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教育的事业

  离休后,不顾家人和好友的劝阻,义无反顾的扛起镢头,上山挖坑植树。为了解决树苗问题,在杨家湾租了1.5亩地,组建起“永春苗圃”。为了扩大苗圃,他带领杨家湾群众开垦荒地,清除杂草乱石,修渠铺路、开辟水田12亩。树苗不仅供给延安市及附近县,而且还远销外省。他致力于绿化事业,八年如一日,在延安市周围的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王家坪山修造台田,挖鱼鳞坑3万多个,植树16万株,其中松柏达1.5万余株,修路900多米。为此,他曾被国家、省、市授予许多特殊荣誉奖。

  徐金山

  徐金山,男,汉族,1925年8月出生,陕西省子洲县人。1942年5月参加革命,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宜川县人民政府县长、中共黄陵县委书记、延安地区行署副专员、中共延安地委顾问、延安地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1942年8月,在派出所工作的他报考了陕甘宁边区师范。这是一所培养干部的学校,学校的条件极其简陋和艰苦,上课时每人只有一个小木凳,大腿就是课桌,尽管条件差,他的学习成绩总是遥遥领先。学校实行供给制,三年才发一套难民工厂织的粗布棉衣,衣服总是穿了补,补了穿,衣服脏了没有换的,夏天同学把衣服洗了晒下,然后泡在河里,等衣服干了才能出水,洗衣服用草木灰和灰条草作肥皂。脚上穿的是草鞋,至今他还保存了一双自己打的草鞋,以资留念。他参加了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945年8月担任了行知中学会计。

  1947年,国民党调20万王牌兵力进攻延安,他曾冒着生命危险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也曾三次脱险。一年多的战争考验,虽然辛苦和危险,但锻炼了他的革命意志,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建国后,他一直从事党政领导工作。1974年元月,他被任命为黄陵县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一年)。这时,文化大革命还未彻底结束,派性还未彻底消除,加之1972年全区普遍遭春、伏、冬大旱,5月15日又降晚霜,农作物受冻。1973年,又是春、夏大旱,年内降冰雹10次,粮食歉收,三级干部会议上,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春荒。

  如何渡过春荒,春季生产怎么开展?这是他上任后考虑的第一件大事。听说太贤公社有个生产队的人饿浮肿了,他风尘仆仆地到了这个队,深入到社员家了解,果然有几户社员没粮吃,有浮肿现象。大正月,他找到公社书记,在公社储备粮中给这些群众调剂解决。就这样才稳住了群众,使春耕生产没受到影响。

  对待全县的粮食总产和征购粮任务,特别是社员的口粮问题,徐金山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浮夸,不虚报。他每年都先留足社员的口粮,再说公购粮的问题。1976年秋季,在全国第二次农业会议前,地区给黄陵分配了粮食征购任务。回到县上,他进一步核实,但任务落不下去,有些队的老支书到县上挥泪请求减任务,他实在于心不忍,向上级汇报完不成任务。地委一位领导给他打电话说:“完不成任务,要县委书记亲自到地委汇报。”他说:“要撤我的职早点,不要等把人饿死了再撤,就迟了”。由于徐金山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贯彻“三兼顾”(国家、集体、社员)政策,社员的吃粮问题得到了缓解,全县没有一个人讨饭。

  在那个年代,“农业学大寨”是最响亮的口号,徐金山不愿追风,而是脚踏实地地干。他根据黄陵的实际,在隆太和田侯塬区进行大平大整和挖壕田,在两道川里主要是改造沙板地、修渠引水增加灌溉面积。他本人蹲点的龙首大队,群众对打椽帮埝、抽沮河水、打大口井等意见很大,不愿意干,要求在寺沟打拦河坝、修渠引水自流灌溉,但没有人支持。后来他按照群众的意愿,修了一条渠,使龙首的几百亩川地变成了水浇田,沙板地改造成粮田,产量上去了,群众非常满意。黄陵地处延安地区南部,种植高粱农民不愿意,而小麦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40-50%,粮食增产幅度较小,但质量上去了。加之县上正在大上油菜,从永寿请来一批油菜技术员,以解决农民吃油问题。总产比杂粮多的县增产的幅度小。领导批评,会上批判,他顶住压力,使全县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1978年10月间,徐金山担任中共延安地委常委、行署副专员,分管工交、计委、经委、建委并兼管延安市的城建、人防工作。通过调查研究,他认清延安丰富的石油、煤炭、森林和广阔的土地资源,并着手抓延安的石油开发。因延长油矿规模小,1978年以前,年产原油3.6万吨。他亲自带领计委、经委、工业局的同志赴中央汇报,取得支持。1981年石油部领导带领专家和省石化厅领导到延安考察,进行论证,制定了开发规划,解决了投资额、年交利税、财政返还资金等优惠政策,确定了以油养油滚动发展等战略,为延安石油腾飞奠定了基础。他多次上北京向煤炭部汇报,扩建黄陵、子长两大煤田,车村新建年产21万吨的现代化煤矿。1985年他又到北京为黄陵争取了煤炭出口的指标,打开了黄陵煤炭对外销售的渠道。

  1991年,徐金山已年过花甲,按说他可以安度晚年,然而,他却不忘入党宣誓“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他担任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一干就是15年。对青少年广泛开展延安精神教育,创办家长学校,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参加关工委工作,风里来,雨里去,做出显著成绩。延安市关公委被评为全国和省上的先进集体,徐金山也被授予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和“陕西省优秀离休干部党员”等十多项光荣称号。

  薛志勇

  薛志勇,男,汉族,1928年2月出生,陕西省甘泉县人。高小文化,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先后在甘泉县担任游击队员、乡文书、区秘书、县人民政府科员;1952年7月任中共甘泉县委办公室主任、合作部长,1955年8月任县委副书记;甘泉县与延安县合并后,任甘泉人民公社党委第一书记;1963年12月任黄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黄陵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共黄陵县委副书记、书记;1981年12月任延安地区行署副专员,1987年12月任行署咨询员。1983年、1993年、1998年三次当选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六、第八、第九届党的代表大会代表;1998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延安市第一次党代会代表。

  薛志勇出生于甘泉县高峭乡鹿砭村一个农民家庭。在他的童年时期,党中央和毛主席率中央工农红军经长征到达延安,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延安与甘泉相距只有40公里,正在上学的薛志勇亲眼目睹了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的情景。1946年,血气方刚的薛志勇从甘泉县立高小毕业,就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甘泉的教育事业中,当上了劳山小学教师。任教不到一年,胡宗南进犯陕甘宁边区。战火很快波及甘泉,学校被迫停课,薛志勇参加了游击队。1947年5月,胡宗南以7个半旅对甘泉、富县一带实施“大清剿”。一次他和战友孟春发给游击队用畜力运送经费和用品等物资,途中被敌人围困在龙咀沟的梢林拐沟里,他和战友巧妙地与敌人周旋,沉着机智地将马褡子埋在梢林中的树叶底下,在那棵树上做上记号,悄悄地绕道走进了另一条沟,摆脱了敌人,保住了游击队的经费等。

