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搏击贫困——记全国劳模、黄陵县咀头新村党支部书记赵延平

王春梅

他,一个普通的农民,却曾经接受过江泽民的亲切接见,“五一”前夕又要赴北京参加全国劳模大会,聆听胡锦涛总书记的教诲。

他,一个普通的村官,却带领全村人创出了一条产业致富的新路子,将一个贫困的村子带入了小康。

他就是黄陵县阿党镇咀头新村党支部书记——赵延平。

“钱坚决不能分完,我们要过日子,还要过好日子”

现年46岁的赵延平,是黄陵县土生土长的农民娃。1983年他从部队退伍回来,利用自己在部队学的汽车驾驶和修理技术,贷款买回推土机、大卡车,跑运输、包工程,几年下来,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可是乡亲们的日子还是过得紧紧巴巴的,东家紧了来向他借点,西家有困难他给凑点,慢慢地群众看到他是个能人、好人,推荐他当村委会主任,乡上也希望他担当起这一重任。一种责任感、使命感,迫使他在1988年6月担任起咀头村委会主任和书记的职务。

上任后的赵延平,点燃了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第一把火是重新组建村班子,并对新班子成员提出“不跟群众争利,不借权利谋私,不占集体便宜”。第二把火是转变村风。他与其他班子成员走村入户,宣传党的政策,讲致富途径,刹赌博歪风。第三把火是发展集体经济,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也许是沉淀在他骨子里的那份天性,也许是他从小受一直担任村主任、书记的父亲影响,也许是部队生活的磨炼,也许是有群众的支持和在市场风浪中的无情摔打,赵延平做起事来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他顶着压力收回采石场、机动地,采取集体经营,自己垫付6800元,为群众接上自来水;开着自己的推土机,又向朋友借来两辆推土机,义务给村上修通盘山路;四处求情,给群众拉上了电。到1994年,村上不仅还清了欠债,而且拥有固定资产70万元,实现了水、电、路“三通”。

1996年,这个地处偏僻的葫芦河川道小村子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延炼第二期工程开工需要该村整体搬迁,征地费达1000多万元,并安排青壮年进厂工作,赵延平也在其中。去还是留,他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告诉延炼领导“我不能来厂工作”。其实让他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原因是,他对父老乡亲的那份感情,村上年轻人都进厂后,剩下这些老的老,少的少,没有土地,没有劳力,今后的日子怎么过,进厂的工人将来下岗了怎么办?面对抉择,他选择了群众,选择了村集体的事业。

然而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老几辈都没有见过这么多钱的群众,急盼着把钱分到自己手里。钱分还是不分?分了最省事,可分了农民没有土地,生活来源没有了。他先后多次主持召开支部会、群众会,讨论研究,有的建议办煤矿,有的建议建宾馆,有的坚持要把钱分光。他告诉大家“钱绝不能分光,我们要过日子,还要过好日子。”于是他带领支部班子成员和部分群众,赴华西村、南街村等全国典型的富裕村进行考察。北京韩村党支部书记田雄的话使他茅塞顿开:“咱们农民经商办企业都是外行,只有在土地上做文章才是内行。”回来后,他就同其他支部班子成员一道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统一了大家的认识,选择了一条致富的路。

“靠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苹果产业才是要走的路”

咀头村今后到底怎么发展,发展什么?赵延平请教县、乡干部,许多人提出发展苹果产业,赵延平为了稳妥,托人找到了省果树研究所教授史连让,请他做参谋,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史教授看着信心十足而倔强的赵延平,答应他先去该村看看。经过现场勘察后认为,这一带属于苹果优生区,但是缺乏水。他对赵延平说:“只要你一个月把水引上山,我就来给你做技术指导。”“没有问题,一个月后,我来请您。”赵延平拍着胸腔立下了军令状,立即请水利专家进行设计,带着技术人员吃住在工地,日夜施工,仅用了19天就把山底下的水引上了山。通水那天,他检查水管时不慎掉在水沟,扭伤腰住进了医院。第三天,他带着伤又一次来到了史连让的家,要求他去做技术指导。史连让教授被他那股拼命的精神折服了,答应了他的请求。

1998年开始,赵延平、史教授吃住在山上一间窝棚里,天刚亮,他就带领大伙驾驶推土机,出现在荒山荒坡的工地上,当年一次性平整出土地728亩。他一边苦干,一边上延安、下西安在大中专院校招兵买马,先后来他果园里的技术人员达到200多人。到2001年,该村先后投资400多万元,发展新优苹果2000亩,改造老果园500多亩,2000多亩果园不仅全部使用上了微喷、滴灌、喷灌等现代化节水灌溉新技术,而且柏油路、电通到果园,建立起有3位教授、64名技术员的果园技术队伍,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他积极探索绿色农业的发展路子,发展果园养猪、养鸡,实行果园种草。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果树专家先后到果园里考察,无不惊叹果园高质量的管理,无不惊叹他的果树品种新、质量好。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省果树研究所、西北林学院等科研单位的实验基地,实习生来了一批又一批,参观者走了一批又来一批。

“建起龙头企业,解决苹果难卖的问题”

面对新形势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做大做强苹果产业,必须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与市场对接,建立起自己的龙头企业,把一家一户组织起来,实行规模化经营。在市场经济中爬滚了多年的赵延平想的更远、更多。2001年在县上大力支持下,他成立了华辕公司,并探索着用工业化管理模式管理农业,用市场化运作农业,力求打开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先后注册了华辕牌苹果商标和纸箱,在黄帝陵景区设立苹果销售点,在珠海、深圳等沿海城市设立直销窗口,并联合周围的新村等3个村子的110户果农,按照“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了公司+农户+协会的管理模式,由公司与协会、与农户签订技术服务、农资服务、苹果销售协议。这样不仅对外扩大了规模,而且带动了周围村子苹果管理技术和质量的提高。

现在的公司已经是一个由起初的苹果生产企业发展到集农资供应、技术服务、销售储藏、畜牧养殖、建筑建材、第三产业为一体的股份制公司;由一个简单的苹果园,成为延安市科技示范、西农大园艺学院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由只是本村人劳作的土地,成为吸纳下岗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基地。2004年全村综合收入达到150万元,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

赵延平在注重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忘记精神文明建设,村里建起高标准的幼儿园、中心小学。孩子们从上幼儿园到小学毕业,一律免费;村里60岁的老人像城里人一样领着退休金,办理了财产、人寿保险,每年组织外出旅游一次;统一安装闭路电视、程控电话,整齐的村庄掩映在绿树鲜花丛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的咀头新村,被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村,赵延平本人也被破格提拔为阿党镇的党委副书记,省、市党代表。面对一道道光环,赵延平没有骄傲。他说,荣誉是党和老百姓给的,它只能鞭策我更多地为老百姓办事。谈起今后的打算,赵延平有说不完的设想,“建设一个发泡网厂,与全国几家大的农资厂联系,建立直销点,保证优质农资在黄陵的供应;根据不同人的需要,种植新优品种;建立网站,向果农及时发布信息……”

又是一年花开时,畅游在咀头新村的果园里,听着他更多、更大的设想,让人无不为该村的未来产生美好的遐想。

选自2005年5月16日《延安日报》

作者简介:

王春梅,女,1963年生,陕西省延川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先后在延川县农机局、党史办工作,1992年调入黄陵县委通讯组从事新闻工作,现任黄陵县委外宣办、政府新闻办主任。在从事新闻工作10多年间,采写的新闻稿件和拍摄的新闻图片多次获省市好新闻奖。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