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总理又回咱延安

张春生 银笙

1990年11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鹏迎着初冬料峭的寒风,又回到他曾生活过5年的延安。

“李总理又回咱延安了!”消息像风一样,传遍了大街小巷。不少人集聚在街头、路口,盼望着看一眼人民的总理。

延安是李鹏总理生活中的重要一页。1946年他离开延安后,常想念着延安。1984年,他曾回来过一次,但总觉得太短暂。这次回陕西,他专程来延安视察。一下飞机,就急切地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李鹏总理既熟悉,又亲切。他一边看,一边问,不时向周围的同志介绍当年的情景。他说:“这里我熟悉,我是延安人。”

在看到边区军民纺线的照片时,他说:“我也纺过,一天能纺一二两。”在休息室,讲解员演唱的《兄妹开荒》选段,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当唱到“一年更比一年强”时,他情不自禁地连连重复了三遍,并欣然为延安革命纪念馆题词:“发扬延安精神。”

下午,他来到宝塔山,兴致勃勃地登上宝塔,观看了延安全景。他看得很仔细,不时问:“旧城墙有没有啦?”“城门呢?”在范仲淹《渔家傲》的词碑旁,他听讲解员念完后,又看了一遍,说:“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很有名。”话犹未尽,却发人深省。知道总理要到杨家岭革命旧址,许多群众和延安大学的学生早早守候在这里。当李鹏总理走下汽车时,大家都热烈鼓掌,亲切向总理问好,争相同总理握手。在周总理旧居,延安大学的几位学生大声喊:“延大同学问您好!”李鹏总理同他们亲切地谈起来,问是哪个系的,学什么,还高兴地说:“向延大师生问好!”

他看到一对青年夫妇抱着孩子,就接过来抱上,亲切地逗着孩子,问:“几岁啦?”“你们在哪里工作?”青年夫妇忙让孩子说:“总理爷爷好!”孩子小嘴一张,叫了一声“总理爷爷好!”便把头藏起来,逗得大家更乐了。

这天晚上,他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延安歌舞团的演出。谢幕后,他一一和演员亲切握手,并意味深长地说:“你们唱的许多歌,使我想到40年前、50年前的情景。谢谢你们!”

第二天一早,李鹏总理一行又驱车10多公里,来到延安市柳林乡三十里铺村,考察农村开发扶贫点,看望延安农民。

当村党支部书记冯志清介绍说全村今年经济收入可达100万元,人均纯收入620元左右时,李鹏总理问:“这个收入算不算口粮?”

“不算口粮,都是现金。”

“算上口粮,杂七杂八,到一千吗?”

“不到一千,七八百块钱。”

“还有好多不算钱的?”

“洋芋、菜类和南瓜不算钱。”

“我们北京这些都得买,都算钱,吃个把水果也算钱。烧柴吗?柴火也不算钱?”

“不算。”

李鹏总理细心地听,细心地问,不时做着笔记。

谈到果园,李鹏总理详细问了经营管理问题,果树生长老化状况,产量、成本、价格、销售等,说:“是啊,这跟过去比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啦,40多年以前,我在这里就吃那个小沙果。”

从村会议室出来,李鹏总理又来到村办小学,看望了上课的小学生和老师,询问了教学和学习情况,勉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接着,他又踏着弯弯曲曲的黄土路,察看了果园和果库,不时告诫村干部要有经济眼光,进一步搞好扶贫开发和深加工工作。

老汉们咧嘴娃娃们笑,咱们的亲人回来了。农民刘厚旺和妻子陈爱珍,兴高采烈地把李鹏总理迎进他们家。李鹏总理坐在炕头上,问当家的哪里去了,说着便“娃他大、娃他妈”地叫起来,亲热得像一家人。

李鹏问:“你们家几口人?”

“7口人,我俩和5个娃娃。”

李鹏总理笑着说:“计划生育超过啦。”

“我们结婚早嘛。”老刘嘿嘿地笑着说。

陈爱珍补充说:“娃娃都大啦。”

李鹏又问孩子的情况。听说老汉有3个女儿,最小的15岁,最大的21岁时,便问:“出嫁没有?”“没有。”李总理说:“这一点,你做得很对,孩子不要早婚,要计划生育。”刘厚旺夫妇说他们不识字,鼓励孩子学习。李鹏亲切地说:“对,给孩子留下财产是次要的,知识是最主要的。”

李鹏抬头看了看粉刷得雪白的窑洞,问女主人:“你这全是石窑吗?”

“全是石窑。”陈爱珍答道。

李鹏说:“我们当年住的窑完全是土窑,而且连白灰都没有刷。你这窑比毛主席当年住的都好。”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陈爱珍说:“现在看毛主席住的窑确实不好,我们什么都好了……”

“是党的政策好。”刘厚旺说。

从刘厚旺家出来,李鹏同志又看望了两户农民,然后来到万花乡农田基建工地。看着刚整治不久平展展的土地,李鹏总理不时询问村上的干部,每亩可以打多少粮食?上面有没有水库?村干部告诉他地修好后,准备群众投劳打石头,在上面打一座水坝,搞自流灌溉,达到稳产高产。

从农田基建工地可以看见肖渠村一排石窑齐崭崭、亮铮铮。市上在这里蹲点的同志说:“这个村112户人家,除了3户其余的都住上了新石窑。这3户也正在打石头。”

李鹏总理听了很高兴。

“再见!”李鹏总理同群众一一亲切握手后,登上面包车,向乡亲们挥手告别。乡亲们伫立在田边,向总理报以热烈的掌声。面包车远去了,掌声还在响,手儿还在招……

选自1990年11月27日《延安日报》

作者简介:

张春生,生于1954年,黄陵太贤人。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散文集《岁月有痕》《延安你好》《圣地科技之星》等。现任《延安日报》社总编、延安作家协会副主席。

银笙,1946年出生于陕西省宜川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曾出版长篇小说《狼烟》《啸傲长天》《银笙散文集》等10多部。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