  1963年12月,薛志勇任黄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后任县革委会副主任、主任、县委副书记、书记。在黄陵县工作18年,其中14年分管农业。面对黄陵县农业落后、经济作物产量低的状况,他积极推行农业新科技,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

  大种油菜,实施以油促麦、以麦带秋战略。黄陵土地条件很好,尤其塬区土层厚,土质好,但肥料不足,土壤瘠薄,专家称谓黄陵土地患有“贫血症”。1972年延安地区号召大种油菜,黄陵推广永寿县种植油菜的经验。从永寿请来5名农民油菜技术员,在阿党公社寨头河大队进行试种,因投劳少,技术措施赶不上而失败。1973年,薛志勇决定在蹲点的隆坊公社鲁村试验,亲自抓油菜生产,并和两名油菜技术员以及村干部一起立了“军令状”,明确提出:技术指导不及时,不到位,追求技术员责任,村干部不听技术员指导,由我薛志勇负责。这一年196亩油菜长势喜人,收割前测产,亩产在200斤以上,县政府组织各公社、大队、生产队、机关干部参观,无不翘指称赞,当年实际亩产达225斤。1980年,黄陵县油菜种植31000亩,平均亩产200斤,总产量620万斤,较1972年9100亩,净增21900亩,亩产增长5.3倍,总产增长17.9倍。从而结束了黄陵县干部群众没油吃的历史。

  改革旧的耕作方式。从黄陵塬区开始,在玉米种植上大胆将浅耕、平种和稀植的传统种植改为大垄沟播种。秋收玉米亩产达800—900斤,试验田达到1300斤。太贤公社玉米平均亩产800斤,全县平均亩产600斤。

  在川道推广间作套种。在川道地区水利设施较齐全的龙首村,选择了40亩水地,搞小麦玉米间套,采取宽窄行。小麦头一年9月份播种,第二年6月份收割;玉米当年4月份播种,9月份收割,充分利用了时间和行距的优势,达到了小麦、玉米两不误,双高产,小麦亩产量700多斤,玉米亩产量1300多斤,实现了吨斤田。在桥山公社张寨大队同样选择40亩水浇田,实施了粮菜间作,即玉米与洋芋,玉米与各种蔬菜间作,均获得粮食亩产1000斤,蔬菜收入1000元钱的收成。

  水稻种植从后川开始。黄陵县双龙、建庄、店头、桥山4个公社种植水稻历史悠久。却一直沿用老方法栽植,品种老,产量不过300—400斤。他组织农口几个干部,赴盛产水稻的宁夏考察学习,取得了经验,回县后,对本县的水稻种植进行改革。从宁夏请农民水稻技术员,将全县4000亩水稻全部推广拉线插秧,等距离密植,亩产从300多斤提高到700斤。

  在塬区积极推广旬邑县治田公社“三端”(路、渠、树端)一平(地平)经验。20世纪50年代黄陵县塬区,乡镇的道路都是沿着塬边自然走出来的,弯弯曲曲,很不方便。而且只能是一边村子受益。1974年他在鲁村蹲点时,有一个原任村干部给他建议,把隆太塬公路改在塬中间,两边村子都方便。他认为这个意见讲得很有道理,对群众有益,因而决定南北二塬都按照这个建议进行改路。开始阻力很大,就连他蹲点的鲁村群众对改路都不同意。他两次组织公社书记、社长、大队书记、队长400多人去旬邑县治田公社参观学习。回来后,经过两年的奋斗,南北二塬新修公路100多公里,隆太塬还铺了27.9公里柏油路。公路把绝大多数村子连接起来了,大大方便了人流和物流。群众初步认识到“要想富,修公路”的道理,并在公路两旁植树80多万株,修排水渠20公里。

  川道地区主抓改河造田。沮河流经黄陵川道,曲里拐弯,把川地切割得支离破碎,加之终年雨水的冲刷,使川地土层越来越薄,沙板地越来越多,遇到旱年,轻者减产,重者绝收。改河造田工程,采取打洞、劈山、大开挖等方法,从印台山、石山、呼家湾、龙首、上翟庄五处进行了沮河的改道,新造地400多亩,回水淤泥改造沙板地500多亩。

  利用水资源建设小型发电站。1966年为解决县城用电,他不辞劳苦,奔波于小型水电站的建设工地,利用张寨段,河道弯度大,河水落差大的特点,修坝、打洞新建水轮机发电站一处,装机容量130瓩。在上翟庄、麻湾村修建水轮机发电站两处,装机380瓩,解决了城镇机关、居民的用电问题。黄陵的水力资源丰富,沮河、葫芦河全年水量在一亿多立方。1970年,在郑家河建成总库容1200万立方的中型水库(郑家河水库)和三级抽水站,计划灌溉农田1.4万亩。1977年又在建庄公社闫村建成130万立方水库,从而解决了枯水期稻田用水问题。

  黄帝陵景观的治理。1976年,开始治理黄陵景观。在县城南山的荒坡、荒山、荒洼等地营造了1300亩油松林。经过近20年的生长,已成为遮天蔽日的松林,为黄帝陵景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薛志勇对黄陵县的文化、教育事业也付出了不少的心血。1979年黄陵县率先成立了文化局,黄帝陵管理所,组建了公社文化站,配备专门人才,在县、公社、大队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文艺、体育活动。

  1981年年底,53岁的薛志勇怀着眷恋的心情离开他生活和工作18年的黄陵县,走马上任延安地区行署副专员。

  刚上任他分管农业,依然保持在黄陵的工作劲头,经常深入县、乡、村和田间地头,推广科学种田,使全区粮食总产逐年增加,基本实现了197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五年粮食翻一番”的要求。

  1983年12月,行署决定他分管工业,他从头学起。工业抓什么?他认准是石油。为了扩大生产,1985年,他提出在有石油资源的县开发石油的设想。延长县克服重重阻力,率先成立了钻采公司,得到石油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肯定,还帮钻采公司制定了“旧井垫底,贷款起步,以油养油,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发展方针。之后,全区9个县都陆续组建了钻采公司。薛志勇带领人员奔波全国9大油田,求助了1000多万元设备,引进百余名工种技术人员,和地委、行署主要领导一起召开了“石油开发会议”,使延安石油开发步入快车道。

