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3.无休止的党争:东林,阉党,谁是谁非?

  公元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是明朝历史上的多事之秋。

  万历做了近半个世纪的皇帝,丢下一个臃肿溃烂的庞大国家,在与朝臣的冷漠隔阂中死去。那位曾经被大臣们争论长达十五年的皇长子朱常洛,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登上帝位了,是为泰昌帝,天下大赦,万民瞩目,人们迎来新的希望。

  可是,大臣们很快发现自己错了。泰昌帝刚刚登极,就纵情声色之中,大肆享乐,再加上以前身体不好,仅仅一个月后,就纵欲过度病倒。宫人和大臣忙得团团转,急忙请太医,掌管御药房的太监崔文升向皇帝进了一济泻药,认为皇上火气过旺,岂料服药过后,当晚泰昌皇帝就腹泻三十次,陷入虚脱,身体立刻垮了下来。

  此时的首辅大臣是方从哲,受先帝托付,掌管朝政大事。在皇帝允许下,方从哲推荐了另外一名宫人李可灼的药方,据说是民间灵丹妙药,配制成红丸,可令人起死回生。

  泰昌皇帝急不可待吃下一粒,似乎觉得神情清爽了不少。大臣们也非常高兴,首辅方从哲决定重赏宫人李可灼。到晚上,皇帝又服用了一粒红丸,沉睡过去,谁知第二天早晨,宫内就传来消息:皇帝驾崩了!

  所有人脑子里一片空白……

  万历帝逝世的悲痛尚未消去,新即位的泰昌帝竟也在一个月后死亡,这对于为“国本之争”努力十多年的朝臣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人们纷纷质疑,一定有人背后捣鬼,这其中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言辞最为激烈,要求严查那两位进药的宫人崔文升和李可灼,抓出幕后指使,但首辅大臣方从哲从当时大局考虑,淡化此事,并嘉赏了二人进药之功。此事被搁置下来,遂成为明朝著名的疑案“红丸案”,也为后来东林党争埋下伏笔。

  一个月时间死了两个皇帝,泰昌帝十六岁的儿子又仓促登极,年号天启。这一年的明朝皇宫里,故事跌宕,扑朔迷离,各派政治力量也随之粉墨登场。

  九月初一的清晨,已有瑟瑟秋风的凉意。泰昌帝刚死,他的宠妃李选侍与心腹太监魏忠贤就蠢蠢欲动,想控制泰昌帝的儿子——天启皇帝,作为以后飞黄腾达的资本。两人把小皇帝约束在乾清宫里,与大臣们讨价还价,尤其是李选侍,作为泰昌帝身前宠爱的妃子,一直想被封为皇太后,享受荣华富贵,坚持不把小皇帝交给群臣,一定要条件谈妥才行。

  大臣们在乾清宫外焦急等待,找不见新皇帝天启,于是愤然大呼:“谁敢隐匿新天子!”殿内一个太监偷偷将小皇帝带出来,抱起就跑,想交给群臣,这时控制乾清宫的李选侍急了,命令其余太监冲出去抢夺小皇帝,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朝臣立刻冲上来,与太监们撕扯争抢,一场皇宫闹剧上演。

  大臣们抢得了小皇帝,就拥有了控制权,强烈要求李选侍移出乾清宫,不得与小皇帝住在一起。御史左光斗是东林党人,性格执拗,言辞刻薄,上书谴责道:“李选侍既非皇长子嫡母,又非生母,没有名分,却至今不早做决断,搬出乾清宫。这是借抚养皇长子之名,行干政专制之实。武后之祸,将再见于今日,将来之后果,不忍道出!”

  但首辅大臣方从哲认为不必操之过急,先立新帝要紧。这引起了东林党人的强烈反对,杨涟等人又上书,其他内阁大学士也纷纷加入进来,在宫门外抗议,大有逼宫之势,终于逼迫这个想当皇太后的妃子搬离了乾清宫,此乃同时期的“移宫案”。

  天启帝即位后,因为在之前的“红丸案”、“移宫案”中东林党出力颇多,支持新皇,所以大力提拔东林党人,任用他们为内阁、六部重臣,一时间,东林党在跃然上升,控制朝廷言论,成为当时最重要的政治势力。

  东林党的称号源起于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最早是万历年间的大臣顾宪成,因政治斗争辞官回乡,在家乡讲学,吸引江南地域众多学子前来,“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论被称为清议。朝廷上的各种政治代表人物也纷纷慕名而来,“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杨涟、左光斗等人就是这个派别,久而久之,这些聚集在东林书院的人士成为一个具有极强政治意味的政治团体,时人称为“东林党”。

