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六、西方、东方、北方均有虎迹

1923年在甘肃马家窑发现原始彩陶,属于新石器晚期,分布于甘肃临洮,大夏河和青海湟水流域,约前3000-前2000年。后被命名为马家窑文化。最先由瑞典人安特生在甘肃获得三件人头虎纹彩陶器盖,有的盖纽塑成人头形,张目,直鼻小嘴,脸扁平,满脸画垂直的虎面条纹,嘴下有虎须,头上凸起两个虎耳,脑后有向上攀的虎尾。另有一件面部基本涂黑,只鼻梁部分留白,外观像一只黑猫。“此外,在青海乐都柳湾出土人头陶壶两件,其中一件似人非人,似虎非虎,器口作成倾斜式,如虎张嘴咆哮,而其脑后部位画中脊,加小嘴,很像人面,却又左右满布横条虎纹,一似老虎后脑,可称它‘虎人’装。”“另一件确是作人头,眉目耳鼻清晰,但头上微微凸起两角,似猫科类的两个耳朵;这个人面的双眼及嘴下,画了几根竖道,好像流着眼泪与口水,是一张哭泣中的脸谱。”

“又《青海彩陶》收录人头像彩陶壶一件,人头捏塑,面部流着眼泪与口水,似在号啕哭泣;头下连拉蛙肢纹,作八字分岔,又绕至后脑部位”。《山海经?大荒西经》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月山,天枢也。吴姬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上,名曰嘘。”日月山在青海,这件“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上”的彩陶,却是崇虎部族尊崇的神灵。

“据此,马家窑文化的哭泣人面形彩陶装饰,可以得到同样的解释,它们在嘘啼中,被哭泣的对象便是那些人头虎装的彩陶壶,这是一套岁祭秋神的祭器。说明马家窑文化的先民们,秋祭白虎,以示冬半年白虎星巡天,祭祀应有向天嘘啼仪,并向老虎哭泣,犹如哭祭先祖亡灵,西王母的形象也应由此诞生”。

马家窑的虎文化,是古羌人文化,距今起码有5000-4000多年。羌人在这里生息繁衍,又从这里出发,逐步向陇东、陕西推进。也许在陇东和陕西停留一个时期,然后再向中原和华北迁徙,这绝非无根据的假说,如在宝鸡地区的姜姓部族,在渭河流域休养生息,不一定是他们最初的初生地。又如在甘肃陇东有很多黄帝和岐伯的传说,在陕北也有很多黄帝部落的足迹,他们到处流动,没有固定的基地,这是游牧部落的特点。也许有的东进后成为炎、黄集团,有的各自独立,互不相属,成为北方的戎狄国家。

另有半山型马家窑文化彩陶,上面绘着人身形纹饰,手和脚似虎爪,身上似有毛,于1973年在甘肃武山出土,可能是又一支虎部族的遗物。

在北方大漠南北的草原上、黄河河套和阴山以南地区,有荤粥部族与夏王朝为邻,到殷商时,这里便出现了?方、土方、鬼方等方国,居住在今日的山西、陕西北部和内蒙古的西部,商王武丁和他的王后妇好,就曾多次出兵征伐,也是商王朝的劲敌。

到西周时期,北方草原最活跃的是?狁部族,经常对周朝进行侵扰和掳掠,周宣王曾多次用兵抵御。到春秋战国时,北方部族称为戎狄,他们由互不相属,逐渐聚集起来,成为强大的部落联盟,被称之为东胡、林胡、山戎、白狄、匈奴等,其实,与荤粥、?狁、东胡、白狄、匈奴都是同一的部族,只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他们的称呼有所不同。

春秋战国时,在燕的北方有山戎(又称天戎)部族,就是在北京市的延庆县,他们“各分散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无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肉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畜田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

山戎在战国时是秦、燕、赵三国的劲敌,山戎曾越过燕国攻打齐国,齐?公与之战于齐京的郊区。四十年后,山戎又进攻燕国,齐桓公曾北伐山戎,山戎败走。

东胡与山戎是同一部族,因在匈奴的东边而称东胡,也称北戎、山戎。春秋时分布于山西太原一带,后迁到河北的东北玉田县无终山,无终又成了他们的族名。东胡除畜牧外,也从事农业生产。齐桓公伐东胡时,得到他们种植的冬葱和冬菽,并带到山东种植。

东胡在前209年,与匈奴争“瓯脱外弃地”而大败,有的残部撤到黑龙江的鲜卑山,成为后来的鲜卑部族,东胡另支残部退到乌桓山(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成为乌桓族。三国时曹操曾征乌桓。后变为契丹族,北宋时建立了辽国。

