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仁遗址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西南约2公里大仁村南,滈河古河道北岸上。古河道以北为细柳塬,东西绵延数公里,与河道有数米的高差。遗址分布在细柳塬南缘的突出部分,地面非常平坦,东西约450米,南北约250米,在断崖上能看到厚约50厘米的文化层和一些灰坑,因断崖较低灰坑形制不清,可在地表和断面上采集到鬲、罐、盆等陶器残片,属商和西周文化遗址。
2000年4、5月份,陕西省考古所对遗址西部的一个残灰坑进行了清理。从残灰坑和从该遗址采集的遗物看,内涵较为丰富,主要有陶器、石器、卜骨等。陶器有泥制陶和夹砂陶两类。陶色有褐陶(含红褐陶)和灰陶,前者的数量略多于后者,纹饰主要为绳纹,弦纹次之,还有方格印纹、刻划纹、附加堆纹、圆圈纹等。器物种类有鬲、罐、盆、豆、尊、簋等。石器有石镰,骨器有锥和牙饰。卜骨出土大小标本有十余片,均为牛肩胛骨。现遗址在甫张村、杨元坊、大仁村三角地带的农田中。遗存原有一冢,相传为周代君吉甫墓,圆丘形封土,底边长约50米,高20米,地表散布大量夹砂灰陶、绳纹鬲、盂、鼎等残片。遗址临西沣公路,由于近年西沣路沿线开发加快,遗址略有残蚀。
2003年9月24日,大仁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以西渭河南岸至秦岭北麓地区,除了沣西见到少量先周晚期文化遗存和铜器外,几乎没有殷商时期文化遗存的报道,大仁遗址弥补了这些方面的不足。从大仁遗址获取的资料初步可以看出其与关中西部及老牛坡商墓地的遗存比较接近,尤其与前者的联系相对紧密一些,既有商文化因素,又有先周文化的成分。对于其文化性质的深入研究,还需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工作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