  明朝内部不止东林一党,早在万历时期,文官群体就已分裂,他们不仅仅是向皇帝发难,指责、漫骂铺天盖地,也相互攻讦,大打口水战。除东林党外,还有以沈一贯为代表的浙党,以亓诗教、韩浚为首的齐党,以官应震、吴亮嗣为首的楚党。古人称“党”乃朋党,是为贬义,朋党之争,是文官们最热衷内斗的方式之一。

  这些名目繁多的党派大多以地域关系形成,无所谓正义与不正义,齐党、浙党、楚党、东林党……明争暗斗,水火不容。他们连皇帝都敢攻击,对同僚就更无所顾忌了,为的只是自己派系的利益和声名。

  相比较其他群体,东林党内部有许多“君子”,也称“君子党”,他们以清流自命,自认为是道德的最高准绳,维护至高无上的天理和皇权——这在传统文化中,是受褒扬的。

  然而也正是这样一群“君子”,承接了昔日方孝孺、海瑞之风,不顾现实,只讲仁义道德,为了追求纯洁的信念,常常采取极端做法。

  天启皇帝刚刚上台,东林党人就旧事重提,开始以“红丸案”、“移宫案”打击那些在他们眼中不是“君子”的人,其中内阁首辅方从哲成了首要目标。

  方从哲不是东林党人,他把持朝政六七年,政策观念也与东林党不同,尤其在“红丸案”、“移宫案”中,方从哲主张不应操之过急,对进献丹药的宫人、软禁小皇帝的妃子都采取淡化方式,这正好与慷慨激昂的东林党人观点截然相反。在东林党看来,首相方从哲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包庇奸邪,绝非君子,于是群起而攻之,指责“红丸案”中的宫人崔文升、李可灼罪大恶极,要求将二人斩首示众。一时间,给事中魏应嘉、太常寺卿曹珍、光禄寺卿高攀龙、主事吕维祺等东林党人士连番上书,更称方从哲本人有“十大罪状,可杀三次”。

  礼部尚书孙慎行也开始发难,甚至直接指责方从哲就是幕后操纵的黑手,难逃弑君之大罪,左都御使邹元标也上奏说方从哲不仅不惩罚恶贼,反而维护包庇,即使不是一伙,也无法向世人解释。孙慎行和邹元标都是东林党的骨干人物,加上上面这么多东林党人,像一支支利箭射向首辅方从哲。

  朝廷上下吵得沸沸扬扬,方从哲的集团予以还击,但辩解乏力,很快被东林党的口水淹没。随着事态逐渐升级,几乎已经衍生为谣言四起,若干种猜测的阴险谋逆大帽子扣在方从哲头上,他本人已是战战兢兢,无奈之下,只好被迫辞职,告老还乡去了。

  方从哲倒台后,东林人士叶向高升任内阁首辅,朝廷上下官员们纷纷加入东林党,皆称“君子”。

  只是,这群自我标榜道德的所谓君子们,一个个心高气傲,按照他们自己的原则设立君子规范,凡是与他们政见不一、观点不同的人,一律排斥称为“小人”,在对待首辅方从哲的态度上,他们是抱着“痛打落水狗”的心态,动用大批言官御史,猛烈弹劾,直至最后逼迫首辅下台。

  事实言之,首辅方从哲本人性格懦弱,倾向于做“和事佬”,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万历皇帝和文官群体之间平衡,谁也不得罪,遇事皆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东林党人则都是一副“不怕事情闹不大”的慷慨模样,他们一个个正义过了头,得理不饶人,他们的信念或许值得赞扬,但他们的行为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中国儒家传统文化里这种二元世界观,动辄把人分为“君子”、“小人”两种,非此即彼,非好即坏,到明朝理学思想的扭曲下,更是把人格分裂为极端“圣人”、“禽兽”,只此二者,别无其他。既然东林党都是“君子”,那方从哲等人就肯定是“小人”了,双方发生激烈冲突,也就在所难免。

  随着原首辅集团的倒台,东林党掌握了朝廷政权。楚党、浙党、齐党等诸多党派也再难以有所作为,朝臣纷纷倾向东林,此时应该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忘记过去重塑未来的大好时机。但是,东林党人抱着极强的“正义感”,世上似乎只有他们是最纯洁的,开始对其他政治派别进行打击,大有“斩草除根”之势。