1986年,在北京延庆玉皇庙村发掘山戎墓穴600余座,距今约2800年,出土大量青铜器、兵器、陶器、松石、玛瑙、铜牌及很多金器。

其中有一墓穴,死者可能是个酋长,约25岁。在他的墓穴内有青铜用器,兵器,还有金项链、金耳环。最令人瞩目的是,在他的上体发现一个金虎。由此说明,金虎是权力的象征,也是信仰尊崇的图腾。

匈奴主要活动区域在黄河河套和阴山一带,他们也是“食畜肉,饮?酪,衣皮革,被毡住穹庐”,逐水草迁徙游牧。大约在前3世纪末,建立了奴隶制政权,政治中心在头曼城,即今日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五原一带。匈奴经常与汉王朝血火交兵,有时又和睦往来,和亲共市。自从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主将,向匈奴发动了三次战争,平定了河西走廊,匈奴的主力不得不退出河套以西。再加匈奴内部争权而分裂,有的占有漠北地区,有的臣服西汉,有的向西方欧洲地区迁徙。

当年强大的东胡、山戎、匈奴,像历史的过客,匆匆地离开了这个舞台,而后,又有几个民族交替成为北方的主体民族。

据史书记载,“匈奴俗,岁有三龙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秋,马肥,大会?林,课校人畜计”。

传说,匈奴人是人与狼交合而生,以狼为图腾。然而匈奴人祭天神和先祖,把单于驻扎的地方又称为“龙庭”,又该是崇龙。但是,作为匈奴人勇敢顽强精神象征的倒是狼和虎,鹿在工艺装饰中是被吞噬的对象,龙的饰物则很少见。

1973年在内蒙古西部阿鲁柴登,发现两座战国晚期的匈奴墓葬,出土有金冠,大型虎咬牛金饰牌,虎纹、马纹和羊纹铜牌和饰件。其中的金冠,可能是单于的王冠。

金冠上有一只展翅的金鹰,傲然站在由四狼咬四羊的半球体上,并配有三件黄金冠带,由三条半圆形金条组合而成,在靠近部分,每条金冠带两端铸有半浮雕的金虎,金盘角羊和金马的造型。

匈奴墓中还出土两件虎咬牛金牌,造型是牛居中间,身体平卧,被四只猛虎从两方咬住牛的颈部及腹部。牛虽被捕杀于地,仍然顽强的反抗,以锐利的牛角刺穿了虎的耳朵。造型生动,具有生命搏击的震撼力。这两件金牌造型相似,可能是缀在衣服上的饰物。

另有12件镶宝石金饰牌,造型都一样,正面是虎,张牙露齿,四肢前屈,身上镶嵌红绿宝石。在虎身上及尾部,有群鸟图案。

出土的两汉时期匈奴铜牌饰,有虎衔羊,主体为一斑斓猛虎,嘴衔一只角羊,羊被咬住脖颈,前两腿搭在虎头前,后半部搭在虎颈上,似乎虎将角羊拖到远处吞噬。还有两豹夺鹿铜牌。出土的短剑和刀的握柄处,有的还铸有虎头。匈奴的铜牌和刀剑的造型,纹饰,与东胡的山戎几乎相似,只是东胡的年代较早,铸造工艺较粗糙。

从出土的匈奴金器、铜器、兵器的造型看,他们虽不以虎为图腾,但崇敬虎的强悍和勇于搏击,并以此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更多

编辑推荐

1大罗金仙在星际
2尸人
3墨龙变
4洪荒青莲圣卷
5八神异界游
6斗神狂飙
7全系修真大法师
8近战召唤师
9魔法通行证
10逆龙道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兽战天下

    作者:胡不归  

    工具百科 【已完结】

    一个野兽横行,掠食者和猎物以无穷的手法演出变化多端的二重奏或多重奏的欲望世界。一个从小被恐怖组织训练成杀人机器,为了自由从而不得不战斗及杀戮的冷血杀手。就是关于这个坚忍冷酷,但不失血性的勇悍男儿...

  • 幻神

    作者:云天空  

    工具百科 【已完结】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圣兽的名字,想必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可是有谁知道,四大圣兽到底为什么会成为仅次与神的存在?他们是经过怎样的努力,最终成为圣兽的?他们各自拥有着什么样的神奇本领呢?有谁...

  • 活金

    作者:逐没  

    工具百科 【已完结】

    灵脉为生命之脉,为免灵脉不被破坏也就有了‘护灵人’。林宝驹的先祖是‘护灵人’中的奇才,拥有逆天造势的才能,曾强行降伏金马,让金马成为白马山的灵脉之主,用来守护灵脉。白马吸水,养活一方。灵脉若散,...

  • 传奇之纵横玛法

    作者:星星辰  

    工具百科 【已完结】

    在网吧里激战了三天三夜的星辰,终于完成了统一沙巴克的伟大霸业,但是由于劳累过渡,居然晕倒在地。当他醒来后,却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神秘奇妙的世界,而这个世界赫然是他所玩的传奇游戏里的玛法世界,这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