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题解”
这篇课文是根据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改编的。
小说以“船长”为题。如此标题,也会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
“船长”,顾名思义是一船之长,以之入题,透露给我们的信息是船长应该成为本篇的中心人物,重点描写对象。
在江河湖海中船舶不计其数,船长也数不胜数,那么,本文所描写的船长该会是谁?
既然船长是本篇描写的中心人物,人与事连,事与情牵,这位船长有什么感动人心的事迹,又体现了怎样异乎寻常之情?否则,哪会值得雨果这位世界驰名的大作家挥笔一写?
有以上思考和联想,自然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急切地来一探究竟了。
“结构分析”
这篇小说叙写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巨轮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安然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
全文三十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过程顺序,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至二自然段):写客轮被撞,情势危急。
先点示时间、人物,交代客轮“诺曼底”正在正常航行途中。
接着突出沉沉夜雾中冒出一个阴森森的船头,渲染了可怕态势;随后便是“玛丽”号巨轮直撞“诺曼底”号侧舷,“巨响”、“大口子”、“震荡”、人们慌乱一团……
这一段描写事故发生,为下文详写哈尔威船长指挥自救渲染了氛围。
第二段(第三至二十八自然段):写船长沉着镇定,指挥自救。
先是下达命令——
(放救生艇先走、跟上、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接着指挥自救——
(检查受损情况和所剩时间布置有序撤离救援见习水手船体沉没海底)
自救过程写得简捷有力,几乎是一句一节,既突出了时间紧迫,刻不容缓,又显示了哈尔威船长的沉着、果断、周到。
第三段(第二十九至三十自然段):写船长坚守岗位,以身殉职。
先展现哈尔威船长的庄严形象,仿佛一个鲜明的特写镜头。
接着点示哈尔威船长的高尚品格和可贵精神,显得言有尽而意无穷。
由上述分析可知,这篇小说依循“遇险自救殉职”的思路展开故事情节,“遇险”是起因,“殉职”是结局,重点是“自救”过程:小说着力描写了船长哈尔威怎样镇定自若地指挥人们乘救生艇自救,表现了高尚的忘我精神,显得结构完整,重点突出,形象鲜明。
“字词推敲”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句中的“突然”一词表明出乎意外,具有突发性;“冒出”一词与夜雾相连,从雾中突然显露;“阴森森”一词带有可怕或恐怖的意味。这三个词连在一起,渲染了事故即将发生的氛围,令人心悸,用得恰如其分。
“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这是哈尔威船长的命令,一个“全”字看似普通,却体现了哈尔威船长心系每一位旅客和所有船员,毫无例外,也表现了他的坚定决心,不让一个旅客或船员出现意外伤害,这是船长的职责啊!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句中的“指挥”、“控制”、“领导”是不是可以删除为“指挥”或其他?要不要全部连用?显不显得重复累赘?不!这三个词各司其职:作为船长,他当然要在船只遇险时“指挥”自救,谁先谁后,怎样进行,少了指挥不行;船只遇险,人们慌乱,局势一旦失控,将不可收拾,船长怎能不及时“控制”?而船只遇险,先要救旅客,同时要兼顾船员,船员还要协同船长安排撤离,这就需要“领导”了。因此,这三个词既互相关联,又各尽所用,不是哪一个词可以兼容替代的。
“句子含义”
薄雾笼罩着大海。
——这一句字面上简单明白,实际上是对小说自然环境的巧妙揭示:因为海面上有薄雾笼罩,所以造成视线不清,才导致了“玛丽”号巨轮撞击“诺曼底”号客轮的事故,才有了后面一系列情节的发展。
实际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这一句紧承上文哈尔威船长的命令而来,在轮船遇险的危急关头,哈尔威船长下达了“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的命令。船上的旅客加上船员正好60人,连同船长自己则是61人了,哈尔威船长的命令中把自己排除在外,可见他一切为了他人安全的忘我精神,多么崇高、可敬!
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哈尔威船长一心想到的是先救乘客,把救援妇女和儿童摆在首位,唯独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震撼着船上的每一个人,当然没有谁会违抗他的意志,而是从心底里升腾起崇敬和服从之感,“伟大的灵魂”正是人们当时对船长的真切感受,对这样无私的船长谁不崇拜?
