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35章 十殿阎王(3)

  城隍应当尊其为神,还是尊其为鬼?这是民间信仰城隍的一个着眼点。所谓“神”与“鬼”,其实都是人身后的结果。据宗教信仰而言,功德圆满的人可以升仙成神,没有功德的人在其死后便到阴间去了,就成了鬼。城隍无论是以神而论还是以鬼视之,都是在人死后才能当上城隍。庞玉为隋将,后归唐,官至工部尚书,幽州都督等职,因他生前对百姓有恩德,死后被百姓奉为城隍。据宋代陆游在《嘉泰会稽志》中云:“城隍显宇庙,在子城内卧龙山之西南。自昔记载,皆云神姓庞,讳玉。按《唐书·忠义传》,实庞坚四世祖也。京兆泾阳人,魁梧有力,明兵法,仕隋为监门直阁。李密据洛口,寝逼王都,玉以关中锐兵属王世充击之,百战不衄。炀帝崩,乃率万骑归唐,为越州总管,除梁州都督,召为监门大将军。卒赠工部尚书,幽州都督。初,玉镇越、惠泽在民。既卒,邦人追怀之,祀以为城隍神。”会稽,即今浙江绍兴。这是最初记述唐人成为城隍的文献资料。由此也可以看出,城隍从唐代开始便由自然神转变为人神了。到了宋代,全国上下都有了城隍。宋人赵与时在《兵退录》中说“镇江、襄阳、芜湖等地均以纪信为城隍;隆兴、临江等以灌婴为城隍;福州、江阴以周苛为城隍;真州,六合以英布为城隍;和州以范增为城隍;襄阳之谷城以萧何为城隍;兴国郡以姚弋仲为城隍;绍兴府以庞玉为城隍;鄂州以焦明为城隍;台州供屈坦为城隍;筠州以应智顼,南丰以游茂洪,溧水以白季为城隍。此外,苏州祀春申君,济南祀杨景文为城隍。从这些记载来看,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城隍信仰对象,虽然对象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人都是忠义之臣,勇猛之将,多谋之士。人们将他们奉为城隍是对他们的敬仰,也为的是从他们那里祈求幸福和平安”。

  元代文宗天历二年八月,朝廷给城隍加王及配封夫人,号“护国保宁”,这是唐代以人、鬼、神信仰取代了原有的自然鬼神信仰的必须结果。因此可以说,对城隍的信仰在后来的习俗中应当是对人的信仰,将对人的信仰转嫁到对神的信仰,所以,神也应享受人的待遇,因此,城隍也就享有了“半副銮驾”的待遇,当城隍出巡时,有“金瓜”、“钺斧”,“肃静”、“回避”等兵杖和牌面。轿夫也一律穿大裆彩裤,白色外衣,腰扎彩带。

  城隍在全国上下普遍敬奉起来后,城隍本人应当是生前有功之人。能被奉为城隍的人大体来说应当具有以下条件。

  一、城隍生前有惠于某一地方的百姓,而被奉为城隍神。如庞玉,“玉镇越,惠泽在民,既卒,邦人追怀之,祀以为城隍”。

  二、城隍生前有一种特殊技能。如《嘉定赤城志》中云:“初吴尚书晃妻梦与神遇,生子曰坦,有神变,能兴云雨……祀为城隍神,水旱祈祷多验。”

  三、城隍生前刚直不阿而被封为城隍神。《集说诠真》引《琅琊代醉编》中所载:“杭州城隍周新……上帝以其刚直,命为城隍。”

  四、城隍生前为一方之主,死后为当地城隍。《湖南新闻夷坚续志》后集记载:“赵汝澜知澧州,咸淳甲戌五月间,忽谓次子崇簇曰:‘生为太守,死做城隍。’六月初二日晚,衙文字毕,守归卧片时起浴,浴毕又登榻,云头痛。至半夜,忽又云:‘前日之梦果然,恐不免此行。’……正值长老会鬻说梦,谓适来梦到州衙客位,见厅下有黄额一人,手持敕黄,上书敕付澧州城隍,字甚分明,当皂衣接到案前,赵知府谓,我如何做职事,黄衣直上厅曰:‘帝命不可辞。’知府携敕入堂。僧说梦未竟,而鸣钟人至矣,合郡之人,莫不以为然,通守众官士民军将列申台府,为之建祀立碑云。”

