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节 科教文卫人才

  (一)黄陵籍在外科技人才

  白烨

  白烨,男,汉族,1952年8月出生,黄陵县店头镇曹家峪村人。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75年陕西师大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1979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工作,任文学室副主任、主任,总编辑助理;1999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任《中国文学年鉴》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教授,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理事。

  自20世纪70年后期以来,已撰写200万字的理论批评文章,出版了7部文学评论著作。分别为《文学观念的转变》1984年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文学新潮与文学新人》1994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批评的风采》1994年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文学争论20年》1998年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赏雅鉴俗集》1995年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观湖手记》199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热读与时评——九十年代以来的长篇小说》200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其中《文学观念的转变》《批评的风采》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二、五届优秀成果奖。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参加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当代文学新潮》《中华文学通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经验》相关部分的撰稿。从2003年起,主持院重点项目《中国年度文摘报告》的撰稿,已出版《2003年中国文摘报告》《2004年中国文摘报告》《2005年中国文摘报告》。1999年以来,主持选编《年度中国文论选》《年度中国文坛纪事》,已出版1999年—2005年卷。从2004年起编选年度文学书评,已出版2004—2005年度文学新书评。

  吴志伟

  吴志伟,男,汉族,1953年出生,黄陵县城区人。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国家注册(投资)工程师,机械部深圳设计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1978年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毕业分配到机械部第七设计院从事科研设计和管理工作,并于1999年和2002年两次分别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国家行政学院进修。先后完成了西南电管局50万伏级高电压试验基地、沈阳高压开关厂100万伏级高电压试验室等40余项工程设计和专题研究。其中作为项目总设计师主持完成的西藏电力试验研究所高海拔地区高电压试验室设计项目分别获机械部优秀设计二等奖、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撰写并发表了《高海拔地区高压试验室绝缘设计的探讨》等数篇论文。

  在管理岗位上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思路。通过资源重组、流程再造、转换机制等举措的实施,使深圳设计院成功实现了管理转型,产品升级,进入了深圳市勘察设计百强企业的前五名,2005年被评为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优秀企业。个人1991年被选为机械电子工业部青年科技专家,2005年被选为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优秀企业家,同年荣获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勘察设计院长,当选深圳市第四届党代表。

  周明全

  周明全,男,汉族,1954年11月出生,黄陵县隆坊镇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1976年西北大学数学系毕业并留校任教,期间于1982年至1983年在南京大学学习,1988年获西北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任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2002年任西北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兼任陕西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计算机学会中文信息专业学会主任、陕西省软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电子学会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陕西省中文信息专业学会主任委员,后调任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任教30多年来,讲授过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微机原理、中文信息处理、计算机图形学、高级图形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软件工程、可视化技术等课程;培养硕士研究生32名、博士研究生12名,主持的陕西省攻关项目“三维医学分析平台”1998年通过省级鉴定;编写有《中文信息处理》教材。主持的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的颅骨面貌复原技术研究”2000年通过国家验收;主持的国家高科技计划(863)项目“计算机辅助文物复原技术研究”2001年通过863专家组验收,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和《走进科学》栏目予以报道:主持的中国科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交互式虚拟内窥镜”于2001年完成,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栏目予以报道;主持的西安市攻关计划项目“‘数字西安’模型研究”于2001年完成。在《中国图形图像学报》《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小型计算机系统》《CT理论及其研究》等刊发表《交互式动态体绘制加速算法》《三维医学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图形人机接口的形式化描述》《3D visua lizationre searchonc linical medical science》《计算机辅助的颅骨面貌复原技术》等40余篇论文;著有《Foxbase+高级程序设计——方法、技术》(第二作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译著《Windows2000驱动程序手册》(主编,机械械业出版社,2000)。

  作为第四完成人的“西安市机动车驾驶员网络管理系统”1995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第二完成人的专著《Foxbase+高级程序设计——方法、技术》1997年获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作为主要完成人的“微机地震解释系统”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作为第一完成人的“三维医学分析平台”1999年获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第一完成人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实践”2000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西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个人1997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优秀回国留学人员”称号,2002年获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赵康太

  赵康太,男,1955年9月出生,黄陵县田庄镇东村人。博士学位,教授,海南大学党委书记。

  高中毕业后在延安枣园王皮湾下乡,后到安康铁路局工作;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198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199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98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先后为本科生主讲《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美学》等课程。为硕士研究生主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中国传统管理决策》等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已出版的专著有:《幽默与公关》1992年台湾商鼎文化出版社出版;《悲喜剧引论》1996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琼剧文化论》199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琼崖革命论》1999年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论》2002年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法轮功”邪教现象析论》200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3年海南出版社出版;《当代思想理论教育前沿问题纵论》2006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中国社会科学》《思想教育研究》《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图书评论》《光明日报》《人物》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张志勇

  张志勇,男,汉族,1957年6月出生,黄陵县桥山镇道北村人。198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西北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兼陕西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西安市纳米科技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电子学会电子与量子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电子学会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教学上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过《半导体物理学》《普通物理学》《薄膜物理与技术》《半导体变流技术》《半导体理论》《固体电子学》《计算微电子学》《微电子器件可靠性与最优化设计》《微电子技术导论》《半导体异质结构理论》等课程。合作出版《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教材一部,获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科研上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宽带半导体材料与敏感器件、纳米电子材料及光电子器件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承担的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非晶硅光敏材料研究”和国家“八五”重点技术开发项目“非晶硅感光鼓研制”,分别于1994年10月、11月通过国家科委和国家计委的鉴定、验收,其性能指标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还承担了教育部春晕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项目、陕西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及横向技术开发项目等19项。在《materials science&EngineeringB》《Journd lofsol-Gel Scienceand Techmology》《Chinese physic9》《功能材料》《光电子学报》《人工晶体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8篇被SCI、EI索引、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播电影电视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1项。