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这句话是对哈尔威一生品质的赞颂。面对死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哈尔威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壮烈献身,完成了英雄壮举,对此,谁不由衷钦佩?一个“又”字表明此类情形不止一次。
“语段理解”
课文第二十九至三十自然段是全文的收尾,写哈尔威船长坚守岗位,以身殉职,实际上是全文意旨的集中体现,必须深入理解:
第二十九自然段从两个方面展开描写——
一是展示特写镜头。
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形象十分高大;他没有手势,没有话语,“一……也……”的句式表示了强调,强调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选择死亡,随船沉没,内心没有一点波澜,十分平静,多么难能可贵!
二是人们的反应。
人们透过薄雾,凝视船长:前者用“阴森可怖”,显现出当时的氛围和人们的心理感受;后者用“黑色的雕像”状写船长,表现了船长一动不动、庄严肃穆。这情景会永远留在人们记忆里。
第三十自然段则是对船长的总结和赞颂。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他以自己的实践,完成了舍己为人、视死如归的做人之道。尤其是末了一句更是凝练集中地赞美了哈尔威船长的高尚品质,实在感人至深。
“写作特色”
集中笔墨,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一是运用对比方法,揭示人物品质。
客轮遇险以后,船长想到的是60人的安全,唯独没有想到自己,这60与1的对比,揭示了他忘我的品质。
在人们混乱时,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两相对比,突出了船长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惧。
二是运用语言动作,突出人物性格。
客轮遇险后,哈尔威船长“大声吼道”,“简短有力的对话”,“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下达命令,一切都在听从他调遣,危急中还不忘救援见习水手克莱芒,突出了人物沉着、果断、坚定的性格特点。
三是推出特写镜头,展现人物形象。
“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这是一个典型的特写镜头,展示了人物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根据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改编的。小说体裁的作品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故事情节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借助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来揭示人物性格,传达思想感情。
本文以“船长”为题,着力描写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巨轮撞击后即将沉没的危急时刻,沉着镇定地指挥乘客和船员安然脱险,而自己则坚守岗位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可贵品格和高尚精神。因此,本篇的教学设计可以采用“一点突破法”中的“尾部突破”:
1. 诵读末段,由“忠于职守”的理解,找出与之对应的句子,为理解全篇开路。
2. 由对应句子中“控制”一词的含义导向“诺曼底”号遇险、救人的紧张过程,突出哈尔威船长“指挥”、“控制”、“领导”的作为,归结到“忠于职守”。
3. 回到末段,展现哈尔威船长的庄严神态,赞颂哈尔威船长的“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可贵品格和崇高精神。
如此设计,由尾部反顾全篇,再回到尾部,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学生会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思路提要”
根据以上“设计说明”,本文的教学思路可以相应作出这样的安排:
凸显尾部,由“忠于职守”关联哈尔威船长的作为以“忠于职守”为契机,梳理遇险、救人的重点情节,突出哈尔威船长的指挥若定,尽职尽力回到尾部,赞颂哈尔威船长的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过程揭示”
一、 自学课文,掌握故事梗概
(一) 反复诵读,理解字词。
(二) 默读思索,掌握情节:
1. 课文从哪里到哪里写故事的发生?
2. 课文从哪里到哪里写故事的经过?
3. 课文从哪里到哪里写故事的结果?
二、 直奔末段,初知“忠于职守”
1. 指名朗读末段课文。
2. 拎出“忠于职守”,研讨含义:
(1) “职守”是什么意思?
(2) 什么叫做“忠于职守”?
(3) “忠于职守”的反面是什么?
(擅离职守)
3. 引向对应句,导入理解全篇。
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描写了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后是怎样“忠于职守”的,找找看,是哪一句?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
三、 反顾上文,感受理解“忠于职守”
(一) 紧扣“控制”,了解危急局面
1. 能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控制”是什么意思吗?
(掌握、支配危急局面)
2. 当时出现了怎样的危急局面,谁来读有关课文回答?
3. “玛丽”号为什么会闯下大祸?
4. 课文中哪一句描写暗示我们“诺曼底”号被撞沉的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
5. 朗读体会“突然”、“冒出”、“阴森森”所渲染的紧张、恐怖的气氛。
(二) 紧扣“控制”,理解命令要点
1. 为了控制海难发生后的危急、混乱的局面,哈尔威船长下达了怎样的命令?