  五、鬼也可以成为城隍。有民间传说,一人因赌欠债而投河淹死,成了水鬼。土神让他在水里捞三斗三升螺蛳还了赌债便可找替身转世。有一捕鱼老者知道此事后,替水鬼捞了三斗三升螺蛳还了赌债,从此二人成了朋友。三年期限到了,土地对水鬼说,明天有一替身。第二天,水鬼在河边等着,上游漂下来一个老头,水鬼一看,原来是自己的朋友,便将他救了起来。又过了两年,水鬼又救了一个女人。又过了三年,水鬼又救了一个男子。有一天,土地神手捧公文对水鬼说:“阎王知道你救了人,将此事上奏,玉帝知道后,提升你为城隍。”

  从以上这些有关文字记载和民间传说中可以看出:城隍信仰实际是对人的信仰,所以城隍应当是人。为什么这样说呢?朱元璋曾对他的大学士宋濂说过这样的心里话:“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他还公开宣称:“朕设京师城隍,俾统各府州县之神,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续文献通考·群祀考三》)就是说,朱元璋鼓吹神鬼的威力,不过是用来震慑臣民,为我所用的。但是,将城隍以神而论还是以鬼而论,是很难区分的,不过,老百姓们却是把城隍当神来看待,称其为城隍神,为他建庙立祠,供奉他,敬奉他,他也因此而成为神了。

  城隍的作用

  城隍在明洪武年之前的作用是很大的,而且也很多。自从朱元璋的敕令一下,城隍的作用小了许多,也少了许多。后世对城隍信仰的观念认为,他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城隍有停雨放晴的作用。如果遇有连绵久雨的天气,人们就到城隍庙里去恳求城隍向上苍转呈民间灾情,城隍会将这一民情向上苍呈表上去。

  二、城隍会给人间降雨。下雨虽然不是城隍的职责,但每有旱情时,人们就去城隍庙里舁像出巡。这时,城隍就会将旱情向玉皇大帝表奏上去,以求得下雨的圣旨后,让龙王给人间降雨。因为城隍是神,玉皇大帝是管神的神,他对地方神的奏请是很重视的,如同阳世间官员向朝廷上表奏章,将地方情况上奏皇帝一样,它的程序与重视程度都是相同的。

  三、城隍有收息作用,据《太平广记》一百二十四卷载:“唐洪州司马王简易者,常暴得疾,梦见一鬼吏,自称丁郢,执符牒,云:奉城隍神命,来追王简易。”收息,即将人之魂灵收去。

  四、城隍执掌着生育大权,因此,民间有到城隍庙里去求子的习俗。

  五、发路票。凡是客死他乡者,在招魂和运送灵柩回原籍时,必须到城隍庙里去领取路票,拿了路票才能将魂灵引回原籍,否则就成了异乡之鬼。

  六、烧王告。所谓“王告”就是老百姓有不平之事,想要申冤,写好状子在城隍爷前焚烧,城隍老爷接状后,就可以替他“申冤”了。

  七、镇压灾疫。如果发生瘟疫或其他流行病时,抬出城隍像出舁,以镇压鬼魅,保护地方太平。

  八、住庙祛病。就是说,人如果有了病,就去城隍庙里求签占卜,若签语云病人受了“邪魔”,就得住进城隍庙里,认为只有这样,“邪魔”就不敢接近病人了,病人也会自然好起来。

  九、城隍审案惩恶。陕北民间有俗语说:“铁匠炉前少站,城隍庙里少窜。”意思是说铁匠炉前站多了,会被火花烧了衣裳,城隍庙里窜多了,会碰上城隍审案时,撞上恶鬼,于人不利。据明代郑仲夔《耳语》卷四载:“弋阳陈某,有耕牛为人盗去。陈某特窘甚,俯仰无措,因泣诉之城隍神。越三日,盗牛者忽狂语曰:‘城隍差人拘锁,可救我。’其家多人护持之,都闻铁索声。次日复然,随责杖数十,其人叫痛不已,又咸闻杖声。”

