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四、以纸寓钱为鬼事

《新唐书·王玙传》说代替葬丧“瘗钱”的形式,是“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为鬼事”。纸钱用以满足死者在阴世的消费需要,往往悬挂墓地或望空抛撒,更通常的做法是在祭祀时焚化。纸钱也用以祭祀鬼神。

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说到“纸钱”发生的历史:

纸钱,今代送葬,为凿纸钱,积钱为山,盛加雕饰,舁以引柩。按古者享祀鬼神,有圭璧币帛,事毕,则埋之。后代既宝钱货,遂以钱送死。《汉书》称盗发孝文园瘗钱是也。率易从简,更用纸钱。纸乃后汉蔡伦所造,其纸钱,魏晋以来始有其事,今自王公,逮于匹庶,通行之矣。凡鬼神之物,其象似亦犹涂车刍灵之类,古埋帛金钱,今纸钱则皆烧之,所以示不知神之所为也。

其中说到“其纸钱,魏晋以来始有其事”,却没有提出证据。袁寿龄《纸钱行》也从封氏之说:“生民以来便有鬼,三代以上原无纸。蔡侯造意为纸钱,从用乃自魏晋始。”

清人顾禄《清嘉录》卷三“纸锭”条回顾“纸钱”兴起的历史,首先引录《新唐书·王玙传》“后世里俗稍以纸寓钱为鬼事”这条材料,然而写作《王屿传》,录文也有个别出入:

案《唐书·王屿传》云:“汉以来,葬者皆有瘗钱,后里俗稍以纸翦钱为鬼事。开元二十六年,屿为祠祭使,始用之禳祓祭祀。”范传正谓:“惟颜鲁公真卿、张司业参,家祭不用纸钱。”王建《寒食行》云:“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又徐凝诗云:“唯有县前苏小小,无人送与纸钱灰。”是则唐时已盛行,乃欧阳修谓始于五代,又都元敬《听雨记谈》亦谓金银楮锭及钱始于五代。又引《清异录》载:“周世宗发引之日,金银钱宝皆寓以形,而楮泉大若盏口,其印文,黄曰‘泉台上宝’,白曰‘冥游亚宾’。”宋僧道世《法苑珠林》又谓“纸钱起于殷长史”,更不知何本。宋钱若水不烧楮镪,吕南公为文颂之,邵康节祭祀焚楮钱,伊川见而怪,问之,曰:“亦明器之义。”周益公《杂志·辩楮币》谓:“俗人创二字,通上下皆用,犹纸钱也。”则宋时纸钱,真作钱样。《吴县志》:“清明前后,扫墓挂纸钱于冢。”又《昆新合志》云:“楮锭有翦长缕者,名‘挂钱’,俗云‘挂墓’。”

所说“宋时纸钱,真作钱样”的情形,值得注意。

在本书分析“以‘钱’为道具的岁时民俗”的内容中,我们已经引录了唐人张籍《北邙行》诗“寒食家家送纸钱,鸟鸢作窠衔上树”,以及徐凝的《嘉兴寒食》诗“唯有县前苏小小,无人送与纸钱来”等句。又如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所谓:“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都反映了“寒食”“送纸钱”民俗的见证。而“清明”时的类似资料,则有薛逢《君不见》诗:“清明纵便天使來,一把纸钱风树杪。”白居易的《答谢家最小偏怜女》诗中“谁知厚俸今无分,枉向秋风吹纸钱”句,也渲染了风中纸钱乱飞的零落凄冷景象。

王建的《寒食行》诗,又有“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句。强调了焚烧纸钱,方可以使亲情关怀和财富保障尽快送达“黄泉”。

纸钱也普遍用于祭祀神灵。

王叡的《祠神歌·送神》写道:

枨枨山响答琵琶,酒湿青莎肉饲鸦。

树叶无声神去后,纸钱灰出木绵花。

此诗《全唐诗》重收,另一处题为《祠渔山神女歌二首》。这一首是第二首。清人周寿昌《思益堂日札》卷六引录此诗后写道:“纸钱,一名‘寓钱’。或云始于唐时王玙,至五代周世宗时更盛,有‘泉台上宝’、‘冥游亚宝’之称。今案王叡《送神歌》云‘枨枨山响答琵琶’云云,是隋时已有纸钱,不始于唐也。”张籍的《华山庙》诗也写道:

