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龙乡古柏书画家——记鱼兴雷先生创作轩辕古柏书画的感人事迹

王金毛

当你看到一幅幅轩辕古柏书画像一条条腾飞的巨龙跃然纸上时,你会肃然起敬。他是谁?他就是黄陵县政协助理调研员,原政协副主席鱼兴雷先生。

今年59岁的鱼先生曾是黄陵县有名的农业专家。可是,他与书画艺术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精心创作的99幅轩辕古柏书画于1998年如期完成。寓意九九归一,迎接澳门回归。这些书画作品栩栩如生,形态各异,像一条条巨龙一样展示华夏雄风。凡是看过鱼老书画展的人们都向他投以崇敬的目光,称赞他是龙乡的龙笔手。

鱼先生的轩辕古柏书画自1982年以来,多次参加国家、省、地和世界华人画展。在书画艺术界引起强烈的轰动。1997年,“晨陵古柏”在西安、北京迎香港回归展出;“黄帝手植柏”收入“世界华人书画作品选集”,“龙角柏”辑录于“跨世纪中外翰墨艺术家精品大全”一书。1998年“揽月柏”“万木凋谢一树春”在“跨世纪和平、友谊、进步”书画大赛和中国教师节“恩师杯”书画大赛中展出并获一等奖。“龙角柏”“黄帝手植柏”“苍天在上”“九龙腾飞”首批编入“20世纪中外美术书法家拍卖库”辑书画册。辉煌的艺术成果使他的大名录于“东方之子”及“20世纪中国著名艺术家”丛书之中。尤其“同根柏”被经文化部批准的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促进会艺术委员会主办的“海峡两岸名人名家书画大赛”所选中,在北京、台北美术馆予以展出。1999年赴香港、澳门、新加坡、美国及东南亚各国巡回参展。让中国书画龙柏漂洋过海,以展风采;让侨居海外的华夏儿女一饱眼福,激起华人思念故国之情,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共同奋斗。此外,鱼老还举办个人“古柏”书画展,庆祝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实现他人生作诗绘画的崇高愿望。

鱼老成了名人,消息传出,一封封书信飞向鱼老家中,向他表示祝贺,并称“轩辕古柏书画立意新,气势大,且不多见,丰富了我国的画种”。一位老书法家看了“手植柏”“龙角柏”后题写条幅“古柏情深”;一位书画界艺术家题词“心积和平气,手成天地功。”这是对鱼老作诗绘画的真实写照。

笔者慕名采访鱼老时,问及他怎样走上书画艺术成功之路时,鱼老掩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兴地说:“要说成功,还有些勉强,只能说取得了一定成绩。艺海无涯呀!”他沉思片刻后接着说,“我走向作诗、绘画、文学艺术之路,可以说是偶然的,也可以说必然的。60年代,我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分配到黄陵县农业部门工作,经常和泥土打交道,与农民交朋友,繁忙的工作使我好像与艺术无缘。可是,我自幼喜爱书画,曾梦想做一名画家。因为历史的原因,我却成了一名农业工作者。闲余之时,画一些水粉画、水墨画,把书画作为一种业余爱好来欣赏。后来,经常登桥陵,观古柏,一棵棵千年古柏,像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脑海里不时浮现。有一年清明节祭陵后,看到海内外同胞把古柏树下的黄土装进小袋。又小心翼翼地折下柏树朵,轻轻地珍藏起来带走。顿时,感受到华夏儿女血脉相连,难割难舍的一种眷恋之情,激起了我诗绘古柏的炽热情感。起初准备画100幅古柏,在迎接澳门回归之前完成。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我的同伴和亲朋好友,大家都说这个题材好,不过应该画99幅,寓意‘九九归一’,就这样我从1993年开始用6年时间完成99幅古柏画。”