  清人袁枚在《子不语》卷三《城隍杀鬼不许为□》说:

  台州朱氏女,已嫁矣,夫外出为贾。忽一日,灯下见赤脚人,披红布袍,貌丑恶,来与亵狎,且云“娶汝为妻”。妇力不能拒,因之痴迷,日渐黄瘦。

  当怪未来时,言笑如常,来则有风肃然。他人不见,唯妇见之。

  妇姊夫袁承栋,素有拳勇。妇父母将女匿袁家。数日怪不来,遥月余踪迹而来……

  女父与袁(承栋)连名作状,焚(于)城隍庙。是夜女梦青衣二人,持牌唤妇听审……五更,女醒曰:“事已审明,此是东埠头轿夫名马大。城隍怒其生前作恶,死尚如此,用大杖打四十,戴长枷在庙前示众。”从此妇果康健,合家欢喜。

  未三日,又痴迷如前,口称:“我是轿夫之妻张氏。汝父、汝姊夫将我夫告城隍枷责,害我忍饥独宿,我今日要为夫报仇。”以爪掐妇眼,眼几瞎。

  女父与承栋无奈何,再焚一牒于城隍。是夕,女又梦鬼吏召往,怪亦在。城隍置所焚牒于案前,瞠目厉声曰:“夫妻一般凶恶,可谓一床不出两样人也矣,非腰斩不可。”命两隶缚鬼持刀截之,分为两段,有黑气流出,不见肠胃,亦不见有血。

  旁二吏请曰:“可准押往鸭鸣国为□否?”城隍不许,曰:“此奴作鬼便害人,若作□必又害鬼。可扬灭恶气,以断其根!”两隶呼长须者二人,各持大扇,扇其尸,顷刻化为黑烟,散尽不见。囚其妻,械手足,充发黑云山罗刹神处充当苦差。命差送妇还阳。女惊而醒。

  从此朱妇安然,仍回夫家生二子一女,至今犹存。“□”是旧时迷信说法,鬼死后叫“□”。《聊斋志异》章阿瑞:“人死为鬼,鬼死为聻。”

  城隍大都是正派的,但也有腐败的。

  《子不语》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直隶总督梁构亭曾主管过香河县事。有一天,一位老翁率其女喊冤,女儿长得很漂亮。问其有何冤,老翁说:“女儿被县城隍所霸占,每晚派车来接,弄得女儿痴迷不醒,第二天早晨才放回来。天天如此。我女儿已与别人订婚了,求您救救她。”

  梁构亭说:“我能治民,不能治神。”老翁说:“我听女儿说,您来城隍庙里行香,城隍神必须出来亲迎,您若拜神,城隍马上避位答礼。对您十分恭敬。您肯说句话,城隍说不定还会听。”

  梁构亭一听自己的威望这么高,心里非常高兴,便答应了。即作文书交老翁焚而投之。次日,翁果同女来谢,云:“昨夜竟不来迎女矣。”

  袁枚在《新齐谐》中记载了另一坏城隍的事云:

  清雍正时期,谢生跟老师在庙中读书。一夜,谢生见一贼在城隍面前祷告曰:“今夜若偷盗成功,明日必具三牲祀奉。”那贼果真偷盗得手,第二天如约前来还愿。谢生大怒,作一文,谴责城隍。

  夜里,城隍托梦给谢生的老师,威胁说要降大祸于谢生。老师醒来后,马上把谢生之文烧了。到了晚上,城隍又对老师说:“我说降祸于你弟子,只是吓他一下,让他少管闲事。谁知你当了真,烧文章时正巧行路神路过这里,禀报给了东岳大帝,东岳大帝立刻将我革职查办,并奏明上帝,将城隍之位安排给你弟子了。”

  没过三天,谢生果然死了。庙中人听说新城隍上任了,便将原来的城隍塑像扔了出去,以谢生的模样重塑了一尊城隍像,供在庙里。

  另有说法,城隍可以保护女子,杀戮恶鬼,惩罚坏人,暗中帮人、教育人,还可以暗中警告那些想做坏事的人。

  在民间信仰中,还有一种“审夜堂”。就是请城隍爷在晚上开堂审鬼。开堂时有几个男巫,其中一个当“迷魂”(即请城隍降身),其余的则念经。城隍“降身”后,被迷的男巫就假称城隍,坐堂开审。起初劝“鬼”将病人的魂魄放回,并代病者说和,若是鬼答应了,则许下花船、金银纸、路票等,若鬼不答应,假城隍便进行种种恐吓,再不然就做做手势,“收了它”。

