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 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材分析

  “题解”

  “我们爱你啊,中国”这一标题,以下几点必须认真理解和深入体味:

  一是突出了对象。“中国”一词置于标题末尾,并且前面用逗号隔开,显然是抒写的对象,给人以明确、显豁的感受,具有突出强调的作用。

  二是揭示了感情。一个“爱”字放在对象“中国”之前,揭示了感情的重心和内涵——“中国”,我们伟大的祖国,神圣的母亲,亿万炎黄儿女谁不从心底里倾注了对她的深深眷爱之情?

  三是奠定了基调。这一标题采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仿佛儿女对母亲直接诉说胸中之情,“我们”和“你”的关联运用,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

  “我们爱你啊,中国”这一标题用之于诗歌,十分贴切,能给人以分明生动的感受,甚至会激发起内心的共鸣。

  “结构分析”

  本篇是一首诗歌。

  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歌赞了伟大祖国的奇山秀水、精美特产、悠久历史、改革春潮和民族精神,从多方面抒发了热爱祖国的无比深厚的感情。

  全诗七个小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总起全诗,点明题意。

  诗歌从东西时差、南北迥异的角度落笔,展现了伟大祖国幅员辽阔,美不胜收,具有总绾全诗、领起下文的作用。尤其是在此基础上,顺势推出“啊,我们爱你,中国”,自然地点明题意,从而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第二至六节):选择角度,赞美中国。

  第二节赞美壮丽山河。桂林山水、秀丽西湖、黄山庐山、长江黄河都是举世闻名的景观,令人生爱,首先推到读者面前,从而产生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第三、四节赞美物产丰饶。龙井飘香、茅台溢芬、丝绸绚丽、陶瓷精巧,固然使人心驰神往;而我们伟大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和谐相处的国家,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盆地、无边草原,或月色溶溶、景色优美,或巍峨耸峙、蔚为壮观,或瓜甜果香、羊群遍地、骆驼结队……这无不显示了祖国的美丽富饶、物产繁丰,怎不叫人油然生爱?

  第五节赞美历史新篇。“战国编钟”这一典型乐器,象征着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滚滚春潮”这一生动比拟则将历史和现实勾连起来,突出了而今的神州大地改革开放、春潮滚滚,前程似锦、希望无限了。

  第六节赞美民族精神。我们中华民族贯穿历史的精神集中在“奋斗”二字上,正是人们奋斗不息,才写就了光辉史册,结下了丰硕成果啊!如此民族精神,有如“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显现了“博大的胸怀、恢宏的气魄”,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美好品质的凝炼概括、生动体现!

  以上五节诗歌都以“我们爱你——”领起,从不同角度歌赞伟大祖国,内容典型,情意热烈,感人至深。

  第三部分(第七节):升华情感,总结全诗。

  这一部分着眼于一个“情”字:伟大祖国美丽富饶、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尤其是改革开放、春潮滚滚、形势喜人,这一切怎么不使中华儿女从心底升腾起“骄傲”之情、“自豪”之感?又怎不促使中华儿女更加“奋发”进取、“开拓”直前?“强者”之赞、“爱你”之呼,不只呼应开头、点题作结,而且是感情的强有力升华,进一步深化了全诗意旨。

  点题开篇多方歌赞升华总结,全诗结构完整、匀称,显得激情昂扬,诗意盎然。

  “字词推敲”

  第一节出现了“东海”、“帕米尔高原”、“北国”、“南疆”等词语,粗看起来这些词语并不出奇,但一经巧妙组合,就成为诗歌不可或缺的艺术细胞,它们从东到西,从北到南,概括千里万里,由时差悬殊、季节迥异的视角,突出了祖国广袤无垠,再配以“碧波”荡漾、“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春色”“盎然”等不同特点描写,则使祖国的幅员辽阔、美丽动人表现得神完气足,“爱”是自然生成的,可见这些词语是经过反复锤炼、精心提取的。

  末了一节出现的“骄傲”、“自豪”、“奋发”、“开拓”等词语,更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十分精当,不可移易——“骄傲”和“自豪”直承上面描写而来,祖国美丽可爱,引发骄傲之情、自豪之感,自在情理之中;如果止于“骄傲”、止于“自豪”,不思进取,那就没有出息了,好就好在“奋发”、“开拓”接踵而来,突出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是永不满足、锐意进取,要成为“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前后的内在联系岂不是紧密无间?显然,这里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啊,否则普通词语哪能如此熠熠生辉?

