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审慎历史眼光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应该说陕北黄土高原才真正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桥山则是黄帝建都桥国的地方。据说历经多年实地考察,黄帝最初建都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桥山(今黄陵)。从现存黄帝东宫(周家□)和西宫(古城滩)看:黄帝脚印出土于东宫,嫘祖养蚕遗址在古城滩(也叫古城塔)。“人祖”出土于桥山脚下北坡底村,还有桥山西麓原轩辕庙遗址。黄帝时修筑的“黄城宫”至今留有洞穴。黄陵十大名泉中的“一线泉”,就是当年嫘祖用此泉水煮蚕茧,抽丝用的,泉水至今还在。历代周围农村妇女养蚕煮茧抽丝都沿用此泉水。因此而得名“一线泉”。在桥山仰韶文化遗址,陶片、陶器、尖底瓶以及石刀斧几乎遍地都有,信手可捡。黄陵县境内仰韶文化遗址,据1986年初步普查有42处,保存较完整的有3处。
当时,黄帝是如何管理统一后的三大部落的呢?据《中国通志》记载:黄帝命工匠营造国邑(划分区域),经土设井,立步制亩,昼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将各地划分为井、邻、朋、里、邑、都、师、州;从中央到地方实行九级管理办法。如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同井而饮,存亡更守。井为一邻,邻为三朋,朋三为里,里为五邑,邑为十都,都为十师,师十为州。各州自守其土,互不相侵,井井有条。
据有关史籍记载:“黄帝治天下,其民不引而来,不推而往,不使而成,不禁而止……”
“黄帝时期,国无邪都,市无淫货,地无荒土,官无滥士,地无游民……。父子不背恩,夫妻不背情,兄弟不去义……”
《淮南子》书载:“黄帝时,治日月之行律,治阴阳之气。别男女,异雌雄,明上下,等贵贱,使强不欺弱,众不暴寡,民保命而不夭,法令明而不嗟。辅佐公而不阿,岁时熟而不凶,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岸,道不拾遗,市不豫贾,城郭不关,嗟无盗贱。鄙旅之人相让以财,狗彘吐菽粟于路,而无忿争之分……”
“黄帝时,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登熟……”
从以上史料记载看,黄帝时期的中华大地已经达到了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