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一、意钱

在中国古代民间,“钱”也曾经作为一种游戏用物或通常所谓玩具,服务于社会游艺生活。

关于汉代民俗的历史记录中,已经可以看到民间流行所谓“意钱之戏”的记载。

《后汉书·梁冀传》说,梁冀“少为贵戚,逸游自恣,性嗜酒”“又好臂鹰走狗,骋马斗鸡”,同时,习于多种民间游戏:

能挽满、弹棋、格五、六博、蹴鞠、意钱之戏。

李贤为《后汉书》作注,对于这些游戏的形式分别予以解释:

“挽满”,犹引强也。

《□经》曰:“弹棋,两人对局,白黑棋各六枚,先列棋相当,更先弹也。其局以石为之。”

《前书》吾丘寿王善格五。《音义》云:“(也,音苏代反。”《说文》曰:“(行棋相塞谓之。”鲍宏《(经》曰:“(有四采,塞、白、乘、五是也。至五即格,不得行,故谓之‘格五’。”

《楚词》曰:“琨蔽象棋有六博。”王逸注云:“投六著,行六棋,故云‘六博’。”鲍宏《博经》曰:“用十二棋,六棋白,六棋黑。所掷头谓之‘琼’。琼有五采,刻为一画者谓之‘塞’,刻为两画者谓之‘白’,刻为三画者谓之‘黑’,一边不刻者五塞之间,谓之‘五塞’。”

刘向《别录》曰:“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之时。蹋鞠,兵执也,所以讲武知有材也。”

何承天《纂文》曰:“诡亿一曰射意,一曰射数,即‘摊钱’也。”

其中所引何承天《纂文》:“诡亿,一曰射意,一曰射数,即‘摊钱’也。”对于“意钱”的形式有所说明。其中所谓“即‘摊钱’也”,有关古人“摊钱”之戏的情形,是我们下文还要说到的。清人黄生《义府》卷下则说“意钱”即猜枚,并否定“摊钱”之说:

〔意钱〕即今猜枚,曰‘射’,曰‘意’,曰‘掩’,居然可见。注引何语以为‘摊钱’,则李贤之误也。

其实,“意钱”有可能是猜度钱之有无、正反或者数目。

王充在《论衡·自纪》中回顾身世,有这样一段话:

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父)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巨人之志。

自称少有志向,与众不同,然而我们也可以由此知道当时一般“小儿”、“遨戏”的通常形式是所谓“掩雀、捕蝉、戏钱、林熙”。王充为小儿时“侪伦”喜好的“戏钱”,据说就是梁冀熟习的“意钱之戏”。孙诒让《札迻》卷九即指出:“‘戏钱’,盖即‘意钱’。”

“意钱”作为游戏形式,传衍相当长久。《宋书·臧质传》记载:

质少好鹰犬,善蒲博意钱之戏。

《南史·臧质传》也有同样的文字。《隋书·地理志上》记述梁州风习,也说到“意钱”:

其风俗大抵与汉中不别。其人敏慧轻急,貌多蕞陋,颇慕文学,时有斐然,多溺于逸乐,少从宦之士,或至耆年白首,不离乡邑。人多工巧,绫锦雕镂之妙,殆侔于上国。贫家不务储蓄,富室专于趋利。其处家室,则女勤作业,而士多自闲,聚会宴饮,尤足意钱之戏。

唐人张仲素的《春游曲三首》中的第二首,也涉及“意钱”游戏:

骋望登香阁,争高下砌台。

林间踏青去,席上意钱来。

又唐人岑参《燉煌太守后庭歌》写道:“燉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太守到来山出泉,黄沙碛里人种田。燉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黄金钱。此中乐事亦已偏。”有的研究者认为,诗中描述的是“藏钩”之戏,又以《说郛》本晋人周处《风土记》的记载以为说明:“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校胜负,若人偶,即敌对,若人奇,则使一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名为‘飞鸟’,以齐二曹人数。一钩藏在众手中,曹人当射之所在。一藏为一筹,三筹为一都。”《太平御览》卷七五四引《风土记》:“臈日饮祭之后,嫂妪儿童为藏□之戏,分二曹,以效胜负,若人偶,即敌对,人奇,则使奇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名为‘飞乌’,以齐二曹人数。一□藏在数十手中,曹人当射知所在。一藏为筹,五筹为一赌。”论者以为“半段黄金钱”,正指“金钩”。并引《梦溪笔谈》卷一四所录毗陵郡士人家女子《拾得破钱诗》“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为证。其实,或钩,或□,或钱,都是随身常用之物,又便于握藏。很可能“意钱”之戏与“藏钩”之戏也有某种关联。

《旧五代史·僭伪列传·刘崇》关于后汉高祖刘知远的从弟刘崇的品性,也有“少无赖,好陆博意钱之戏”的记述。可知“意钱之戏”是民间相当普及的游戏形式。又清人黄遵宪《番客行》诗有“意钱十数人,相聚捉迷藏”句,说“意钱”之戏似乎可以同时“十数人”参与。

民国《定番县乡土教材调查报告》中关于“赌博”的内容中,说到“双钱宝”的游戏,又解释说,即“以双手紧握住铜元,任人猜正反”。这种形式,可能与古时所谓“意钱”有关。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