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侯秀芬纪实文学选萃

《天方夜谭》新篇

走进标本馆的工作间里,我看到了一尊尊塑像,有中国猿人,有妙龄少女,有踢足球的小淘气,还有银髯飘拂的吴承恩等,虽年龄各异,风度不一,但都给人以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感觉。

“太奇妙了,这都是用人的头颅骨雕塑的吗?”我疑惑不解地问。

“是啊!”两位塑像大师点点头。

置身在这不同时代、不同气质的塑像前,仿佛人也超越了眼下的时空,而走向了一个新的天地,这就是雕塑家们的世界。

拉开世界颅骨复原的帷幕,我仿佛看见了开创颅骨塑像的鼻祖——苏联的格拉西莫夫。他用人的颅骨,粘上泥膏,塑出猿人像、古人像,还为刑事破案复原人像。

“我们就是要做中国的格拉西莫夫,这每一尊像都有一段故事哩!”身材魁梧、憨厚朴实而内在灵秀的张建军向我讲述了——

一 女尸之谜

面前的这4尊女青年石膏半身像,有的娇憨可爱,温柔似水;有的鲜活泼辣,目光犀利;有的妩媚,芬芳动人。她们都是青春芳菲的妙龄女子,但是都已告别了人间,走向了阴曹地府。

人们也许还记得那惨绝人寰的“女尸之谜”一案吧——

那是在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的云贵高原,树木葱茏,花香郁馥,巨大的芭蕉树伸展着羽状的枝叶,树冠参差错落地穿插于阳光中,像一朵朵云头似的遮在人心的头上,为他们遮晒纳凉。

布依族的山寨里,走出了一个绰号为“混乱”的淫棍,我们暂且叫他M吧。

他瘦条的个儿,三角儿似的脸,一双贼亮的眼睛滴溜溜地乱转。在人迹罕至的山峦古道,在等候火车的候车室里,在蟋蟀吟唱的草丛中,一双含着邪念的眼神,睃瞟着俊俏的姑娘。

看那林间的土埂小径上,走来了刚刚结婚不久的新媳妇永莲。她年方26岁,修长的身段,微耸的胸脯,一双秀目,闪着几分忧思。刚刚和丈夫吵了嘴,一赌气离开了家。这不,遇到了“混乱”。别看“混乱”大字不识,与媳妇搭讪却很内行。

“前边路陡,要小心啊!”

拗着性的永莲,迎着夕阳残照的晚霞,俊美的脸蛋又平添了几分绯红色,更显出妩媚的姿色。“混乱”伴着永莲走着、说着,本来噘着嘴的小媳妇笑了,像山茶花似的动人。走山涧、过小溪,“混乱”关心地扶拉而过。少顷,在婆娑的树影下小憩时,“混乱”摸索着永莲的脸颊,永莲躲过去,他又偎依在她的身上,永莲跳闪开,他又扑上去,按倒女人,永莲苦争不过,只得就擒。当她又气又恨哭泣着还没有抬起头来的时候,她哪里想到,手腕上闪亮的手表、身上挺括的新衣又吸引了“混乱”的视线。只见他一个鹞子翻身,伸出魔爪,掐住永莲的脖子,她喊救命,无人回音;她哀求魔鬼放手,他怎肯罢休。直到她窒息,离开了人间,“混乱”才放手。扒去手表和衣服,乘着暮霭夜色,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这具赤裸的女尸,拉进了早已窥探好的曲曲弯弯、漆黑一团犹如地狱般的拉干洞。这里荒无人烟,他悠然自得地在洞口用石头垒起一座屏障,然后哼着小调,乐滋滋地回家了……

又是一个20岁出头的姑娘李明秋,在人群熙攘的贸易集市上,做完买卖,正准备回家。“混乱”看她脸皮儿白白的、嫩嫩的,像山花瓣儿,像雪莲苞。穿着却很一般,便笑嘻嘻地递上一件花上衣,几元钱脱手,乐得明秋姑娘像吃了蜜似的甜。“混乱”摆摆手说:

“这有什么?你这么漂亮的姑娘,送件衣服都是应当的。”

“混乱”与她相跟着、说笑着走出了集市。

在朦胧的月色中、迷离的树影下,心毒手狠的色狼又以同样的手段,蹂躏了这朵含苞欲放的小花,扬长而去,拉干洞里又多了一具女尸。

就这样,两具、五具、十具女尸一个个被拖进了黑幽幽的洞里。花开花落,天长日久,下面的尸体腐烂了,叠在上面的却一具比一具新鲜。乌云遮住了月亮,夜露滴洒在绿草叶上,似乎在为姑娘们呜咽、流泪。夜风呼啸,像是十女的魂灵在哭号;淫雨霏霏,像是淌着十女流不完的泪。谜,冤屈的谜底何时才能揭晓?终于一天,四窜的狗嗅到了人味儿,撞翻了洞口的石墙,肆虐地冲进洞里,放开胃口,大嚼大咽,临了还拖出了胳膊、大腿,有的丢失在大路上,惨状令人目不忍睹。一位送小学生回家的教师,和孩子们一起看到了人的肢体,孩子们吓呆了,他也感到一阵头皮发憷。

“赶快报告派出所。”

公安人员随即赶来,打起火把,闯进了黑幽幽的拉干洞,望着眼前人尸狼藉,臭味熏鼻的现场,久经沙场的公安人员也难以抑制心头的愤怒,人们的眼睛都冒出了火。不约而同地喊着:

“一定要抓住凶犯,一定要为民女报仇雪恨!”

公安人员分析,根据堆积的女尸推断:罪犯一定就在附近的山寨。他们深入村野集市,顺藤摸瓜,终于发现了蛛丝马迹。M的一个亲戚告发,这个“混乱”时常卖女人的衣物手表,他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他老不正经,拈花惹草已成癖好,又怎不让人生疑?公安人员火速拘捕了M,并从他那里搜出了许多女人衣物的罪证。

“混乱”罪证确凿,被送上了法场,挨了枪子,归了西天。然而,群众依然在唏嘘慨叹,他死得便宜,一条命,怎抵得上十个花儿似的人呢?他死有余辜,难平人们的心头恨啊!

冤伸了,屈解了,可被害的女尸还难以分辨。上面的六具尸体,由于还能看出轮廓,已被家属认领。可是,还有四具陈尸,尸骸离散,四具头颅骨无人认领。

怎么办?只有用科学的办法来释谜了。公安人员携带头颅骨来到了古人类所,找到了张建军,请他复原。听了这个悲惨的故事,张建军的内心就像是掠过一阵愤怒的狂风,狂风吹过,留下的是惋惜、痛楚的情绪。他怀着满腔的义愤,夜以继日地干起来。他测量标定出一个个女尸颅骨的软组织肌肉厚度和五官的位置及形态特征,定下标点,用油泥连接塑制。几个月后,四尊女像雕塑出来了。这个端庄而深沉,那个秀丽而矜持;这个一脸稚气而招人喜爱,那个满面春风令人销魂。现在看这四尊如花似玉的女儿像,联想她们的悲惨遭遇,谁不感到更加可悲、可叹。为了推进核实查找工作,张建军亲自携四尊头像,前往贵州,协同公安人员一起,走村串户,发动乡邻,多方查找,辨认塑像。他们顶着星光月影,踏着荆棘草蔓,来到了深山的三都县三洞公社红星大队,社员们拥来了,争先恐后地观看,人们异口同声地说:

“这是明秋啊!真是李明秋,她赶集就没有回来,她的命真苦啊!”