  白陆平

  白陆平,男,汉族,1954年5月出生于黄陵县。1975年7月参加工作,教授,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音协手风琴副会长、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音乐教育专家委员会理事、教育部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委员。

  主要学术成果有,改编手风琴独奏曲《巴黎的微风》《美丽山村姑娘》,发表于人民音乐出版社《手风琴曲集》第8期;论文《手风琴贝司2/4节奏处理》,1987年发表于《交响》第二期;监制音乐磁带《华夏魂》1993年“新世纪”音像出版社出版;论文《演奏心理素质引论》1993年发表于《交响》第3期;论文《音乐的智力功能》发表于1994年交响增刊;论文《谈节奏问题》发表于1994年《交响》第1期;主编《全国通用中小学音乐课本》等36册(简线各18册),1997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改编曲《快乐的女战士》《巴黎的微风》1998年被录制成光盘,发表于《手风琴经典专辑》,并多次在中央电视台“音乐桥”栏目播出;1999年主编《陕西省中心小学音乐课本》等36册,《陕西省中小学音乐教师参考用书》(18册)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论文《专业教学中的伴奏教学法》《专业个别课教学法断想》《知识经济时代音乐教育的功能与作用》,2000年分别发表于《音乐天地》第1期,《交响》增刊,《陕西教育》第2期;专著《歌曲手风琴伴奏技法》同年被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主要科研成果:2000年独立完成陕西省高教厅“歌曲手风琴伴奏技法探研”;主持完成了教育部“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模式相互适应关系研究”,成果在全国同专业大部分院系推广;参与完成研究生项目“中国手风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曾获教育部曾宪梓基金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倪文东

  倪文东,原名倪陵生,笔名倪端,男,汉族,1957年7月出生,陕西省黄陵县人。

  1982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8年晋升为教授,兼任中国书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联合会委员、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理论教育委员会主任、太白印社会长;2002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执教。

  任教20多年来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讲授过中国书法史、书法基础、篆刻基础、书法欣赏、书法与装潢设计等课程。在《西北大学学报》《书法通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刊发表有《颜真卿书法艺术略论》《书法创作刍议》《谈书法家的文化艺术修养》《从书法教育看书法的现状与发展》《书法教学法新探》《论大学艺术素质教育的建设》《高校书法教育初探》等20余篇论文。主编有《中国现代书画家印款辞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书法自学丛书》(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中国楹联书法经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中国书法章法经典》(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年)、《中国篆刻大字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等。著有《书法鉴赏》(漓江出版社,1996年)、《书法教程》(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年)、《历代书法名品赏评》(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书法与装潢设计》(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20世纪陕西书法简史》(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等。合著有《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大地出版社,1989年)和《三秦历史文化辞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其书法篆、隶、行、草诸体皆能,尤以篆、隶和行草见长。书法篆刻作品曾多次在日本、新加坡、韩国展出,还曾在西安、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和黄帝陵等地举办个人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书法鉴赏》曾获陕西省第二届艺术科研成果二等奖、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中国现代书画家印款辞典》获省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书法教学成果曾荣获首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西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6年获陕西省青年文艺创作奖,被评为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书法家”。作品及个人学术简介入选《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著名学者辞典》《中国当代篆刻家辞典》。

  吴发启

  吴发启,男,汉族,1957年8月出生,黄陵县城区人。197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历,农学博士学位,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76年3月在黄陵县侯庄公社插队,任生产队副队长、党支部副书记;1978年2月在西北大学地理系就读,任该系学生会主席;1982年1月任西北林学院水保系副主任、环境学院副院长,1993年至1994年赴意大利摩德纳大学访问(学者),1996年6月赴奥地利维也纳农业大学进行国际合作研究,1996年8月至1999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攻读土壤学博士;1999年9月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期间于2001年10月至2002年1月赴美国农业部土壤侵蚀实验室访问(学者)。

  长期从事农业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指导硕、博士生30余人,出版大学教材6部、专著4部,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并荣获杨凌农业科技基金委员会“科技新星”“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三五人才工程”领导小组“陕西省三五人才”,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兼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理事、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水土保持学会常务理事。

  郑炳林

  郑炳林,男,汉族,1956年7月出生,黄陵县阿党镇康村人。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并留校任教。先后在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学习,1992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为历史文献学(敦煌学)专业硕士生导师。1994年被确定为兰州大学历史文献学(敦煌学)学科带头人,同年晋升为教授。1998年11月为历史文献学(敦煌学,古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并任历史系副主任、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2003年10月起任兰州大学敦煌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曾作为学者访问过美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德国、荷兰、比利时、瑞士等国。

  先后在《中国史研究》《文史》《中华文史丛论》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有《敦煌地理文书汇辑录校注》《敦煌碑铭赞辑释》《敦煌写本解梦书校录研究》《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敦煌佛教艺术文化论文集》《麦积山石窟艺术论文集》《敦煌归文军史专题研究续编》《敦煌写本相书校录研究》《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等著作。主编《敦煌往事丛书》《敦煌学博士文库》《丝绸之路佛教艺术文库》《丝绸之路史地文化文库》等丛书系列。

  承担的课题项目有:国家社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唐五代宋初敦煌归义军史研究”,教育部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唐五代敦煌区域经济与历史地理研究”,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敦煌写本占卜文献整理研究”,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敦煌区域史地文献专题研究”,美国学术基金会项目“中古时期敦煌寺庙文化”,国际交流项目“宗教文化与人类文明”、“丝绸之路佛教艺术文化与中古社会文明研究”等。曾主持“敦煌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西部佛教石窟艺术研究与遗迹保护海峡两岸学术考察活动”“教艺术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交流研究会5次。科研成果获奖的有:《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敦煌碑铭赞辑释》《晚唐五代敦煌贸易市场外来商品辑考》等。2001年被甘肃省政府授予优秀专家称号,研究成果获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2项。

