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4.1 遗址价值分析

大遗址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它深深地打上了人类活动的历史印记。大遗址虽是唯一的、不可再生的,它的功能和价值却是多重的。大遗址的功能指大遗址发挥有效作用的特性和能力。大遗址的价值指遗产的属性、性能是否满足人类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大遗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之一,是人类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的,它的价值是客观的、本身所固有的,需要通过科学研究去认识。从总体上说,大遗址主要有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等。大遗址的功能和价值有联系也有区别。遗址功能的大小决定了其价值的高低,因此它的价值随着人类对遗址功能认识的深化而变化。但功能和价值并非一一对应的,有时还有矛盾。如过分注重大遗址的某种功能,必然影响大遗址整体价值的维护;若片面强调大遗址的某种价值,也要影响其综合功能的发挥。唯有认识大遗址的综合功能,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也唯有注重大遗址的整体价值,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4.1.1 大遗址的功能

1.科学研究功能

如果没有科学研究,就根本认识不到世界遗产的价值所在。由于大遗址是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有形物质遗存,它以具体、形象的物质实体,真实地记录了历史的发展,储存了大量当时的时代信息,因而具有证实文献记载,校正文献谬误,补充文献缺遗,恢复无文字记载之史前社会面貌等实物史料的独特功能,成为研究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等的根本依据。

大遗址是科学研究和历史考证的重要依据。大遗址的考古成果不仅没有改变历史,而且还历史以真正面目。自2002年10月至2004年12月期间,考古队对阿房宫前殿遗址进行了密集考古勘探和重点考古试掘、发掘工作,在阿房宫遗址的夯土台基之上,没有发现秦代建筑遗物堆积层和秦代宫殿建筑遗迹以及一枚当时普遍使用的秦代瓦当及其碎片,更没有发现被大火焚烧的建筑遗存。据此,阿房宫考古队断定:阿房宫没有建成,它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火烧”阿房宫并不存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刘庆柱分析说“这说明当时阿房宫主体建筑没有封顶(不排除附属建筑有完工)。阿房宫可能是基础打好了,但宫殿没有完全盖好。”通过对大遗址的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研究了遗址堆积文化内涵和保存现状,从而得出当年阿房宫工程只完成了阿房前殿建筑基址和部分宫墙的建设,因为宫殿建筑基址以上部分未来得及营建,作为土木建筑的宫殿建筑也就不存在大火烧毁的问题。

2.精神家园功能

人类是有记忆的,并需要不断地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怀旧”手段,借以抚慰心灵和抒发性情。人类还将自己的记忆能力“移接”到某些文化载体上,所以人们称大遗址是“历史的见证”。这些见证物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人类的生存条件之一。在人类的高贵天性中,包含或潜伏着不断与先辈进行对话、沟通的欲求和冲动,此可谓精神上的“回家”。由此而言,大遗址为人类连接过去和现在架设了桥梁,也为从今天走向明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在当今社会文化单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冲突中,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大遗址就是人们不可失落的精神家园。

在经济开发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大遗址和文化生态环境,防止盲目的、破坏性的开发。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证明,当人们为摆脱贫困,全力谋求经济发展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文化建设,忽视祖先的文化遗存,忽视人的精神家园。一旦物质生活富裕以后,环顾四周,回首往事,常常难以避免地留下诸多遗憾而追悔莫及。文物遗址往往是后人的敬仰之物,甚至还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图腾。因为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身上遗留了先人的思想和文化、精神与信仰。没有大遗址这种载体,人们的精神家园将会失落许多,乃至变得无根无基。

3.旅游参观功能

充分发挥大遗址的游览功能是不少遗产地政府和人民发展经济的首选。问题是要处理好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开发建设与遗产保护、发展旅游与维护生态的关系,这是保持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长远利益出发,把保护遗产放在第一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保持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造福于子孙后代,应成为遗产地政府及人民的共识。

4.文化生态功能

文化遗产是民族世世代代的文化艺术创造和科学技术发明的结晶,为后人的创造发明提供无限丰富的灵感源泉。大遗址蕴涵着大量尚待研究和破解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盲目地将大遗址一概当作落后的老古董,任其遭到毁灭,这将给民族文化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文生态的破坏可能比自然生态的破坏更加可怕。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代,保护遗址文化生态系统更为重要。

5.文化产业功能

大遗址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的功能之一是带动文化经济的发展,创立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这种文化产业把古代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当代的经济生活有机地统一起来,既能使大遗址得到可持续发展,又能使经济出现新的增长点。

6.宣传教育功能

各种大遗址、遗迹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体现着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思想感情和共同素质。作为直观的、形象的实物遗存,大遗址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而是进行民族优良文化传统教育的良好教材。

大遗址在中华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提高民族自信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课堂,是爱国主义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大遗址对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宣传教育作用是十分重大的。同时遗产对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陶冶情操、活跃文化生活等都是不可或缺的。

