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一、飞兔与中国古代马车的起源

兔子奔跑速度快,所以古人在兔的身上寄托了快速行进的希望,马车出现以后,人们又用兔的形态装饰马车,以兔命名车的部件和良马。

(一)飞兔的神话传说

飞兔是一种神话中的动物。

《吕氏春秋?离俗》记载:“飞兔、要?,古之骏马也。”高诱注:“飞兔、要?皆马名也,日行万里,驰若兔之飞,因以为名也。”这就是说,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已记录了用飞兔来命名骏马的事情。这种马跑起来像兔在飞,所以得名。

《宋书?符瑞志》又说:

飞菟者,神马之名也,日行三万里。禹治水,勤劳历年,救民之害,天应其德而至。

飞菟即飞兔。这里说飞菟是夏朝建立之前的天降神马。

《汉唐地理书钞》辑《括地图》说:

天池之山,有兽如兔,名曰飞兔,以背毛飞。

无分古今中外,兔子的速度是大家所公认的。中国古代有“兔脱”一类形容兔子逃脱或奔跑之快速一类词语,有“动若脱兔”一类名言,说行动起来像兔一样快,实际上是承认兔子的动作为最快。这虽然不太符合生物界的情况,却也说明,在大部分地区人们常见的动物中,兔子是一种特别善跑的动物。

有的研究者曾经测定过许多动物的奔跑速度,其中有的动物比较罕见,对中国传统文化无大影响,我们这里就不予考虑,只选取大家习见的动物奔跑速度,列于下边:

(每小时最快速度,以公里计)

家鼠13公里/小时

骆驼14.5-16公里/小时

花鼠17公里/小时

绵羊17.5公里/小时

野牛17.5公里/小时

马24公里/小时

灰鼠27公里/小时

海豹27公里/小时

象24-40公里/小时

狼45公里/小时

袋鼠48公里/小时

长颈鹿45-51公里/小时

羚羊48-56公里/小时

豺56公里/小时

鬣狗64公里/小时

野兔56-72公里/小时

狐72公里/小时

黄羊64-80公里/小时

狮80公里/小时

猎豹104-112公里/小时

在上列动物中,猎豹少见,狮子不产于古代的中国,黄羊只生长于北方草原地带,狐是一种以狡猾著称的动物,不能得到人们太多的好感。只有这四种动物的奔跑速度比兔快,或者与兔打个平手(如狐)。所以,难怪人们认为兔是高速度的象征了。

把兔子作为快速的象征,中外都是如此,因为人们所常能看到的跑得最快的动物大都是兔子。希腊的《伊索寓言》中有“龟兔赛跑”的故事,这个寓言早已传入东方,并被东方各民族熟悉,部分地融入东方文化之中;亚洲的谚语有“兔子的午觉”,意为自以为是,误了大事。看来,兔子象征着高速度,是东西方人民一致公认的事实。

野兔是在千百万年中为了寻找食物、躲避敌害,养成了快跑的习惯,具备了善跑的体征,其体征特点是下肢细长,奔跑灵快。虽然身体比马、长颈鹿、野驴、羚羊、狼、豹、骆驼、鬣狗等动物小得多,却能凭借着自己长而有力的后腿,奔走如飞,速度超过上述动物。兔是草食性动物,不是肉食性动物的对手,如果没有超乎寻常的速度,就只能充当肉食动物的食物了。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兔的长期生存繁衍和快速奔跑能力,正是在长期严酷的生存竞争中形成的。

自然界的野兔善跑,寄托了人们希望的传说中的兔更为神速,传说中的飞兔即为其代表。飞兔本来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兔类动物,也被用来命名快马,禹治水时有骏马叫做飞菟(兔),传说是神马。

飞兔也称飞鼠。《山海经?北次三经》:

天池之山,其上无草木,多文石。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

“以其背飞”(或“以背毛飞”)是什么意思呢?郭璞注:“用其背上毛飞,飞则仰也。”看来,在神话传说中,飞兔或飞鼠是仰面朝天飞的。后来,有一个关于兔的典故“背飞”就是从这里来的。

欧洲也有野兔仰面飞跑的故事,不过那不是飞。而且,那只野兔有八条腿,四条长在背上,跑累了就一个跟斗翻过去,用背上的腿继续跑,再跑累了,又翻一个跟斗,用身下的腿跑。当用背上的腿跑时,身体也是仰着的。由于八条腿轮流休息,所以能连续跑几天几夜。

兔子跑得已经很快了,人们犹嫌不足,用想象、夸张,创造出更神速的飞兔。这种心理与我们今天一再希望交通工具提速有些相似。

(二)飞兔的形象

考古学文化中的二里头文化,分布在豫西和晋南地区,年代为公元前21-17世纪之间,与历史记载中的夏王朝疆域和年代相符,不少学者推测这种文化就是夏文化。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这种文化的一、二期是夏文化,三、四期是商文化。

