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寓教于乐代序一

我国古代有许多感人的读书故事,如“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凿壁借光”“牛角挂书”的勤读。同样也有许多成功的教育经验,如“因材施教”“解惑授业”的专业教育,“孟母择邻”“欧母画荻”的家庭教育等。这些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读书人和教育家。我们承认,一个人要获取知识,必须要有“苦读”“勤读”的精神,但从科学的读书观来看,仅有“苦读”“勤读”还不够,还应该学会“巧读”“趣读”。这一点对于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巧读”“趣读”既可以克服“苦读”中的“苦”,又能长久地坚持“勤读”中的“勤”,真正使读书成为一种乐趣,使知识的获取得之于“自然而然”。

如果说过去的“苦读”“勤读”以及孟母、欧母的苦心成就了许多读书人,使他们饱读诗书,学富五车,那么,对现时代的青少年来讲,面对知识的快速增长与更新,仅仅依靠“苦读”“勤读”是很难达到读书目标的,还必须依靠“巧读”“趣读”来提高读书的效率。在读书问题上还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以为只要有投入就必然有回报。现在,有人不惜每年投入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把孩子送到“高价学校”(或曰贵族学校),有人则以每小时几十元的代价聘请家庭教师;还有人利用各种手段让自己的孩子进“兴趣小组”或补习学校等,其投入之慷慨,用心之良苦,期望之殷切,可以说是感人至深,然而巨大的投入未必能获得丰硕的成果,殷切的期望未必能得到预期的回报。何以至此?投入者往往以成人的意念去锻造儿童的天性——这是一种善意的扼杀,因为它违背了科学教育的规律;希望者以别人的模式来塑造孩子的未来——这是一种亲切的摧残,因为它违背了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成功的教育不仅仅是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受教育者掌握获得知识的本领。

知识是融会贯通的,这一点在基础教育尤为突出。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并没有特别突出文、理、工、医学科,而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即使到了大学阶段的专业教育也不应该完全忽视专业外的知识教育。有些学科看起来与专业知识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有着十分重要的内在联系。遗憾的是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而辛辛苦苦地培养了不少蹩脚的专业人才。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另一个涵义是说获得知识的途径是贯通的,各种知识的获得应该是一个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过程,它们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很难想象一个人从小到大只学一门知识而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不幸的是我们的一些教育家正是忽视了这一点,而不自觉地贻误了学生。

知识来源于实践,普通知识是这样,尖端知识也是这样,只不过是实践的方法不同罢了。如是则常识是知识的源头。事实上古代的不少常识,在今天看来是知识,譬如“太庙”“烽烟”;此地的生活常识是彼地的知识,譬如“轮船由江河驶入海洋会上浮一些”,在沿海一带,是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而对内地人来说就是知识;“驴子卸磨后要打滚”在农村是一种常识,而对城市的人来说就是知识。这样看来,观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人的手指甲与脚趾甲哪个长的快一些?”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平时仔细观察,而进一步问“为什么”这就成为知识了。再譬如“秋天树叶落地了,大多数落叶的里边向上”这是一种现象,若进一步问“为什么”,这就可能成了具有一定深度的知识。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不少果类的树冠、叶子与果实的形状大致相同,这是一种现象,若进一步问“为什么”,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知识。一般来说,人的外耳轮廓与他的脸形基本相似,这也是一种现象,但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高深的知识。有鉴于此,我们在教育儿童时,首先应教育他们学会观察,让他们多提出“为什么”的问题来。这既是儿童的天性表现,同时也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

一凡同志是一位在教育第一线工作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对少年儿童的教育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和探讨,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精心编辑的《少年智慧宫》正是体现儿童读书求知与儿童天性的自然结合。少年儿童读这种书既是一种娱乐,又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知识。这本书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应该是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

我作为一个教育行政工作者,对一凡同志能为少年儿童编辑这样的集子表示感谢,同时希望有志于少儿教育的同仁们能编写出更多、更好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籍,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才智。

延安市教育局局长

白生瑞

2006年11月15日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