  1990年他离休后,又担任了地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主持延河川口段改河工程指挥部的工作。经过两年奋战,工程胜利竣工,不仅为210国道改建创造了条件,还增加耕地9.4公顷,扩大灌溉面积66.7公顷,保护农田135公顷,受到领导和群众的交口称赞。

  2006年,薛志勇担任老促会名誉会长,1983年全国第二次工业普查荣获省级先进工作者;1999年被中共延安市委、市政府、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评为老干部先进个人;2001年被延安市评为市级精神文明先进个人。2005年被延安市评为延安市老干部先进个人。

  王泽英

  王泽英,男,汉族,1934年11月出生,陕西省富平县人。中专学历,195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政工师。

  1951年先后任子长县林业站站长、县委办公室主任、中共延安地委政研室研究员、中共延安地委秘书;1973年1月任中共黄陵县委委员、县革委副主任、主任,县长,1981年任县委书记;1983年9月任中共延安地委常委、宣传部长、秘书长;1985年1月任中共延安地委党校校长;1986年2月任延安地区行署常务副专员;1990年6月任中共陕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1995年5月退休。

  王泽英调黄陵县工作后,为黄陵经济、社会发展做了许多工作:

  一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1980年在全县开展了农村文化建设,1981年群众捐款和青年义务劳动筹资1340元,社队自筹61600元,县财政补助23000元,在年底办起公社文化站5个,大队文化室33个,大队业余剧团8个,文艺宣传队49个,皮影剧团1个,业余创作编写组27个,读报组147个,组建农民篮球队38个,新建公社露天剧场4个,设置黑板报205块,电视差转台5个,设立农村电视收看点74个。

  二是推行生产责任制,用政策调动社员的积极性。认真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不断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加快农业生产发展步伐。1980年以来,各级领导深入农村,大力推行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麦、油生产上显示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一是统一经营,联产到劳,超产全奖,减产全赔。这种形式占到全县核算单位总数的45.7%;二是包产到组、到户,全奖全赔,占25.4%;三是统一措施,统一播种,田间管理责任到劳、到人,不联系产量,占31.7%;第四种是包产到户。从这几种形式看,由于任务具体、责任明确,奖罚严明,基本上克服了过去“上地一条龙,干活一窝蜂”的现象。因此,全县油菜间苗工作只用了10天左右的时间就基本完成,出现了一人承包全家出动,亲帮亲邻帮邻、男女老少齐出动、家家户户门上锁的可喜现象。

  三是实行科学种田,狠抓关键措施。主要做法是:合理倒茬,培肥地力,不断提高施肥水平。逐步扩大油、豆、草面积,实行麦、油、草倒茬轮作。1981年全县小麦“三茬”面积达到4.7万亩,占到麦田总面积的47%,为小麦丰收打下了基础。1981年夏收以后,各公社对机耕人员普遍推行责任制,落实机耕任务,制定奖罚办法。在播种方面,根据多年的实践,油菜的最佳播种时间是8月下旬,小麦是9月上中旬。1980年,秋播各社队都根据自己的气候、地力特点,确定了适时播期,普遍使用了7行条播机和14行条播机播种,大大缩短了播期,油菜7天左右,正茬小麦10天左右就全部播完。油菜、小麦按气候资源特点,适时播种,既避免了麦油冬旺,又确保了苗齐苗壮。

  四是实行经济合同,组织力量打好总体战。在总结1979年大办油菜丰产方经验的基础上,播种前,地区农业局、粮食局、农行、供销社、农机局5个单位和黄陵县签订了1981年油菜生产合同。合同规定:播种面积3万亩,总产300万斤,拨给县农业技术培训经费2万元,增加贷款40万元,增供磷肥800吨,征购菜籽150万斤,顶夏粮300万斤,并要如数归还贷款。为了保证这项计划的实施,县上及时组织县农业局、粮食局、农行、供销社、农机局等5个部门与各公社协商,签订了同样的合同。合同明确规定了各自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公社各有关单位和生产队也签订了合同。一年来,各方面都积极地履行了合同的有关规定,油菜取得大丰收。17848亩丰产方油菜,总产416万多斤,占全县油菜总产的69%。收获后,向国家交售油籽470多万斤,超额完成合同所定指标的233%,归还贷款50.4万元,除还完油菜贷款,还归还其他到期贷款8万多元。

  五是狠抓技术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1979—1980两年县上办油菜技术员培训班,为社队培养油菜技术员260人(次),播种前组织了3个油菜生产技术传授小组,分别到各公社向群众宣讲油菜生产技术,听众达2000多人次。全县农民技术员200多人,其中油菜技术员12名。

  1983年9月,王泽英调任中共延安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地委秘书长、地委党校校长,后任行署常务副专员等职务。曾牵头调查制定了全区经济战略规划,形成大力发展“烟、果、羊、薯”四个主要产业和工业方面一线(西包公路)五区(黄陵店头煤炭工业区,交口河、茶坊石化工业区、延安轻工业区,姚店重工业区,子长、永坪以煤、油、电为主的能源工业区)七重点(石油、煤炭、卷烟、毛纺、电力、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的开发思路。作为主管领导,延安的西延铁路秦(家川)延(安)段的复工建设,延安炼油厂建设,延安热电厂建设,延安烟厂二期技改工程从立项、筹资到施工,他都全力以赴,倾注过不少汗水和心血。

  1990年6月王泽英调任陕西省烟草专卖局局长。上任后,他提出的抓骨干企业、上质量档次、创名牌效益的发展思路,在发展陕西烟草工业中形成普遍共识。他提的“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思路,进一步拓宽了全省烟草经济发展的路子。1992年1月,王泽英在全国烟叶生产、收购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1993年荣获全国烟草系统经营管理先进个人。

  退休后,任陕西省书法协会副会长;1995年5月—1999年任陕西省烟草学会理事长。

  王泽英爱好写作,曾先后在《红旗》杂志、《人民日报》《陕西日报》《中国烟草》等中央和地方报刊发表文章多篇;并参与编写《企业成功辞林》《企业成功荟萃》《黄帝陵书法集》《脚印》等书。

  杨德虎

  杨德虎,男,汉族,1933年出生,陕西省绥德县人。1945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学历。

  1958年从西安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毕业后在延安大学任教;1962年调延安地委工作,历任地区革委会办事组副组长、宣传部副部长、副秘书长、党史办主任;1983年任中共黄陵县委书记;1985年任延安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1997年离休。

  离休后任延安市老年学会会长、延安市发挥老干部作用指导中心副主任、延安市干休所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1959年被评为陕西省青年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1972年出席全省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先后4次参加全省、全国老年学研究交流会,撰写的论文被提名为优秀奖、个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张志清

