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31 12岁男孩因网络成瘾导致逃学的案例分析

  一、病例

  施某,男,12岁,六年级学生。不做作业,逃学3年。3年前开始迷上打游戏机,每天约3~4小时,周末有时可玩到通宵,至今仍然如此。经常不按时交作业,成绩逐年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搞不清老师布置的是什么作业。为此老师经常批评,和家长沟通,家长多次打骂仍无效,为逃避家长责骂,出现逃学。老师和家长改为说理教育为主,但患儿口头表示改正,而行为上又控制不住自己,一犯再犯。曾服利他林、氟西汀治疗,效果不佳。一周前,开始逃学夜不归宿已5天,父亲感觉再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患儿为第一胎,足月顺产,发育正常。3岁入幼儿园,7岁入小学,1~3年级在奶奶教书所在学校读书,在奶奶的严格管教下,成绩优秀,表现尚好。上四年级时奶奶退休,转到家庭所在地小学读书,成绩渐下降并出现行为问题。

  父亲在电视台工作,较忙,对家照顾少,性格偏内向,对孩子要求严格。母亲为某单位职员,外向,好交际,对丈夫过分忙于工作不满,常争吵。对孩子打骂多,学习上要求严格,生活上又过分照顾。

  体格检查:一般状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心、肺、腹部及神经系统无异常。

  精神检查:意识清楚,接触良好,检查合作。言行较幼稚,回答问题喜欢观察父母的反应,紧靠母亲就座,说自己就是想玩,控制不住自己,无明显思维和情感障碍。

  心理测验:儿童学习适应性调查表学习方面得分为26分,学习能力很差;修订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R)得分为36分,强迫思维分为16分,有中度强迫障碍;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得分为90分,有严重的网络成瘾行为;网络成瘾的诊断量表测量结果符合网络成瘾的诊断。

  二、临床诊断

  社会化的品行障碍——逃学;病理性网络应用(网络成瘾)。

  诊断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心理测验结果;符合社会化的品行障碍——逃学(ICD-10,F91.2)及病理性网络应用(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三、案例分析

  1.品行障碍(ICD-10,F91)的诊断依据必须至少具有如下症状之一:过分好斗或霸道;残忍地对待动物或他人;严重破坏财物;放火;偷窃;反复出现说谎话;逃学或离家出走;过分频繁地大发雷霆;反抗性挑衅行为;长期严重的不服从。明确存在上述任何一项表现,均可作出诊断。品行障碍可分五类,本例属于品行障碍中的社会化品行障碍——逃学亚型(ICD-10,F91.2)。

  2.影响本病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1)环境变化适应不良。患儿四年级转学,在不同学校里,校纪、校风等都有所不同;原与奶奶同住,功课被抓得很紧,回父母身边后,主要靠自己自觉等等,这一切都需要他尽力去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生活,但患儿没有做到,而被游戏机吸引,影响了学习。

  (2)家庭环境不良。父亲忙于工作,母亲喜欢交际,父母管教意见不统一,家中缺乏温暖,缺乏吸引力,孩子向家庭外寻找乐趣,迷上游戏机而逃学。

  (3)教育方式不当。不少老师和父母都有“分数至上”的意识,他们关注孩子学习成绩较多,其他需要较少,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是学习成绩好不好。老师对成绩不佳、不守纪律的学生,一是批评、训斥、惩罚,二是找家长。小学生最怕找家长,家长也最怕被老师喊去“训话”,因此孩子往往为逃避父母责打之苦而逃学。

  (4)兴趣发展偏离。高年级小学生,兴趣发展趋向社会生活,他们不但对学校的学习和文体活动感兴趣,更对外面的世界感兴趣,他们常幻想一些不现实的东西,想去找兴趣和刺激。此时,如学校、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忽视了对他们应有的关心,尤其当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困难和麻烦时,一旦受到不良伙伴的影响,他们就很容易逃离学校和离家出走。

  (5)逃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除了以上因素外,还有许多相互影响的因素。逃学的孩子往往存在学习困难,注意力集中困难,同学关系不良,自制能力较差,心理成熟度较低等伴随问题。这些问题也常常与逃学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这也是逃学总是比较难改变的原因所在。

  四、治疗与干预

  1.培养学习兴趣。要培养兴趣,先要让儿童明确学习目的,逐渐建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明白:好好学习,是为了美好的未来,为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必须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而小学时的学习是基础。只要儿童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念,才会有学习兴趣而自觉学习。

  2.对贪玩的儿童,不能强迫压制他去学习,更不能用惩罚或威胁的手段去促使他学习,否则儿童会以巧妙的措施去应付大人,不可能把注意力和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因此,家长和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去开导他,积极耐心地引导他,使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3.父母应和教师联合起来,在一切活动中(尤其是在学校生活中)慢慢地培养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对年龄小的孩子,要帮他们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不能光学不玩,或光玩不学。对儿童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要尽快帮助他们解决,当他们成绩不太理想,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时,千万不能责骂、嘲讽或惩罚他们,而要帮他们分析原因,共商对策,鼓励他们不断努力。

  4.培养儿童对不良环境影响的抵御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可用生活中的实例,帮他们分清是非。可用评红五星等方法,从易到难,慢慢培养他们坚持文明的行为,改变不良行为。

  5.改变家庭气氛和教育方法。在温暖的家庭里,孩子愿与父母交朋友,谈心里话,接受父母的帮助。父母应采取积极、一致的教育态度,使孩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一开始发生逃学行为,不管原因是什么,父母绝不可迁就,要以合适的方式表示出“逃学不是好行为,更不是解决困难或问题的好方式”,改变以前不利于儿童的教养方式。父母共同负责,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改变不良行为。

  6.药物治疗。对网络成瘾严重者可服用氟西汀等药物,增强积极思维,消除消极的强迫思维,配合教育心理治疗;有注意力集中困难经心理测验证实后可用哌甲酯治疗。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