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十节 宁封子为陶正

  黄帝时代,有个名叫宁封子的人,家住在沮河沿岸的一个部落里,母亲是个捏陶泥坯的。宁封子3岁时就跟着母亲来到窑场。他最爱学妈妈捏各种各样的盆盆罐罐。母亲看他聪明好学,就教会了他捏制各种陶坯的手艺。年复一年,星移斗转,宁封子长大成人了,部落里就派他专门从事烧陶。

  宁封子受母亲的熏陶,对工作很负责,他专心专意地捏呀烧呀,可是烧出的陶器总觉得不满意,不是粗糙笨拙,就是形体不正。宁封子说他对不起部落的人们,每天除了上窑场干活,就躲进自己的泥屋里,不跟外人接触,妻子问话,也顾不上搭理。他就这么闷闷不乐地呆在屋里苦思冥想,每天都是妻子把部落分配的饭食用陶钵给他端回来吃。宁封子吃着,想着,食不甘味。妻子看他一心扑在制陶上,累得又瘦又黑,吃过饭就叫他躺在草席上歇一会。说来也怪,往日里宁封子根本睡不着,今天身子一倒,就呼噜呼噜地进入了梦乡。他梦见自己脚踩着五色的彩云,去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个部落,各处的人们送给他很多很多的陶器,那些陶器可好看了,样式别致,有尖底的,有圆的,有方的,还有带盖的,并且画了彩色的花纹和各种各样的图案,简直使人眼花缭乱,只当到了天宫。宁封子高兴地笑出了声,也笑醒了。他连忙把自己的梦告诉了妻子。妻子也兴奋地说:“好呀,你还不如去外面转转,多看一看别的部落的陶器,或许就能制好了。”宁封子正有此意,听了妻子话,就赶紧收拾行囊。部落首领知道宁封子的打算,送给他一匹马。

  宁封子一去两年。妻子盼呀盼的,总算把他盼回来了。他拉回来了一车陶器,摆开来就好像是交换市场的一角,宁封子就整天钻在这些陶器堆里,比较研究,描呀画呀,又取来砂泥盘一盘,捏一捏,没完没了。

  这一天,天还没亮,宁封子就叫醒妻子,两个人摸黑来到窑场和砂泥。泥一和好,宁封子就坐在草席上盘陶坯。他一会盘一会捏,妻子端来饭也没吃。太阳都到头顶了,他还在干着。妻子嗔怪地给他戴了一顶竹篱,又端详着男人捏的一大堆陶坯,高兴地说:“好,真好呀!”宁封子逗趣地说了一句:“比我梦见的还好看哩!”

  一个一个的坯子制成了,放在草棚下阴干。快干了,妻子就蹬动转轮,宁封子拿着陶坯在转轮上磨。磨光后,宁封子又和妻子用赭石在坯子上画图案。他们也不再重复过去简单的图画和直线条。宁封子的妻子特别心灵手巧,天上飞过一只小鸟;叽喳地一叫,她带着石镯的手就几笔画出一个飞动的小鸟;地头跑过一只梅花鹿,也没跑出她的手,让它静站在陶盆的壁上;想起了男人们捕鱼的渔网和捕回的鲤鱼,也画在陶盆上。快到收获季节了,想像收获后全部落的人们在中心广场的欢庆场面,她就在陶钵上画了一圈手拉手舞蹈的人,有男有女,活泼热烈,连宁封子都称赞她画得好。一天天的实践中,他们总结出一套变形经验,画出的图案似乎不太像,却很传神,也很有生活情趣。他们还在陶罐上用指甲捏出菱形排列的指甲纹,拿绳子印出一排排的斜纹,有时也给陶罐做几圈儿堆纹、蛇纹。最有意思的是罐盖的把手,他们把盖把捏成各种动物的形象,鸟头上刺着锥纹,小兽顽皮地站立着,还有张大嘴呼叫的人头……真让人难以相信,5000年前的人,就能有这样高的艺术成就!

  工夫不负有心人,宁封子和妻子又用去了几年的心血,终于制出了非常美观的陶器,这些既好看又实用的陶器,不光本部落的人喜爱,交换到外部落,也很受欢迎。部落首领把宁封子制的陶罐献给了黄帝。黄帝看到这样浑圆而又精致的陶罐,连声说:“好,好……天下竟有这样的人才!”于是委任宁封子为陶正,专门管理桥国的制陶。

  整 理:李延军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