2. 概括说说命令包含哪几个要点。
(①先放救生艇 ②按顺序撤离 ③必须全部救出)
3. 当哈尔威通过简短的对话确切掌握了客轮损伤情况和还能坚持的时间后,他又特地给奥克勒大副补充下达了一道怎样的命令?为什么要这样做?
(理解要点:
① 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一窝蜂往小艇上拥。
② 有序撤离的命令必须强制执行。
③ 保证女人走在男人前面,保证20分钟内把60人全部救出)
(三) 紧扣“控制”,体会“井然有序”
1. “井然有序”是什么意思?在哈尔威船长指挥、控制、领导下,为什么“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
2. 怎样理解哈尔威船长“灵魂”的“伟大”?
(理解要点:
① 面对死亡,忠于职守,巍然屹立在船长岗位上。
② 关心弱小的妇女。
③ 每件事每个人都考虑到了,唯独没有他自己。
④ 灾难也仿佛被他感动,听从他的调遣)
四、 返回末段,赞颂“忠于职守”
1. 在故事结果部分,作者写了哪两层意思?
(先写哈尔威随船沉入大海时的庄严神态,后写对哈尔威忠于职守的赞颂)
2. 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时是怎样的神态?
3. “像一尊黑色的雕像”的神态表现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情?
(平静从容、视死如归)
4. 能联系课文末段对哈尔威的赞颂,说说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能如此平静从容、视死如归吗?
(要点:
① 船上60人全部得救了,包括轮船下沉时才指挥救出的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的克莱芒。
② 他始终屹立在船长岗位上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
③ 每次遇到海难,他都像这次一样视死如归,舍己为人,无愧于“船长”称号)
“课时建议”
两课时。
精彩片段
(一)
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最后一小段课文,(指一生)你读——
生:(读)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师:课堂预习过了,谁来告诉大家“职守”是什么意思?
生:工作岗位。
师:什么叫“忠于职守”?
生:坚守工作岗位。
生:对待工作岗位非常忠诚。
师:“忠于职守”的反面是什么?
生:擅离职守——就是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师:作为一名船长,哈尔威是怎样忠于职守的呢?海难发生后,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地描写了这一点,找找看,是哪一句?
(生读找)
生:(读)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噢,大家都同意。我们把这句话一道读一遍——(屏幕显示;生齐读。略)
“评点” 这一精彩片段有如下特色:切入尾部,找准全篇突破点。结尾一个自然段是对哈尔威船长的热烈赞颂,具有言简意赅、总评人物的作用,以此作为突破点,反顾上文,可以更好地印证人物的作为。
选择契机,领起重点情节理解。尾部的“忠于职守”一词,与哈尔威船长的身份相对应,以这一词语的理解为契机,导向哈尔威船长在客轮遇险后指挥救人的所作所为,进而全面认识他的“忠于职守”,可以说是很有高屋建瓴之势,下面的教学就顺流直下了。
(二)
师:(手指屏幕“控制”)谁能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控制”是什么意思?
生:哈尔威船长掌握、支配着海难发生时的危急局势。
师:当时出现了怎样危急的局面呢?谁来读课文回答?
生:(读第二自然段)“薄雾笼罩着大海。……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师:联系下文,说说之所以会发生两船相撞这一海难事故,谁是肇祸者。
生:是“玛丽”号。
师:根据呢?
生:(读)“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因它肇祸而遇险的人员。
师:“玛丽”号为什么会闯下这样的大祸?
生:薄雾笼罩着大海,“玛丽”号没有发现“诺曼底”号。
生:老师,这不是主要原因——十次事故九次快,关键是“玛丽”号开得太快了!
师:怎么知道的?
生:课文第二自然段交代:“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巨轮,它直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来。”“全速前进”表明了这一点。
生:而且,“玛丽”号还是一只巨轮!
师: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句描写向我们暗示当“诺曼底”号发现“玛丽”号的时候,被撞沉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了,是哪一句?