  张志清,男,汉族,1937年12月出生,陕西省黄龙县人。大专学历,195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1月参加工作,历任共青团延安地委书记、宜川县人民政府县长,志丹县人民政府县长、中共志丹县委书记;1985年1月任中共黄陵县委书记;1988年2月任延安地区行署副专员;1988年11月任中共延安地委副书记;1994年3月任延安地区行署专员;1997年1月任延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期间当选第八、九届省人大代表;1999年7月兼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在担任延安团地委书记期间,他利用延安这个特殊地位和青年工作的特点,关心当年插队的北京知青,帮他们解决困难,办了许多的好事,他们都很感激。一对移居香港、资产达几十亿元的北京知青,不忘张志清在困难时帮助他们,后来投资1800万元在插队的延长县交口镇建起一所新型中学。

  1979年,他被调任志丹县革委会主任。上任后,面对的是志丹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搞强迫命令,全县挂起来的干部达3300多人、10人被关押的现状。张志清顶着四面八方的压力,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分别情况,区别对待,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将3000多名被挂起来的干部全部予以平反,得到群众拥护,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使志丹重振雄风。

  1985年1月上级决定,调张志清任黄陵县委书记。当时正遇黄陵古柏被砍伐事件,一时惊动朝野,举国关注。他上任后,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砍伐古柏的事有,但砍伐的是几棵老树、病树,属正常砍伐,不像媒体报道的那么玄乎。他多方做工作,才使这件事得以平息。

  为了使黄陵经济迈上新台阶,张志清理出工作重点,即:“管庙、护林、旅游、建设、发展”的十字方针。

  第一件是整修黄帝陵。黄帝陵一期整修工程,从他手里开始,轩辕黄帝石雕像,在他手里雕成。他还提出每年清明节的祭陵,应由省一级政府作为主祭,并将这个建议申报地委、省委。李瑞环来黄陵视察时,他又将这个想法向李瑞环作了汇报,并取得李瑞环的支持。此后,黄帝陵清明祭祖活动升格为由陕西省省长主祭,延安地区专员(市长)、黄陵县长陪祭,国家领导人参加。这一仪式延续至今。

  第二件是开发店头煤田。修通店头至秦家川铁路,并在秦家川建立了煤台实行“三点一线”战略。“三点”是指店头、县城、秦家川,“一线”是指秦家川到店头这条铁路线。三点一线经济战略的实施,为黄陵县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店头煤田的开发,成为黄陵经济的增长热点,并拉动了其他经济的发展。

  第三是发展农业。到1987年11月15日他离开黄陵时,黄陵县已实现了全地区第一个财政自给县,在全省排名第十七位,在陕北高原数一数二。全县村村通电、通公路、通自来水。

  1987年底,张志清调回地区,先后担任行署副专员、地委常务副书记、行署专员。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延安如何发展,他提出:“走出延安,加强外联,打延安牌,重振延安雄风”的构想。这10年中,由他带队,考察了上海市宝山区、福州市、山东潍坊、深圳龙岗,与他们结为友好互助地区,并且主动修复了与甘肃庆阳、山西吕梁的兄弟地区关系。1989年,与江西吉安地区合作出版《从摇篮到圣地》一书。1994年,筹办北京回延知青座谈会,在北京、上海、深圳、福州等地召开延安希望工程新闻发布会。

  他还风尘仆仆,走遍了全区每一个乡镇,抓了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的扶贫开发,至1999年,国家定的8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67万贫困人口的温饱得到解决。

  石油是延安的支柱产业,为了加快石油发展,他大胆提出,在区属延长油矿下面,重点发展县石油钻采公司;实行延长油矿西进战略,加紧勘探和资源划分;扩大化工生产,建设延安炼油厂二期工程等。随着石油的快速增长,延安经济的飞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997年,延安地区改为延安市。张志清从行署专员岗位上调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在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行使监督职能中纠正冤假错案。根据市委安排,建立了扶贫和党建的联系点。位于长城边上的吴旗县铁边城镇的铁边城行政村,是他的扶贫点。他来时,这里已连续干旱五年,满目凄凉。他发动群众修地造田,一年下来,每人平均三亩口粮田,基础设施和农民的生存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黄陵县阿党乡的咀头村,是张志清的党建联系点,他出谋划策,已将咀头村建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观赏农业村、生态果园基地。

  退职修养后,张志清整理出版了《岁月有痕》(张志清文集),积极参与社会团体活动,担任陕西黄河经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延安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继续为延安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余热。

  马占国

  马占国,男,汉族,1955年7月出生,陕西省绥德县人。197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机械工程师。

  1974年5月在绥德县农村劳动,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1975年10月在西北农学院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学习,任班党支部书记,1978年12月毕业留学院水利系任教,并担任学生政治辅导员;1979年9月调共青团陕西省委工作,任省学联副主席;1979年11月,省委抽调赴安康地区检查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工作;1981年3月,任省委直属机关团委书记;1982年10月,任中央整党联络组联络员、陕西省委整党联络员;1984年12月,任团省委副书记、省少工委主任;1985年11月任中共黄陵县委副书记,1987年11月任县委书记、县人武部第一政委;1991年1月调任省水土保持局党委委员、副局长;1992年5月调海南省文昌县任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政委;1993年7月任海南省机械工业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机械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兼任海南省汽车工业贸易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1998年12月,任海南省机械工业总公司党委书记,期间于1998年9月至2000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班学习;2001年4月,任海南电网海口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兼任海南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海南省政工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研究会会员、沿海城市电力政研会副会长;2004年12月,任海南电网公司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政工部主任。

  任中共黄陵县委书记期间,注重调查研究,大力发展经济,狠抓精神文明建设。首次召开了黄陵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会,制定出《黄陵县1988—200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经县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主持编写了《黄陵在改革中前进》一书,总结推广了黄陵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十个方面的典型经验;推行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对党政事业单位干部实行“三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干部、职工聘用制)”;推行煤炭统管改革,对煤炭生产、销售实行“统一计量、统一价格、统一发票、统一结算、统一管理”;启动整修黄帝陵工程,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开展整修集资募捐工作,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的支持;并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1989年“重阳节祭祖”活动。

  张棠棣

  张棠棣,男,汉族,1938年4月出生,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197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高级农艺师。

  1962年9月西北生物土壤学院土壤系土壤地理专业毕业,分配至省属槐树庄农场从事管教工作;1970年1月在富县农村插队蹲点;1972年1月调县体育运动委员会工作;1975年调县农业局工作;1979年4月任县土壤普查办公室副主任;1981年任县农业局副局长、县农业区划办公室副主任;1983年12月后,历任县委农工部部长、经济部部长;1984年12月任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85年8月调黄陵县人民政府任副县长,1986年任常务副县长,1987年12月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1992年10月任县委书记,1997年1月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1998年1月任调研员;1998年8月退休。

