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阿房宫遗址位于西安市未央区三桥镇古氵皂河西岸,西到古滈池,南接西周帝王之都丰镐故址,北抵渭水,与秦都咸阳城隔河相望,为秦代宫殿建筑群遗址。
阿房宫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至秦末,阿房宫尚未全部建成就毁于农民起义军的大火之中。秦以后,阿房宫作为汉上林苑的一部分继续使用并不断得到改造扩建,在前殿东、北、西三面建成厚重的宫墙,从而形成了一座城堡,史称“阿城”。到唐代,因其地势较高作为屯兵之处。宋朝以后,随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东移,曾经显赫一时的阿房宫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淡出人们的视线。“阿城”及宫殿分布区逐步变为农田,周边开始形成村落。
阿房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王朝的政令中心所在。阿房宫遗址是研究秦朝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阿房宫前殿是秦始皇举行朝会庆典等重大事务的地方,与后代太极殿的作用一致。是国家举行重大活动的正式场所。阿房宫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宏伟建筑之一,现存的前殿遗址是目前所知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夯土台基。
1956年和1994年陕西省文管会和西安市考古研究所先后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特别是2002年10月至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考古研究所共同成立的阿房宫考古工作队对阿房宫前殿遗址以及纪阳寨台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勘探和局部试掘,基本搞清前殿遗址的范围和局部布局。阿房宫遗址由阿房官前殿遗址、“上天台”遗址、磁石门遗址、烽火台遗址等四部分组成,保护面积10.8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建筑前殿遗址现存东西1119米,南北400米,面积447600平方米的巨大夯土台基;“上天台”遗址位于前殿遗址东北400米处,为一高14.98米,周长230.4米的不规则圆形夯土台基,传说为“秦始皇上天台”;磁石门遗址位于前殿遗址以北,为一现存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夯土台基;烽火台遗址位于前殿遗址西南侧台地上,夯土台基现存高4米,周长37米,当地人称“烽火台”。此外,2003年考古工作队在前殿遗址南缘发现一处铺瓦遗迹。2004年下半年在长安区纪阳寨以南发现一处战国秦上林苑内的园林石渠遗址。
遗址内有丰富的文物出土,主要以瓦当为多,包括夔凤纹巨型瓦当、鱼纹瓦当、云纹瓦当、文字瓦当、龙纹空心砖等,还有大量筒瓦、板瓦和刻有“左司”、“左宫”、“右司”、“右宫”、“大匠”等字样的瓦片。出土的金属器有高奴禾石铜权、铜建筑构件等。
1961年3月4日,秦阿房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遗址部分被周边聚驾庄、古城村、赵家堡等数个村落叠压,西户路、红光路和西宝高速公路疏导线从遗址内穿过,西安绕城公路在遗址西侧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