  2002年2月任国家社会科学基本项目评审专家,2004年兼任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1998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李忠全

  李忠全,男,汉族,1942年出生,黄陵县隆坊镇墩台塬村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史研究中心主任、文史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64年8月延安师范毕业,分配到延安革命纪念馆从事党史陈列宣传与研究。曾任原陕甘宁边区历史研究所党支部书记、中国共产党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兼任陕西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陕西省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长期从事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历史和革命根据地史研究,出版的学术专著有:《延安时期廉政建设研究》《延安时期统一战线问题研究》《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中下篇),《毛泽东与延安教育》等8部论著。发表研究论文与党史人物传95篇。研究成果曾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中共党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1980年合著出版了《烽火岁月》一书。

  2000年2月被中共陕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宣传思想工作者荣誉称号。

  田保荣

  田保荣,男,汉族,1939年12月出生,黄陵县田庄镇田河村人。1960年考入西安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4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期间在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学习,获文学与人文科学博士学位,教授;1999年12月退休。

  主要著作:毕业论文《莫泊桑与中国的新文学运动》,被法国博士论文管理中心评为优秀论文;《〈项链〉再评论》,于2000年发表于《名作欣赏》第2期;《轻松学外语——走出中国人学外语的误区》,2004年被《英语周报》连载;《法语常用词惯用法词典》1999年12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译著:《五大洲童话精粹》1990年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古希腊罗马的魔法术》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李永忠

  李永忠,男,汉族,1931年12月出生,黄陵县隆坊镇李家章村人。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

  1956年7月毕业于西北体育学院(现西安体育学院)并留校任教,期间于1956年9月在北京体育学院进修一年,1960年下放延安临镇劳动锻炼一年,1964年在安康汉阴县参加社教一年;1967年任学院革委会委员、常委、办公室主任;1972年任群众体育系主任;1973年学院成立运动系,任副主任;1974年任体育二系党总支书记兼系主任;1976年任运动系主任;1983年运动系暂时停办被派往西北五省作社会体育调查一年;1986年运动系恢复招生,任运动系主任;1992年2月退休。

  1953年代表西安市参加西北区田径运动会,取得400米复重跑、手榴弹、铅球三个项目第一名;1956年全省大学生选拔赛,以3.25米成绩打破省、市2.90米撑竿跳纪录,同年7月代表西安市参加省运会,获田径十项全能第二名;1957年省运会,打破五项全能纪录;1959年9月担任教练兼运动员代表陕西省在北京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运会;1991年6月,担任领队在上海体育学院参加全国体院足球比赛,获第三名;1992年6月,担任领队在北京体育学院参加全国体院篮球比赛,获女篮第三名。1985年,国家体委授予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奖章;1986年教师节,被省高教局、省教育工会授予教育战线工作30年荣誉证书。

  白鸿顺

  白鸿顺,男,汉族,1944年出生,黄陵县太贤乡瓦梧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国家级武术裁判、中国武术协会委员、陕西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兼科研委员会主任。

  青年时期师从中国武术十大名教之一的马贤达,练习通备拳、劈挂拳、翻手拳、八极拳、戳脚、长拳、太极拳、散打及短兵等;1964年考入西安体育学院,1968年毕业后在宝鸡机床厂工作;1976年调西安体育学院从事武术教学,1978年任该院武术教学组组长,武水重教研室主任,主管武术教学、训练、科研工作;1995年从事传统体育养生学教学工作,期间于1998年任武术队教练随西安市政府代表团出访瑞典,2002年出访韩国;2005年退休后受聘担任澳门罗梁体育总会武术套路、散打教练指导。

  长期从事武术教学及研究工作,曾担任全国武术论文评审会副组长、第一届全国武术学会委员、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教材小学组组长,参加了《中国武术段位制》的审定;2004年担任全国首届短兵教练员训练班教练,担任过18次全国、国际武术散打、套路比赛裁判员、裁判长、副总裁判长、仲裁委员会主任等,给日本、法国等国家20余人传授过武术;先后参与《中国武术大辞典》等4部书籍的撰、编校工作,发表论文30余篇,入选全国论文报告会6篇,其中获全国武术优秀论文4篇,入选第十三届亚科会1篇;参与了部委级科研课题1项,主持了国家体育总局气功管理中心课题1项,科研成果获国家专利2项。

  1984年、1986年两次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先进个人”,1995年被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委武术管理中心评为“当代中华武林百杰之一”,1999年被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民族传统体育先进个人”,2002年被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评定为“中国武术八段”。

  宋立人

  宋立人,男,汉族,1942年出生,黄陵县桥山镇宋崖尧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宝鸡文理学院政法系主任、副教授。

  1963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1967年在宝鸡市长寿中学任政治理论课教师,1975年后在宝鸡文理学院从事马列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

  先后主编、参编了《政治经济学原理》《股份制度、股票、债券及其交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教程新编》《马克思主义原理教与学》等教材、专著,为教学做出一定贡献。撰写发表了《建立广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国西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促进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路》《论私营经济对生产力的兼容性》《发展小城镇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加强政府支持是加速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等论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私营经济存在的必然性,以及解决“三农”问题都从理论的高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苏晓明