  在黄陵工作期间,重点抓了农业、工业和教育文化建设。农业方面,完成了全县农业区划工作,形成《土壤普查报告》和《农业区划报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1989年起,逐步实施农村水、电、路等改造工程,至1992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山区县村村通电、通自来水、通公路、通广播电视,是全省第一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达标县。工业方面,针对黄陵煤炭运销混乱的问题,建设黄陵煤炭计量站,解决了煤炭年60—80万吨的拖吨问题,彻底改善了财政状况。同时,开通了黄陵县城和店头镇程控电话,在全省率先甩掉了“摇把子”人工电话。文化方面,完成了建国后黄陵首轮县志纂修任务,恢复了乡镇文化站,完成了黄帝陵整修一期工程。

  薛光明

  薛光明,男,汉族,1946年12月出生,陕西省子长县人。大学学历,197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8年在甘泉城关镇红旗大队插队;1970年10月招为国家干部,分配到延安城区柳林公社革委会工作;1973年在延安市柳林公社(城区柳林与延安县柳林公社合并)办公室工作;1976年任延安地委工交部干事、副科长;1983年任延安地区百纺二级站副经理,1986年任党总支书记;1987年任中共甘泉县委委员、常委、政府副县长;1990年任延安地委财委副主任;1991年任中共黄陵县委委员、常委、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1996年任县委书记;1999年12月任延安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2004年8月任协理员。

  在黄陵县工作期间,在全市第一个建成了三甲级医院,第一个实现了村村通电,第一个验收通过了双基达标,第一个开通了移动电话,第一个架起了县、乡有线电视,第一个实现了农村自来水,第一个达到县、乡公路柏油化,第一个财政税收超亿元,第一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1992年8月县上自筹资金修通了城内到店头塬区二级公路;破土动工了黄帝陵整修工程,为黄陵县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合元

  高合元,男,汉族,1955年8月出生,陕西省绥德县人。大专学历,197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3年10月在延长县交口公社枣坪小学任教;1976年10月在延安地区农机学校学习,1979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1981年7月调延长县信访局工作;1982年7月任刘家河公社党委副书记,后历任乡长、党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1990年2月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92年9月任志丹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期间于1994年5月至1996年7月在延安地委党校学习;1997年2月任中共志丹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1999年3月任中共黄陵县委书记,期间于2000年9月至2001年1月在中央党校县(市)委书记干部进修班学习;2003年8月当选延安市委常委,同年10月任中共延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06年任中共咸阳市委常委、纪检委书记。

  赵辉远

  赵辉远,男,汉族,1961年4月出生,陕西省富平县人。198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3年8月西北政法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分配到榆林地区计委工作,先后任副科长、科长;1992年12月任榆林市(县级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期间于1992年12月至1993年9月在山东省济宁市中区挂职任副区长,1996年9月至1997年7月在省委党校中青班学习;1997年12月任中共吴堡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1999年11月任中共黄陵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2003年10月主持县委全盘工作,2004年7月任县委书记;2006年7月调离黄陵,2007年任秦岭国家植物园党委副书记。

  邱振孝

  邱振孝,男,汉族,1929年10月出生,陕西省子洲县人。中专学历,194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3月在绥德师范上学;1945年10月在绥德警备区司令部任译电员;1948年3月参军,曾参加了太原、榆林、宁夏战役,在榆林驻防任机要股长、副科长;1951年任中共延安地委秘书;1959年1月任中共黄陵县委书记处书记、副书记、代书记;1956年6月任中共洛川县委副书记:1969年任中共宜川县委副书记;1972年8月。任延安地委农工部副部长,1978年任地委副秘书长,1980年任地委农工部部长;1990年离休。

  白耀祥

  白耀祥,男,汉族,1925年2月出生,陕西省宜君县人。高中文化,194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政工师。

  1948年3月在宜君县偏桥新民乡当文书,同年6月任偏桥区委组织科长;1949年在宜君县委通讯组当干事;1950年6月任偏桥、焦坪区委副书记、书记;1953年4月任中共宜君县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期间在西北党校理论班学习8个月;1955年1月任延安地区百货公司秘书科长;1957年7月任中共宜君县委常委、宣传部长;1958年8月黄(黄陵)、宜(宜君)合县后任中共黄陵县委常委、宣传部长;1960年6月任中共黄陵县委常委、副书记;1961年9月黄宜分县后任中共宜君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1964年10月任安康地区镇坪县委书记、人武部第一政委,“文革”期间遭到错误批判;1973年4月任黄龙县革委会主任;1977年12月任中共宜川县委常委、副书记,期间在省委党校学习3个月;1979年1月任中共吴旗县委常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1981年1月任桥山林业局党委书记、顾问;1992年离休,经省委批准享受地(厅)级待遇。

  离休后,手不释卷,笔耕不辍,苦研书法,自得其乐。为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协会会员,其书法作品先后在黄陵县、宝鸡市、全省煤炭系统、省政府老干部活动中心展出,并多次获奖。

  李枫

  李枫,男,汉族,1929年12月出生,陕西省宜川县人。195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文化。

  1948年7月在宜川县西平原乡、交里区当文书;1954年4月调宜川县公安局任秘书科长、经审科长;1954年7月调延安地区公安处秘书科工作,1955年8月任劳改科副科长,1957年9月任秘书科副科长,1959年8月任科长,期间于1959年10月至1961年4月在北京中央政治干校学习;1962年8月任宜川县公安局教导员;1965年4月任吴旗县公安局局长;1969年8月任吴旗中学革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1972年6月任中共吴旗县委政法组负责人;1973年6月调任中共延安地委政法组预审组组长,10月任延安地区公安局预审科长;1977年3月任延安地区民政局副局长;1979年12月任中共黄陵县委副书记,1990年12月任县委顾问;1994年4月离休。

  离休后,负责黄陵县老年门球协会工作,曾代表延安市带队先后到绵阳市、庐山市参加全国部分省市老年门球比赛,分别获第七名、第三名。

  段长夫

  段长夫,原名段长富,男,汉族,1938年12月出生,陕西省宜君县人。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学历。

  1951年7月在陕西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学习,1952年毕业分配到宜君县联社工作,历任保管员、统计员,1956年任统计股股长;1958年3月下放宜君县城关区段树村劳动锻炼,年底调回县政府计统科当干事;1959年宜君、黄陵合县后留黄陵工作,在县计委当干事;1970年调店头煤矿工作,任矿革委会常委兼生产组长,1971年5月任矿革委会副主任;1973年3月调任县计委副主任,5月任县革委会工交办副主任,兼党总支副书记;1975年10月任黄陵化肥厂筹建处副主任,后任厂党委副书记兼副厂长、党委书记兼厂长;1980年10月调任延安化肥厂党委副书记兼厂长;1982年9月任中共黄陵县委副书记,1989年任县委调研员,1998年退休。