因死者没留下照片,对照她妹妹的相片倩影,也有相似之处,公安人员认可了。随后又翻山寨,走石崖,他们又来到了金永莲的家。因为死者的家人不愿认领,只好请邻居们出来辨认。一见塑像,他们就说:

“哟,是她,是永莲。”

微翘的鼻子,一双黑宝石似的传神的秀眼,不是永莲,是谁呢?听着人们又佩服又惋惜的评价,疲惫不堪的张建军的心头,像喝了清泉水一般甘甜、欣慰。心里舒畅了,身上也不觉得累了。“走!继续找。”说着,这一队人马,又消逝在鸟语花香的密林丛中……

二 保姆失踪

阳春三月,春风和煦。一群无忧无虑的小学生正在太原煤建公司宿舍区的楼前踢足球。“好,破门。”随着喝彩声,飞射的足球跃进了球门,飞进了两楼的夹缝里。

“哎,你不能小点劲儿吗?”

小伙伴们吆喝着,跑着,钻进楼的夹缝里,使出吃奶的劲儿钩球。“啪”,随着骨碌而出的球,又滚出一个圆鼓鼓的塑料包来。

“这是什么?看看这是什么宝贝?”

好奇的孩子们围拢近来,打开包儿,定睛一看,啊,不得了,包丢在脑后,孩子们弹丸似的喊爹喊娘地吓跑了。是什么?原来是颗脑颅骨。消息传到了市公安局,公安人员赶快取走了颅骨,送交法医检验。这颗颅骨惨遭毁坏,有刀刃割过的痕迹,看来是大卸八块的肢解,颅骨颜面有被焚烧的迹象。尸骨损蚀的程度说明,此人死在半年之内,这肯定是一起发生不久的骇人听闻的谋杀案。被害者是谁?是男?是女?

凶手在哪里?为什么这么惨无人道?

疑团又送到了北京。张建军仔细端详,就发现这个颅骨额头垂直,眉嵴略平,下颏呈圆形,这是女颅的特征。看骨骼判断年龄,也就是二十四五岁。“大概又是个情杀案。”小张心里嘀咕着,脑海里已浮现出这位女子的轮廓,瘦削的面颊上,一双杏眼含着哀怨,微张的双唇似有说不尽的冤情,半个来月的揣摩复原雕塑,一尊俊逸秀美的女子塑像出来了。塑像运回到太原时,公安人员已经侦破到一个24岁女保姆的失踪案。女塑像是不是她,就看报案上告的一位母亲的认定了。

那一天,在公安局侦破科,门被推开了,一位母亲和她的另一个女儿带着凄苦的神情进来了。公安人员并未通知她们来看塑像,只是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情和她们谈案情。她,是不是这位母亲失去的女儿呢?大家都不得而知。可是,坐定后,妹妹环顾四周、眼神突然被桌案上的半身塑像吸引。她像是不相信,又揉揉眼睛,起身走到塑像前,抽抽搭搭地抹起泪来。

“你为什么哭?”

公安人员问。

她哽咽地说:“我看她像我的姐姐。”

沉浸在悲哀中的母亲,神情一直有些木然,但是听了小女儿的话头,便抬起头来,一个踉跄,奔到跟前,起初也是一惊,继而嘶叫道:

“是小莲子,是我的小莲子。”

她们母女俩靠在塑像上,抚摸着,端详着,眼泪扑簌簌滚落在前襟上。小莲子似乎也在向亲人洒下一掬悲伤的泪水,像呻吟,像哭泣,在吟泣中,时光倒流到7年前——

小莲子出生在晋北山区。这里虽然日子苦,可是水土养人。姑娘们出落得像仙女一般,白晳的面庞上,匀称地雕塑出杏眼、翘鼻、朱唇。17岁的小莲子在姑娘中更是鹤立鸡群般地出众。她秀美、端庄,生气勃勃,像出水芙蓉似的翩然于人前。俊俏的姑娘总是心气高,她仰慕花花绿绿的大城市生活,为自己编织着绚丽的梦。

“妈,听说又来招保姆了,我想去,给您赚点钱回来,孝敬您。”

“不去,大城市的人邪性,你一个大姑娘就不怕?”母亲不允。

可是招架不住同村里几个姊妹“联合阵线”的央求,母亲的堤坝被攻坍了。

“孩子大了,让她飞吧!出去也好见识见识。”

临行前,母亲左叮咛、右嘱咐,唯恐女儿掉进深渊。

女儿怀着梦幻般的憧憬,来到了太原市,落脚在一位老干部的家里,过上了虽是伺候人,但也是向往已久的大城市生活。这家人挺和气,为人很好,并不歧视小莲子。专门腾开一间小房子让她住。每天采购做饭、收拾屋子,姑娘做惯了家务,一点也不感觉厌烦。在轻哼的歌声中,送去了一天天、一月月。她感到自己像掉进了蜜罐子!这里连带抽水马桶和浴缸的卫生间,都比农村的茅屋好。她感到自己这辈子算是没白活。

她每月往家里寄钱,时常借鸿雁告知家人平安。不到一年的工夫,她完全像个城市姑娘。既俊俏,又水灵,尤其是夏天,那海蓝底白花的真丝连衣裙,穿在她窈窕的身材上,真是像含苞欲放、青翠欲滴的花朵一般,大概维纳斯见了,也要妒忌三分呢!这家的大公子是学体育的,身材魁梧、英俊洒脱,有80年代男子汉的派头,可以说,既有坚实的肩膀,又有一颗火热的心。

“要不是城乡差别,我要找丈夫,就要这样儿的。”姑娘醉心地呢喃着。

“我毕业后,就娶你,怎么样,一辈子住我们家。”

公子的心底翻涌着难以遏止的欲流,甜言蜜语地哄她。

“谁信你,我这个乡下丫头怎能配得上你。”

她咯咯地笑着,留下一串银铃声,跑进了自己的小屋。伫立在小镜前,不禁垂下泪来,谁让自己命苦,生在农村呢,除去这一条,我哪样比不上那些城市小姐?

城市本身就充满了诱惑。公子懂得农村姑娘的心理,知道她们在拜物教上有更大的渴求。于是,洗发液、珍珠霜、连衣裙、电子表,像是魔术似的压在小保姆的枕下。她的纯情被感动了,难道他的心里真有我吗?夜里,一觉醒来,只见床头洒满银色的月光,夜是多么的寂静呵!姑娘辗转反侧,没了睡意。她的眼前朦胧出现公子那矫健的身影,那含笑的目光,那令人心醉的耳语,抚摸着精巧的电子表,她渐渐入梦,梦见自己在浩渺的烟海中,穿着白纱拖曳在地的长裙,捧着馨香醉人的鲜花,靠在他宽阔的肩膀上……

幻想,像月亮,像云彩,像飞舞着的星星虚晃在姑娘的眼前,她轻信了机遇与人,这样,使他有机可乘。

这一天,他放暑假回家。家里人都上班了,只有小莲子在厨房里择莱。公子像只狸猫一般钻了进来,他一把抱住她白皙的颈项,贴在她的嘴唇上,脆脆地吻了一下。姑娘慌了神,回头看是公子,立刻满面绯红。公子趁势抚住她的酥胸,喃喃道:

“哎,想死我了!”

姑娘打开他的手嗔骂道:“不要闹,家里人来了。”

公子哪会受骗,他托起莲子纤细的腰肢,抱着她旋转了两圈道:

“我分配了,现在就是大人了,你知道吗?”