从此,鱼老经常辗转桥陵上下,出入古柏之间。当他抚摸着庙院内堪称世界古柏之父的“黄帝手植柏”时,就好像聆听到了黄帝陵古柏的浪涛和黄河母亲的吼声,她们在召唤着中华民族统一、自立、崛起。在观察汉武帝“挂甲柏”时,仿佛体味到了中华民族历史的风霜。清晨,在阳光照耀下,古柏闪耀着时代的光芒,他徘徊在柏树林中,手捧苍翠的柏朵,一种颂扬民族正气、书绘华夏宏图的责任感笼罩在鱼老的心头。伏上画案,他以生活和大自然为源泉,以自己的艺术天赋和观察视觉力为基础,吸取国画、水粉画、油画之众长,结合文学艺术展开丰富的想象、构思,以龙的形象为红线,贯穿于99幅古柏系列书画的始终。九九归一,再现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盼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他的古柏画分为龙人、龙骨、龙索三大部分,潜心描绘华夏民族是龙的传人,宣扬轩辕黄帝功德,谱写中华民族不畏强暴,顽强拼搏,团结奋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新篇章。着意刻画龙子、龙孙对轩辕黄帝的虔诚和拳拳爱国之心,让龙柏书画成为激励华裔统一祖国的凝聚力。

鱼老为了构思一幅龙柏画,常常废寝忘食,独自伏案静思。有时正当他构思入了迷,老伴却把饭端来惊动了他的思路时,鱼老皱眉训斥老伴。有时夜深人静,刚要入睡,忽然灵感来了,他急忙起身,顾不上把衣服穿好便伏案作画。他把全部心血倾注到轩辕古柏书画创作中去。他的“黄帝手植柏”像一把绿色的巨伞,荫护着华夏子孙生息繁衍,中华民族根深叶茂。仔细观赏他的“手植柏”“龙角柏”“龙湾柏”“龙尾柏”“卧龙柏”便能体会到“始祖乘龙升九天,中华气宇贯长空”的意境。“石缝柏”盘山缭绕,顽强不屈,历史的沧桑使华夏之魂浩气长存。黄帝庙院内的“抱桐柏”是82000多棵古柏群的一大奇观,海内外炎黄子孙常在树下流连忘返,可在鱼老的笔下寓意华夏儿女在祖国母亲的关怀下,茁壮成长。“鸳鸯柏”下,芳草青青,中华民族古老的爱情就此诞生,纯朴的爱情火花就在这里燃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炎黄子孙千秋万代。“八仙过海各显神灵,九龙腾飞振兴中华”“宁可我的筋骨碎,甘洒热血写春秋”,句句诗情道出了鱼老作诗绘画崇高的内心世界。鱼老先生的作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尽在笔端,诗、书、画三者融为一体。

1996年以来,鱼老已办个人书画展4次,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各界人士参观了他的画展后,赞不绝口。省武警学校的官兵看了画展后,给鱼老行军礼,河北、青海、山西、内蒙古、宁夏等全国许多谒陵祭祖旅游团观看了鱼老的画展后留言夸赞:鱼老的古柏书画画出了民族精神、画出了民族气节,是当今我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鱼老对古柏书画艺术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和辛勤的劳动。他把半生积蓄的5万多元全部投入到古柏书画的创作中,生活却十分简朴。鱼老衣着朴素,鼻梁上架着一副高度近视镜。走进他的书屋,一个艺术家的氛围便展现在眼前:“鹰击长空”和“马到成功”的巨幅画挂在画室,一张老方桌,一把折叠椅。桌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画笔和砚台。来到客厅,只见一台14吋电视和一套破旧见絮的长沙发。鱼老的眼睛几度失明,现在他的视力一个为0.01,一个为0.0,就这样一个几乎是盲人的老者却硬是完成了他的人生追求。鱼老是当今少有的物质上的乞丐,精神上的富翁。

鱼老名气大了,除了新闻媒体报道外,南京金陵书画院聘请他为书画高级研究员,耀县柳范书画院聘请他为副院长。鱼老说他的时间很紧,还要创作一些书画。我相信,凭他的这种孜孜不倦的顽强精神,一定能够创作更多更好的书画作品,也一定能带领出一批优秀的学子。

选自1999年《华夏》3、4期合刊

作者简介:

王金毛,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1948年9月出生,陕西富县人。曾从军6年,在富县广播电视局、宣传部从事新闻工作。1985年调入黄陵县广播电视局从事新闻宣传工作至今。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