  赵则

  赵则,男,汉族,1944年10月出生,陕西省延长县人。大专学历,197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年8月在延长县从事教育工作;1976年1月任中共延长县委办公室秘书、副主任、主任;1985年4月任延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91年7月任中共黄陵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1991年10月任延安林校校长;1993年1月任中共延安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95年8月任延安地区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2000年2月任延安市经济研究中心协理员;2005年退休。

  在黄陵工作期间,撰写的《寄语青年朋友》《党旗下成长的重要性》两首诗,被省文化厅收录在《诗歌集》里;在延安地区体改委工作时,在《延安报》发表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勿使权力异化》《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争议》《长与短》《敬酒也得讲文明》《退解》等论文10多篇。

  梁宏贤

  梁宏贤,男,汉族,1958年10月出生,陕西省绥德县人。大学学历,198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5年1月在靖边县新农村公社瓦房大队插队;1977年3月,在靖边县白湾子公社任教;1978年4月在西北大学经济系学习;1981年12月在延长县张家滩公社工作;1984年1月任延长县经委副主任;1984年12月在延安地委组织部工作,1985年9月任延安地委组织部副科长,1989年9月任科长;1992年10月任中共黄陵县委副书记;1997年2月任中共富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1997年10月任县委书记,期间在陕西省高级经济管理人员培训班学习;1999年9月任延安市政府秘书长、政府办党组书记,12月任市政府党组成员、政府办党组书记、秘书长,2001年8月任副市长、党组成员;2003年6月任中共延安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白桉定

  白桉定,男,汉族,1959年4月出生,陕西省清涧县人。198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

  1978年8月在安塞县良种场插队,1980年4月调县税务局工作,1982年11月调团县委工作,期间于1983年5月至1985年7月在延安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86年7月任共青团安塞县委副书记、书记;1990年1月任楼坪乡党委书记;1992年1月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期间于1992年2月至8月在山东省诸城县挂职;1993年2月任安塞县县长助理,兼任县人劳局局长,期间于1995年8月至1997年12月参加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班学习;1996年7月任安塞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期间于2000年7月至2002年7月在西北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生班学习;2000年10月任中共黄陵县委副书记,2006年9月调离。

  李一泉

  李一泉,男,汉族,1928年12月出生,黄陵县隆坊镇人。194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文化。

  1949年1月在隆坊区政府工作,任秘书、保安助理员;1950年4月在黄陵县公安局工作,任秘书;1952年任县政府副政务秘书(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县财政科长和文卫科长;1953年春参加平息“一贯道”武装暴乱;1954年后,历任县政府建设科科长、农林水牧局局长、水电局局长、县委农工部部长;1964年在延安地委农工部工作,期间曾在金盆湾“五七”干校学习;1969年任安塞县革委会核心小组成员、副主任;1974年任中共洛川县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1978年任中共黄龙县委书记、武装部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1984年任黄陵县人大常委会主任,1987年6月任县委调研员;1990年12月离休。

  张炳升

  张炳升,男,汉族,1934年12月出生,黄陵县桥山镇道北村人。195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学历。

  1948年7月在黄陵县人民政府当通讯员;1950年9月在县桥山供销社当营业员,期间于1952年5月至10月在陕西省合作干校学习;1952年11月在县城关供销社当会计;1955年12月任县联社供销经理部财会组长;1957年3月调县商业局,历任会计、人事科员、人事股长,期间于1959年5月至12月在延安地委党校学习;1968年9月调县革委会整党办公室工作;1969年3月任县养路段党支部书记;1971年1月任延安地区商业局铜川转运站政工组长;1974年7月任延安地区副食公司党总支书记、革委会主任,1975年10月任经理;1981年7月任中共宜君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84年3月任黄陵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7年5月任主任;1993年5月任中共黄陵县委调研员;1996年11月离休,1998年1月因病逝世。

  陈学仁

  陈学仁,男,汉族,1942年2月出生,陕西省西安市人。196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

  1962年7月在黄陵县建庄公社张庄村插队,期间于1970年10月当选中共延安地委委员;1970年11月任建庄公社党委副书记;1974年6月任中共黄陵县委常委;1974年10月任店头公社党委书记;1976年12月任县委常委;1979年6月任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1980年12月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期间于1982年3月至1984年1月在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1984年1月任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1987年5月任县委委员、政协黄陵县委员会主席;1998年1月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2002年3月退休。

  李兴斌

  李兴斌,男,汉族,1946年10月出生,陕西省绥德县人。197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

  1970年7月在黄陵县田庄中学任教,1974年7月任副校长;1979年10月任中共黄陵县委宣传部理论教员、副部长;1984年1月任县委组织部部长;1985年6月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87年12月任政协黄陵县委员会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部长;1991年9月任县委副书记;1992年1月任中共洛川县委副书记;1997年8月任中共黄陵县委副书记;2002年3月任黄陵县人大常委会主任;2007年3月退休。

  寇建荣

  寇建荣,男,汉族,1927年2月出生,黄陵县侯庄乡寇家湾村人。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学历。

  1949年2月在黄陵县桥山镇肖川小学任教;1951年调县法院任书记员;1953年调县公安局任政治协理员,1956年任局党支部书记,期间在西北政法学院学习8个月;1958年8月任田庄公社副社长;1959年任桥山公社党委副书记,期间先后在延安党校和省委党校学习,在延安从事重新登记党员工作;1965年任店头公社社长、党委书记;1969年先后任张寨水电站筹备站副站长、百货公司革委会主任;1970年任县农机厂革委会主任;1973年任县法院院长;1978年4月在中央政法干部学院学习;1979年任县委常委、县公安局局长;1981年当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0年12月离休。

  杨志英

  杨志英,男,汉族,1933年9月出生,黄陵县隆坊镇温家咀村人,中专学历。

  1951年在延安师范培训班学习,结业后在延安工作,历任南关一小、桥沟小学教师,市场沟小学校长,延安民众剧团书记,中共延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1963年调回黄陵县工作,历任县委组织部干事,机关工委书记,太贤公社、侯庄公社党委书记,县文卫办主任,县委宣传部部长,县联社书记,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6年7月病逝。

  孙秀莲

  孙秀莲,女,汉族,1933年9月出生,黄陵县桥山镇龙首村人。195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文化。