莲子听着他的话,两颊浮起了酒窝,羞涩的笑容漾在脸上,啊!这山旮旯里的女子,竟会有这样摄人心魄的笑靥!“来,让我们高兴高兴。”公子脸色涨红,喘着粗气,飞跑进寝室。这时,天色已近黄昏,颤悠悠的夕阳从窗棂上射进道道金线,夕阳正向命运的终点坠入。这只异性的灵、肉,都在这无形变幻的摇撼中消融在一起,消融在无边的冥冥之中。

但是,小莲子脸上的笑靥和红晕并没有维持很久,她像是有一种负罪感,脸上现出了阴云,一看到公子,就垂下了无力的头。她是恐惧未来呵!可是,公子却像没事人似的,依然故我。他对小莲子总像老鹰擒小鸡一般强悍。终有一天,小莲子嗫嚅地告诉他:

“我,有了。”

她的眼里充满了忧伤,话语的尾声让人感到细弱的颤鸣。公子怔了一下,说:

“我想,办法是有的,你别慌。”

这样,在一位妇产医院阿姨的帮助下,莲子坠下了隐患,他们悬起的心,才放了下来。

月色皎洁,星空辽远。在花前月下,一双伴侣沿着树丛中的小径,柔情缱绻,蜜意浓浓。是公子和小莲吗?不,噢,原来,新换了一位女伴。如果说小莲子是向阳花,那眼前这位小姐便是一朵艳丽的牡丹了,她们不可同日而语。小姐有学历,有文凭,谈吐如行云流水,美貌犹昔日婵娟,公子自然对她倾心爱慕,他们才是匹配的佳缘良姻呢!

小莲子已经坠了两次胎,这几天又开始了妊振反应。她面带菜色地哀求公子:

“你不是说和我结婚么,我成了这个样子,再也不能做手术了。”

“一会来我屋。”

公子虚情假意地应着,他在心里孕育着斩草除根的计谋。

晚霞初起,西天一片绯红。又是一个日落西山的黄昏。死神悄悄地走来,小小的空间充塞着一派感伤的情味。

“我对不起你,又让你受苦了。喝杯麦乳精,补补身子吧!”

公子虽是强汉,端杯的右手仍有些颤动。九州乾坤,地久天长,断墙去矣,断肠人来。红颜薄命的小莲子,像枯萎的莲花,结出了莲蓬,鲜花必败。她还有什么奢望,还有什么希冀……她心中蓝色的梦幻已经逝去,站在眼前的是负心人。她已无颜回家乡,她更愧见父母,尽管她已预感不测,预感到生命的终结,她却敢于接受厄运的挑战,比男子汉还果敢地一饮而尽,让这苦水带着苦命一起飞向无欺无诈的天国,变成云,化作雨,在太空中哭诉。她就这样悄悄地走了,如果老天闪电雷鸣,那就是她的阴魂在发作,如果上苍大雨倾盆,那就是她的幽灵在飘洒着凄风苦雨。

小莲子痛苦地扭曲了身子,身体逐渐僵硬冰冷了。凶狠歹毒的公子,顿起灭迹的杀心。他取来菜刀,把女尸拖进卫生间,剁成一块块血淋淋肉团,丢入浴缸,用火点燃,烧成油灰。呛人的油雾充满卫生间,缥缈朦胧的烟气氤氲中,这个公子哥似乎看见小莲子,忽悠悠飘飘然的幽魂向他奔来。她头发飘散,目光依然卑怯、哀楚,伏在他的脚下。天哪!即便是姑娘可怜的幻影,也把公子吓得冒出一身冷汗。他一下子坐倒在浴缸边,镇定一下自己绷紧的神经。定眼一看,原来是缸里混浊的污水中一颗割下的头颅在滚动,烧不化,剁不烂,脑浆迸出,喷溅了他一身一脸。怎么办呢?他再也干不下去了,又怕劈砸声惊动四方,只好将颅骨包裹起来装进一个塑料兜。沿着他幼时熟悉的路,趁着月色把塑料包扔进了楼的夹缝之中。回头看,树叶沙沙,鬼影绰绰,分不清是人间,还是地狱。他感到一阵心悸,慌张地跑回家里,才算松了一口气。他又给小莲子家写了一封信,询问她回家探亲何时归来?造成出走未归的假象。他自以为得计,谁晓得留下祸根,他怎么会想到好事的球迷们竟然钩出了她的颅骨呢……

投毒、碎尸、焚烧的杀人手段残暴到了人世间少有的地步。罪孽啊,罪孽,杀人凶犯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小莲子在九泉之下灵魂有知的话,也可以瞑目了。

公安人员立下了丰功,自然感激颅骨复原技术的神力。他们给中国科学院古人类所寄来恳切的信件。上面写道:“这尊复原像,有力地配合了侦查,在认定死者的问题上,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破获了一起骇人的谋杀案。”1983年4月,太原市公安局把一幅绣有“颅面复原技术精,协助破案建勋功”的锦旗,赠予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表彰张建军的精湛技艺。

小莲子的家人十分珍爱小莲子的塑像,母亲和妹妹分别依偎在塑像旁,为她穿上好看的衣服、戴上鲜艳的围巾,娘儿仨并列地照了一张世界少有的纪念照。他们满怀感激之情地给张建军寄来这张特殊的照片,表达了她们感戴的情愫。

三 神话大师

1975年1月,在淮安石塘公社的稻田里,人们掏出了吴承恩及其妻妾的合葬墓和墓志铭。墓中一椁三棺,椁外用糯米汁浇灌封闭。不久,淮安政府来人,随身带来三具脑颅骨,希望权威部门能鉴定出吴承恩的头颅骨,并复原塑像,为建立吴承恩纪念馆备用。

张建军和古人类学家贾兰坡一起研究鉴定,发现三具脑颅骨中,有两个是女颅,一个是男颅。从年龄鉴定,和四百多年前吴承恩的岁数也差不离儿。

吴承恩是撰写《西游记》的大师,他既无相片,也无画像,怎样才能塑造出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的大师塑像呢?

张建军亲自来到江苏淮安,考察搜集有关吴承恩的资料。他了解到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正德至万历年间淮安山阳人。

至于住处,吴承恩先世曾在今淮阴东北五六十里的涟水。以后移至山阳,先是住在农村,今淮安城南20里左右的灌沟,是吴家先茔。谈起吴承恩写的故事,一位姓于的护林老汉讲道:

明朝时候、江苏淮安有个穷苦的念书人,名叫吴承恩。他想把唐僧取经的故事,编成一部《西游记》,书里有个孙猴子保护唐僧到西天去取经。可是猴子一定要住在山上,淮安没有山,不晓得孙猴子的家乡住处是什么样子,没法开头。后来,他听人说,从淮安向北200多里,有座云台山。他决心去看看,替孙猴子安排个家,便动身上云台山了。

他到了云台山,住在一座大庙里,爬上山顶一看,山东头伸向大海里,山西头望不到边,真是一座大山!

有一天,吴承恩走到一处像弯弓似的山脚下,那里长满了蔷薇和各种花草、果木。他问一个60多岁的老爹爹,才晓得这里是蔷薇峰。起伏的山脚下,有许多山洞,他请老爹爹带他去看山洞。

老爹爹指引着他,穿过桃树林,走过羊肠小径。他禁不住咋舌称道:这里简直是一个洞的世界呀!只见大洞小洞,圆洞方洞,高洞矮洞,洞靠洞,洞套洞,洞洞相连。两个人走呀走呀,不知不觉走到一处高大的山洞,那儿很像一座大房子,里面有很多又光又圆的石头。

老爹爹告诉吴承恩说:

“我常听老人讲,古时候,这山洞紧靠海边山上有一只老猢狲成精了,它带着一大群猴子,在山上找果子吃,一找找到这里。猢狲们看了花,吃了果子,开心极了。老猢狲看看山脚下是一片白浪拍岸的海水,又有一条水练从山顶挂到山脚下,不知里面是什么,它叫小猴子下去看看,小猴子却胆小,不敢下去,老猢狲叫了声,蹿了下去。它睁眼一看,水没有了,显出这个大山洞来。再一看,上是高山,下是海水,门挂水帘,真是神仙住的地方呀!它便招呼所有的猢狲,都搬到这里来安家,它也就做起猴王来了。”

吴承恩问:“后来怎样呢?”