  1623年,天启三年,东林党人赵南星掌管了吏部,也就掌握了任免全国官员的大权。赵南星这个人是个极端的工作狂,他是一位清官,也是一位酷吏,他疾恶如仇,使用起铁腕手段来可谓是“六亲不认”,连自己的亲戚也不放过,更是把许多原本与他无接触的官员得罪了。所谓“自古清官多酷吏”,此言在赵南星身上不虚也。

  赵南星执掌吏部后,按照东林党人一贯的作风,打击齐党、浙党、楚党。事实上,此刻朝廷已经是东林党的天下,其他诸党接近瓦解之势,不成气候,许多官员都纷纷求自保,东林党人大可不必睚眦必报,应该抓住时机团结一切应该团结的力量才对。可赵南星不这么看,他要把事情继续闹大,心存报复嫌疑地写了篇《四凶论》,指责给事中亓诗教(齐党)、赵兴邦(浙党)、官应震、吴亮嗣(楚党)几年前曾经“结党乱政”,并将这些非东林党人士都降职、罢官、外放。

  诸党残余人士惶惶不安,他们想屈服于东林,却不被接受,陷入迷茫无助。三党派系主要以地域为划分,浙、楚、齐党中也有不少正人君子,更有许多介于君子和小人之间的普通常人,他们并未与东林党人为敌,但只因为他们的籍贯家乡原因,就被东林党一并打倒。(“中立者类不免蒙小人之玷。核人品者,乃专以与东林厚薄为轻重”)

  东林党人“痛打落水狗”的群体性格建立在他们“自命君子”的信念上,并不是一件好事。东林人不知道,这种极端做法不久后就招来更大的还击报复,他们很快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就连最敬佩东林人士的黄宗羲也承认:“东林中亦多败类,及攻东林者,亦间有清操之人。”他们过分严于君子小人之辨,以自我为中心,看待别人动辄就是“君子”、“小人”二元世界观,不能容忍丝毫瑕疵,缺乏大度胸怀。

  在皇宫内院的某个阴暗处,另外一股势力已经趁机悄然崛起,将在后来决定朝廷力量的对比,这股势力的领袖就是——太监魏忠贤。

  魏忠贤是天启皇帝最得宠的太监,又与天启的奶娘客氏关系甚好。虽然天启皇帝一度信任东林党人,但毕竟大臣们与皇帝有距离,比不得身边的太监、奶妈那样关系融洽,尤其天启帝喜好玩乐,不理朝政,每天在皇宫后院做木匠活乐此不疲,渐渐把批复奏章、草拟圣旨的大权丢给了太监,魏忠贤就这样崛起了。

  朝廷上党争不断,东林党正为“痛打落水狗”忙得不亦乐乎,但俗话说“狗急了也要跳墙”,齐党、浙党、楚党残余人士面临绝境,被逼之下,纷纷走向反面,投向魏忠贤以寻求庇护。有了魏公公的支持,就等于有了皇权的支持,于是形成明代势力最大的阉党集团。

  前面提到过魏忠贤,这个太监心思狠毒,工于心计,他本是一个市井混混,自阉入宫,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飞黄腾达。魏忠贤唆使天启皇帝玩乐嬉戏,乘机从中弄权,勾结了外廷一批失意官员,利用他们对抗东林君子党,渐渐占了上风。

  东林党人的弱点成了他们的致命伤,他们一个个心高气傲,攻讦其他派系,这种做法得罪了不少同僚,也在自身内部酝酿了许多隐患,而当“君子党”遇见“阉党”时,高唱道德仁义的君子自然不是阴险奸诈的太监的对手。

  从天启三年开始,“阉党”与“东林党”成为朝廷上两股相互斗争的势力,在明王朝这个变异的朝廷里,内阁官员自然敌不过一个深受宠信的太监的权力大,阉党一派在魏忠贤的大力开拓下蒸蒸日上,逐渐占据上风。同是这一年,魏忠贤受到了天启帝的重用,掌管东厂,兼任锦衣卫,两大特务恐怖机关都在他的手里,阉党人士顾秉谦、魏广微等大臣进入内阁,开始排挤东林党人的位置。

  山雨欲来风满楼,大明王朝的上空已是乌云密布,一场雷鸣电闪即将开演。

  天启四年,东林党人感到情势越来越不对头,他们猛然发现自己的真正对手不是那些落败的诸党,而是那位若隐若现、藏匿宫殿后院的太监魏公公。这年的六月,东林党首先发难了,东林骨干杨涟最先上书弹劾魏忠贤,言辞激烈,杀气腾腾,列数魏忠贤迫害朝臣、迫害妃嫔、蓄养内兵、罗织狱案等二十四条罪状,并建议皇帝把这个太监千刀万剐,凌迟处死,“寸磔忠贤,不足尽其辜”。