  苏晓明,男,汉族,1957年2月出生,黄陵县仓村乡苏家硷村人。博士学位,美籍华人科学家。

  1978年考入西北大学地质系,1982年毕业分配到陕西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研究所工作,期间于1985年在西北大学进修研究生,1994年获西北大学博士学位;1988年调北京研究院工作,任副主任,期间于1992年到美国考察炬气层技术,回国后在石油部首先提出并牵头实施“炬气层项目”,组建了国家第一个“煤气层研究室”和两个国家煤气层开发项目;1995年发表论文《有关中国煤气层开发与前景》,在国际上引起关注,受邀到美国参加“世界煤气层开采大会”,并在会上宣读了论文;2000年后在美国迈阿密生物制药公司从事“药品分析方法和药品配方开发”的研究工作,并加入美国国籍。

  寇卫东

  寇卫东,男,汉族,1957年出生,黄陵县侯庄乡店子湾村人。博士生导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1975年下乡插队;1978年考入北京邮电大学,1983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攻读博士,1985年获新中国通讯与信息系统学科首位博士学位;1986年9月出国,在瑞典林彻大学执教,1987年到加拿大多伦多西门子公司供职,后加入加拿大国籍,期间兼任瑞典林彻大学客座研究员、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加拿大多伦多IBM公司大型软件系统设计师、首席研究员、副所长,AT&T图像分部图像委员会主席,加拿大国家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工业界领导人、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ANSIX9B9和X3L3委员、美国马里兰大学Mdryldnd兼职教授、美国Rutsers大学研室教授、美国罗格斯大学教授、香港大学电子商业科技研究所首席研究员;2003年1月受聘担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该校ISN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计算机学院院长。

  长期从事电子商务、网络与信息安全,无线和互联网应用、多媒体科技专业教学与研究,出版学术专著5部,SCI收录论文29篇,EI收录13篇。曾回国到北大、清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10余所大学和研究所讲学;为母亲牵线搭桥,促成某公司资助学校1台价值27万余美元的IBM设备,并放弃国外优越生活条件,接受母校聘任3年,指导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用双语开展教学,带领梯队在电子商务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张庭

  张庭,女,汉族,1964年4月出生,黄陵县隆坊镇鲁村人。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德国汉莎航空集团公司“IT”安全及资源部经理。

  1980年在北京中央工学院机械系学习,1981年在上海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学习;1982年在德国达姆斯塔理工大学机械系和计算机科学系学习,先后获机械制造学士学位、数学硕士和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90年任德国亚洲ATA有限公司总经理,后进入德国汉莎姆航空集团,从事系统管理和技术项目管理,任中国市场部经理、亚太地区业务发展经理等。

  学术著作有:《曲线及平面的近拉值研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等。

  张弓

  张弓,男,汉族,1971年出生,黄陵县隆坊镇鲁村人。留德硕士,软件工程师。

  1988年在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学习,1990年在德国达姆斯塔持大学学习,1992年在德国达姆斯特理工大学数学系计算机科学系学习,获计算机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后,一直在德国汉莎航空集团公司从事航空业数据分析管理及软件开发研制工作。

  杨凌云

  杨凌云,女,汉族,1973年出生,黄陵县太贤乡北村人。199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管理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加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巨丰电脑有限责任公司,出任公司主管技术开发人,开始研究形母码汉字输入技术。

  从业以来,主持研发了《形母码汉字输入方法》、《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字库,台湾BIG5《通用汉字标准交换码(13000字)》字库、《形母码小学生学习软件和专业字库软件》《GBK大字符集字库(20902字)》汉字大字库和形母码电子字典、《新国际大字库(27484字)》。

  主持研发的形母码汉字系统工程,1997年通过黑龙江省技术监督局的标准认证,是中国第一项通过标准认证的汉字应用系统;《形母码及其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研究课题》1999年12月在中央电化教育馆立项,列为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重点课题;形母码计算机汉字输入系统,2000年10月列入“修订推荐性国家标准”中,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汉字编码标准。

  在哈尔滨市巨丰公司、北京龙文字通公司负责主要技术开发工作期间,主持开发了中韩文双语学习软件、中英文双语学习软件、幼儿动画教育软件、中国成语典故数据库、汉字笔顺数据库等系列对外汉语教学软件和应用数据库,为汉字走向世界、普及推广创造了条件。

  制作的首张形母码汉字输入软件,2000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形母码汉字输入技术发明专利。2001年12月,国家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五部委联合认定:千年中文形母汉字编码应用系统工程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并联合颁发了证书。

  杨贵本

  杨贵本,男,汉族,1936年9月出生,河南省济源县人。198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高级农艺师、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杨贵本1956年考入西北农业大学植物生物学系,1961年毕业分配到黄陵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先后任技术员、副站长、站长;1985年调延安地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任所长。他为黄陵的麦油丰产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世纪60年代,黄陵县小麦亩产在50公斤上下浮动,而且10年就有8年产量在50公斤以下,世俗观点认为低产的主要原因是“旱、薄、粗”,冬春少雨,三年一个低水平的丰、平、欠。黄渠农场的小麦产量也只有70公斤左右。1970年麦收时,杨贵本在田间测产时发现粪底(生产队在麦收后常早早把圈粪拉到地头倒一大堆,播前耕翻时,才撒开,长期堆放肥料的粪堆底肥料养分下渗)的小麦比周围亩穗数高出两倍以上,且穗大穗多,千粒重高,亩产达170公斤,是大田的3倍以上。查资料发现,亩产低于50公斤的年份都是小麦条锈、黄矮、兰矮等病虫害的发生年。这证明小麦低产的原因主要是土壤的瘠薄和耕作的粗放,干旱次之,简言之就是“薄、粗、旱”而不是“旱、薄、粗”。