老爹爹说:“后来海水慢慢退下去了,就不晓得它们哪里去了。”

从这一天起,吴承恩天天到蔷薇峰,山上,山下,洞里,洞外,走走看看,看看想想,以后他就动笔写书,把蔷薇峰当做孙猴子的老家。那山,满山花果,吴承恩就叫它花果山;这洞门挂着水帘子,吴承恩就叫它水帘洞。头开得好,下边就好写了。不久,就把一部《西游记》撰写出来了。

护林老人的故事,使张建军听出了神。他像看到了当年的吴承恩。他捕捉到了神话大师的内心,他的气质,他的内涵,他的神韵。

就这样,张建军根据人类学的理论和实地的考察,确定了吴承恩的头形特征。吴是典型的黄种人,平阔的面型,高眼眶,眉外突,依照老年人肌肉松弛的变化,在塑造中适当加厚下颏部位,在人面部轮廓塑好后,着重表现人物的性格,尽量把吴承恩当年写《西游记》的心绪、气度体现出来,辅以明代的发型以及须长者美的特点美饰,着以明代的家庭便装,从而,吻合了吴承恩大师在晚年居家著书立说隐居生活的身份。由于如此这般的精心设计,一位美髯飘拂,双眸凝视,富于遐想,风度翩然而具有浪漫色彩的神话尊师的塑像便制成了。在纪念吴承恩诞辰400年之际,巍然屹立于吴承恩故居纪念馆的尊位上。从此,在读者的心目中,才首次映印下吴承恩的形象与神韵。

四 “真像拔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命运之神的驱使下,任何人,乃至伟人都会发出人生苦短的感叹。但是,是英雄决不会颓然倒下,依然是昂昂然七尺须眉男子汉。

那是1978年4月,广西僮族自治区博物馆派人送来一个用红旗包裹着的红绒锦盒,里面呈放着韦拔群的头颅骨、上面留着两个弹痕。他们请求恢复韦拔群烈士生前的面貌,雕塑成像,要陈列在韦拔群烈士博物馆中。

韦拔群是人民群众拥戴的领袖。他曾任广西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主任。他身着军便装,留着短平头,双目炯炯,气宇轩昂地给农民讲课,培养着农村的革命人才。

在著名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中,韦拔群任第21师师长。他和战士们一起睡山林,钻岩洞,吃南瓜,啃野菜。他家的20口人,其中有10多人惨遭反动派的杀害。作为十分重感情的拔哥,心里自然非常痛苦,但并没有使他意志消沉。他更加信心百倍地鼓励身边的人说:

“革命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是常有的事,但革命先烈的血不会白流!”

反动军阀白崇禧率领重兵万余人,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空前残酷的反革命围剿。并重金悬赏拿韦拔群的人头。

1932年10月28日晚,夜幕像无边的黑纱,笼罩着西山,黑幽幽的山林似乎要吞噬掉一切生命似的。这一夜,韦拔群和警卫员小罗留在赏茶洞里住下。由于连日的爬山钻洞,雨淋日晒,风侵寒袭,积劳成疾,韦拔群突然忽冷忽热,像是打摆子。直到次日凌晨,黎明像一把利剑、劈开了沉沉的夜幕,他才昏然入睡了。就在这时,韦拔群身边的一条“毒蛇”出现了。一个叫韦昂的叛徒掏出韦拔群枕下的驳壳枪,对准他的头部,罪恶地开了枪。枪声划破了夜空的沉寂,韦拔群倒在血泊中。伟大的革命家韦拔群,当时年仅38岁。一颗巨星就这样陨落了。

韦昂把韦拔群的人头送给敌人领赏,敌人用药水泡过头颅,送到南宁、柳州、桂林等地游展。后来,敌人把韦拔群的头颅放进一个鱼缸里,埋在花园。一个厨师知道了这个情况,立即报告了红军。根据地的军民冒死夺回韦拔群的尸骨,安葬在故居特牙山上。解放后,他又被移葬在东兰县烈士陵园。

王存义和张建军反复研究揣摩如何体现韦拔群的精神及魂魄。

“韦拔群对反动派充满了一腔的仇恨。所以,从神态上,我们敲定了他横眉冷对的威严表情。”

现年已78岁的颅骨复原高级工程师王存义和他的徒弟张建军早已胸有成竹。师徒俩塑好韦拔群的像后,送到广西。韦拔群的姐妹看过,心神激荡,内心就像充满了雷电的云层在打闪前的颤动一般。她们含着眼泪动情地连连说:

“像,像,像我们的拔哥。”

如今,这尊塑像就威风凛凛地陈列在广西的韦拔群烈士纪念馆里。

五 陈尸旧案

在人生历史的长河中,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可是对一个满腹苦水的女人来说,一头的青丝变成了白发,年幼的儿子长大成人,漫漫四十载就像是永无天日的长夜。这该是怎样凄婉悲凉的人生,怎样艰难的岁月呵!

光阴还得倒转回暗无天日的1943年冬日的一天夜里,东北鞍山市像裹上一条白色的挽带,漫天飘着白雪,寒风凛冽,大地皆白。影影绰绰的弯月透过云隙,似乎在为人间的悲剧作着见证。

木匠李喜奇是个倔强豪爽的汉子,与妻子如胶似漆,十分恩爱。这一天,把兄弟邀他去喝酒。临行前,贤惠的妻子为他披上黑呢外衣,一再叮咛说:“早去早回,不要喝得烂醉再回来呵!”

丈夫走了,妻子安顿两个小儿子睡下,自己在油灯下缝衣连衫。油灯芯忽然扑拉拉地跳动起来,黑色的烟油冒出缭绕在空间。妻子左跳右按,灯芯还是跳。这是不是不幸的预兆?她莫明其妙地揣测着。继而,她又苦笑了一下,自嘲地摇了摇头。

常说亲人之间有无声电波的传导,大概不假。这不是,厄运正在尾随着李喜奇。

“老三,咱们去哪儿?”李喜奇问。

“去……去铁工厂。”

被收买了的把兄弟羞愧地低下了头。李喜奇顿时怒火中烧,他明白铁工厂老板请客的用意。原来是李家有13间房,铁工厂老板一直思谋着要买他的房子扩建厂房,李木匠执意不肯,两家结下了宿怨。到这儿来吃酒,不是鸿门宴么?

“我不去!要去,你自己去。”李木匠呵斥着,边说边往回撤。

“老李,你是不是看不起我呵!咱们是不打不成交,交个朋友么!”

正说着,铁工厂老板已迎了出来。木匠推搡不过,只好进了黑大门。喝了几盅后,铁工厂老板堆起笑脸,又提出买房的条件。李木匠的脾气就像是金刚石。要么别碰,要么就碰出火花,这不,他的心里被拱起了火。他仍不点头,站起身来,迈步要出门。正在这时,只见老板一个眼色,打手就抡起斧头从后面猛击下去。李木匠趔趄了一下,就躺在了血泊中。下弦月的荧光,射在他惨白的脸上,渐渐地停止了呼吸。人死了,怎么办?凶残的老板竟然也吓蒙了,不知所措。

“把他装进麻袋,扔进旁边的药库里吧!”

不知谁出了个馊主意。说着,几个人扛着麻袋包。呼啸的北风像是一首挽歌,深沉,苍凉,悲壮,在天地间回旋,李木匠被扔进了很少有人问津的药库。可是,一个半月后,尸体发出了一股霉烂味。为了消尸灭迹,铁工厂老板派人把药库打成水泥地,那只装有尸体的麻袋包被一股脑地埋在水泥地下。从此,李喜奇就失踪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可怜的是李木匠遗留下的孤儿寡母。天亮了,还不见当家人回来。一个活生生的男子汉,有去无回,失踪到哪儿去了?寡妇脑后的发髻散开了,浑身觳觫,双手紧捂着脸,心里的哀愁,像溪流一样,从眼睛里夺眶而出。上哪儿去告状,上哪儿去申诉?她豁出去了,狠了狠心,卖掉了房子,掏出光洋,流着眼泪央求一位老先生写了状纸告状。可是,面对当时的日伪政府,不也只能是对牛弹琴么?

