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四、其他钱戏

卓钱锅子

在一定距离之外,远掷铜钱,令钱穿准确套于植立于地的铁条上,这种游戏,称作“卓钱锅子”。

唐无名氏《仙传拾遗》中有“韩愈外甥”条,说到这种游艺形式:

问其所长,云善卓钱锅子。试令为之。植一铁条尺余,百步内卓三百六十钱,一一穿之,无差失者。

植于地上穿钱的铁条,称作“钱锅子”。

甲骨文的“卓”字,像以捕鸟器“毕”罩鸟之形状,上为一简化的鸟字,下为“毕”形。“卓钱锅子”的游戏之所以称“卓”,或许是取“卓”字的这一古义。

打金钱

唐人司空图《游仙二首》其一写道:

蛾眉新画觉婵娟,斗走将花阿母边。

仙曲教成慵不理,玉阶相簇打金钱。

其中“玉阶相簇打金钱”,显然是一种游艺形式。又如赵光远《咏手二首》其二:

捻玉搓琼软复圆,绿窗谁见上琴弦。

慢笼彩笔闲书字,斜指瑶阶笑打钱。

炉面试香添麝炷,舌头轻点贴金钿。

象床珍簟宫棋除,拈定文楸佔角边。

所谓“斜指瑶阶笑打钱”,也说到这种游戏。司空图诗“玉阶”,赵光远诗“瑶阶”,看来“打钱”的游戏,要借助“阶”的场地条件。

韦庄有《长安清明》诗,其中写道:“早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这里所说的“上相闲分白打钱”,不知是否也与“打钱”游戏有关。明代学者杨慎以为是宫中游戏:“白打钱,戏名。王建诗:‘寒食内人尝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韦庄诗:‘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民国《定番县乡土教材调查报告》在关于“赌博”的内容中,谈到“三钱打拾叁”的游戏,又有“用三个铜元在地下掷”的解释。然而何以称为“打拾叁”,却并没有说明。

撇泥钱

明人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一书的《春场》中记载,京师地方春三月时,民间流行“撇泥钱”游戏。“是月,小儿以钱泥夹,穿而干之,剔钱,泥片片钱状,字幕备具,曰‘泥钱’。画为方城,儿置一泥钱城中,曰‘卯’。儿拈一泥钱远掷之,曰‘撇’。出城则负,中则胜。不中而指杈相及,亦胜。指不及而犹城中,则‘撇’者为‘卯’。其胜负也,以泥钱。别有‘挑’用苇,‘绷’用指者,与‘撇’略同。有‘撇’用泥丸者,与钱略同,而其画城廓远。”

金钱掷地

明人彭孙贻《人日词》有这样一首:“未到灯时已闹春,细腰羌鼓跳花神。金钱掷地教儿弄,却忆鲁经卜远人。”这种儿童游戏,似乎与“卜远人”的掷钱形式相近,但是性质却不相同。

龟背戏

柳宗元有《龟背戏》诗,诗题称“戏”,诗句称“技”,实际上也是一种游艺形式:

长安新技出宫掖,喧喧初遍王侯宅。

玉盘滴沥黄金钱,皎如文龟丽秋天。

八方定位开神卦,六甲离离齐上下。

投变转动玄机卑,星流霞破相参差。

四分五裂势未已,出无入有谁能知。

乍惊散漫无处所,须臾罗列已如故。

徒言万事有盈虚,终朝一掷知胜负。

修门象棋不复贵,魏宫妆奁世所弃。

岂如瑞质耀奇文,愿持千岁寿吾君。

庙堂巾笥非余慕,钱刀儿女徒纷纷。

《柳河东集》卷四三《古今诗二》这首诗题下有宋人韩醇注:“其制不可详。观诗意,乃亦博棋之类尔。”

选仙钱

宋人王珪《宫词》有说到“选仙”钱戏的诗句:“尽日闲窗赌选仙,小娃争觅到盆钱。上筹须占蓬莱岛,一掷乘鸾出洞天。”可知游戏的形式是“掷”。

马钱

又称“打马格钱”。《事物绀珠》介绍了这种游戏的形式:“打马用铜钱或牙角为钱样,共五十四枚,上刻良马,布图四面,以骰子掷打之。”钱上一般铸有马形马名,或铸有骑马将军及将军之名。李清照曾经称这种游戏是“小道之上流”,“深闺之雅戏”。

掼钱

民国二十四年《重修镇原县志》说到民间儿童“掼钱”之戏:“掼钱,此儿童之戏具也。其法,以旧制钱数文平摊掌心,掷于石上以漫多者胜。”

揕钱

民国二十四年《重修镇原县志》又引《旧唐书·柳仲郢传》说到,宁夏有揕钱之戏,论远近,不论字漫,击中者胜。而我们看到的《旧唐书·柳仲郢传》中,并没有这段文字。大约出处有误,但是这种民间游戏应当是存在的。

撚钱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一说到这样一则故事:“慈圣光献曹后……其在父母家时,与群女共为捻钱之戏。而后一钱辄独旋转盘中,凡三日止。”“撚钱”游戏,有可能是令钱旋转,以时间长者为胜。

以钱为鞯

毽子,是一种民间普及的儿童游戏用具。通常以布包扎钱币,装插鸡毛。游戏时,用脚连续上踢,不使落地。同治九年《长乐县志》又说到当时“打鞯子”游戏的形式:“正月内,儿童以鸡毛一束,铜钱一枚,剪牛皮作钱形,以线缚紧,用板接之,争相接取,谓‘打鞯子’。田泰斗《竹枝词》:‘鞯子纷争打场前,一声画板响金钱。拜年客去呼儿挽,犹自娇痴面向天。’”这种“打鞯子”游戏,或许类似后来的板羽球运动。民国四年《瓮安县志》写道,“过年之乐,昔亦有秋千、击球、踢毽(以鸡毛缝铜钱为之者)、锣鼓等具。”

秋千系钱

民国三十年《潍县志稿》说,三月,小儿女有“秋千之戏”。“又于秋千柱顶上悬一小旗,并系以钱。则有多数勇健少年猱飞而上,作猴儿坐殿、鸭鸭浮水、童子拜观音种种把戏,谓之‘打故事’,捷足者得拔旗,携钱以归。”

飞钱

民国十一年《杭州府志》引《西湖游览志余》记述,清明时节,“倾城上冢”,所谓“彩装傀儡、莲船战马”诸戏,“往往成市”。“外方优妓歌吹觅钱者,水陆有之。”诸种游艺形式中,有“飞钱”之戏:“苏堤一带桃李阴浓,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钹,踢木散沙,吞刀火跃圈,斤斗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所谓“飞钱抛钹”的具体形式未能明了,然而作为一种民间杂技表演项目,却是确实无疑的。

散钱行

《武林旧事》卷二有“舞队”条,列有所谓“大小全棚傀儡”,称“其品甚伙,不可悉数”。所列计70种,其中有“散钱行”,显然也是与“钱”有关的民间游艺形式。

此外,《酉阳杂俎》卷五《诡习》有这样一则关于马上奇技的文字:“建中初,有河北军将姓夏者,弯弓数百斤。尝于毬场中,累钱十余,走马以击鞠杖击之,一击一钱,飞起六七丈,其妙如此。”这是一种特技表演,并不是民间普及的游戏,但是也可以作为体现“钱”在民俗生活中之地位的一例。

又如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记述的著名的“卖油翁”故事:“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则庄生所谓‘解牛’‘3轮’者何异。”这一以“钱”为巧技的故事,同样有益于说明“钱”在流通领域之外的特殊的文化意义。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