生:“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
师:为什么这一句话向我们暗示出这一点呢?大家结合有关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突然”,表示完全出乎意外,说明“诺曼底”号在这之前一点都没觉察到“玛丽”号正向自己撞过来。
生:“冒出”这个词表示“玛丽”号“往前翘起的船头”是突如其来出现在眼前的,要躲也躲不了了。
生:还有“阴森森”这个词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师:反复读读这句话,并注意重读“突然”、“冒出”、“阴森森”这三个词,说说这句话渲染出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生读、思)
生:不祥之兆。
生:恐怖的气氛。
生:大祸临头的可怕气氛。
生:海难事故发生前刹那间让人心惊胆战的气氛。
师:我们一道来轻声读一读下面四个句子所描写的海难发生时的场景——“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一、二——
(生齐读,略)
师:这种危急、混乱的局面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会出现怎样可怕的后果?
生:就会全船覆没!
生:就会丧失逃生时机,一个人也逃不出去!
师:为了控制这一混乱的局面,哈尔威船长下了一道怎样的命令?齐读回答——
生:(读)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师:同桌的同学相互讨论一下,哈尔威船长发出的这道命令包含哪几个要点?
(生读文、思考、议论)
生:一、先放救生艇;二、按规定的顺序撤离;三、60个人必须全部救出!
师:为什么首先要放救生艇?
生:客轮就要沉没了,唯一能把乘客救出去的只有救生艇。
师:单是乘客需要救生艇救援吗?
生:不,船员同样需要。因为这是在大海里呀,而且又在夜间!
师:见过救生艇吗?一次能救多少人?
生:救生艇很小的,一次只能救几个人。
师:乘客急于逃生,个个争先恐后,船上再次出现了混乱的局面,谁来读一读有关的描写?你读——
生:(读)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险些儿把小艇弄翻了。奥克勒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师:哈尔威船长面对这危急混乱的场景,在通过简短的对话确切掌握了客轮损伤情况和还能坚持的时间后,他又特地给奥克勒大副下了一道命令——现在,同座的分角色练习朗读船长下达这一命令时与奥克勒大副的一段对话,读船长的话时要注意读出充满自信、无比威严的语气。
(生练习朗读)
师:你们俩来朗读——
生(哈尔威船长):“够了。”“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生(奥克勒大副):“在,船长。”
生(哈尔威船长):“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师:(指扮演哈尔威的学生)你朗读得很好,话语中不但充满自信,而且显出不可抗拒的威严。(掌声)当哈尔威知道客轮还能坚持20分钟时,为什么说“够了”?这里面究竟含着怎样的意思?
生:是说只要有20分钟就能把60人全部救出去。
生:是说只要有20分钟就能把60人全部用救生艇救出去。
师:如果还像一开始那样“疯了似的”“一窝蜂拥了上去”,20分钟能行吗?
生:(齐声)不行!
师:能联系平日见到的说说为什么不行吗?
生:那次航天员叔叔来校给大家做报告,大家疯了似的一窝蜂往会堂里拥,我在后面用劲挤了半天也没挤进去。老师来了,指挥大家排队依次进,不一会儿就进去了。
师:哈尔威船长深知有序撤离,才能赢得宝贵的分分秒秒,所以他一开始就命令——
生:(齐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师:为了不折不扣按这样的顺序撤离,所以他又补充命令奥克勒大副“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老师有一点没弄明白,哈尔威船长为什么如此看重妇女呀?
生:妇女的生命最宝贵。
生:妇女是孩子的母亲,没有妇女,谁来抚养孩子?
生:在乘客中男人是强者,妇女是弱者,强者要保护弱小的,所以要让妇女先走。
师:(欣喜地)同学们联系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从另一角度认识哈尔威船长命令的无比正确,是老师所没有想到的,得谢谢你们。还有一个问题,什么叫“船员断后”?又为什么要让“船员断后”呢?
生:“船员断后”就是船员在乘客后面做掩护工作的意思。船员是船上的工作人员,为了救出每个乘客,他们必须协助哈尔威船长安排撤离。
生:船员的工作岗位是在客轮上,这样做是忠于职守的表现。
生:就像哈尔威船长一样。
师:你们讲得很到位,课文中哪一个词语点出了在哈尔威船长指挥、控制、领导下救援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生:井然有序。
师:为什么“疯了似的”“人群”一下子“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哈尔威船长的意志呢?
生:因为怕被奥克勒大副打死。
师:反复看课文,想一想,没有一个人再敢违抗命令,仅仅是由于怕被奥克勒大副打死吗?