  城隍的上司与属下

  城隍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他又有如此大的权力,那么,他的权力是谁给的,他的上司又是谁,他的神权行为又向谁负责?中国人塑造神权是依照皇权的形式为模式的,因此,城隍的上司与属下是应当搞清楚的。

  有一种说法,城隍的上司就是上帝,即玉皇大帝。另一种说法是东岳大帝。在这两种说法中,东岳大帝占上风,所以,在文字记载中多以东岳大帝出现,玉帝从未出现过。《子不语》中云:“城隍对判官曰:事干修理衙署,非我擅专,宜申详东岳大帝定案……”从这一记载来看,东岳大帝是城隍的上司。为什么东岳大帝能成为城隍的上司呢?据《茶香室·丛钞》中云:“余谓后世言神言鬼皆托之泰山,虽虚诞之说,而未始无理。盖因天事天,因地事地,此封禅之所自然也。”此说是,鬼神虽为虚诞,但都是因为历代皇帝对泰山封禅而开始的。封禅之所以能引起冥司信仰,是由于“又按《封禅书》,泰山有天主,地主之祠,其义即缘封禅而起,王者于此报天,故有天主祠;王者于此报地,故有地主祠。死者魂归泰山,即归于地主也。”由此而知,泰山之东岳大帝就是总管地府的神,城隍是其在某一地方的阴曹官吏。

  城隍的下役,从至今可以看到的有关文字记载和行以传说的,有清人俞蛟的《梦厂杂著》,其中云:“翁水城隍庙塑皂隶,面黑而髯,躯肥而短。相传姓王名福,屠豕为业。梦城隍召为隶,因令匠肖其貌而塑之,数日卒,邑人入庙,无不知为新充王隶者。”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翁水城隍的下役是一个叫王福的杀猪的。城隍也只配招募这些无名鼠辈作为他的下役来使唤。名人是决不会给他当属下的,但城隍庙里的配祀却很高,城隍坐在正殿的正中,两旁分列着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鬼吏。有些大城隍庙所祀神灵很杂,除主神城隍以外,还有不少其他神明,如广东省东莞县的城隍庙,主祀城隍,城隍奶奶,还祀城隍少爷,城隍小姐。其他杂神有,女神九天玄女,华岳夫人,金花夫人,十二奶娘等。阴间鬼王有地藏王,阎罗天子,十殿阎君,包公等。此外还有北帝,佛门六祖禅师慧能,华光大帝,齐天大圣孙悟空,赵玄坛,急脚先锋,转运将军,劝善太师,救苦天尊,都土地,甚至还有媒婆,媒公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多达七八十位。一座城隍庙里为什么要供这么多的神明,据《新修东莞县志》卷十八称,此庙是朱元璋所封,命其:“调燮阴阳,统辖神祇,纠察善恶,主判生死,以彰报应。”原来是皇帝让这伙神明来陪城隍,他们敢不来吗?神权还得听命于皇权,这是中国创神之始就有的规矩。

  关于城隍的传说有很多。民间传说,只要有城隍庙建起,就有城隍上任。如,乾隆四十一年,乌鲁木齐的城隍庙建成了,其记有云:庙“兴二三日,都统明公亮,梦有人儒冠而来,云姓纪名永宁,陕西人,昨奉天山之神奏为此地城隍,故而来谒。”民间传说,也有人替别人去当城隍的。《萤窗异草》中云:马元芳外出,祷于岳庙,望其父早日康复,归途中遇一隶,召其见父,元芳入堂后,见官役百数,从者数十,皆披绣铠,手执戟,有的衣锦袍,捧文书,分列两旁,堂上者其父也。元芳知其父已死,而不知何故,其父曰:“帝原命汝叔父为济南城隍,但他拒绝未成,而我生平不履公门,不谈隐恶,颇为上帝所重,替他当城隍了。”由此可以看出,上帝既委的城隍是不能推却的,如果非要推辞不可,必须找一个符合条件的替身才可不去上任。

