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香江水连沮水 紫荆花系着黄陵柏——香港同胞为整修黄帝陵捐资纪实

王文阁

今天,中华民族举杯庆贺的日子。

今天,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在这载入史册的日子里,让我们告慰中华儿女共同的祖先——黄帝,香港儿女回来了!香港同胞庆回归纪念碑就要矗立在黄帝庙内,以告慰中华始祖。

百年盼回归,今日庆团圆。在庆祝香港回归的日子里,我们不能忘记香港同胞对华夏始祖黄帝的赤子情怀,不能忘记香港同胞为整修黄帝陵——这一民族工程,做出的奉献和感人肺腑的故事。

桥山黄帝陵是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情感的民族圣地。千百年来,华夏儿女不论身居异国他乡,还是漂泊天涯海角,不论信仰职业,都认同共同祖先黄帝及其所开创的中华文明,都忘不了自己是黄帝的子孙。

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正如香港学者楚舒所说:“祭祖乃供先祖之神灵,育中华天地之正气,亦是亲睦九族,合和万邦之圣举。”改革开放以来,祭祖活动风盛情炽,海内外炎黄子孙纷至沓来,黄帝陵前感怀先祖创业功德,更觉民族强盛、祖国统一之必要,但饱经沧桑巨变的黄帝陵景区年久失修,祭祀场地狭小,与悠久辉煌的中华文明很不相称,更难适应日益扩大的海内外华人谒陵祭祖活动。应海内外华人共同要求,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决定整修黄帝陵。

这是一件中华民族的大事。华夏儿女人心所向,众望所归。1992年8月,整修黄帝陵工程开工消息传出后,香港同胞就关注和支持着这项事业。黄帝陵基金会成立之初,省上领导带团赴港举行新闻发布会,香港各界人士热情前往参观整修黄帝陵工程模型,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参观时还详细询问了整修工程设计构思等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香港知名人士曾宪梓先生率先为整修工程捐资20万元人民币,是捐资较早的一位。香港南丰纺织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陈廷华先生慷慨解囊,为整修黄帝陵捐资15万元人民币。在较早捐资的人中,我们不能忘记省政协委员、香港台湾商会会长黄茂雄先生。还在黄帝陵基金会成立之前,黄茂雄先生就捐资10万元人民币,为黄帝庙修建碑廊。1988年,清明祭祖时,黄茂雄先生为黄帝庙碑廊落成剪彩。黄帝陵基金会成立后,黄茂雄先生又为整修黄帝陵工程捐资20万元人民币,表达了一颗赤子之心。黄帝陵基金会成立前为黄帝陵捐资的还有:香港南源永芳集团公司董事长姚美良先生捐资10万元人民币,香港联合有限公司副主席湛兆霖与香港世界国际发展集团总经理程万琦先生捐资8万元人民币。

说起香港同胞捐资修黄帝陵的义举佳话,一桩桩一件件令人难以忘怀。香港大益置业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贾绍轩先生,原籍陕西户县。作为陕西省政协委员,他对陕西的发展十分关心。1996年清明,他和儿子一起参加了黄帝陵祭祖盛典。贾绍轩为整修工程捐资10万元人民币。这位董事长的儿子贾小俊受父亲行动的感召,不甘落后也捐资10万元人民币。父子同捐资,被传为佳话。在捐资的香港同胞中,还有夫妇同心捐资5万元港币的黄可成夫妇。桂世雄先生到香港不久,正是创办实业的艰难时期,但听说修葺黄帝陵的消息,爽快地表示:哪怕公司刚起步,也要先捐资10万人民币,表表自己的心意。以后公司办好了,我还要捐。华夏儿女的一片赤子之心,感人至深。