  “句子含义”

  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

  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

  ——这一句含义丰富:编钟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打击乐器,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选例典型;“古曲”和“新歌”对应关联,跨度很大,遣词精确。这样,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不仅有值得骄傲的辉煌历史,而且有震古烁今的改革开放新篇,民族精神贯穿古今,愈发精彩,令人爱“古”更爱“今”了。

  奋斗书写的史册,

  汗水浇灌的硕果。

  ——这一句可以说是上面“古曲”、“新歌”的延伸,“奋斗”和“汗水”注入充满活力的生命:我们中华民族的史册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不断奋斗书写的,我们中华民族的硕果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心血汗水浇灌的,这就歌赞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以贯之的勇于奋斗、敢于创造、勤于实践的伟大精神。

  “语段理解”

  这首诗歌应该致力理解的语段有两处:

  一是开头和结尾。

  开头一节以“啊,我们爱你,中国”作结,末了一节以“我们爱你啊,中国”收篇,显然紧扣诗题,首尾呼应,同时开头一节重在揭示祖国美丽可爱,点明题意,领起下文,而末了一节则重在承上抒情,点题作结,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是中间部分。

  这一部分五个诗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五个诗节的内容各有侧重,都以“我们爱你——”领起,分别从壮丽山河、驰名物产、地域特色、古曲新歌、民族精神等方面,讴歌我们祖国的诸多特征,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凝聚到“我们爱你”这一焦点上来,显得情意洋溢,旨归分明,给人以深刻感受。

  “写作特色”

  这首诗歌的写作特色是:

  首尾呼应,主体突出,结构完整,这是写作特色之一。

  全诗采用“总——分——总”的常规结构,以“啊,我们爱你,中国”起,以“我们爱你啊,中国”终,首尾呼应,形成了结构上的完整性。同时,中间五个诗节从不同侧面歌赞祖国,与开头结尾融为一体,显得清晰分明,给人鲜明深刻的美好印象。

  排比反复,连贯一气,强化感染,这是写作特色之二。

  诗歌的主体部分都以“我们爱你——”领起,带出下面的内容,形成五重排比反复,加强了语言气势,强化了艺术感染力。同时,主体部分的五个诗节各有侧重,却又体现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古代到现今、从物质到精神的内在联系,脉络十分清晰,形式上固然可取,实质上更加充分、更加完美。

  “爱”为红线,贯串全篇,感人至深,这是写作特色之三。

  这首诗抒发了对我们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标题“我们爱你啊,中国”中的“爱”成为贯串全篇的红线:祖国地域广阔,风光秀丽,我们爱;祖国山清水秀,美不胜收,我们爱;祖国物产丰富,驰誉世界,我们爱;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们爱……如果说这只是外在赞美,那么,诗歌更进一层,又将这种赞美之情内化为立志奋发开拓的精神,激发起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美好富强的昂扬之情,所以感人至深。(贾美院)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一、 注重朗读,整体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阶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博大辽阔、美丽富饶以及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全诗语言凝练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强烈,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教学时切忌横讲解竖分析,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诵读,在读中体会,理解诗歌的主旨。如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跳出东海的碧波”、“依然是群星闪烁”、“银装素裹”、“盎然的春色”等体会祖国幅员辽阔;抓住“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感受祖国风光的明媚可爱,山河的雄伟壮观;抓住“清香”、“醇美”、“光洁绚丽”、“天工巧夺”体会祖国的物产闻名世界……通过范读、自由读、小组读、集体读等形式反复地吟诵,用祖国的美丽富饶、悠久历史、光辉成就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堂上充满激情的朗读,将会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架设桥梁,激发感情

