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婚是一种独特而有趣的文化现象。鼠是一种繁殖力与破坏力都极强的动物,给农业和人类生活带来无穷的灾害。但人却把鼠的交配生子这一生物现象拟人化、艺术化,以各种艺术形式创造了形形色色的鼠婚故事和艺术品。鼠婚故事内容丰富、兴味盎然、充满童趣,不仅为孩子所喜爱,平民百姓、文人画家也爱不释手,更是民间艺术取之不竭的源泉。以故事为载体的鼠婚俗信,深入到百姓的信仰领域,又使各种类型的鼠婚故事得以广泛流传,经久不衰。
鼠婚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中国的鼠婚故事是我国农业文化中嫁鼠禳灾习俗和岁时文化中对子鼠母神信仰的产物,是民间流传的鼠择日嫁鼠送鼠的鼠婚俗信的艺术反映,也是人鼠关系(敬鼠、祭鼠、祀鼠、驱鼠、灭鼠)的艺术再现。
在我国,嫁鼠之说也有不短的历史。明代吴承恩《西游记》中唐僧取经被摄入陷空山无底洞的传说,便包含有鼠婚的故事素,说的是修炼成精的金鼻白毛老鼠精干方百计要和唐僧成亲,被天王镇服的故事。另一篇传说发生在明万历年间的《鼠食仙草》故事,别看那老鼠嫁女的场面何等排场,何等神气,“傧礼前导,奁具俱备”,“花光镫彩,照耀满楼”,其结果仍然逃脱不了满门遭斩的厄运。古代的鼠婚故事中,无论是山东高密那位“年十六七,窈窕秀弱,风致嫣然”、“寡言少怒”、“昼夜绩织无停晷”的鼠女,可爱的阿纤姑娘;还是梁玉绳笔下那位“窃履作轿”的鼠新娘,最终不是被逐,就是葬身猫腹,没有一个有好的下场。这类传统鼠婚故事都属于典型的民俗型,未见任何招婚的故事情节。
清代是中国鼠婚故事传布的高峰期,从当时出现的三大类别的鼠婚作品(鼠婚俗信、鼠婚年画和作家诗人根据鼠婚题材创作的小说诗文)来看,民俗型鼠婚故事的四种结构模式(简式、复合式各二,见上文),已基本形成,这一类型的一些基本故事素,也得到了充分而生动的表现。
作为民俗型鼠婚类型特征的若干基本故事素,如鼠择日婚嫁、热闹的婚嫁场面、猫鼠较量、鼠入猫腹等等,无一不是我国农业文化中嫁鼠禳灾习俗和岁时文化中对子鼠母神信仰的艺术反映。
我们在第九章里用111个例子来说明,中国的鼠婚俗信是我国民俗文化土壤的产物,以鼠婚俗信为母体产生的各种艺术类型的鼠婚作品,同样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从中国鼠婚故事的两种类型模式来考察,民俗型是中国鼠婚故事的原型模式,现代从印度传入的招婚型故事,在中国的土壤上,经过变异,成为我国鼠婚故事的另一种派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