生:主要是因为“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师:是谁的“伟大的灵魂”?
生:(齐答)哈尔威船长!
师:讨论一下,对哈尔威船长“灵魂”的“伟大”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热烈讨论)
生:面对死亡,哈尔威忠于职守,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
生:他特别关心弱小的妇女。
生: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就是没有考虑自己。
生: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都被他感动了,一切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师: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十五自然段,男生先读,女生接着读,最后齐读,请做好准备——“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一、二——
(生有感情地朗读,略)
“评点” 这一精彩片段的内容涵盖了故事情节的绝大部分,涉及到“诺曼底”号遇险情景、救人经过,突出了哈尔威船长的指挥、控制和领导,展现了他“忠于职守”的光辉形象。揣摩这一片段,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以“忠于职守”的对应词语“控制”接续上面教学,开拓下面探究。设计由“控制”的含义导向“诺曼底”号的危急局面,揭示遇险情境,抓住“薄雾笼罩”、“全速前进”、“突然”、“冒出”和“阴森森”等词语,渲染了危急态势和恐怖氛围,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紧接危急态势,设想可怕后果,照应前面的“控制”推出哈尔威船长临危指挥救险:下达命令出现混乱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秩序井然伟大灵魂。哈尔威船长在这一过程中“忠于职守”的高大形象光彩照人了。
随后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十五自然段,让学生进一步回味哈尔威船长在抢险过程中的“指挥”、“控制”和“领导”,对哈尔威船长的钦敬之感油然而生了。
这一片段的三个环节有机关联,环环相生,自然推进,教学起来得心应手,一气呵成,体现了设计的艺术匠心。
(三)
师:各自轻声朗读最后一段课文,想一想:
第二十九自然段写了什么?
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第二十九自然段写哈尔威船长随着轮船沉入大海时的神态,第三十自然段是对哈尔威的赞颂。
师:哈尔威以身殉职时是怎样的神态?
生: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
师:像什么?
生:(齐答)像一尊黑色的雕像。
师:想一想,议一议:哈尔威船长这一神态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生思考、议论)
生:非常平静。
生:非常从容。
生:毫不在乎。
生:视死如归!
师:好!能联系课文最后一小段对哈尔威的赞颂说说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能如此平静、如此从容、毫不在乎、视死如归吗?
生:轮船上所有的人都得救了,他的心愿实现了。
生:60人全都救出去了,包括还是个孩子的见习水手克莱芒,他觉得死得值!
生:他觉得他尽了一名船长的职责!
生:他认为他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没有离开船长岗位半步,忠于职守,履行了做人之道,死而无怨!
师:你是怎样理解船长的做人之道的?
生:(略沉吟)在遇到危难的时候,舍己为人。
师:讲得太好了!哈尔威船长在其船长生涯中只遇到过这一次海难吗?只是在这一次海难中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吗?
生:不!
师:为什么?
生:课文末了说“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里的“又一次”说明在他的船长生涯中,不止一次面对过死亡,不止一次履行过舍己为人的做人之道。
师: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使他成为了一名英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让我们一齐有感情地朗读这最后一段课文——
(略)
“评点” 这一精彩片段以朗读和思考末了两个自然段收束整个教学,既回应开头,又开掘新意:
一是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时的庄严神态。由“像一尊黑色的雕像”开掘出他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感人内涵。
二是哈尔威船长舍己救人的崇高品格。这既是作者的赞颂,也是师生的共鸣——哈尔威船长一直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在危难时刻不惜舍己救人,如此高风亮节唱响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英雄赞歌!
“总评” 这三个精彩片段,从尾部反顾,又从尾部收束,可以说是互相关联、衔接紧密的浑然整体,清晰地揭示了教学思路,无疑是“一点突破法”的成功运用。值得注意的是设计者胸有成竹,兼顾全篇,提炼出显现哈尔威船长人格光辉的“忠于职守”这一词语,将其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始终,使学生“印入”(叶圣陶语)更深:先从尾部突破,揭示“忠于职守”的内涵,并由此导入下面教学接着突出哈尔威船长在危难时刻怎样“忠于职守”的最后以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履行做人之道回应开头,进一步凸显了他的舍己救人、“忠于职守”、无愧于“船长”称号的高风亮节。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集中而深入了。
(姚烺强 张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