  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对学生渗透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教育,犹如在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架起一座心灵之桥,会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当讲到中国的物产丰富时,可引导学生先回忆自己家乡的物产,以此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浓浓的爱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这样,学生就能更深入地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感情,从而完成从“小我”到“大我”的飞跃,实现移情目标。

  “思路提要”

  从全文的结构和内容来看,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以下思路:

  1. 由“解读祖国”入手,以“诵读”为经,以“领悟”为纬,读悟结合,引领学生在诵读中走进文本,领会诗歌的主旨。

  2. 在教学时,可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并在读悟的基础上,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祖国的感情。从而既准确地把握作者献身于伟大祖国建设的强烈爱国之情,又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过程揭示”

  一、 揭示课题,引导探究

  1. 激情导入。

  咱们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土,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丰富的物产资源,有56个和睦友爱的兄弟民族,有勇于开拓创新的杰出人才……这样一个伟大的祖国,我们怎能不热爱她呢?(板书课题:我们爱你啊,中国)

  2. 理解课题。

  (1) 课题中的“爱”有什么样的含义?

  要点:对祖国母亲的眷恋,为祖国母亲而自豪、骄傲。

  (2) 课题中为什么要把“中国”一词置于末尾?

  要点:强调、突出全诗抒情的对象。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朗读的录音。

  2. 学生按要求听读,要求:

  (1) 用横线标出下面表现祖国山河秀丽的地名,并在地图上找出它们的地理位置。

  东海、帕米尔高原、桂林、杭州西湖、黄山、庐山、长江、黄河、景德镇、布达拉宫、吐鲁番。

  (2) 用波浪线标出下面表现祖国物产丰饶的词语。

  龙井茶、茅台酒、江南丝绸、景德镇陶瓷、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羊群、骆驼、战国编钟。

  (3)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光洁绚丽、天工巧夺、巍峨、滚滚春潮、硕果、恢宏。

  3. 指导学生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投影片出示:

  “①……

  啊,我们爱你,中国!

  ②我们爱你——

  ……

  ③我们爱你——

  ……

  ④我们爱你——

  ……

  ⑤我们爱你——

  ……

  ⑥我们爱你——

  ……

  ⑦……

  我们爱你啊,中国!”

  4. 自由朗读课文,分析诗歌所写的内容。

  点题开篇多方赞美升华总结。

  5.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着重理解赞美祖国的部分。

  三、 精读训练,把握要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节),思考:

  (1) 这一节突出了祖国的什么特点?

  疆域辽阔:

  东海——出太阳; 帕米尔高原——群星闪烁。

  北国——银装素裹; 南疆——春意盎然。

  (2) 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

  (季节差。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祖国领土辽阔)

  (3) “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点题,总领全诗。奠定了全诗感情的基调,是全诗的主旋律)

  (4)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2. 精读课文第二部分(第二至六节)。

  (1)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思考下面的问题:

  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来礼赞中国的?

  (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

  我国的山河是那样的多,为什么作者只选择桂林山水、杭州西湖、黄山、庐山、长江、黄河?

  (它们具有代表性,举世闻名,令人生爱)

  (2) 朗读第三节。

  读后推敲下面的词语:清香、醇美、光洁绚丽、天工巧夺。

  与第二节相比,这一节又是从什么角度来赞美中国的呢?

  (物产丰饶)

  (3) 朗读第四节。

  理解下面的词语:巍峨、世界屋脊。

  结合有关资料,了解相关特征。

  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

  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来赞美中国的?

  (民族风情)

  (4) 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节,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

  第五节是从什么角度来赞美中国的呢?

  (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

  (5) 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节。

  理解下面的词语: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宏的气魄。

  这些词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宏)

  你能不能举例说明这些民族精神?(学生各抒己见)

  (6) 朗读第二至六节,进一步感知祖国的特点。

  3. 精读课文第三部分(第七节)。

  (1) “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骄傲、自豪”什么?