金天庙下西京道,巫女纷纷走似烟。

手把纸钱迎过客,遣求恩福到神前。

又如李贺的《神弦》诗,也说女巫以术召神,能够使“海神山鬼”聚于座中,而“5风”、“纸钱”,可以烘托玄妙气氛: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鼕鼕。

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鸣□风。

相思木帖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

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

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

“纸钱”在这种“呼星召鬼”的神秘主义仪式中的作用,被描述得十分生动具体。

白居易的《新乐府》中《黑潭龙》一首,说到黑潭神龙传说,“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于是,“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盆冷。”也说“纸钱”是祭龙仪式中的重要陈设。他的《游悟真寺诗》,也有“道南兰谷神,紫伞白纸钱”句,可与“纸钱动兮锦伞摇”对照读。

李山甫有两首诗都说到庙前赠纸钱的民俗。如《项羽庙》诗:

为虏为王尽偶然,有何羞见汉江船。

停分天下犹嫌少,可要行人赠纸钱。

又如《雨后过华岳庙》诗:

华山黑影霄崔嵬,金天□□门未开。

雨淋鬼火灭不灭,风送神香来不来。

墙外素钱飘似雪,殿前阴柏吼如雷。

知君暗宰人间事,休把苍生梦里裁。

“墙外素钱”有解释为“榆荚”、“榆钱”者,但其实未能排除如《项羽庙》诗是“行人赠纸钱”的可能。

章孝标的《诸葛武侯庙》诗也说祭祀用“纸钱”民俗:

木牛零落阵图残,山姥烧钱古柏寒。

七纵七擒何处在,茅花枥叶盖神坛。

这里说到了“烧钱”风习。又如吴融的《野庙》诗:

古原荒庙掩莓苔,何处喧喧鼓笛来。

日暮鸟归人散尽,野风吹起纸钱灰。

这里所谓“纸钱灰”,与前引王叡《祠神歌·送神》“树叶无声神去后,纸钱灰出木绵花”的“纸钱灰”同样,应当也与“烧钱”有关。郑琼罗的一首诗及其小序的内容,与我们讨论的问题有直接关系,因而值得注意:

叙幽冤

段文昌从弟某者,贞元末,自信安还洛,舟宿瓜洲。闻有嗟叹声。是夜,梦一女,年二十余,自言姓郑,名琼罗,居丹徒,来扬子,为市吏子王惟举逼辱,绞颈自杀,无人为雪冤。后此鬼相随至洛北,有樊元则者作法遣之。鬼请纸笔书,若杂言七字,辞甚凄恨。元则复令具酒脯纸钱,乘昏焚于道。有风旋灰直上数尺,及闻悲泣声。诗凡二百余字,止载其中二十八字。

痛填心兮不能语,寸断肠兮诉何处。

春生万物妾不生,更恨香魂不相遇。

能作法遣鬼者樊元则“令具酒脯纸钱,乘昏焚于道”,于是“有风旋灰直上数尺”,反映了在当时人的意识中,以“纸钱”、“乘昏焚于道”,是能够与鬼神实现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

在普通农家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礼俗形式。例如,李建勋的《田家三首》中的第二首写道:“不识城中路,熙熙乐有年。木槃擎社酒,瓦鼓送神钱。霜落牛归屋,禾收雀满田。遥陂过秋水,闲阁钓鱼船。”其中“木槃擎社酒,瓦鼓送神钱”是记述村社神祀的诗句。又如他的《迎神》诗:

擂蛮鼉,吟塞笛,女巫结束分行立。

空中再拜神且来,满奠椒浆齐献揖。

阴风□□吹纸钱,妖巫暝目传神言。

与君降福为丰年,莫教赛祀亏常筵。

记述“迎神”、“拜神”、“传神言”情形,十分详尽逼真。由此也可以知道,“阴风窣窣吹纸钱”,其实是非常有利于营造神秘气氛的。

《宋史·寇准传》说到宋代民间“挂纸钱”致祭的风习:“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

《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在一个生动的复仇故事中,有御史苏泰纪念恩人朱婆的情节:“御史公备了祭礼,及纸钱冥锭,差官到义井坟头,通名致祭。”所谓“冥锭”,是纸制的银锭。

后世又有称“纸钱”作“纸铜钱”的。如清人洪昇《长生殿》中《哭像》一出写道:“叠金银山百座,化幽冥帛万张。纸铜钱,怎买得天仙降?”

“纸钱”祀神和墓祭的功用,按照清代人的通常方式,在纸色上有所区别。同治十一年《河曲县志》:“今祀神用黄纸钱,墓祭用白纸钱,相沿已久。”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