  抓增肥,解决“薄”的问题。他通过访问老农得知油菜茬小麦是钢茬麦,产量高。1973年,杨贵本开始在农场进行油菜、豆类培肥麦田试验,1975年得出结果,在薄地上较连茬麦增产30—100%,肥力较高地块增产20%左右。为了推广油菜培肥麦田经验,他在学习永寿县油菜专种技术的同时,进行了油菜高产栽培试验,总结出了油菜栽培“五改二防一喷”技术,采取边试验边推广。黄渠农场油菜、黄豆面积占麦田的33%,全县推广3.5万亩。同时,根据土壤养分分析结果,推广了土肥专家吕殿青的农家肥和化肥播前一次深施的技术,使麦油单产大幅度提升。

  抓精耕细作,解决“粗”的问题。通过选出适合黄陵种植的小麦良种,良种集中连片播种,同时抓深耕带耙,蓄积底墒;8月耙磨收墒,确定播期和适宜播量,采用机播、药剂拌种,一年一茬减少回茬麦面积,抓好测报,防治病虫。

  抓蓄水保墒,解决“旱”的问题。黄陵6月下旬到9月底降水量占全年的60—65%,小麦、油菜收后及时深翻带耙蓄水保墒。据黄渠农场测定,9月底0—2米深土壤蓄水占6—9月底降水的51.6%,冬春过后麦田墒情仍然很好。

  黄渠农场采用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栽培技术使农场103亩小麦由1970年的亩产75公斤,提高到1982年的312公斤,平均每毫米降水生产0.5公斤小麦,全县小麦亩产由1971年的50.5公斤提高到1982年的95公斤。1979年旱塬麦田培肥试验获延安行署二等奖。1983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赵紫阳视察黄陵听了他的汇报后肯定了这一经验可行。

  学习永寿经验,推广麦油倒茬,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强力推行油菜生产“五改二防一喷”的栽培技术。改荞麦油菜混种为油菜专种,改不施磷肥为氮磷配合施足底肥,改撒播为条播,改早播为适时播种(8月15—25播种),改不间定苗为五叶期一次定苗,留苗1.5—3万,11月下旬冬至防冻,冬春防虫,开花初期喷硼或磷酸二氢钾。这些技术的推广大幅度提高了油菜的产量。1989年黄渠农场25亩油菜亩产高达160公斤。1981年这项技术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一等奖。

  玉米生产,抓土壤培肥,增施化肥,采用区试选出的中单2号新品种。根据密度试验结果,重点推广了以增施肥料为主的高产栽培技术,促进了玉米大幅度增产。玉米亩产由1970年110.5公斤提高到1986年的330公斤。

  在旱塬实现每毫米降水生产0.5公斤小麦后,1983年4月,《延安报》《中国农民报》《文汇报》《陕西日报》都将杨贵本20世纪60年代起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和在实践中反复试验的成功经验分别作了长篇报道。1985年底杨贵本调延安地区农业科技研究所任副所长,主管业务。他负责延安地区南五县的小麦、油菜生产技术指导;对南五县的30万亩小麦丰产制定了丰产方案。1994年又主持了省农办下达的“延安地区农科所集团化农业科技承包”工作。

  杨贵本在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方面主要成果有:《麦田种草苜蓿压青对后作小麦肥效的试验》发表于《中国农业科学》1965年第五期;《黄陵塬区麦田培肥试验》发表于《陕西农业科技》1976年4—5合刊;《旱塬小麦能高产》发表于《农村通讯》1983年第六期;《坚持科学实验、夺取旱塬小麦高产》编入农牧渔业部、农业局《发展旱区农业大有作为资料汇编》;《旱塬冬小麦高产问题的初步探讨》发表于《延安农学》1984年第一期;《严重干旱条件下,小麦产量下限的初步研究》1984年省作物学会年交流,发表于《延安农学》1985年第1期;《烤烟综合技术规程》由延安地区技术监督局认定印发;《延安地区冬小麦高产综合技术规范》编入《延安地区种植业技术标准汇编》;《延安地区冬小麦集优种植技术条件下,自然降雨生产潜力的研究》1993年被延安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审委评为1991—1992年度二等优秀论文;《白于山区主产优质高效农业初探》1993年被延安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审委评为1991—1992年度三等优秀论文;《自然降水条件下,施肥对旱塬冬小麦产量水平的影响》,发表于《西北植物学报》1996年第16卷,第6期。

  吴世洁

  吴世洁,男,汉族,1936年2月出生,陕西省黄陵县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1961年西北大学化学系毕业留校任教;1962年调西安飞机工业公司(现西安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历任技术员、专业室主任、中心试验室主任、公司副总冶金师,公司职工工学院第一副院长、公司副总经理(主管人事、教育、培训等工作)、公司科技委主任。

  长期从事教育、科技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为西飞公司的快速、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曾兼任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航空教育学会名誉理事、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与推广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撰写教育、科技、管理等方面学术论文多篇,其中,2004年撰写的论文《西飞员工岗位培训考核认证体系研究》荣获“中国职协2002—200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评审活动职工教育类一等奖,同时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颁发的“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

  张应熊

  张应熊,男,汉族,1937年9月出生,黄陵县隆坊镇鲁村人。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陕西省古建公司原经理。

  1963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毕业分配到省建八公司工作;1985年任省古建研究所科研副所长;1989年任省古典建筑工程公司经理。

  1968年至1970年在汉中三线国际工程中,参加研制出解决洞体工程中渗水防水材料“乳化沥青”,受到国家三级部和国防“〇一二”指挥部的表扬;1988年负责组织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的设计和施工任务,受到国家文物局和参加验收的国内外专家的好评;1989年至1992年负责完成了国家重点工程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古建项目的施工,荣获“鲁班奖”。