  (为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物产丰饶、丰富的民族特征、优秀的文化遗产、古老灿烂的历史文化而骄傲和自豪)

  (2) “奋发、开拓”又说的是什么?

  (永不满足、锐意进取,努力建设更加富饶美丽的国家)

  (3) 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

  (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4) 有感情地朗读,体现出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 总结全课,说写深化

  1. 朗读第一部分,体会祖国的幅员辽阔。

  2.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所在,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赞美祖国风光明媚可爱,山河雄伟壮观,赞美闻名世界的祖国物产,着重体会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兄弟民族的友爱之情,体会对祖国古老灿烂文化、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热情赞颂。

  3. 朗读第三部分,体会爱国之情在这里进一步升华。

  4. 引领学生模仿此文结构写一首诗歌,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爱。

  “课时建议”

  两课时。

  精彩片段

  (一)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风景区吗?

  生:安徽黄山。

  生:杭州西湖。

  生:桂林山水。

  生:山东泰山。

  生:苏州园林。

  ……

  师:同学们了解得真多啊!那么,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特产吗?

  生:吐鲁番的葡萄。

  生:哈密瓜。

  生:河北的大枣。

  生:苏州的丝绸。

  生:浙江的龙井茶。

  ……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且知道祖国丰富的特产。是啊,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物产丰饶、文化灿烂。生活在这样的国度里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我们更应该深深地热爱自己的祖国。

  (跟学生交谈的同时,播放一组表现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物产丰饶、文化灿烂的图片)

  师:看了这些画面,你们心中有何感受?有什么想法?

  生:我们的祖国很美,很富饶!

  生:我们要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好!

  生: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精彩。现在,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历史悠久、美丽富饶、文化灿烂的中国,好吗?

  (学生打开课本读课文)

  (电教媒体播放伴有舒缓、优美音乐的彩色画面,营造美的意境,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此刻,学生学习的热情已完全被调动起来,他们很乐意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课文的学习之中)

  师:同学们,大家一起齐读课文,一定要带着对祖国的“深情”朗读!

  ……

  “评点” 课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让他们说中国值得引以自豪的地方,这样,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引到了课堂上。紧接着,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此外,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营造优美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为学习课文蓄势,从而水到渠成地引领学生进入诗人所创设的情境中。

  (二)

  ……

  师:刚才同学们思考得很认真,大家已经注意到课文的第一节具体描绘了祖国的幅员辽阔。现在就请同学们细读这第一节,边读边把文中每句话想象成画面,看看你能欣赏到哪些美景,你的头脑中会出现哪些美的画面。

  (学生很投入地读书,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想象)

  生:我从“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这句话仿佛看到了:清晨,大海碧波浩淼,水天交接处,一轮红日正喷薄而出,光芒四射。

  生:我从“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这句话中好像看到了:静谧的夜晚,帕米尔高原上悄然无声,无边的天幕上群星闪烁,它们俯视着这空旷、辽阔的高原。

  生:我从“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这句话中看到了:冬天的北国,是一片银色的世界,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生:我从“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这句话中仿佛看到了:中国的南方春色满园,鸟语花香,到处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

  师:你们又会看到什么呢?(学生照前面的方法自读第二节后再作交流)

  师:再向下读,你们又会看到什么呢?为了让大家领略中国的美丽风景,老师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看看这些画面是不是跟你刚才想象中的一样。(媒体播放《我们爱你啊,中国》风景画面)

  生:(饶有兴趣地观看课件演示,不时发出惊讶、赞叹之声)

  师:大家知道这些风景是什么地方吗?

  生:桂林山水。

  生:杭州西湖。

  生:黄山、庐山。

  生:长江、黄河。

  ……

  师:从你们的脸上看得出,此刻,大家都很兴奋,很激动,能说说你们现在心里想些什么吗?

  生:太美了,如果我去那儿参观,一定会流连忘返的。

  生:屏幕上出现的画面比我刚才想象中的更美!