一年年,一月月,李寡妇的头顶上,就像是遮了一块移不动驱不散的乌云,压得心里沉甸甸的。她明显的憔悴了,老了,脸颊上布满了榆树皮似的皱纹。等到了国民党时期,她又去上告,倾家荡产,不知送上了多少钱,可是无头案仍是乱麻一团,理不出个头绪来。

朝阳冉冉,流光溢彩。新中国成立后,李寡妇又将这桩“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失踪案递给公安局,请求协助调查侦破。事情终于露出了端倪,线索有了。原来,在拆迁药库一带的旧房子时,居然发现了一具陈旧尸骨,还有腐烂的麻袋片和黑泥片。几块黑泥片引起了公安人员的注意,他们小心翼翼地拣出脑颅骨和黑泥片。

脑颅骨又被送到了北京。这里像是有缕缕阳光穿云破雾,显得明丽而清新,一扫迷乱、疏淡、晦暗的污秽之气。疑团解开了。一尊塑像辗转送到鞍山市公安局。这真是世界的奇迹。失踪40年的谜案澄清昭雪。他,就是李喜奇的塑像。李妻和两个儿子跪倒在塑像前。一时间,郁积了几十年的悲哀,就像是开了闸的黄河水一样。全家人抱头痛哭。母亲哽咽道:“你们看,这就是你们屈死的爹。看老二长得多像他啊!”

她留下美好的印记

她,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人。她的身影已经消失,然而,她的小说,她的诗歌,她的舞美设计,她的水彩画仍在人们记忆中。最令人难以忘却的是她对建筑艺术的奉献。

她的名字是:林徽因。

赴美留学

康奈尔大学依山傍水,青灰色或是奶黄色的建筑与高耸的塔状教堂搭配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而清幽的油画面。

芳龄20的林徽因和恋人梁思成于1927年7月,相偕来到了这座牧歌式的大学城。

他们对建筑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梁思成选了三角、水彩静物和户外写生的科目。徽因选了户外写生和高等代数的课程。两个月后,他们转入了闻名于世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梁思成报考进入了建筑系,徽因也想报考,无奈,建筑系不招收女生,她便和美国女学生一样,进入了美术系,选修建筑课程。宾大的建筑学研究院,办得十分出色,这里有一个设备齐全的工作室,学生可以随时进去设计自己的作品。

课余时,徽因便拉着梁思成一起去博物馆参观,或是去郊游。

博物馆里珍藏着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珍贵文物。

“思成,你来,看,这是从唐太宗陵墓里挖来的六骏之一。”

徽因略带惊异地扑闪着大眼睛,凝神地看着六骏之一的展品。

“呵,真没想到咱们和它在异国他乡邂逅了!”

梁思成也凑在徽因身旁,仔细看。

六骏原是唐太宗李世民征战中骑过的立功战马。为了纪念它们,用6块高1.7米、宽2米左右的长方形石灰岩雕琢而成。那一匹匹栩栩如生的石马,在奔跑,在仰啸,它们的嘶鸣声仿佛划破了天际,它们的鬃毛在飞扬的尘土中竖起。徽因曾在国内的昭陵见过其中的五骏。没想到遗失的一骏,却在万里之外的美国博物馆看见了。

“这些美国佬掠夺各国的文物,也够不惜血本了。”

两个人感慨道。

宾大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作品,注重培养动手能力。思成作的第一件作品,就是一面仿古铜镜,那是一个用现代的圆玻璃镜面,镶嵌在仿古铜镜内合成的。铜镜正中刻着两个云冈石窟中的飞天浮雕,飞天的外围是一圈卷草花纹,花环与飞天组合成环形图案。上面刻着:徽音,(1934年之后,她改音为因)自鉴之用,思成自镌并铸喻其晶莹不珏也。

“这件假古董简直可以乱真喽!”

徽因惊异梁思成的绘画与雕刻的功底,更为思成对自己的情分而深感欣慰。

“做好后,我还拿去给美术系研究东方美术史的教授看,让他鉴定这个镜子的年代。他不懂中文,仔细地琢磨了半天,说没见过这么厚的铜镜,从图案上看,是北魏的,可这上面的文字又不像。”

思成边说边学着那位教授的口吻模仿着英文。

“后来呢?”

已经笑得喘不上气来的徽因追问着。

思成挑了挑眉毛,看了看徽因说:

最后我才告诉教授,这是我的手艺,教授笑着连连说:

‘Hey!mischievousimp(淘气包)!’

两人笑得拥作了一团。

笑够了,徽因掠了掠拂到额前的秀发说:

“思成,我好久没接到爸爸的信了,夜里有时还做爸爸在前边跑,我在后面追,可怎么也追不上的梦,这是怎么回事,我总觉得要有什么不祥的事发生似的。”

徽因的眼眸里,抹上了一层忧郁的阴云,怏怏地说。

“不要着急,家里会有信来的,只是咱们离家太远,又碰上这战事不断的年代。”

思成安慰着徽因。

从此,徽因每天催思成去取信,而每次思成都空空而回。他们的心中都开始不安起来。

思成的父亲梁启超和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世交。终于有一天,梁启超给他们来了一信,告诉他们林长民要去奉军郭松龄部做幕府,如今是乱世之时,安危莫测。

过了几天,梁启超又来一信,是写给思成的,上面写道:

“我现在总还存万一的希望,他能从乱军中逃命出来。万一这种希望得不着,我有些话切实嘱咐你。”

第一,你要自己镇静,不可因刺激太剧,致伤自己的身体。因为一年以来,我对于你的身体,始终没有放心,直到你到阿图利后,姐姐来信,我才算没有什么挂念。现在又要挂念起来了。你不要令万里外的老父为你寝食不安,这是第一层。徽因遭此惨痛,唯一的伴侣,唯一的安慰,就是靠你。你要自己镇静着,才能安慰她,这是第二层。

第二,这种消息,看来瞒不过徽因,万一不幸,消息若确,我也无法用别的话解劝她,但你可以将我的话告诉她:我和你林叔叔的关系,她是知道的,林叔的女儿,就是我的女儿,何况更加以你们两个的关系。我从今以后,把她和思庄一样看待,在无可慰藉之中,我愿意她领受我这十二分的同情,度过她目前的苦境。要她鼓起勇气,发挥她的天才,完成她的学问,将来和你共同努力,替中国艺术界有点贡献才不愧为林叔叔的好孩子。这些话你要尽你的力量来开解她。

徽因从思成手中接过信,看着父亲的境况,不禁泪流满面,她的脑海里浮现着爸爸亲切的面影,他的音容笑貌似乎就在眼前。

父亲林长民英俊潇洒,是个不拘小节的才子。他早年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主修政治经济,学成归国,踌躇满志,辛亥革命后,出任参议两院秘书长。

徽因记得,她幼年时,父亲就常常带她去大嘉山南麓拜谒南宋爱国将领李纲墓,父亲教她背诵的第一首诗,就是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一直铭刻在心。

他还谈起与梁启超一起,组织“宪法研究会”,他当时眉飞色舞,目光炯炯的样子,好像就在眼前。只是在谈到他在段祺瑞政府当了5个月司法总长时,却眉头紧皱,心中似有不快之意,怅然若失。他曾掷地有声地对女儿说:“爸爸这条潜龙,迟早有一天还要飞到空中去,只是需要一个风云际会的时机。”

想到父亲执拗到底的个性,徽因的心头似乎预感到不测,她连连往家里打了几封电报,催问父亲的消息。终于,等来了令人心碎的消息。梁启超来信说:

“初二晨,得续电又复绝望。昨晚彼中脱难之人,到京面述情形,希望全绝,今日已发表了。遭难情形,我也不必详报,只报告两句话:(一)系中流弹而死,死时当无大痛苦。(二)遗骸已被焚烧,无从运回了。……徽因的娘,除自己悲痛外,最挂念的是徽因要急煞。我告诉她,我已经有很长的信给你们了。徽因好孩子,谅来还能信我的话。我问她还有什么话要我转告徽因没有?她说:‘没有,只有盼望徽因安命,自己保养身体,此时不必回国。’我的话前两封信都已说过了,现在也没有别的话说,只要你认真解慰便好了。”

林徽因颤抖地拿着信,只看了几行,便昏了过去。一连几天,她神情恍惚,不思茶饭,一闭眼就看见躺在血泊中的父亲,被大火燃烧着。她在睡梦中说着胡话,父亲的死,对她的打击太大了。

梁思成望着更加消瘦苍白的徽因,心里一阵阵地酸痛。他连跑带颠地去学校餐馆烧了鸡汤,小心翼翼地端回,一勺一勺地喂进徽因的嘴里。

徽因像是大病了一场,全身像散了架似的。一方面家里不让她回去奔丧,另一方面她也支撑不起来。她觉得心在淌血,全身的骨肉似被无形的魔鬼吞噬着。她没有父亲了,没有了男人的依靠。好在有思成在身旁,使她感到由衷地慰藉。

珠联璧合

两年后的温哥华春天的一个傍晚,灰白相间的云层里透出缕缕淡粉色的霞光,迟迟不肯退去,似乎在与地上一位新娘的婚纱媲美争艳。

教堂里燃起了牛油红烛,辉映着缓缓走进的一对新人。新娘披着自制的中式奶油色长裙,犹如一片缓缓移动的清泓湖水,谁不赞叹这位东方美人犹如天使呢?这位新娘就是林徽因。同她并肩而来的梁思成,西服挺括,神采奕奕,他们真是珠联璧合的一对伴侣。

1926年9月,林徽因结束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业,转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专业,成为我国第一位在国外学习舞美的学生。同时,梁思成也完成了宾大课程,转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半年之后,他们分别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

婚礼结束后,蜜月开始。他们的蜜月也是按梁启超的安排开始的。他曾来信说:

“你们由欧归国行程,我也盘算到了。头一件我反对由西伯利亚回来,因为野蛮残破的俄国,没有什么可看。而且入境出境,都有种种意外危险,你们最主要的目的是游南欧,从南欧折回俄京搭火车也太不经济,想省钱也许要多花钱。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极有特色,市政亦极严整有新意(新造之市,建筑上最有意思者为南美诸国,可惜力量不能供此游,次则北欧特可观),必须一往。由此入德国,除几个古都市外,莱茵河畔著名堡垒最好能参观一二,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之美,再入意大利,多耽搁些日子,把文艺复兴时代的美,彻底研究了解。最后便回到法国,在马赛上船,中间最好能腾出点时间和金钱到土耳其一行,看看回教的建设和艺术,附带着看土耳其革命后政治。”

遵照父亲的安排,他们的蜜月之行主要是考察古建筑,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古建筑与他俩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的喜怒哀乐均生于斯、长于斯、毁于斯。

他们首先造访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较为成熟的建筑圣保罗大教堂;他们最为倾心的是海德公园的水晶宫,更让他们难忘的是世界公园瑞士的山光湖色。在此值得一叙的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那里有一座全世界最大最有气魄的教堂。这座教堂的背景是阿尔卑斯山,教堂却不让其高下,两相争雄,令人瞠目结舌。

向导塔塔西小姐指着上面叫道:“看呀!那儿就是我们的锦绣森林,你们看这些尖塔,整整有135座,那塔上的雕像,有361个之多,都和真人一样大小啊!”

这座米兰大教堂从公元1385年开始建造,一直到19世纪才完工。可容纳4万人做大弥撒。

这座大教堂有168米长,59米宽,4排柱子分开了一座宏伟的大厅,每根柱子高约26米,圣坛周围支撑中央塔的4根柱子,每根高40米,直径达10米,由大块花岗石叠砌而成。令人惊异的是柱子上雕刻的不是圣像,而是做弥撒的狼,对鸭子和鸡传道的狐狸,或是长着驴耳朵的神父。

“这些雕像是什么意思呢?”徽因用手指点着询问道。

“我觉得,这是对宗教神权和禁欲主义的反讽。”

思成评论道。

“喂,这些雕像也许反映出中世纪人们对当时社会形态和教会文化形态的不满吧!”

徽因议论说。

威尼斯的水路,巴黎的枫丹白露宫、凡尔赛宫、罗浮宫等艺术世界,都给这对新婚夫妇的蜜月增添了光彩、兴趣和激情,每到一处,他们不是打开画夹来临摹,就是用照相机按动快门,将瞬间变成了永恒。只是拿到照片后,都令徽因哭笑不得,几乎所有的照片上,思成都将建筑物占据了大部空间,人却放在小小的角落里。她嗔怪地敲打着思成的脊背说:

“你这家伙,看你都把我当成比例尺了!”

回到领事馆,他们见到了梁启超发来催促他们回家就业的电报。于是,他们很快打点行装,旋即回国。

第一位女建筑师

林徽因和梁思成日夜兼程赶回北京,他们回到了北京东四十四条北沟沿23号的梁宅。全家人正翘首以待。在家歇息了10来天,他们便去东北大学任教。

寒假期间,梁启超久病不愈,终于于1929年1月19日逝去。思成与徽因为父亲设计了墓碑,这是他们毕业后的第一件作品。1931年,由于林徽因得了肺结核,他们夫妻只好离开东大,回到北京。到中国营造学社工作,梁思成任法式部主任,林徽因任研究员。

1931年11月19日晚,协和小礼堂里济济一堂,灯火辉煌。身着深红色毛衣,咖啡色呢裙的林徽因,风度翩翩地步入讲坛,所有与会者却不禁眼前一亮,这位27岁的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的仪表和风韵,使十几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建筑专家顿生艳羡之感。

林徽因今天讲座的题目是“中国的建筑艺术”。

“女士们,先生们!建筑是全世界的语音,当你踏上一块陌生国土的时候,也许首先和你对话的,是这块土地上的建筑。”她圆润洪亮的语调,把听众带入了建筑艺术的殿堂。

林徽因继续娓娓而谈:“漫长人类的文明历程,多少悲壮的历史情景,梦幻一般远逝,而在自然与社会的时空演变中,建筑文化却顽强地挽住了历史的精神气质和意蕴,它那统一的空间组合、比例尺度、色彩和质感的美,透视出时代、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哲学、宗教、伦理、民俗等意识形态的内涵。”

“北京城几乎完全根据《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的规划思想建设起来的。北京城从地图上看,是一个整齐的凸字形,紫禁城是它的中心。除了城墙的西北角略退进一个小角外,全城市布局基本上是左右对称的。它自北而南,存在着纵贯全城的中轴线……”

她讲得如行云流水,生动而吸引人,全场静悄悄的。

1937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莫宗江、纪玉堂4人到佛教圣地五台山探寻古刹。他们一行骑骡入山,环绕着崎岖迤逦的小径行进。坡陡路狭,稍不留神就有坠下山谷的危险。真是把命交给了骡马,他们凝神向前看,不敢把目光往崖下移动。

日本人曾断言,中国已不存在唐以前的木构建筑,要看唐制木构建筑,人们只能到日本奈良去。但林徽因夫妇却总有一个信念,相信在中国一定能找到唐代的木制建筑。他们阅读伯希和写的《敦煌石窟图录》时,发现了61号窟宋代壁画“五台山图”中的大佛光之寺。这个佛光寺是哪个朝代的建筑呢?夫妇俩左琢磨,右忖度,觉得其中必有名堂。他们抬头相视一笑,于是决定亲自造访踏勘。

黄昏时分,夕阳泛着耀眼的光辉,映衬着万绿丛中的庙宇的红墙黄瓦,熠熠闪光。远远地,他们就瞥见了佛光寺,就那么一眼,已足以使他们惊喜得再也控制不住了。因为那雄伟的斗拱和殿的轮廓,唐以后的建筑是决然不会有的。

“没错,就是它,这肯定是唐代的建筑,让小日本的论断见鬼去吧!”