  仇志军

  仇志军,原名仇晓华,男,汉族,1961年8月出生,黄陵县城区人。硕士学位,高级农艺师,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一等秘书。

  1982年在延安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1984年在西北农业大学脱产学习,获植物营养与施肥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农业部全国土壤肥料总站工作;1993年作为访问学者到加拿大布兰登研究所和圭尔夫大学农村计划与发展学院学习1年,学成回国后在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

  主持推广的配方施肥技术,年推广面积达6亿多亩,为农民增收节支近6亿元;20世纪90年代以后,致力于众多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如优质专用小麦、双低油菜、玉米地膜覆盖、水稻早育稀植、水果套袋、旱作节水、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仅水稻抛秧技术每年推广1亿亩,增收节支50亿元左右。获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次、三等奖2次。发表论文60余篇,合作主编专业书籍10多本。

  陈天鹏

  陈天鹏,男,汉族,1939年出生,黄陵县店头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高级工程师、教授。

  先后在北京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和武汉工业大学(现为武汉理工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参与编写了《普通物理》《理论力学》等大学教材。

  1980年在中国材料科工集团公司人工晶体研究院(原国家建材局人工晶体研究所)从事《人工晶体学报》期刊的编辑和出版工作。曾任《人工晶体学报》主编和编辑部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晶体生长与材料分会理事兼秘书长。

  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合著出版丛书有《超硬材料科学与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参加编写了《化工百科全书》一书中的“人工晶体”部分,策划编写了《人造金刚石和超高压高温技术》《分子非线性光学的理论与实践》等专业书籍。

  文延陵

  文延陵,男,汉族,1952年12月出生,黄陵县隆坊镇隆坊街人。大学学历,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

  1972年参加工作,1978年调延安地区建筑设计院,主要从事建筑结构的设计,历任院结构专业组组长、设计第一室主任、副院长等。

  具有代表性的设计项目有:“延安解放剧院”“延安卷烟厂厂房”“延安外贸大楼”等200多项工程,其中以上前两项工程获优秀奖。

  孙民生

  孙民生,男,汉族,1957年9月出生,黄陵县太贤乡太贤村人。大学学历,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

  1980年12月西安地质学院(中专部)毕业分配到地矿部陕西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从事基础地质与研究工作,历任分队队长、项目第一技术负责人;1997年8月任延安市矿产资源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总工程师;2002年1月任延安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1995年主持完成《辛家庄幅地质图及说明书》,获地矿部优秀图幅和地矿部1998年度地质勘察成果三等奖;1982年至1986年参加的地质科研项目《1:400万中国变质地质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地矿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200万陕西变质图及说明书》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区域地质志》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和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在《中国区域地质》《陕西地质》和《秦岭区测》等刊物上发表了《东河群首次发现鱼化石》《草滩沟群首次发现竹节石化石》《草滩沟群火山崖特征及其形成环境分析》《再论草滩沟群的层序划分及时代归属》《陕西变质单元划分及其主要特征》《陕西省变质旅回划分及其主要特征》等论文;2002年撰写的《延安煤炭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一文被《延安工作研究》(第40期)选录。

  白效贤

  白效贤,男,汉族,1947年4月出生,黄陵县侯庄乡故邑村人。197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研究员,西安飞行试验研究室副总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68年9月在黄陵县广播站工作,1971年4月在县电影公司工作;1978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工作,任西安飞行试验研究室副总工程师,兼任国防科工委专家组成员、中国一航航空预研专家组成员、中国一航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测试分会委员。1982年以来主管过多项国家重点型号工程,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

  张淑芳

  张淑芳,女,汉族,1953年10月出生,黄陵县城区人。197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

  1978年在西北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学习,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陕西省环保局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院长,监测中心站站长等职。

  1988年参加《陕西省工业污染源调查评价及控制途径研究》课题,获陕西省环保局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个人获国家环保总局、经贸委、科委重大科技项目二等奖。2001年,主持并参加编写了《陕西省环境质量报告书》(1996—200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三等奖。2005年组织并参加编写了《陕西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与规划》,获陕西省2004年度环境保护科技进步一等奖。

  田忠保

  田忠保,男,汉族,1936年3月出生,黄陵县田庄镇田家河村人。195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7月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至1998年9月退休,期间于1996年晋升为教授,陕西省制造业学会常务理事兼第三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0年以前主要从事本科教学,主讲《锅炉工艺及设备工程动力学》《空气调节》《专业英语》《制冷技术》等课程。1990年以后主要从事科研和培养研究生工作。先后为秦山核电站的配套工程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小浪底地下水电站、黄河李家峡水电站等大型水电站主厂房的通风空调系统方案进行模拟实验研究。

  王执印

  王执印,男,汉族,1941年3月出生,陕西省黄陵县人。198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副教授。

  1963年8月西北农学院农业经济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年后调入西安统计学院会计系任教,历任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陕西省第四届会计学会理事等;2001年4月退休。

  任《企业财务会计》一书副主编,参加编写《会计原理》两部,公开发表论文多篇。

  宋土生

  宋土生,男,汉族,1956年6月出生,黄陵县太贤乡程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副主任。

  1979年8月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分配到西安医科大学工作,期间分别于1980年3月至1981年1月在四川医学院卫生部高等医学院师资班、1998年至1999年10月在瑞典隆德大学医学院学习;后任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副主任,兼任陕西省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遗传学陕西省分会主委、陕西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宋宇