  生:大自然真神奇!

  生:我为我们国家有这么美的风景而自豪!

  ……

  “评点” 多媒体课件播放出的桂林山水、杭州西湖、黄山、庐山等画面,生动、逼真地再现了课文情境,使学生一下子被中国神奇的美景所吸引,他们对祖国美景的向往、喜爱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蒋长兰)

  参考资料

  1.茅台酒:因产于黔北赤水河畔的茅台镇而得名。茅台酒质量与其产地密切相关,这是茅台酒不可克隆的主要原因,也是茅台酒区别于中国其他白酒的关键之处。茅台酒产地茅台镇风景秀丽,依山傍水;地理地貌独特,地域海拔高度420—550m,地理位置在东经105,北纬27附近,为河谷地带;地层由沉积岩组成。茅台地区年平均气温18.5℃,年平均降雨量1088mm左右。由于茅台镇地处河谷,风速小,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所需的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茅台镇独特的地理地貌、优良的水质、特殊的土壤及亚热带气候是茅台酒酿造的天然资源,一定程度上也可说茅台酒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杰作。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有关专家曾用茅台酒工艺及原料,乃至工人、技术人员进行异地生产,所出产品均不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这也充分证明了茅台酒是与产地密不可分的,为此茅台酒2001年成为我国白酒首个被国家纳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茅台酒的制法特殊:用优质河水或深井水酿造;发酵分八次,每次历时约一个月,将每次蒸馏得的酒至少贮存一个月以上,然后将各次酒勾兑后再密封贮藏三年而成。其酒精含量为53%—55%。酒液清澈,醇香馥郁,有独特“茅香”,味感醇厚。适量饮用,不伤肝,能治糖尿病、感冒等疾病。曾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

  2.龙井茶: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唐代,当时著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西湖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汉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

  早在北宋时期,西湖龙井茶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列为贡品。北宋高僧辩才法师归隐故地,也是当年与苏东坡等文豪在龙井狮峰山脚下寿圣寺品茗吟诗之处,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西湖龙井茶,并手书“老龙井”等匾额,至今尚存寿圣寺胡公庙、十八棵御茶园中狮峰山脚的悬岩上。到了南宋,杭州成了国都,茶叶生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元代,龙井附近所产之茶开始露面,有爱茶人虞伯生始作《游龙井》饮茶诗,诗中曰:“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詹卜中,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可见当时僧人居士看中龙井一带风光幽静,又有好泉好茶,故结伴前来饮茶赏景。

  到了明代,西湖龙井茶开始崭露头角,名声逐渐远播,开始走出寺院,为平常百姓所饮用。明嘉靖年间的《浙江匾志》记载:“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明万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之说。万历年《钱塘县志》又记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此时的西湖龙井茶已被列为中国之名茶。明代黄一正收录的名茶录及江南才子徐文长辑录的全国名茶中,都有西湖龙井茶。

  如果说在明代西湖龙井茶还介于诸名茶之间的话,到了清代,西湖龙井茶则立于众名茶的前茅了。清代学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龙井,江南之芥片,闽之武夷云”。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西湖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还被封为“御茶”。从此,西湖龙井茶驰名中外,问茶者络绎不绝。近人徐珂称:“各省所产之绿茶,鲜有作深碧色者,唯吾杭之龙井,色深碧。茶之他处皆蜷曲而圆,唯杭之龙井扁且直。”民国期间,著名的西湖龙井茶成为中国名茶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积极扶持西湖龙井茶的发展。茶区人民在政府的关怀下,改旧式柴锅为电锅,选育新的西湖龙井茶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栽培采制技术,建立西湖龙井茶分级质量标准,使西湖龙井茶生产走上了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

  从西湖龙井茶的历史演变看,西湖龙井茶之所以能成名并发扬光大,一则是西湖龙井茶品质好,二则离不开西湖龙井茶本身的历史文化渊源。所以西湖龙井茶不仅仅具有茶的价值,也具有文化艺术价值,里面蕴藏着较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