二里头遗址出土过一件陶器残片,上面浅刻着龙蛇纹和兔纹。龙蛇纹在云纹上方,为一首双身,眼珠外凸,龙蛇的上方是一只仰身的兔。在神话中,龙蛇能腾风乘雾,高飞于云天,而这里的兔又在龙蛇之上,而且确是仰面朝天地飞,“以其背飞”,“飞则仰也”。所以,这只兔的形象,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神话传说中的飞兔。

《吕氏春秋》中没有说明飞兔这种骏马的年代,只说是古之骏马。“古”是哪朝哪代虽然不得而知,但总不外夏、商、周三代。说飞菟是禹治水时的神马的文献出现较晚,是讲这种马出现于夏王朝建立的前夕。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飞兔纹残陶器推测,飞兔的传说,可能早在夏代就已经出现。

这件飞兔纹残陶器的年代属二里头文化二期。因此,无论认为二里头文化即为夏文化,还是认为二里头文化一、二期是夏文化,这件残陶器的年代都应在夏代的纪年范围之内。《山海经?北次三经》中说的“其状如兔而鼠首”的“以其背飞”的兽,在夏代就成为陶器的装饰花纹,这表明当时已经流行飞兔的传说。可能在夏代,确有“驰若兔之飞”的快马,被称为飞兔。夏族人相信禹治水时,有“天应其德而至”的神马即为飞兔。传说中的禹,活动于夏代以前,其时有没有号称“飞兔”的快马,尚缺乏实物证据。不过,二里头文化二期的年代应该相当于夏代中期,当时流行的飞兔传说,渊源很可能在夏代早期甚至夏王朝建立之前。

飞兔的传说应该早于飞兔神马的传说,而飞兔神马的传说应该产生于人们已经驯养了马的时候。

(三)飞兔与马车的起源

夏代关于飞兔神马的传说意味着夏族人可能掌握了驯马的技术,当时已经有了家马。因为,假如当时人们接触的马只是野马,那就与包括治水在内的生产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天降神马的传说又由何而来呢?

据文献记载,夏代已经使用了马。《礼记?明堂位》说:“夏后氏骆马黑鬣。”另据《尚书?甘誓》记载,夏代已经有了战车,战车以马牵引。另外,《左传》、《荀子》、《世本》、《管子》等古籍中,都有“奚仲造车”或奚仲为夏车正的记载。

马与车俱备,还不能说明当时有了马车,因为车也可以用人来拉,或可能是牛车。不过,二里头文化遗物中,有一种青铜嵌绿松石的饰牌,可能是一种马具,饰于马的鼻梁部位,后世称为当卢。如果确实如此,那么,这样精致的马具应该为良马所佩。因为中原地区的人们东周时期才学会骑马,所以在夏代,驯养的马还不是人们的坐骑,应该是用来驾车的。

马驾着车,速度便不及自由驰骋时那样快,也很难追上奔跑的野兔,人们把快马比喻为飞兔,是希望马能像神话中的飞兔一样快捷,希望快马能日行万里或日行三万里。

传说中日行三万里的神马飞菟,大约是古人想象出来的最快的马了。又有传说:西周时期,周穆王有八匹骏马,日行三万里。这里的八骏也没有突破飞菟的速度。

飞兔(菟)的传说和夏代陶器上的飞兔形象,是夏代出现良马和马车的旁证。

自从马车出现以后,兔与车便有了不解之缘,除了以兔来命名驾车的良马之外,人们还在车上安装兔形装饰和称为伏兔的部件,这些做法大约也是寄托一种高速度奔驰的愿望吧?
更多

编辑推荐

1大罗金仙在星际
2尸人
3墨龙变
4洪荒青莲圣卷
5八神异界游
6斗神狂飙
7全系修真大法师
8近战召唤师
9魔法通行证
10逆龙道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兽战天下

    作者:胡不归  

    工具百科 【已完结】

    一个野兽横行,掠食者和猎物以无穷的手法演出变化多端的二重奏或多重奏的欲望世界。一个从小被恐怖组织训练成杀人机器,为了自由从而不得不战斗及杀戮的冷血杀手。就是关于这个坚忍冷酷,但不失血性的勇悍男儿...

  • 幻神

    作者:云天空  

    工具百科 【已完结】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圣兽的名字,想必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可是有谁知道,四大圣兽到底为什么会成为仅次与神的存在?他们是经过怎样的努力,最终成为圣兽的?他们各自拥有着什么样的神奇本领呢?有谁...

  • 活金

    作者:逐没  

    工具百科 【已完结】

    灵脉为生命之脉,为免灵脉不被破坏也就有了‘护灵人’。林宝驹的先祖是‘护灵人’中的奇才,拥有逆天造势的才能,曾强行降伏金马,让金马成为白马山的灵脉之主,用来守护灵脉。白马吸水,养活一方。灵脉若散,...

  • 传奇之纵横玛法

    作者:星星辰  

    工具百科 【已完结】

    在网吧里激战了三天三夜的星辰,终于完成了统一沙巴克的伟大霸业,但是由于劳累过渡,居然晕倒在地。当他醒来后,却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神秘奇妙的世界,而这个世界赫然是他所玩的传奇游戏里的玛法世界,这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