  宋宇,男,汉族,1966年出生,黄陵县桥山镇宋崖尧村人。博士研究生学历,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陕西省外国经济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1984年9月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读书,获学士学位;1992年9月在本院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95年7月起在本院任教,任教期间获西安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博士学位,并在中山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教学方面主要承担本科生《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名著选读》《国际信贷》《国际税收》等课程的教学,以及研究生MBA《管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科研方面主持省级以上课题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4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英文论文2篇,单独与合作出版学术专著2部。

  裴小旗

  裴小旗,女,汉族,1956年11月出生,黄陵县田庄镇裴窑科村人。大学学历,199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延安大学陕北历史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1977年在吴旗县吴仓堡中学任教;1978年在延大外语系学习;1980年在延大外语系办公室工作;1987年在南开大学图书馆工作;1995年调延安大学陕北历史文化研究所工作,期间分别于199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研究班学习、2000年在延安大学文学院学习(专升本)。

  60余幅美术作品在《中国文化报》等国内外报刊上发表,14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2幅先后两次送日本展出,10幅作品送美国圣约翰大学展出;曾在南开大学、延安、西安、北京等地举办过个人作品展,部分作品参加过世界巡回展览。

  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首届剪纸大奖赛”中,其作品《打腰鼓》等获三等奖;2005年4月在文化部和香港剪纸协会举办的纪念安徒生诞生200周年,弘扬中国童话剪纸大赛中其作品《牛郎织女》获银奖。

  作品追求淳朴、豪放的陕北韵味,展示中国老百姓美好的心态,以及顽强的生命力和生存意识。许多专家对她的剪纸艺术给予高度评价,中央美术院教授,民间美术研究家靳之林先生说:“陕西深厚而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土壤,培育了裴小旗朴素的艺术气质和剪纸艺术品格。”她从民间入手,在民间传统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路子,作品朴实大方,优美而有个性,对传统的剪纸语言把握得十分纯正。剪纸娴熟,令人赏心悦目。她是有着深厚基础的民间剪纸艺术传统和个性独特艺术风格的剪纸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美术评论家范迪安教授为她题词:“总有新意在心头”;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先生题词:“属于传统,也属于现代,来自民间,已归入世界潮流之中”。

  她的主要成果有:民间剪纸《劳动妇女情感语言的体裁》发表于2002年第四期《西北美术》;《陕北剪纸的文化渊源与造型》发表于《华夏文化》2002年第2期;《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发表于2003年1月15日《延安大学学报》;《西部大开发应注意民俗文化保护》发表于2003年3月18日《中国文化报》;《西北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表于2003年11月10日《中国消息报》;《陕西民间剪纸中的文化象征》发表于2004年民间剪纸《关注母亲河》;《浅谈陕北剪纸的文化渊源及造型》在国际会议上交流;《“疯婆子”和她的剪纸艺术》发表于2005年第3期《西北美术》;《民间剪纸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发表于2005年11月韩国《亚细亚古代文化》。

  窦霁虹

  窦霁虹,女,汉族,1962年6月出生,黄陵县城区人。1992年7月西北大学数学系毕业,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理学学士学位,西北大学数学系副教授、《德国数学文稿》评论员。

  主要从事微分方程、数学建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已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指导研究生12人。在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陕西省一等奖多项,并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陕西赛区优秀指导教师。

  刘晓敏

  刘晓敏,女,汉族,1962年5月出生,黄陵县隆坊镇人。哲学学士,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1985年7月延安大学政教系毕业分配到陕西省榆林中学任教;1987年5月在榆林高专任教;1989年3月在延安教育学院任教;1991年在上海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进修,毕业后在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主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口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材教学法、中外教育比较、素质教育讲座、普通话水平测试辅导等选修课。

  合著《走向黄土地的深处》《憧憬与构建——人学忧思录》;参与编著《中国共产党七十年纪事本末》《毛泽东在延安的理论和实践》《中小学管理纵横》《老师继续教育专题片研究》等。

  撰写的代表性论文有《论党对社会主义基本路线的认识过程》《论国民党对日政策转变的原因》《简论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周恩来对我国人口理论的几点贡献》《抗战后期国民党政府维持统治的原因》《中国式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启示》《对“十六大”报告的再认识》《审政治课教学》《读影响学生学习的几点因素》等。

  王兰英

  王兰英,女,汉族,1960年3月出生,黄陵县隆坊镇马家塔村人。1977年7月参加工作,1978年9月考入青海民族学院政治系,1983年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青海省委党校经济学教授。

  多年来在主体班次主讲的课程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资本论及其现实意义》《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一体化与我国经济发展》《企业管理战略》《青海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当代世界经济》《青海农牧民增收问题》《改革和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推进就业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乡就业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党政干部领导发展能力的几个问题》等。为研究生班、本科班、大专班主讲《资本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货币银行学》《发展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企业战略管理》《证券与期货》《国际金融》等课程。

  任教以来公开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关于青海省拓宽融资渠道问题研究》于2003年10月获青海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分化作用探析》于2000年7月获青海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其它获奖科研成果11项。独立完成中瑞合作项目青海子项目第三期研究课题《失业保险与劳动就业》,主持完成省级课题青海省2000年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西部大开发中我省拓宽融资渠道问题研究》,2000年度、2005年度省委党校立项课题《青海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青海省扩大就业问题研究》;参与完成青海招标课题《青海“十一五”及到202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分阶段目标、重点、措施研究》等省级课题。

  田金广

  田金广,男,汉族,1947年2月出生,黄陵县仓村乡真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学历,教授,中共延安市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延安经济学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党的干部教育工作,主讲《资本论》《政治经济学》《市场经济》《经济管理》等课程。曾担任《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革命与建设概论》《当代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国民经济管理学》《部门经济管理》《管理原理》等教材资料的主编、副主编、编委、参编等职。撰写论文、调查报告10篇,其中《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获陕西省第十九次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梁燕