徽因兴高采烈一翻身从骡子身上滑下来,招呼着伙伴们来到了山门前。

他们轻叩山门,走出来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僧。

“师傅,打扰您了。我们是来考察古建筑的。”

梁思成微笑着上前打招呼。

“好好,多少年没人来了,现古庙已破败得不成样子。这里就我和一个哑巴徒弟看庙续香火了。”

老和尚点头说道。

老人高兴地带他们去看大雄宝殿前面的石经幢。里面石碑满是尘埃,林徽因打着手电,一马当先地走在前边。她拂去尘土,看见碑上镌刻着“大中十一年十月四日”几行依稀可见的文字。她脱口兴奋地叫起来:

“思成。你们快来看,这上面写的是公元857年,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对,这次我们没有白来,收获看来非同寻常了!”

梁思成也兴致盎然地说着。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们就开始了全面考察。寺庙的建筑,东殿是唐代的,文殊殿是金代的。还有天王殿、伽蓝殿、万善堂、香风花雨楼,还不知是何年的建筑。

为了弄清大殿的准确建造年代,他们爬上了顶楼,因为通常殿宇的建造年月多写在脊檩上。可是顶板上漆黑一团,他们只好由檐下空隙往上爬,里面的积土有半尺厚,踩上去扑哧扑哧地绵软。手电光一照,看见成百上千的蝙蝠一片片地匍匐在梁檩下,赶也赶不动,根本看不见梁檩上的题字。思成发愁地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一回头,看到了梁架上有古代作法的“叉手”,这是他们首次看到的古籍上记载“叉手”的实物,这也是国内唯一的孤例。

纪玉堂兴奋地按动照相机的快门,镁光灯一闪,惊飞了成群的蝙蝠和沉睡了多时的臭虫,臭虫好像是吃蝙蝠血的天敌,这下嗅到了人味,更是乐不可支。这些古建筑考察者们的工作,自然是苦不堪言。但是,他们依然一会钻入寺顶,一会爬进构架中仔细测量,唯恐有遗漏之处。

一天,眼睛已经远视了的徽因坐在一尊佛像下,远远地盯着大殿的木梁,不知怎的,她似乎发现有隐隐约约的墨迹,像是题字,她不由自主地走上前,想爬上去,可是梁高约有9米,够不着,为了探究所以然,他们请老和尚到村里募工搭架,谁知老和尚奔忙了一天,仅找来两个老农,整个忙活了一天才勉强支起一个木架子。他们赶忙把被单撕开浸水,互相接力似的传递上去,浸了水,字迹渐渐显示出来,但水一干,就又看不见了。这样整整折腾了3天,才算看清了梁上的题字,原来佛光寺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47年)。

“哎呀!太棒了,可算抱到了金娃娃!”大家高兴地抱作了一团。

“徽因,咱们大功告成。今晚把吃的全拿出来,打打牙祭,好好地庆祝吧!”

思成高兴地吩咐道。

黄昏时,大家围坐古佛光寺前,沉醉于佛刹古国的神秘气氛中。夕阳穿过树影,在庙宇的金黄琉璃瓦上闪耀着光芒。

“思成,咱们这次不虚此行,有了重大的发现。咱们给太原教育厅写信,陈述一下佛光寺的历史价值,建议他们立即制定出一个永久性的保护方案,好吗?”

徽因笑吟吟地提议道。

“好!真是个好主意。咱们晚上就动笔。”

大家异口同声地赞同。

临下山之前,林徽因还给女儿冰冰写了信,连同致太原教育厅的信,一同发了出去。

30年代,梁思成夫妇的足迹穿行于中国南北的古建筑群中,如沧州的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都是他们注目前往的圣地。陪同梁思成夫妇踏勘的同仁说起对他们的印象时,总是赞不绝口地说:“梁公总是身先士卒,吃苦耐劳,什么地方有危险,他总是自己先上去。这种勇敢精神已经感人至深,更可贵的是林先生,看上去是那么弱不禁风的女子,但是爬梁上柱,凡是男子能上去的地方,她就准能上得去。”

在人生的路程上,朝阳夕落是辉煌的一瞬,林徽因疲惫地走着,走着,她觉得很累,很累,似乎心灵的负荷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终于累倒了,肺结核的病魔纠缠着她,而且结核已转移到了肾脏,需要做手术。这是l948年夏季,市场很不景气,连土豆都买不到。为了给夫人补养身子,梁思成开着车,跑到百里外的郊区,转悠了半天,好不容易买回来一只鸡。

做手术的前一天,胡适之、张奚若、沈从文、莫宗江等老朋友都来医院看望徽因,说了许多宽慰与勉励的话。

第二天,她被推进了手术台,她似乎觉得自己在走向天国,过高山,穿江河,走隧道,周围一片混沌、朦胧。渐渐地她听见了刀钳的碰撞声,又渐渐地失去了知觉。

走向辉煌

皓月当空,星光耀灿。启明星在蓝色的天幕上闪着耀眼的光辉。一天夜里,梁思成夫妇听到了轻轻的叩门声。

开门后,徽因看见是张奚若带着两个穿灰军装的人。张奚若介绍说:“这二位是解放军13兵团政治部联络处负责人,他们有件事请你们帮忙。”

两位军人行了军礼,对建筑大师们说,“梁先生,林先生,我们早就知道二位先生是著名的建筑学家,现在我们部队正为攻占北平做准备,万一与傅作义将军和谈不成,只好被迫攻城,兵团首长说要尽量保护古建筑,请二位在这张地图上给我们标出重要古建筑的标志,以便开炮时避开。”

一席话说得思成和徽因心里热烘烘的,因为这几天他俩也正为此忧愁哩!

“噢,太谢谢你们了,解放军想得太周到了。”

思成、徽因使劲儿地握住解放军同志的手,衷心地感谢道。

望着桌上摊开的军用地图,一股信赖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他们的眼睛却模糊了,徽因把手帕递给思成。让他抹去泪水,和他商量着用红笔画了一个个的符号,真是笔笔如千钧啊!

分手的时候,两位军人郑重地说:“北平很快就要回到人民手中了,这些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请二位先生放心,我们就是流血牺牲,也保证不损坏它的一砖一瓦。”

他们走了。

林徽因夫妇兴奋得彻夜未眠。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林徽因的生命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奇迹,在同死神的角斗中,她又一次成了胜利者。并且,她被安排在清华大学担任建筑系教授。

1949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新政治局会议筹委会决定征集国旗、国徽图案,梁思成和林徽因领导了清华大学的国徽设计组的工作。梁思成还是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8月中旬,政协收到了全国各地及海外侨胞设计的国徽900多件图案,但都未被选中,政协决定把设计国徽的任务交给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

这下林徽因可就忙起来了。往日整洁有序的家,如今像个大作坊,地毯上摊着资料和图纸。往日爬不起来的徽因,现在似乎有一股使不完的力量。

梁思成传达了国徽审查小组要求在国徽图案中有天安门图像的意见。徽因听了说:

“对啊!这是多么好的构想。老朱,那就麻烦你先画一张天安门的透视图吧!”