  紧接着,东林党其他大臣也纷纷加入进来,讨伐魏忠贤,声称扫除阉党,奏折达上百余条。

  只是,这些奏折统统落到了魏忠贤手里,他利用天启帝喜好玩乐的特点,遮掩视线,留中不报,截断了文官进言之路,皇帝几乎没有得到多少真实消息。

  魏忠贤倒是“先礼后兵”,他先力图缓和局势,让自己的手下劝说东林党人,不要把事情闹大。当然,君子们是绝对不会放过任何小人的,魏忠贤的劝说无效,他也开始出招了。小人发起狠来,从不按套路出牌,魏忠贤首先用阴谋诡计侮辱首辅叶向高,迫使叶向高愤而辞职,又逼迫赵南星、高攀龙等东林高官辞职,一步步削弱他们的力量。这些东林党人都心高气傲,自命清流,受不得半点侮辱,动辄就闹辞职、要求罢官,以此表明自己的纯洁,岂料这个弱点被魏忠贤掌握,屡试不爽,个个击破。

  从这些行为来看,我们不得不惋惜地承认:东林党的政治手段实在太天真,根本不是市井混混出身的魏忠贤的对手,与其说东林党是政治团体,不如说他们是一群意气用事的书生。

  随着事态升级,阉党与东林党斗争日趋白热化。杨涟、左光斗等人被削职为民,然后被锦衣卫抓入大牢,诬陷贪赃受贿,严刑拷打,最后惨死于狱中;魏大中被缉拿,路过苏州,群众聚集乞命,与阉党、锦衣卫发生冲突,引起骚乱,死伤多人;同时兵部尚书,那位威震辽东的熊廷弼,也因得罪阉党,被言官弹劾,下狱处死,传首九边,并被诬陷与杨涟、左光斗勾结行贿。

  天启年间,阉党对东林党的反扑是极为凶狠的。鉴于之前赵南星对三党人士的报复行为,在魏忠贤的一手策划下,三党人士又重新清洗东林党人,弹劾、罢免大量东林官员,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被杀,赵南星、高攀龙、叶向高等罢官,朝廷上遍植阉党人士,这些昔日的齐、楚、浙党终于翻身重见天日,但今天他们统称为一个名字——阉党。阉党骨干顾秉谦提升为首辅,崔呈秀成为工部尚书,田吉为兵部尚书,李夔龙提升为左副都御史……

  后来魏忠贤又借助吴楚浙党之手,打击迫害东林党人士左光斗、黄尊素、周顺昌等人,以之前的“三案”为借口,毁东林书院,齐楚浙党大肆打击报复,又造天鉴诸录,加东林以恶名,并列党人榜于全国,每榜少则百人,多至五百余人,凡列名者,生者削籍,死者追夺,朝中善类为之一空。

  明朝末年的党争激烈,以东林党和阉党之间发展到极端。相比较之下,东林党内君子颇多,遭遇更惨,更得到人们同情。但客观评价,东林党人孤傲清高,在得势之时对异己势力打击,同样不缺乏狠毒,两方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著名的明清史家谢国桢对明末党争有很客观的评价:“天启三年的京察,赵南星未免做的太辣,但后来魏忠贤的残戮,又未免太毒了。”

  党同伐异,朋党之祸,自古以来就是政治一大毒瘤。东汉有“党锢之祸”,晚唐有“牛李党争”,虽然酷烈,但时间不长;两宋有文人“新旧党争”、“战和党争”,虽说时间较长,但出发点还是在于国家社稷,不在个人恩怨;而到了明朝这里,从万历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泰昌、天启、崇祯乃至南明,时间不仅漫长,而且党争目的早已变成个人恩怨、政治利益的攻讦,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发展到这个样子,实在不忍观看。

  明朝士大夫们经受了朱熹注解的四书五经的思想灌输,从方孝孺到海瑞,从嘉靖文官到万历、天启朝东林党,他们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思想简单化,自认为是道德楷模,缺乏包容宽容之心。

  所谓“风水轮流转”,随着天启皇帝的去世,崇祯皇帝登极,魏忠贤倒台,东林党人又开始执政。只是,大明江山已在风雨飘摇中摇摇欲坠,内忧外患,灾荒四起,边境大地,土地沦丧,再也无法挽回败局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