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6.2 区域发展战略目标与重点

遗址区域发展战略目标――是大遗址区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战略思想的集中反映,一般表示战略期限内的发展方向和希望达到的最佳程度。大遗址区域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一种长期的目标和总方向,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战略目标一般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为了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相互衔接,短期目标一般为5年左右;中期目标,一般10年左右;远期目标或长期目标,通常为20年以上。对于大遗址区域来讲,远期目标一般是相对稳定。战略目标在制定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要以社会效益为中心,凸现文化遗址的社会价值。遗址保护区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遗产属于公共物品,因此其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必须以社会效益为中心,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目标适中,既要有难度,又要有竞争性并有实现可能。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目标偏低,缺乏前瞻性,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起不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作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受到压抑。目标过高,脱离实际,无实现的条件与可能,人们会失却信心,同样不会为之奋斗。目标的实现不是垂手可得,而是必须经过努力,付出一定代价才可以达到。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战略目标的定性描述,通常表现为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总体发展方向。区域发展目标除定性描述外,还应该有量的概念,有量的规定。发展目标量的规定,是区域部门分析、预测、平衡和调整方案的主要依据之一。战略目标如果缺乏量的指标,就显得空泛、不确定性,战略的意义较难体现,部门的协调、平衡也会因依据不足而难于进行。

4.各时期各部门目标相互衔接。遗址区域发展战略涉及面很广,不仅包括经济领域,而且包括经济以外的其他领域,如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人口、就业、城乡建设、国土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各个领域,各时期各部门目标必须相互衔接,使需求与供给相适应,需要与可能相结合。

5.突出重点,不包罗万象。战略目标是人们为实现战略目的所设想的标准。它既体现着战略所追求的方向,又预示着战略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而人们的追求是多元的,不断提高和具有拓展性的,战略目标不可能也不应该包罗万象。而要突出重点,抓纲挚领。没有重点,就没有战略。

6.2.1 杜陵区域发展目标

本区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立足保护汉杜陵陵园格局和历史环境风貌,逐步把汉杜陵遗址区建设成具有可持续和谐发展的遗址生态旅游区,为最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基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区域发展中必须协调各领域之间的关系,明确各具体目标。

1.文物遗址保护的原真性

应突出杜陵遗址保护的重要地位,全面保护杜陵遗址本体、陵园格局和历史环境风貌,确保杜陵陵园遗址和陪葬墓的完整性。文物遗址的原真性是大遗址保护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研究所必须具有的态度。只有始终坚持大遗址区域发展的文物遗址保护的原真性目标,才能实现大遗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遗址展示的可视性

遗址展示不能仅仅停留在遗址现状展示上,必须将遗址所具有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通过适当的展示措施,以比较清晰、可视直观的展示手段展示给游客,通过强化遗址的视觉冲击力,给人深刻的印象。可视性是遗址为大众服务的基本要求,只有大遗址具有良好的可视性,才能发挥大遗址社会教育价值,才能提高公众对大遗址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为大遗址保护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3.生态建设的景观性

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和杜陵的陵园风貌与旅游景观观赏相结合,构筑具有杜陵陵园遗址特质、符合现代审美、气势恢弘的万亩生态景观林。景观是旅游活动的主体观赏对象,必须充分发挥大遗址景观气势恢宏的优势,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塑造具有大遗址特色的景观系统,为公众提供更多观赏景观。

4.旅游项目的文化性

杜陵区域内的旅游项目开发与设置,必须与杜陵遗址文化相结合,开发具有汉代杜陵陵园文化与陵邑文化特点的旅游项目,使旅游项目具有历史地域文化和现代西安城市文化休闲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强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5.村镇建设的地域性

杜陵区域内的三兆村建设,必须纳入杜陵的区域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体系之中,使之建设为具有汉代杜陵陵邑文化特色的现代新农村。

6.产业发展的关联性

区域综合发展的潜力与未来,取决于各产业间的关联强度,因此,必须依托杜陵遗址区的文化遗产优势、生态环境建设优势、旅游区位优势,构筑具有遗址文化展示、生态景观观赏、旅游休闲体验的产业网络体系,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6.2.2 杜陵区域发展重点

战略重点――战略重点是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任务,它是关系到大遗址区域全局性的战略目标能否达到。为了达到战略目标,必须明确战略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大遗址区域的战略重点一般是相对稳定的,这与大遗址区追求的长期目标是相符合的。遗址保护始终是大遗址区区域发展的重点。

1.文物遗址保护

杜陵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区域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发展迅速,使杜陵遗址保护工作面临着各种冲击,保护工作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杜陵遗址是区域中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区域能否可持续的关键。因此,为了促进区域文物保护、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妥善协调遗址保护区内的各项建设的基本关系,充分发挥文物遗址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在区域发展中的首要任务就是作好遗址保护。

2.生态景观建设

生态作为区域发展的环境基础条件。由于杜陵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没有进行生态景观规划,各企业、各农户按照自己的安排从事生态景观建设、导致区域生态景观缺乏区域特性和与环境条件的不适应,不能形成具有遗址文化内涵的生态景观。因此,生态景观建设是本区域建设的重点。

3.旅游项目

杜陵区域不仅有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更具有众多企业和农户的参与。但是由于这些企业和农户没有旅游项目开发的经验,在初期旅游项目选择上脱离了资源的优势,开发了一些与杜陵文化内涵相差较大的项目,这些项目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失去了市场的竞争力,而被淘汰。因此,旅游项目的策划是本研究的重点。

4.遗址文化产业网络体系

区域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区域产业有没有形成产业链与产业网络体系。杜陵区域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如何依托杜陵文物遗址资源、生态资源、民俗文化资源,构建具有竞争力的遗址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是本区域发展的又一任务之一。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