4.1.2 大遗址的价值

多数大遗址是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地,或者当时未必重要而后人因某种较普遍认可的原因而认为重要的地方。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画卷中某些明显或暗淡的部分,作为历史事件的物质载体或证据,大遗址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是客观的,是其本身所固有的,对其价值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对某一具体大遗址而言,上述价值不一定都具备,一般都具备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或艺术价值,但科学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等都不能脱离历史文化价值而独立存在。

黄光宇主要从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两方面对黄山陪都建筑遗址进行了评价。魏永明主要评价了大窑文化遗址的社会价值,认为其在精神文明建设和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的教育方面价值重大。范小平主要评价了三星堆遗址的旅游价值。李并成对丝绸之路沿线古城遗址的旅游价值进行了评价。孟宪民概括了大遗址的社会价值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促进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增强民族凝聚力;二是有助于恢复昔日繁荣和美好的生态环境;三是促进现代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喻学才对遗址的价值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是永恒的,只要人类对自己先辈的历史,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历史还保存一份认知的渴求和探索的欲望,遗址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将是无可替代的;遗址的美学价值包括建筑完整时的辉煌美和建筑被毁弃后的沧桑美;遗址还具有社会价值,如旅游观赏价值、经济价值、科学认知价值、教育熏陶价值和情感影响价值。

1.历史价值

历史价值是大遗址的核心或灵魂,也是其他有关价值的基础。大遗址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遗迹,作为历史的产物,都必然打上时代的印记,反映当时的自然生态状况和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状况,具有历史价值;同时大遗址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遗址本身包含着特有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大遗址是人类发展史的见证,是人类社会进程中的主要事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的见证。大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现在遗址所携带的历史信息上和它对历史事实真实的展示,遗址所携带的历史信息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大遗址是某一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反映,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状况。

(2)大遗址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恢复历史本来面貌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对于没有或者较少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大遗址就更成为重要依据。

(3)大遗址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不仅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的活动,而且还反映了这些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关系、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等。

黄光宇对黄山陪都建筑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重庆黄山陪都建筑遗址是整个重庆陪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抗战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对于弘扬民族文化,联系民族情感,全面认识重庆城市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等,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2.艺术价值

艺术价值的内涵很丰富,主要包括审美、欣赏、愉悦、借鉴以及美术史料等方面的价值。审美价值主要是从美学的深层次给人以艺术启迪和美的享受。欣赏价值主要是从观赏角度给人以精神作用,陶冶情操。愉悦价值是给人以娱乐、消遣。借鉴作用主要是从中汲取精华,在艺术表现手法、技巧方面学习借鉴以创新。而美术史料价值,主要是作为研究美术史的实物资料。无论是大遗址出土的文物,还是大遗址的整体格局,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大遗址从美学角度给人以艺术启迪,蕴藏着丰富的艺术内涵。例如,都城遗址的整体布局,工程遗址的巧妙设计等。

(2)大遗址从观赏角度陶冶人们的情操,给人愉悦的享受。其巧妙的构思,奇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严整的布局,无不令人陶醉。

(3)大遗址为艺术史的研究提供大量的实物资料。例如,出土的碑石刻有大量的字画等,砖瓦等文物雕有大量的艺术图案。

3.科学价值

大遗址是历史的产物,能够给人类提供重要的、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它反映了当时社会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创造能力,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1)大遗址是古代科学技术遗产的宝库。各类大遗址都是人们利用当时所能得到的材料和所掌握的技术创造出来的。因此,大遗址本身就反映了其产生时代人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程度,是那个时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2)大遗址为科学史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对科技史的修正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3)大遗址还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可借鉴的资料。通过各类专业人员的考察分析,发掘其文化内涵和科学信息,出版专著,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例如,建筑遗址向后人透射出师法先辈工程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宝贵真谛,其作为我国传统建筑学和风景建筑的物化载体,是当今进行相关学科研究的宝贵遗产;陵墓遗址出土的文物对于研究古代的制造技术具有重要的价值;遗址及有关环境遗产,是历史发展、环境演变或者说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忠实记录,不仅是考古学研究对象,而且是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领域间接和直接的研究对象,是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生态恢复的重要借鉴;另外一些绝妙的古代科技和工艺,若能被当代的实验考古研究破译,将会为今天的科学技术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4.社会价值

我国馆藏文物多出自大遗址。因而,大遗址的社会价值是许多其他文物无法替代的。大遗址构成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和展出的基础,也就是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基础。我国的一部分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也主要是因大遗址而得名的,因此大遗址也构成他们保护与建设的基础。做好大遗址保护工作,可以带动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全面振兴和其他有关事业的全面进步。