随着黄帝陵整修工程的进展、捐资宣传的深入,香港各界人士为整修祖陵捐资的工作也在扩展。香港新闻界的朋友们为宣传捐资大造舆论、献计献策。整修工程开工之初,基金会在香港举行新闻发布会,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60多家中文报纸纷纷予以宣传报道。1996年新年之际,香港文汇报社长张云枫一行率团来陕考察。他们冒着大雪实地了解黄帝陵整修情况。回港后,香港文汇报用专版报道了整修黄帝陵一期工程庙前区新面貌。同年5月,黄帝陵基金会借我省在香港举行经贸洽谈会之际,举行整修黄帝陵(香港)介绍会,张云枫社长邀请了香港各界知名人士60多人到会,为扩大整修黄帝陵尽心出力。香港大公报记者参加清明祭祖后,刊出整版图文并茂地报道黄帝陵庙前区恢弘、壮观的场面,祭祖盛典的情景及浓郁的黄土风情。香港新闻界的朋友们,以他们的宣传方式,同样献出了华夏儿女的赤子之心。香港知名人士田益民先生对整修黄帝陵的关心特别值得一提。今年82岁高龄的田老,是全国政协委员,在香港德高望重,颇有影响力。他曾于开放之初的1988年首次到黄帝陵祭祖。1991年第二次回来,携家人同行,女儿女婿都来了。这位原籍陕西白水县的乡党,当年曾跟随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参加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的全过程。他在香港漂泊50多年,回到故乡祭祖,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呢?浓浓故乡情,拳拳爱国心。他曾回答记者采访时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如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中华文化和保存这样完整的一座祖坟。黄帝陵是中华儿女的根,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祖国。”1996年清明,田老第三次回到陕西,参加祭陵盛典,看到故乡的发展变化,他感到由衷地快慰。今年元月,香港陕西联谊会成立,田老被推任为会长,在他周围联络着旅居香港的陕籍同胞和与陕有文化、经济联系的香港朋友,田老为港、陕的多方面合作牵线搭桥,孜孜不倦的工作,令人肃然起敬。由田老我们还想到被田老誉为“炎黄好子孙”的叶嘉星先生。今年58岁的叶嘉星先生是香港必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黄帝陵基金会常务理事、海外宣传集资委员会主任。他为整修黄帝陵捐资13万人民币。从1990年以来,他和潘以和、李木生先生作为海外华人华侨清明祭祖的团长、副团长和秘书,一连八载,每年为清明祭祖在香港组团。清明节他风尘仆仆率团参加祭祖。1997香港回归年,叶嘉星、潘以和、李木生率领的谒祖团是最大的团队,有70多人。叶嘉星说,就是要在香港回归之年,带领更多的华人寻根谒祖,感受中华民族今日之强大、昔日之贫弱,唤起中华民族更团结,为祖国富强贡献聪明才智。像叶嘉星先生一样,1992年荣任黄帝陵基金会驻香港联络处主任的周安达源先生,为整修黄帝陵宣传集资可谓尽职尽责。他常通过电话、信函和基金会副会长赵保华商谈捐资事宜。1993年,周安达源先生参加清明祭祖,并向黄帝陵基金会汇报工作,重点就香港联络处的宣传集资工作提出建议:动员户捐资,组织香港有名望的大财团,以承包的形式,投资修建某一单体工程;开展义演集资,组织香港演艺界知名演员,举办演唱会,为整修黄帝陵捐资义演。1997年是香港回归年,周安达源先生第三次来到黄陵祭祖,一次为整修工程捐资50万人民币,是迄今香港同胞中为整修黄帝陵捐资最多的人。捐资仪式上,周安达源先生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再有80多天就是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站在黄帝陵前告慰列祖列宗,我感到充满民族自豪感和作为中国人的尊严。他还说:“香港的回归,靠的是祖国的强大,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他和他的香港同胞非常怀念邓小平先生。黄帝陵前告慰邓小平先生在天之灵,香港回归之后一定能稳定繁荣发展。他期望祖国繁荣富强,海外炎黄子孙能挺起腰杆,抬起头。黄帝陵前话回归,道出华夏儿女心。这是香港同胞的心声,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香港回归、举国欢庆的时刻,让我们举杯: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选自1997年7月1日《陕西日报》

作者简介:

王文阁,女,《陕西日报》社记者,现已退休。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