行径。

  (3) 一个“闯”字,充分地显示出了王母娘娘的粗暴野蛮、来势汹汹、气急败坏。

  (4) “狠狠一推”,写出了王母娘娘毫无同情之心,出手凶狠歹毒。

  ……

  7. 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三个人物形象的不同特点。

  (四) 引读导悟故事的结局(第十一至十二自然段)

  1. 学生自由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2. 同桌间交流朗读的收获。

  3. 指名说说朗读的感受。

  (1) 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王母娘娘看到自己的外孙女有了好的归宿,应该高兴才是。可她竟然破坏牛郎和织女幸福美满的家庭,生生地将相亲相爱的牛郎和织女拆散开来,让他们“两人只能隔河相望”,可见其心肠之歹毒,令人深恶痛绝。

  (2) 牛郎和织女是真心相爱的,他们的爱情是经得起考验的,并不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也不因为“只能隔河相望”而消逝。

  (3) 牛郎和织女这对恩爱夫妻被王母娘娘生生地拆散,令人同情;即使是“只能隔河相望”,牛郎和织女仍然“海枯石烂不变心”,让人感动。一群群喜鹊也被牛郎织女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以弱小的身躯,尽最大的努力,“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同样让人受到感染。王母娘娘看到“喜鹊搭桥”这一幕,应该感到无地自容的。

  4. 学生朗读课文,想象“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的情景,体会劳动人民对王母娘娘这类残暴专制者的憎恨,对忠贞不渝的牛郎织女的同情,对仗义助人的喜鹊的赞赏,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5.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十一自然段。

  6. 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十二自然段。

  三、 组织评价,畅谈阅读感受

  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四人小组里交流各自的认识和评价。

  3. 指名汇报,注意适当点拨。

  四、 促进积累,进行复述练习

  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课文。

  2. 请将下列小标题按课文原有的顺序排列起来。

  ( ) 生活很苦,人称牛郎。 ( ) 牛郎喂牛,老牛诀别。

  ( ) 照看周到,老牛亲密。 ( ) 相遇相知,结为夫妻。

  ( ) 来到森林,见到织女。 ( ) 王母知情,发誓严惩。

  ( ) 老牛说话,指点机会。 ( ) 心急如焚,追赶被阻。

  ( ) 男耕女织,日子美满。 ( ) 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 ) 闯入家中,抓走织女。 ( ) 隔河相望,化作星辰。

  3. 学生将顺序排列正确的小标题自由朗读一遍后,齐读一遍。

  4. 要求学生复述时,尽可能运用课文中质朴流畅、生动优美的语句。

  5.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复述。

  6. 请3~4个四人小组复述课文内容,组织评价。

  7. 建议学生将《牛郎织女》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没有听过的朋友听。

  五、 开展活动,引导享用资源

  1. 我国的民间故事相当丰富,建议到校图书馆借阅相关图书。

  2. 请学生有意识地搜集当地的民间故事,并告知在某一时间,班级将举行一次讲民间故事比赛。

  3. 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将搜集来的民间故事编辑成《民间故事小报》,或出一期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的黑板报。

  “课时建议”

  三课时。

  精彩片段

  师: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气得——

  生:暴跳如雷!

  师:“暴跳如雷”是什么意思?

  生:从字面上看,就是暴躁地跳着,声音像打雷。

  生:我查过词典,它的意思是:使劲跳脚大喊大叫,声音像打雷一样。形容暴怒的样子。

  师:能够联系有关电影画面或生活中的某些人物,想象出王母娘娘“暴跳如雷”时的动作、神态、语言吗?

  生:王母娘娘听到禀报,一跳三尺高。

  生:她猛地一拍桌子,狠狠地摔碎了茶杯。

  生:她本来正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水果,听到织女下嫁人间的消息,气儿不打一处来,将满桌的水果统统推倒在地,并用脚使劲地踩着!

  生:她脸色铁青,怒目圆瞪,恨不得一口就把织女给吞了。

  生:她一会儿咬牙切齿,一会儿嗷嗷直叫,完全忘记了织女是她的外孙女儿,忘记了自己贵为王母娘娘。

  生:她恶狠狠地怒吼着:“织女,你这个小贱人,我要严厉惩罚你!我要严厉惩罚你……”

  生:她就像一只发了疯的母老虎一样,不住地嚎叫着:“我要让你知道我的厉害,否则,我誓不为人!我誓不为人……”

  师:透过这个“暴跳如雷”,你们觉得,王母娘娘是个怎么样的人?

  生:王母娘娘脾气暴躁。

  生:她蛮不讲理,像一只疯狗。

  生:王母娘娘应该是个仁慈善良、值得尊重的人,没想到她得知自己的外孙女下嫁人间,与牛郎“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居然“暴跳如雷”,急红了眼,气昏了头,说明她不希望别人过上好日子。她是个心胸狭窄、嫉妒他人、令人憎恨的家伙。

  生:她不念亲情,心肠歹毒,为人奸诈!

  师:同学们,你们没有满足于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而是根据它展开了丰富合理的想象,让它活动起来,变成鲜活的画面,使人物的一举一动出现在眼前,将人物的内心世界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才叫真正读懂了课文,这就叫善于读书!现在,谁来朗读第八自然段?

  生:(很有感情地朗读第八自然段)

  “评点”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中两次提到“语感”:“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培养语感……”“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又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语文教学极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抓住“暴跳如雷”一词,启发学生想象其丰富的意象,体会其蕴含的感情,学生则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入其心。显然,启迪丰富合理的想象,诱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特定情境之中,无疑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引领他们善于读书的重要途径。

  (陈贵兰 张 陶)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