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百丈游丝在掌中

胡香

最早认识郭兴才先生的时候,他正担任黄陵县政府主管文教卫生的副县长。不是很熟悉。印象中,他更像一位衣着朴素、不苟言笑的文化人。

事实上,即使在当时,他也是“书名”大于“官名”的。1993年,我的诗集和段靖奇的散文集同时列入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子午岭丛书”,书出版的时候,在扉页上,有两个人的题词,一个是王巨才,一个是郭兴才。他的字很清俊,很超脱,也很内敛,从里面隐约感觉得到他内心的一片淡泊与沉静。

除此之外,我对他没有更多的了解。直至再见到他时已经退休,却比十多年前更显精神。接触过几次,又觉得他其实很平易也很随和,言语很风趣。

这时,他已经是当地很有些名望的书法家了,作品曾入选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西泠印社中国书法大展等,而且时常被一些国际书法展、书法艺术交流活动邀请参加,学生也带出了不少。

我不大懂书法,但比较喜欢收存一些同时代人的墨迹,装裱成卷轴,放在柜子里面,隔上一段时间,翻出来,一一展开来看,像看书、看画一样,是一种享受。不一定都是名家,但题写者必定都是我所熟悉和敬仰的人。那里面,除了字本身所传递的一切审美信息之外,还有每一位书写者的音容与风范,都会在展卷之间,跟随墨香与纸香一起浮现出来。

在这些卷轴中,便有郭先生送我的四条屏舒元舆诗《桥山怀古》,同时送的还有他主编的《黄陵书画集》,是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

大约是在2005年的深秋,跟一位年轻朋友算是郭先生的入室弟子——一起去办公室拜访他,听他很随意地讲一些学书习字的道理。只是,他并不随便给人写字,不是因为润格、拿架子之类的原因,而是对人对己一贯严谨,很少应景应制之作。因此,他说他在聊天的时候不写字,等他回家后写好了再拿给你。

隔过一个礼拜左右,突然接到他打来的电话,说字写好了,你过来拿。

再次到他办公室,看到的就是那幅极俊秀的楷书四条屏。他排好顺序,并排平铺在地板上,同时还放了他写的另外几幅不同书体的作品。我们慢慢看时,有人进来请教他一些工程上的事情。

他回到办公桌前,对着图纸,用刚才讲书法时一样低缓温和、语气肯定的声音,讲一些很专业的技术术语。听上去,像是某一项工程的总工或总指挥。

早听父亲说过,他从政协副主席的位置退休后,就返聘在城建局当技术顾问。当时,因为不了解他在出任副县长之前的从业背景,还很纳闷了,想他即便返聘,也应该是一些文化团体或机构里面的艺术顾问、总监之类才对,怎么会是建筑方面的技术顾问?

实际上,郭先生的第一专业身份便是高级建筑工程师,是国家注册建筑师,曾被延安市土木建筑学会推选为常务理事。他在建筑行业已经有20多年的从业经历,全延安市第一个县级设计单位——黄陵县民用建筑设计室,就是他创建的。20多年来,不仅黄陵县到处有他设计的作品,而且北到洛川、富县,南到宜君、铜川,也都有他的作品。

其中,他设计的《陕北窑洞改造》方案曾在全国农村住宅设计竞赛中获陕西省赛区三等奖;他设计的轩辕图书馆方案曾入编《全国图书馆建筑汇编》;他撰写的《民用建筑简支梁简易计算法》曾受到省建筑学会专家的肯定,并在工程设计中广泛应用……

难怪他在讲书法美学时,时常会引用或直接拿建筑美学来做比较。但是,也是很偶然的机会,听朋友说起,我才知道在建筑领域取得这么多成就,而且有专著问世的郭先生,并非科班出身,几乎完全是自学成才。

这让我在敬佩之余,又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他在书法讲授中反复表达过的一个基本主张,亦即明代丰坊在《学书法》中的观点:“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学,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学草书者,先习章草,知偏旁来历,然后变化为草圣。学篆者亦必由楷书,正锋既熟,则易为力。学八分者,先学篆,篆既熟,方学八分,乃有古意。”

其实,他是讲究打实基础和反对以任何方式走捷径的,也从侧面印证了圈里朋友关于他多年来每天习书写字的时间雷打不动的各种版本的佳话,想来不虚。所谓“百丈游丝在掌中”,那是靠几十年如一日的耐心、恒心、意志和诚实的治学态度修炼出来的功夫。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他气定神闲的气质风范和作品中隐约可感的沉静与恬淡。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任何艺术创造,最可贵也最难得的是一个“脱俗”,但是,真正能脱俗并非轻易就能达到,除了扎实用功以外,最重要的是要在心中去掉一切浮华与功利。

关于郭先生,我知道的其实很少,曾经听收藏界的朋友讲过他不仅是当地有名望的建筑师和书法家,古钱币收藏与研究也很有些规模和建树,据说他现已收集到中国历代古钱币达3000余种,万余枚。自殷商时期的贝币,到春秋战国及以后各朝各代的布币、刀币、圜钱、方孔圆钱及民国的铜圆、纸币等各个时期的币种基本齐全,不乏珍稀佳品,如秦朝大型半两、春秋时的空首布、梁半斤、战国时的晋阳一斤、著名的北周三泉、新莽的六泉十布、北宋母钱、元明时的农民起义钱、北宋重和对钱、清代的样钱、母钱等都是十分难得的珍稀古钱。近年他还在《陕西钱币》等专刊上发表了数篇相关论文。他收藏古钱更注重对古钱钱文书法的钟爱和研究。

在前不久的一次朋友聚会上,也听他本人讲过他想将来有机会举办一次个人古币藏品展。希望他的这一愿望早日实现。

选自2006年5月25日《延安日报》

作者简介:

胡香,女,1964年出生,陕西宜君人。现供职于黄陵县广播电视局,从事新闻工作。出版有诗集《摇不响手中的小铜铃》。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