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首,这是人们司空见惯的门上的装饰,用铜或用铁铸成,由底座和圆环组成。从外面叫门时可以扣打门环,锁门时,又可将双环联结在一起锁上。汉代这种门饰已很普遍,汉墓画像石墓门上几乎多有铺首雕刻。
铺首是什么?查阅古今各种资料,几乎都从形式和用途方面说是“铺设在门上衔门环的底座”,用铜或铁制做的。在造型上,古籍上记载有虎、螭、龟、蛇等等。汉代墓门石刻像以虎头为主,有的在上面配四方神的白虎,或青龙、或朱雀。后来演化成底座为四边组成的蝙蝠或莲花瓣装饰,已失去原来的面目。
汉代有人称铺首为“金铺”,汉代司马长卿(相如)的《长门赋》就曾写道:“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而似钟音”。唐代薛逢宫词写道:“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画漏长”。唐代因避讳,称虎头铺首为“金兽”。上面所说的“金铺”、“金兽”不是指金属的色泽,而是指西方白虎神――金神之意。
再认真查阅山东、徐州、南阳等地汉画像石上的铺首,虎头上几乎都戴着山形冠。古籍注释山形冠又是山形冕,又称山冕,是古代帝王的冠服。《荀子?大略》记载:“天子山冕,诸侯玄冕、大夫裨冕”。山冕又名通天冠,据说通天冠始于秦,终于明,元代不用。皇帝凡举行郊祀、朝贺、宴会都戴这种冠。汉画像石上刻有“周公辅成王”,造像中年幼的周成王身穿礼服,头上便戴着山型冠,说明成王正式执政了。
山形冠的造型与山东大汶口陶文山()型基本相似,与甲骨文山字(),金文山字()字也相似。也与金文的皇字(□□□□□)的上部相似。古时认为山可以通天,戴上这种冠就可以“受天之命”,成为君临大地的最高统治者。
铺首的虎头戴山形冠,大概不仅仅因为它是“山兽之君”,古代还喻虎为“国君”,又是四方神之一。南阳汉代画像石铺首的下方,还配上把守鬼门的神荼、郁垒,看来铺首并非只司守门户,因为墓室内还有它的造像。
再看铺首衔的环,在画像石上,有穿在虎鼻上,或衔在嘴上,有的是虎伸出双爪紧紧抓住环,有的是青鸟或人呈上去的。这种环便不能理解为门上的铜环、铁环,而是用玉石雕琢而成的礼器,而且上面还结佩绶带。
《说文》曰:“环,璧也。肉好若一谓之环。”“肉”指环的圆框,“好”指环内的圆孔。“肉”和“好”都是圆形的,便称之为“若一”。另有一种礼器的玉璧,外框是圆形的,内孔是方形的,即象征“天圆地方”。每年冬至,帝王要用“苍璧礼天”,祭祀昊天上帝,祭祀时要环佩绶带。据《礼记?玉藻》记载,祭祀时,“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什么是“绶”呢?正如古人所说:“绶者,所以贯佩之珠玉而相承受者也”。绶带的颜色还是不同等级的标志。铺首上的神虎,是玉环玉璧的承受者,只有帝王才有苍璧礼天的权力。
更令人奇怪的是,山东和徐州画像石的铺首两旁,刻着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二神,陪在虎头的两旁,或为其打扇,或举杯为其敬酒,伏羲、女娲的蛇体串璧而交尾。
伏羲、女娲二神是三皇中的前两位,为何如此敬重铺首上的神虎?几乎成了比三皇五帝的地位还要高的天帝。山东沂南北寨出土的汉代画像上,刻伏羲、女娲,背后有一个人,用双臂把二神紧紧地抱在一起。这后边是什么神,已有人写文章论述过。
山东梁山、广饶、招远等县出土的画像石上,铺首衔的环内,有相对的两条鱼。有的铺首虎头两旁有伏羲、女娲相陪,女娲的蛇体弯成一个环形,环内也有两条对鱼。神话中视伏羲、女娲为人类的始祖,创造了人类也造福于人类。双鱼并非单纯象征祥瑞之物,很可能是太极中象征阴阳的两仪。掌握太极者谁?尊于三皇五帝之上者谁?是否是“天神贵者太一”?“汉武帝沿古天子祭太一”。太一,又称泰一。