  城隍最低级别是县级,因此,只有县以上建置才有城隍庙。人死以后向他报告,称为“报庙”,乡村人死了,因为没有城隍庙,不能行“报庙”之仪,便向土地报告,再由土地转报城隍,这是冥司报丧规矩。

  判官

  判官是阎王的主要助手,是处理阴间一切具体事务的最重要的阴司上层官员。

  “判官”原本是人间的官职。唐朝的节度使、观察使、招讨使、团练使、监军使等,都设有判官,是幕府上佐,总理着本使的日常事务。五代时期的判官领州郡之事,成为州府职官。宋代沿袭唐制,元代改为各州府设置判官,明代时仅在州设置判官。由此看来,判官是地方长官的僚属,他是辅理政事的。判官的品秩从五品到八品不等,属于中下级官员,参见《文献通考·职官十六》。

  印度冥司观中的阎王(阎摩)手下也有判官,是阴间判案的官。我国地狱观中的判官也是此意。阴间判官与阳间判官是根本不相同的。阴间判官比人间判官的级别高多了,他已成为统治集团的主要成员。阴间职官比人间职官处理的事情要简单得多,但并不少。于是,阴间判官就被分为许多种,到底有多少种,很难说清,但最重要的判官大约有四类:即掌刑簿判官、掌善簿判官、掌恶簿判官、掌生死簿判官。其中掌生死簿判官为首席判官。

  判官中还有一类总巡判官,专门管理阴间治安、囚犯火禁等事,如同人间的五城兵马司指挥。明人烟霞散人的《斩鬼传》第一回中就说钟馗死后被封为驱魔大神,遍行天下,以斩妖邪。这一日他来到阴曹地府:

  “钟馗正在观看之际,只见一个判官,领着两个小鬼,飞也似走来,高声问道:汝是哪方魂魄,来酆都城何干,速速讲明,好放汝过去,钟馗看判官时,却与自己一般模样:也戴着一顶软翅纱帽,也穿着一领内红圆领,也束着一条犀角大带,也踏着一双歪头皂靴,也长着一部络腮胡须,也睁着两只灯盏圆眼。左手拿着善恶簿,右手拿着生死笔,只是不曾带宝剑。”

  钟馗自报家门后,判官马上到阎罗殿向阎王禀报,阎王说声“请”,那判官出来迎接。这位与钟馗问话的判官就是阴间维护治安的判官。

  明代小说《醋葫芦》第十二回中云:“冥司判官,能知地府事迹,人之寿夭,皆我掌握所司,遇有不起之疾问之,能为斡旋,只要烧些金银纸锭,即能起死回生,然后受谢。甚至管辖不一,有司财判官,可以致人之富。司禄判官,可以致人之贵,司子判官,可以续人之嗣。事验之后。议谢真银若干。凡世愚民,往往奉之如父,敬之如神,所祈之事,验否相半。”

  书中还说,阎王案前还有司礼判官、司食禄判官、司衣判官、司酒色财气判官、司生死判官、嗣部判官等。宋代洪迈在其《夷坚志》中还提到了“忠孝节义判官”这一判官职务。据说,宋朝有个叫杨纬的人,是济州任城人,“为广州观察推官,死官下,丧未还”。其侄杨洵一日在任城家中,梦见叔父杨纬骑马率一群随从而来,杨洵赶紧出迎。他问道:“叔父今何在?”杨纬说:“吾今为忠孝节义判官,所主人间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事也。”因其生前“为善人,所居官专务以孝悌教民,正直好义,故殁而为神”。书中还提到了“水府判官”一职。

  判官在明代小说《西游记》中更多了。书中写孙悟空到了阎罗殿后,当时有随身(随阎王之身)判官徐显捧上玉玺,请悟空权掌。殿前还有七尺判官、花身判官、总巡判官、主命判官、日判、月判、芙蓉判官、水判官、铁面判官、白面判官、缓生判官、急死判官、照奸判官、明正判官、女判官等。在众多判官中,也有高低贵贱之分,专管门卫、通报的是小判官,大多数是中等判官,大判官就是掌刑判官、掌善判官、掌恶判官和掌生死簿的判官。掌生死簿的判官又是最大的判官,也就是首席判官。他是谁呢?据《列仙全传》、《西游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等书中说他姓崔名珏。《西游记》第十回,魏徵向唐太宗李世民介绍崔珏的来历时说。