  梁燕,女,汉族,1973年11月出生,黄陵县桥山镇人。1990年8月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1994年7月被保送到本系读硕士研究生,攻读震动与控制专业;1997年7月分配到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基础力学教研室工作,任教研室主任;2004年获博士学位,2005年晋升为副教授。

  著有《北京交通大学材料力学学习指导》。

  安龙斌

  安龙斌,男,汉族,1974年7月出生,黄陵县隆坊镇墩台塬村人。

  1995年7月西安科技大学毕业,2000年取得西北政法学院法学学士学位,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1998年7月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资格,同年12月在陕西当代人律师事务所工作;2001年5月在陕西时代建功律师事务所开始律师执业;2007年6月为陕西至正律师事务所合作人、执业律师,同时兼任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法学教师,主讲《法学基础理论》《民法》《公司法》《法律文书》《仲裁法》等课程。

  执业以来,曾办理过陕西省重大影响的案件有:陕西省住房资金管理中心主任王某挪用公款案、陕西省泾阳县农电局局长邱某受贿案、陕西省广播电视中心黄某受贿案、陕西省定边县城关派出所所长蒋某滥用职权案、陕西省西安监狱干部赵某贩卖毒品案等各类诉讼案件200多件。2001年以来,被陕西省联银城市建设有限公司、西安鑫日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外资企业)等多家企业聘为常年法律顾问。

  傅德

  傅德,男,汉族,1947年8月出生,黄陵县田庄镇南峁村人。1968年2月应征入伍,在青海省果洛军分区服役;1987年转业至青海红十字医院,历任调研员、主任医师、三级警监、监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37年来主要从事肝胆、胃肠疾病诊治和临床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6篇、科普宣传性文章40余篇;主持、参与科研项目3项,开展“三新”项目4项。

  卢秀琴

  卢秀琴,女,汉族,1962年3月出生,黄陵县阿党镇康村人。1986年7月延安医学院毕业,1996年8月加入中国民革党,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曾撰写论文10余篇,发表于《中华诊学杂志》《延安大学学报》《中国临床检验》等刊物上。

  专业特长是妇科肿瘤、妇科综合症、不孕症等的诊治。

  苏冰

  苏冰,曾用名苏水乾,男,汉族,1946年12月出生,黄陵县仓村乡苏家硷村人。1967年7月延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中西医结合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参加工作以来,曾先后在黄龙县、澄城县、黄陵县人民医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担任急诊科、内科主任,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组长、副院长等职务;期间于1972年至1973年在北京同仁医院内科进修一年,1974年10月至1975年5月在咸阳中医学院参加中医班学习半年,1977年至1978年在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进修一年,多次参加县、省、国家级心血管、神经内科、糖尿病、消化道疾病专科等学术交流研讨会;2004年3月从黄陵县人民医院内退,后受聘于榆林市麟州医院、高新医院、红十字会医院,历任院长助理、专业技术顾问、医院病区主任、内科主任等。

  长期从事医学临床及研究,擅长中西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先后在医刊、临床内科杂志发表《克山病病因探讨》《慢性克山病240例临床治疗体会》《蝮蛇抗拴酶治疗脑血栓塞形式》等论文,先后参加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在榆林市、哈尔滨市、北京市举办的“全国基层糖尿病防治新进展”“全面神经内科疾病临床防治新进展”“全国脑血管疾病中西医临床诊断新进展培训”等学术活动。

  白晓英

  白晓英,女,汉族,1957年8月出生,黄陵县侯庄乡故邑村人。1982年陕西省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西安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陕西省精神医学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针灸学会会员、西安市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针灸临床工作期间,撰写科研论文9篇,其中5篇发表于《陕西中医杂志》。论文《穴位埋针治疗三叉神经痛38例》《秩边穴临床运用举隅》获1995年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四等奖;《烧山火治疗红斑肢痛》获1997年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李红梅

  李红梅,女,汉族,1963年4月出生于黄陵县。1986年7月延安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9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主任医师,副教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产科副主任。

  从事妇产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多年来,钻研妇科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临床操作,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妇科肿瘤诊断及各种疑难手术,能进行宫颈癌手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阴式子宫切除术、输卵管吻合术、阴道成型术、陈旧性会阴3度撕裂修补术等妇产科较大及难度较高的手术以及卵巢癌、绒癌的综合治疗。

  2002年获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成果二等奖。发表教学论文5篇,科研论文20篇,被SCI、MEDLINE收录5篇。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逆转录酶抑制剂对卵巢癌HO—8910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增殖的影响》获2003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裴积荣

  裴积荣,男,汉族,1933年12月出生,黄陵县田庄镇裴窑科村人。195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学历,延安地区文艺创作研究室书记、副编审。

  1948年在陕甘宁边区黄陵县联合中学读书;1951年在延安中学师范速成班上学,10月在吴旗县任小学教师、校长;后历任中共吴旗县委宣传部通讯干事、通讯组组长、宣传部部长,延安地区文艺创作研究室书记、《延安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延安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主要作品有:《诗集》;戏剧集《华家女》;短篇小说集《今夜鄜洲月》;中篇小说集《西部女性》《情宫探》;纪实文学集《我为贫女做嫁衣》;散文集《西行阳关道》;长篇小说《祝君晚安》《古堡探幽》《解仙云的婚姻史》等文学作品280余万字。

  张春生

  张春生,男,汉族,1954年2月出生,黄陵县太贤乡四圣村人。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延安日报》社高级编辑,总编辑、党委副书记,中国记协特邀理事、延安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延安社会科学学会副会长、延安作家协会副主席、广告协会副会长。

  1977年延安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延安报》社工作,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