  1953年3月在黄陵二区工作;1955年5月,先后在洛川县旧县乡、县妇联从事妇女工作;1966年5月调志丹县工作,历任县妇联主任、县委政工组副组长;1970年11月任中共黄陵县委政工组妇女组长;1973年1月,任县妇联主任;1976年1月任县知青办主任;1980年12月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6年12月任县政府咨询员;1990年12月退休。

  霍翠玲

  霍翠玲,女,汉族,1937年2月出生,陕西省绥德县人。中专学历,妇产科主治医师。

  1951年2月在延安卫校学习;1952年4月在吴旗县医院、黄陵县医院工作;1984年4月任政协黄陵县委员会副主席;1990年3月任黄陵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3年12月退休。

  程贵芳

  程贵芳,男,汉族,1937年8月出生,河南省叶县人。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

  1955年3月在中南军区空军高炮111师535团服役,历任班长、排长、连长,期间在大陆对台作战中荣立三等功3次;1965年12月在兰州军区工作,历任作战股长、营长、团参谋长,期间参加援越抗美作战一年半;1978年8月转业,任黄陵县革委会常委副主任;1979年9月任黄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85年6月任政协黄陵县委员会副主席;1986年1月任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副主任;1996年3月退休。

  冯自修

  冯自修,男,汉族,1937年11月出生,陕西省潼关县人。195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学历。

  1956年6月在店头农技站工作;1958年12月在黄陵县农林水牧局工作;1968年3月任黄陵县“五七”干校校长;1969年12月任黄渠农场气象站党支部书记;1970年2月任黄陵县革委会生产组农业组组长;1974年先后任龙首公社革委会主任、党委书记;1977年2月任隆坊公社党委书记;1979年12月任县委农工部副部长、部长,农工部撤销后任县委整党办主任;1985年4月任县公安局教导员;1986年2月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6年3月退休。

  党文镒

  党文镒,男,汉族,1937年11月出生,黄陵县侯庄乡闫塬村人。196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

  1956年7月洛川师范毕业分配到黄陵县从事教学工作,先后在仓村乡王村小学,城关镇石山小学、城关小学,隆坊小学任教;1961年2月任双龙完小主任、校长;1965年8月任城关二完小教导主任;1973年3月任县教研室主任;1978年4月任县广播站副站长;1980年1月任隆坊公社党委副书记;1985年12月任县人事劳动局局长;1988年6月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91年3月任县委副书记;1993年3月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8年12月退休。

  1991年1月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先进组织工作者,1995年1月被聘为黄陵县公安局廉政执法监督员,1997年3月被市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评为全市乡镇党委建设优秀工作队员。

  秦耀英

  秦耀英,男,汉族,1940年11月出生,黄陵县阿党镇东龚园村人。196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初中文化。

  1958年12月入伍,历任通讯员、班长、副排长,期间参加了西藏平叛、土改及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荣立三等功1次;1964年10月在洛川县参加社教运动;1966年7月任黄陵县双龙公社武装专干;1968年8月任桥山公社武装专干;1970年8月历任侯庄公社副主任,副书记、主任,书记;1981年9月任桥山公社党委书记;1985年1月任县劳动人事局局长;1987年1月任县农委书记、主任;1992年11月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9年1月任调研员;2001年1月退休后任县老促会常务副会长。

  郑云鹏

  郑云鹏,男,汉族,1941年3月出生,黄陵县田庄镇人。197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学历。

  1961年7月在黄陵县城关二小、田庄中学任教;1971年12月在县委政研室、文教局工作;1978年7月在县教育局工作;1983年3月任中共黄陵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委员,1984年6月任副书记,1989年12月任书记;1992年10月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2年退休。

  党智才

  党智才,男,汉族,1945年9月出生,陕西省富县人。197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

  1967年4月在黄陵县隆坊公社卜巷村小学任教;1969年8月在店头煤矿当工人;1971年12月先后在隆坊公社、县联社、县财贸政治部、县委政法组工作;1979年9月任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员;1983年2月任隆坊公社管委会主任,后历任田庄镇、桥山镇党委书记,县委政法委副书记;1986年12月任店头镇镇长;1990年2月任县商业局局长;1992年11月任县委委员、县人民法院院长;1997年12月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5年1月退休。

  吴金玉

  吴金玉,男,汉族,1946年2月出生,陕西省宜川县人。中专学历,副主任医师。

  1968年在黄陵县店头煤矿医务室工作;1972年在店头地段医院工作;1975年在隆坊地段医院工作;1981年调黄陵县人民医院工作,历任内科副主任、主任,期间于1985年参加省卫生厅主办的内科主治医师培训班学习1年,1989年当选县政协委员,1991年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1993年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于1997年至2000年兼任县人民医院院长;2007年3月退休。

  梁志超

  梁志超,男,汉族,1946年2月出生,黄陵县太贤乡北村人。196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

  1964年8月在黄陵县户村小学、城关一小任教,期间曾在延安师范师训班学习;1966年12月先后在城关一小,北村、真村、龙首中学任教导主任、校长;1974年1月任龙首公社组织委员,1976年任党委副书记;1982年9月先后任县信访办主任、科协副主席、科委副主任;1986年4月任县委组织部落实政策办公室副主任,1987年2月任副部长;1992年10月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期间于1993年9月至1995年12月在中央党校本科班学习;2002年10月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7年3月退休。

  曾当选政协黄陵县第二届委员会委员,黄陵县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延安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

  贾永录

  贾永录,男,汉族,1947年5月出生,黄陵县隆坊镇南常村人。197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

  1970年6月先后在黄陵县隆坊税务所、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工作;1976年7月先后任县财政局、税务局副局长;1983年12月任县经委副主任;1985年12月任店头镇人民政府镇长、镇党委书记;1987年4月任县委委员、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91年10月任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期间于1993年9月至1995年12月在中央党校本科延安学区领导干部班学习;1997年11月任县委副书记;2002年12月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2007年9月退休。

  窦建民

  窦建民,男,汉族,1948年3月出生,陕西省兴平县人。198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

  1969年11月宝鸡石油学校毕业分配到宝鸡石油机械厂工作;1975年11月调陕西省柴油机厂工作,历任电气技术员、工程师、动力车间技术组长、电气组长、工段长,期间于1983年8月至1985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社科系学习;1985年7月任陕西柴油机厂动力二分厂党委副书记(副处级);1988年7月任志丹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91年11月任黄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97年12月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7年9月退休。

  杨春荣

  杨春荣,男,汉族,1927年10月出生,陕西省宜君县人。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初中文化。

