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二、现今仍有舞虎

据客家《涂氏宗纪》记载:“……其实,祖堂梁栋之上虎啸图,远看虎虎生威。年节极乐……族中长辈礼帽新衣,迎接贺岁舞虎。爆竹引路,将虎引至祖堂,虎头舞动,虎皮缠身。”

客家原来多是古代中原河洛地区的汉族人,因避中原频繁的战乱,南迁到江南闽、赣、粤等地。在《古氏南迁》书中,记着舞虎的内容:“祖上自中原南迁,越南海而入桂,历尽艰辛,艰难谁知?千里奔波,粮尽物耗,独有传世物虎头,雨淋日晒,随众翻山越岭,舞虎觅食,斗虎擂台,谁能分真假焉!”

这段不足百字的记载十分感人,可以想见,在当年战乱中,血火交兵,人民惨遭荼炭,家园财物化为灰烬。城乡人民为了避难,扶老携幼,离乡别土,蜂拥地向江南迁徙。在途中爬山越岭,风餐雨露,缺衣无食,靠沿途乞讨,仍然背着传世的木雕虎头,以舞虎觅食,可见他们的艰辛,又可见中原人对虎文化的信赖。在广西柳江县的上坑村,有座古老的庙宇,石壁上画着舞虎人图画,迄今仍隐约可见。

在沙坑镇还发现一幅两米长、零点五米宽的舞虎巨画,画中一人抓虎头,一人撑虎尾,虎头高高举起。据说,此画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

江西省清江县大桥乡南上程村,姓程的祖先是北宋末年从河南嵩县迁来的,每年农历初八,村里举行游虎盛会,人们喜跳老虎舞。

“据考,西汉中国民间有舞虎的活动,传说道教的张天师的坐骑为虎,只是佛教传入后,舞虎渐渐被舞狮所代替。而南上程村正处在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三十六福地灶皂山的脚下,故一直保留了舞虎的习俗。”

“表演时,由两人扮虎。虎头用樟木雕成,以黄栀子染布做虎皮,竹笃做虎尾,一人扮社公,头戴面具,身穿袍衣,脚着草履,手持折扇。舞时社公在先,老虎在后,随社公折扇的上下扇动的节奏,边舞边走。虎时而跳跃,时而翻滚,时而伏卧,并以锣鼓镲打击乐伴奏。其貌时而凶猛异常,忽而缩首敛脚……路过新婚或生孩子的人家,窜入户内,将石子、泥沙撮撒在床上,以示吉利。”

南上程村的程姓祖先是北宋末年从河南西部迁来的,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说明宋代民间还有舞虎的习俗。清江县保留舞虎与道教有一定的关系。因我国传统的道教在江西省很盛,省内贵溪县的龙虎山,便是道教的圣地。赣江中流的清江县的灶皂山,是道家第三十六福地。“福地”是所谓“神仙所居之处”,“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

客家的舞虎并非都与道教有关,如广西的涂家,将虎啸图画于祖堂的梁栋上,年节族人的长辈迎接贺岁的舞虎,还要在祖堂中表演,以至将舞虎画于古庙中,说明中原人对古老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执著精神,他们不因外来佛教文化的传入和盛行舞狮的冲击,仍如虔诚的尊祖那样,维护着传统的虎文化。这种精神十分可贵。

除广西、江西外,山西晋南有的县,也仍然保留着舞虎的民间游艺活动,有的叫“老虎上山”。
更多

编辑推荐

1大罗金仙在星际
2尸人
3墨龙变
4洪荒青莲圣卷
5八神异界游
6斗神狂飙
7全系修真大法师
8近战召唤师
9魔法通行证
10逆龙道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兽战天下

    作者:胡不归  

    工具百科 【已完结】

    一个野兽横行,掠食者和猎物以无穷的手法演出变化多端的二重奏或多重奏的欲望世界。一个从小被恐怖组织训练成杀人机器,为了自由从而不得不战斗及杀戮的冷血杀手。就是关于这个坚忍冷酷,但不失血性的勇悍男儿...

  • 幻神

    作者:云天空  

    工具百科 【已完结】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圣兽的名字,想必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可是有谁知道,四大圣兽到底为什么会成为仅次与神的存在?他们是经过怎样的努力,最终成为圣兽的?他们各自拥有着什么样的神奇本领呢?有谁...

  • 活金

    作者:逐没  

    工具百科 【已完结】

    灵脉为生命之脉,为免灵脉不被破坏也就有了‘护灵人’。林宝驹的先祖是‘护灵人’中的奇才,拥有逆天造势的才能,曾强行降伏金马,让金马成为白马山的灵脉之主,用来守护灵脉。白马吸水,养活一方。灵脉若散,...

  • 传奇之纵横玛法

    作者:星星辰  

    工具百科 【已完结】

    在网吧里激战了三天三夜的星辰,终于完成了统一沙巴克的伟大霸业,但是由于劳累过渡,居然晕倒在地。当他醒来后,却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神秘奇妙的世界,而这个世界赫然是他所玩的传奇游戏里的玛法世界,这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