太一到底是什么?他是什么天神?古今学者说法不一,至今也没有统一的认识。在哲学上,“太”是至高至极,“一”是绝对唯一的意思。《庄子?天下》认为“太一”是老子所说的“道”的别名。《吕氏春秋》则说:“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太一生两仪,两仪生阴阳”。《孔子家语?礼运》则认为:“夫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这里所说的“太一”是指什么呢?据古人说法,“太一者,元气也”。以上所说的“太一”没有具体的形象,有人甚至认为是气体。《淮南子?诠言训》则说“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周易》说太一就是太极,《周易?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古人注云:“太极,太一也”。
有的说太一是星宿,《史记?天官书》说:“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张守节《正义》说:“泰一,天帝之别名也。刘伯庄云:‘泰一,天神之最尊贵者也’。”
历史学家丁山认为,太一,是楚人所称的“东皇”,也就是殷商祭祀的“太阳神”。
汉武帝信方士之言,尤其敬鬼神之祀。窦太后也治黄老之术,不信儒学,致使所谓仙家方士的思想和谶纬迷信充斥社会。有一年,亳人名谬忌的方士上奏武帝祭祀太一,他说:“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就是说,天上的五帝都辅佐太一天神,祭祀要用“太牢”,就是杀牛羊猪作祭祀的供品,是最高规格的大礼。武帝便依照谬忌的说法,在长安东南郊设祭坛祭祀了七日。后来又在甘泉宫修了三重阶的祭坛,最上祭太一天神,在坛的下方依方位祭青帝、赤帝、黄帝、白帝、黑帝。
秦始皇封泰山时曾有人提出祀八神,第一“天主祠天齐”,第二祠地主祠“地贵阳,祭之必于泽中圆丘”,“泽”与“皋”同意。彝族历史学家刘尧汉先生认为“泽”与“皋”彝语语意都是虎,他说:“皋比为虎皮,泽山皋山即虎山”。他又根据《酉阳杂俎?诺皋上》所说“太一讳腊”、彝语“腊”意是虎,“诺”的语意是黑,认为“诺皋”是彝汉复合词,又当为黑虎。他的结论太一就是“虎君”。并进一步指出,“现考定太一是虎,是远古羌戎虎图腾”。
汉代画像石上的铺首造型的确是虎,但是否就是“太一天神”,是否是“羌戎虎图腾”,还难以肯定。
幸好,1978年10月,在洛阳火车站广场西侧、金谷园村以东发现汉代新莽时期墓室,规模颇大,墓室有前门,前室,后室,结构竭力模拟地上的建筑,“整个墓室仿佛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后室保留较完好,共十六幅壁画,墓顶平脊两端绘日月图,中间绘《太一阴阳图》。
这幅《太一阴阳图》画面上画的是龙虎,身躯如兽如蛇,浑身有麟,尾巴很长,只是从头部来区分像龙和虎。两者都是把头和颈穿过玉环(璧),龙和虎都昂首张嘴,拱着一块玉璧,周围浮动着橙色的彩云。
新莽时期为9-23年,此图最晚距今已有1975年,可能是最有权威的图像。原来太一就是龙虎,就是阴阳两翼,就是太极。东汉画像石铺首上雕刻神虎衔璧,璧中有双鱼的阴阳太极,虽然图中少了龙,但阴阳并存。学术界争论了很久的问题,墓室壁画为得出科学的结论提供了形象的和有力的证据。
王莽时期去古不远,社会上还流行着仙家方士思想和谶纬迷信,可能帝王还年年祭祀太一,墓室壁画中还保留很多当时神谱中原始的形象,虽然已开始出现了由兽神向人神的改造,如壁画中人首龙身、虎身、鸟身的神像,但尚未被完全改造。像墓室壁画中的蓐收、祝融、颛顼三神,头部是贵族的相貌,身躯依然是虎。
通过汉代画像石中各式各样铺首的造像,使人领悟到,铺首并非是门扉的装饰物,联系原始社会墓葬蚌塑龙虎、良渚玉制神器上的“兽面”神徽、商、周时期青铜礼器的“饕餮”,它是虎文化的一脉相承和发展。也可以说,铺首不仅是赫赫的虎神,可能还是太一神的简化或变体。
笔者曾在鲁南沂水地区看到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雕刻虎首如悬在天空,下面雕一株通天的建木,建木两旁雕竖立的双鱼和标志太极的阴阳两仪。虎头的神像升在太极之上,而且是唯一的,最高的,这可能就是“神贵者太一”的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