  1948年在宜君小学、五里镇完小任教员、校长;1954年任延安专员公署办公室秘书、副主任、主任;1960年4月任延安专员公署党组成员,期间参加了洛川、黄陵“四清”教育运动;1966年5月任中共黄陵县委常委、县人民委员会党组书记、代县长、县长、县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1969年4月任延安地区机械厂革命委员会主任;1971年4月任延安城区党委副书记、城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2年3月撤区设市,任中共延安市(宝塔区)委副书记、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5年8月延安市与延安县合并(县级市)后任县委副书记,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主任;1979年12月任延安市(宝塔区)委副书记、书记,市长;1981年11月任延安地委常委、延安市(宝塔区)委书记、市(宝塔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市人武部第一政委;1984年12月任市(宝塔区)人大常委会主任;1987年5月退居二线,任延安市(宝塔区)委调研员;1988年4月离休。

  杨海潮

  杨海潮,男,汉族,1934年11月出生,黄陵县桥山镇下王村人。195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初中文化。

  1951年11月,先后在黄陵县文化馆、县书店、县人委文教科、县人委办公室、隆坊公社、县委办公室从事助教、营业员、会计、收发、信访及文书工作;1965年1月任田庄公社党委副书记(因当时在延安搞社教未到职);1965年7月任县人委办公室副主任;1968年11月任县革委会生产组副组长;1971年11月任隆坊公社党委书记;1974年12月任县委农工部部长;1978年3月任县革委会副主任,1979年9月任县委副书记,1982年2月任县人民政府县长;1983年12月任中共甘泉县委书记;1986年1月任延安地区桥山林业局党委书记;1989年4月任中共黄陵县委咨询员;1990年7月病逝。

  许胜利

  许胜利,男,汉族,1945年6月出生,陕西省扶风县人。197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

  1968年9月西北农学院农业经济系毕业分配到陕西省周至县西骆峪水库工作,后到解放军华阴农场劳动锻炼;1970年3月调子长县工作,先后在县百货公司、县商业局,县委、县革委会办公室工作;1975年10月任县商业局副局长,县委办、政府办副主任;1980年7月调任延安地委宣传部政秘科副科长、文卫科科长,1983年9月任地委农工部副部长;1985年5月调任中共黄陵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副书记、县长;1987年调任中共甘泉县委书记;1992年调延安地区工作,1993年1月任地委组织部部长,1994年任地委委员,1997年延安地改市,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97年7月任延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99年任陕西省农业厅副厅长;2006年1月退休。

  崔文瑞

  崔文瑞,男,汉族,1946年9月出生,甘肃省宁县人。大学学历,中国共产党党员。

  1966年8月在甘肃省平凉地区气象局工作;1968年2月先后在清涧县中队、富县人武部、延安军分区政治部当干事,司令部任政治协理员;1983年4月任洛川县人武部副部长(期间于1983年6月在解放军南京高级陆军学校学习);1986年2月任黄陵县人武部部长、中共黄陵县委常委;1992年10月任中共黄陵县委常委、副书记、县长;1999年11月任延安市民政局局长、党组书记;2004年1月任延安市民政局调研员。

  1998年12月,被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评为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个人。

  王延生

  王延生,男,汉族,1956年5月出生,陕西省临潼县人。197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

  1975年3月在延安市桥沟公社一里坡村插队;1978年3月在延安大学学习,1982年1月毕业后留校任团委干事,1985年6月任团委书记;1987年11月调任共青团延安地委副书记;1993年8月任延安地区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副主任,期间于1995年9月至1996年7月在西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硕士研究生班学习;1998年2月调任中共黄陵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99年3月任代县长,5月任县长,10月调任中共横山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2005年9月任中共榆林市委副秘书长。

  李慎健

  李慎健,男,汉族,1961年11月出生,山西省临猗县人。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

  1980年12月在延安地区建行中心支行工作;1983年7月调地区计划委员会基建科工作,期间于1985年9月至1987年7月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计划经济大专班学习,1992年7月任计委基建科副科长、基建(投资)科科长;1997年1月任延安市计划委员会基建(投资)科科长;1999年6月任市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期间于1999年4月至2001年4月参加“双万”工程在甘泉县东沟乡蹲点扶贫;2002年1月任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期间于2002年10月至2003年1月在广东省江门市环保局挂职,于2003年7月至12月在陕西省开发银行挂职;2004年7月调任中共黄陵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代县长,2005年2月,当选县人民政府县长;2006年7月调离黄陵;2007年任延安市计划生育局局长。

  王秉照

  王秉照,男,汉族,1925年10月出生,山西省曲沃县人。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小文化。

  1948年6月,在黄龙县三岔区当教师、文书;1949年任三岔区委宣传、组织委员;1954年任黄龙县圪□区区委书记;1955年任中共黄龙县委秘书、办公室主任;1958年黄龙、宜川合县后任县委办公室主任;1960年任中共宜川县委农工部部长;1961年黄龙、宜川分县后任中共黄龙县委副书记;1969年在省委党校学习9个月,后任延安地区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革委会副主任;1971年调任黄陵县革委会副主任,后任黄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79年任中共宜君县委副书记;1984年任耀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7年7月离休,1988年4月病逝。

  胡树民

  胡树民,男,汉族,1927年10月出生,陕西省宜君县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学历。

  1946年在雁门支队从事地下情报交通工作;1948年在宜君县城关派出所工作,年底任所长;1949年调任城关区委宣传科长;1951年调延安地委组织部组织科工作,1956年任副科长,1957年任科长;1959年任延安地委党校办公室主任,1969年任党校革委会副主任;1976年调任延安东风化肥厂筹建政工组组长、革委会副主任;1977年调任中共黄陵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82年调任延安地区桥山林业局工会主席、顾问;1990年10月离休。

  马延平

  马延平,男,汉族,1953年8月出生,陕西省洛川县人。197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

  1970年9月在黄陵县化肥厂当工人;1972年12月在兰州空军高炮第十三师三十八团服役、任无线电班班长;1977年5月在黄陵县店头公社、县财贸部、县人大工作;1983年3月先后任隆坊公社党委副书记、太贤乡党委书记;1985年9月在省委党校中青班学习;1987年9月任隆坊镇党委书记;1989年4月任店头镇党委书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92年12月任陕西省劳动厅矿山处副处长、处长;1996年5月,在中央党校领导干部班学习;2000年9月任省经贸委职业安全监察处处长;2001年10月任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1975年在部队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1次;1998年在省小秦山合金矿整顿工作中被省政府评为先进个人;2000年被评为全省煤炭行业关井压产先进个人,全国安全监督管理先进工作者。

  撰写的《安全知识必说》一书,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担任编委会主任组织编辑的《矿山健康、安全、环保(HSE)常用法律法规汇编》,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

  张清泉

  张清泉,男,汉族,1954年5月出生,黄陵县店头镇鲁寺村人。197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

  1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