林徽因转向朱畅中说道:“在国徽图案中采用天安门立体图,可以使比例尺寸正确,使人在视觉上感到天安门广场的广阔深广。还有,把两座华表的距离拉开些,构图就更显得稳定了。”

大家设计了一张张的图纸,在色彩的搭配上,徽因也有她独到的见地。她说:“国徽应该放弃多色彩的图案结构,采用中国人民传统喜爱的金红两色,这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象征吉祥的颜色,用于国徽的基调,既富丽堂皇,又醒目大方,具有独特的民族色彩。”

清华大学小组先后画出了20多个国徽图案,陆续送交政协国徽小组及中央领导同志审定。最后选定了一枚,将送中南海怀仁堂评定。朱畅中去参加了评选会议。累病了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嘱咐说:“畅中,我们等候你的消息,评选结束,不管多晚也要赶回来报信呀!”

中南海的怀仁堂会议厅中间墙上,挂着两个国徽图案。左边是清华的方案,图案外圈环以稻子麦穗,下端用红缎带绾拴在齿轮上,图中央是金色浮雕的天安门立体图,上方绘有金色浮雕五星,衬在鲜红的府盘上,鲜明夺目。

右边挂的是中央美院的方案。天安门是一幅彩色的风景画,天安门形象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低,有强烈的透视感,只有一个华表。

评委们在两个国徽图案中间穿梭对照。朱畅中的心里七上八下的。

正在这时,周总理来了。他走到两个图案前,仔细地审视着。

“你们说说,哪个图案作为国徽更合适些?”他和颜悦色地让大家发表意见。

田汉说:“我认为中央美院的方案好,透视感强,色彩也明朗。”

不少人也点头称是。坐在一边的朱畅中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张奚若站起来说:“我认为清华的方案好,有民族特色,既富丽,又大方,布局严谨,构图庄重。完全符合政协征求图案的三条要求。”

周总理看着坐在左边沙发上的李四光问:“李先生,你看怎样?”

李四光沉思了须臾,右手指着清华的方案说:“我看这个有气魄,有中国特色。”

大多数委员也赞成清华的方案。

周总理再次走到两个图案前,看了好一会儿说:“那么好吧,我也投清华一票。”

朱畅中这才把悬起的心放下来,这时又听周总理问:“清华的梁先生来了没有?”

张奚若说:“梁先生和林夫人都病倒了,清华设计小组的秘书来了。”

他叫道:“小朱到前头来。”

周总理指着图案问朱畅中:“这是什么?”

朱畅中道:“这是稻穗。”

周总理又说:“能不能再挺拔向上一些?稻穗向上挺拔,可以表现时代的精神风貌嘛,从造型上也更为美观。1942年冬天,宋庆龄同志在她的寓所,为欢送董必武返回延安举行的茶话会上,桌上就摆着重庆近郊农民送来的两串稻穗,被炉火映得金光灿灿,当时有人赞美这稻穗像金子一样。宋庆龄说:‘它比金子还宝贵,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民,如果年年五谷丰登,人民便可以丰衣足食了。’当时我就说,等到全国解放,我们要把稻穗画到国徽上去。”

评选结束后,已是深夜,朱畅中连夜宵也没吃就忙着赶回清华。

第二天,林徽因和梁思成立即组织国徽小组研究讨论周总理的指示,大家兴奋不已,只用了两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修改国徽的任务。他们重新画了大幅国徽图案,在图纸左上方,林徽因用红纸剪了“国徽”两个字,送交到中南海。

1950年6月23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召开,林徽因被特邀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上,在毛主席的提议下,全体代表起立,以鼓掌的方式通过了由梁思成、林徽因主持设计的国徽图案。

耳边回荡着代表们热烈的掌声,林徽因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一年,林徽因被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人民代表。

1953年第三届文代会开幕,林徽因由于拯救景泰蓝艺术的功绩,被邀请参加了会议。说起这段经历,还得追溯到十几年前的40年代。

那是在琉璃厂,梁思成和林徽因常常来这里光顾古玩。一次,一个古玩摊上的一只景泰蓝花瓶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思成,你看这个花瓶,跟我小时候在爷爷家看的那个一模一样,怎么能这么巧?”

她爱不释手地拿在手里玩赏。

摊主是一位老年人,他见徽因十分喜爱这只花瓶,便说:“二位先生还是有眼力的,这是正宗老天利的景泰蓝,别处还真没有。就是老天利这家大字号,也撑不住,快关门了。北京的景泰蓝热闹了几百年,到这会儿,算是该绝根了。”

说到这儿,老人叹了口气,又接着告诉徽因。北京景泰蓝以老天利和中兴二厂为最大,都是清康熙的老厂,现在已经办不下去了。至于德兴成、天瑞堂、金兴城那几家小厂,就更是难以为继。

回到家里,林徽因把买回的景泰蓝花瓶放在茶几醒目的地方,愣怔怔地看着它,想着老人叹惜的话语。

“思成,我们能不能抢救濒临倒闭的景泰蓝艺术呢?”

“行,这个想法不错,我看,可成立一个美术小组,大家一起来抢救这个国宝。”

梁思成筹划着进一步的措施。

就这样,高庄和莫宗江,还有常沙娜、钱美华、孙君莲三位姑娘都参加了美术小组。如今常沙娜已担任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院长,钱美华担任了北京珐琅厂总设计师。

为了抢救景泰蓝,他们一成立美术小组,就下厂调查景泰蓝的生产状况。当时简直谈不上是工厂,只有三五个小作坊,几个小炉灶,产量低,也销不出去。

一位老师傅听林徽因说要抢救景泰蓝,感动得老泪纵横,握住林徽因的手说:“你们救救景泰蓝吧!”

要拯救这一濒临灭绝的民族瑰宝,最主要的是调整生产结构,全面更新设计,才能起死回生。林徽因让姑娘小伙子们为景泰蓝设计新的图案,要求每人画若干幅。她自己病得已力不可支,她的创作构想就由莫宗江来完成。景泰蓝厂的老师傅见林徽因病得那么厉害,还一心挂牵着景泰蓝,十分感动。他们不让林徽因拖着病身子下厂,就自己独自上门来与她切磋。这样,一批又一批的新产品试制出来了。其中有一套以敦煌飞天为题材的产品,别开生面。

当时,正值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苏联文化代表团也在中国访问,这些敦煌艺术风格的景泰蓝,作为礼品送给客人,得到了极高的赞誉。苏联著名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高举着景泰蓝的飞天,称赞道:“这代表了新中国的水平,真是美极了!”

如今景泰蓝已成为世界人民喜爱的工艺品,但谁会想到,正是林徽因那一双纤弱的手,为景泰蓝的发展涂上了一抹重彩。

创作,是林徽因生命乐章的主旋律,外出考察古建筑,设计新中国国徽以及挽救景泰蓝,都是一首首创新之歌。现在,林徽因又在为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而寝食不安,魂萦梦绕。

一天,林徽因从睡梦中醒来,猛地拉亮了电灯。梁思成也被惊醒了,慌忙起来找药瓶。

“哎!我不是要吃药。给我拿张纸来,刚才在梦里有一个设想,我得立刻把它画下来,不然,一觉醒来又忘了。”

林徽因解释着。

1949年,毛主席就为纪念碑的奠基培了第一抔土。1952年由梁思成和画家刘开渠主持纪念碑的设计。参加设计工作的林徽因,这时病得只能卧床,她就在一门之隔的书房里安了两张绘图桌,以随时起来工作。

林徽因主要承担的是纪念碑须弥座的装饰浮雕设计,每设计一张装饰图案纹样,她都反复推敲,认真核对。

在设计风格上,林徽因主张以唐代风格作蓝本,选出许多资料,跟助手关肇邺逐一分析,掌握特点。

林徽因说:“唐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华彩乐章,显示着时代风貌和社会形态。‘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入兮列如麻。’这是何等的气派!任何艺术从气势和风度讲,都应该和时代相一致。唐代雕塑在浑厚中显灵巧,粗犷中含妩媚,豪放中存细腻,凝重中有轻盈。唐代雕塑代表着完美与和谐,是我们应该借鉴的。”

在两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