大遗址既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又是必须严加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资源。作为遗产,就是对社会今后均有作用,今人的首要责任是承传后代,所以我国的文物工作方针确定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方针强调性的提法,恰恰反映了遗产工作区别于其他工作包括其他有关资源方面工作的特质。大遗址及有关环境遗产,是历史发展、环境演变或者说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忠实记录,不仅是考古学研究对象,而且是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领域间接和直接的研究对象,因而是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生态恢复的重要借鉴。当然,大遗址还是重要的环境遗产和观光旅游资源。对广大民众来说,大遗址具有特殊的历史与科学教育作用。大遗址对现代社会的作用概括为:一促进对历史的了解,增强民族凝聚力,这是四项综合国力之一;二有助于恢复昔日繁荣和美好的生态环境;三促进现代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保护和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大遗址,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1)教育价值。大遗址是提高民族自信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课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博物馆,通过建设遗址博物馆展示自己国家、民族或地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

大遗址可以促进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增强民族凝聚力。赵王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目标之一,就是给人民群众提供一个休闲观光的理想场所和弘扬古代文明,展示优秀历史文化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魏永明认为大窑文化遗址可促使精神文明建设和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的教育,通过对该处古人类生活的了解,产生一种爱国和民族的自豪感。

(2)精神价值。历史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而且这些文化传统往往成为人们为维护各民族的独立、尊严以及争取解放和复兴而顽强奋斗的精神支柱。历史文化遗产体现了各个国家和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共同心理结构、意识形态、生活习俗等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讲,历史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象征。它对一个国家及其各族人民能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激励作用。这就是其精神价值之所在。大遗址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蕴涵着弥足珍贵的文化信息,这是不复再生的,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凝结。大遗址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大遗址表面上看是物质的,实际上它又是精神的,在它身上体现了前人的精神品格和精神力量,通过有形的遗址表达了无形的精神。可以通过编撰大众读物、拍科教与欣赏类影视片、建遗址公园等,通俗地展示大遗址的价值和光彩,宣传祖国悠久的历史,增强群众的爱国热情。

(3)旅游价值。大遗址与特定历史背景有着强烈关联性,其旅游价值在于它记载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部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大遗址是重要的环境遗产和观光旅游资源,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证明,文化遗产可以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和文化创新的资源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让大众参观欣赏文化遗产是其发挥作用、实现价值增值和传承的重要途径。许多大遗址有着极高的社会知名度与学术知名度,能够促进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范小平对三星堆遗址在旅游价值中的表现概括为:出土文物的神秘性,显示出颇具震撼力的观赏价值;出土铜器数量的优势和形式上的独特性;在四川自然文化资源中显示出独有的魅力。遗产地不仅是带动旅游,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源泉,而且是维护该区域生态平衡的基础。因此,只有保护好基础和源泉,才能使该地区的旅游业长盛不衰。

(4)经济价值。国际公认的文化遗产价值观认为,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是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衍生物。这一属性并不因为社会制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也不因为经济体制的改变而改变。当上述价值中的一部分开始成为社会型消费需求时,即当社会普遍以观赏、体验、休憩等方式享用这些价值时,大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则派生出经济价值,大遗址开始具有经济功能。由此可见,大遗址的多价值性与一般经济资源的单一价值是不同的,同时值得注意的还有,人们对大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的享用以及大遗址经济价值的实现,理论上均不会也不应造成对大遗址的耗损,这一点与人们对一般经济资源的使用方式根本不同。

大遗址的经济价值还体现在文化产业等领域,以历史文化遗产为依托的文化产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能为后人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此外,大遗址的经济价值不仅是指有形的价值,还表现在无形资产的价值上,而无形资产价值往往是最重要的。因此对大遗址的开发利用,一定要保护其无形资产价值,不要玷污其名声。

即便从经济角度看,大遗址所带来的利益也不只是直接的经济利益。大遗址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有二部分:一部分是直接的利益,如门票收入等;另一部分是大遗址的间接利益。间接利益又包括几个方面:一个是大遗址的综合经济利益,例如大遗址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交通、旅馆、饮食、购物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个是大遗址永久经济利益,大遗址的知名度是一份巨大的无形资产,能为其所在地带来永久的综合经济利益,例如殷墟对于安阳,四大遗址和秦始皇陵对于西安,高句丽对于集安。如果只看到或只追求大遗址的直接经济利益而忽视大遗址的综合经济利益和永久经济利益,对大遗址不加珍惜的快速“贴现”,任意破坏或开发利用,对国家和民族的整体经济利益和长远经济利益来讲,必定是得不偿失的。

大遗址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因为它是各种文明的源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指出,任何一项遗产的毁灭和消失都将造成世界各民族遗产的匮乏。保持遗产完整真实地存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无论怎样估计其存在价值都不会过分。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类对大遗址价值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衡量和评价大遗址价值的尺度,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在认识和评价大遗址价值的具体过程中要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尤其是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大遗址本身储存着十分丰富的信息,对这些信息及其价值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所提供的技术手段愈多,对大遗址价值的深层次认识也会愈来愈多。

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大遗址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价值,是大遗之所固有客观存在价值,不依人们的意志而发生改变。而社会价值是大遗址所派生的价值,它反映当前技术经济水平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以及遗址能被现代人们利用的水平,它会随着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的文明程度进程等而发生变化。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