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守护黄帝陵的人

王乐文

没有这位老人,就没有黄帝陵的今天

4月4日上午9时50分,黄帝陵祭祀大典隆重举行。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迈着沉稳的步伐,向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敬献花篮,然后缓缓地三鞠躬……

12年了,从满头青丝到满头华发,每到这一天,这位老人都要表达他的景仰之情。他说:“当你看到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不论信仰,不分国籍,大家走到一起,共同祭奠我们共同的祖先,你能不为之感动吗?能不深深地热爱脚下的这片热土吗?”

12年里,这位老人几乎每个星期都要从西安赶到这里。最后一年来他更是隔三差五地来到这里,检查督促黄帝陵二期整修工程的进展。陵区里的人都认识他,见了他,都会亲切地喊一声:“孙会长。”大家都知道,没有这位老人,就没有黄帝陵二期整修工程,就没有黄帝陵的今天……

他叫孙天义,今年73岁。原来是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现在是黄帝陵基金会会长。

第一次来到黄帝陵,心灵就受到强烈震撼

孙天义说:“1959年,我第一次陪伴客人来这里,在漫无边际的黄土高原中突然看到郁郁葱葱的黄帝陵墓,心灵感到非常震撼——这里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呀。可是走近一看,却觉得地方太狭小、简陋了,和我们泱泱大国的地位太不相称了。”

那时候,辅仁大学毕业的他才刚刚从北京调到西安外语学院工作两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担任了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有更多的机会来到黄陵。“那种强烈的震撼又开始撞击着我。”他说,“我这一生注定与黄帝陵有缘。”

1992年,为了响应中央领导人整修黄帝陵的号召,陕西省决定成立黄帝陵基金会。组织上让孙天义担任副会长,他欣然同意。两年后,他接替了会长职务。

我正在从事一项功德无量的事业

顾名思义,基金会需要募集资金。对于一直信奉“君子不言利”的孙天义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角色转换。“我经历了一个非常痛苦的转换。”孙天义说,“从刚开始时的羞于张口变成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他深信,修我祖陵,就是尽我孝心,爱我中华。真正爱国的中华儿女都会理解和支持自己的工作。事实也如此,10多年来,他们共收到了海内外的捐款近亿元人民币。

一砖一瓦一颗心,一草一木一片情。为不辜负世界各地中华儿女的款款情意,孙天义主持制定了严格的基金会资金管理办法。并明确规定,所募集的资金只能用于黄帝陵整修和保护设施建设以及表彰奖励为此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士。基金会定期向社会公布资金的募集和使用情况,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孙天义本人没有在基金会领过一分钱的工资。在一般人的眼里,他出国募集资金应该是理所当然,可孙天义没有用基金会的钱出过一次国——他总是利用国外机构邀请他出国讲学的机会来募捐。

1992年,黄帝陵一期整修工程开工,2001年8月竣工。随后二期工程又上马了。孙天义马不停蹄,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我们用的是大家的钱,做的是千秋万代的工程,上要对得起祖先,下要对得起黎民百姓!”

是什么在支撑着孙天义?他说:“每次看到来自海内外的中华儿女在黄帝陵墓前燃一炷香、添一抔土,大家同气连枝、同根同族,我就觉得非常欣慰,就觉得自己正在从事的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事业。”

选自2004年4月6日《人民日报》

作者简介:

王乐文,《人民日报》社驻陕西记者站记者。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