  “崔珏乃是太上先皇帝驾前之臣,先受兹州令,后升礼部侍郎。在日与臣八拜为交,相交甚厚,他如今已死,现在阴司做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梦中常与臣相会。”

  唐太宗到了地府见崔珏是:

  “头顶乌纱,腰围犀角。头顶乌纱飘软带,腰围犀角显全厢。手擎牙笏凝祥霭,身着罗袍隐瑞光。脚踏一双粉底靴,登云促雾,怀揣一本生死簿,注定存亡。鬓发蓬松飘耳上,胡须飞舞绕腰旁。昔日曾为唐国相,如今掌案侍阎王。”崔判官的这一尊容就成了后人指绘判官的模式。

  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说:崔珏字子玉,祁州鼓城人(今河北晋县)。父亲崔让,五十岁时还没有子息,便与妻子商议说:“我平时常存济物之心,今何无嗣?不若与汝共发虔诚祷于北岳。”于是,二人便到北岳祠祈子。

  当夜,夫妻二人同梦一仙童擎一盒,曰:“帝赐盒中之物,令君夫妻吞之。”打开一看,盒中有美玉两块,二人各吞其一,自后有娠。于隋大业三年(607)六月六日降生一子,神采秀美,异于常人。因其父母曾梦各吞一玉,故取名“珏”(珏的字义是合在一起的两块)字“子玉”。

  崔珏幼而从学,聪颖过人。唐太宗贞观年间被朝廷召用,任潞州长子(治)县(今属山西省)令,磁州滏阳县(今河北磁县)令。崔珏为官正直无私,洞察秋毫,郡人皆言其“昼理阳间,夜断阴府”。有一年五月,崔知县下令十五、十六两日不得杀生及猎物,如有犯者,官中决断,阴府理问。

  有一个叫朱蹇哥的人却偷偷在郊外射死了一只兔子,进城时被搜了出来,门吏便把他押进县衙。崔珏问他:“你明知故犯,不能饶你,你是想在县衙受刑呢?还是到阴间受罚?”朱蹇哥认为,去阴间十分遥远,是下一辈子的事,就说:“愿去阴府受罚。”于是,被放回家去。夜晚,他刚一就枕,就有一黄衣吏将他带到一座厅堂,厅堂正中坐的就是崔知县,穿着王服,戴着王冠,正在审理案子,有的减其年寿,有的堕其子孙,有的减其俸禄,朱蹇哥也受了处罚,他从梦中惊醒后,惊异不已。

  又一日,门吏报告:“岭上有虎拦路伤人。”崔珏即派人持符牒至山庙拘虎,那只虎老老实实跟着县吏来到衙门。崔珏斥责道:“汝乃异类,食啖人命,该当何罪?”其虎闻之,触阶而死。自此,邑人立生祠祀之。

  崔珏任卫州县(今河南淇县东北)县令时,夏天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崔子玉于河上筑坛,以词奏于上帝,少顷,有一蛇浮于水面而死,洪水随即退去。郡人立生祠祀焉。

  一天,崔子珏正与一老人下棋,忽有几个黄衣使者执符前来叩见道“奉上帝命”云云,接着又有五岳卫兵等百余人皆来叩拜,复有一神骑白马至,子玉曰:“汝辈少等。”遂呼二子道:“我就要离开人世,你们不必难过。”然后写一篇百字铭送给两个儿子,便去世了。享年六十四岁。

  崔子玉被玉帝召去做了阴间判官,仍对人间帝王很尽忠。《西游记》中说,他给李世民增了二十年的阳寿。(已在民俗部分中述过)到了唐朝天宝年间,安禄山造反,玄宗避乱于西蜀,夜梦神人告曰:“陛下不必再去别方,此贼不久而灭矣。”玄宗问其姓名,曰:“臣乃滏阳县令崔子玉。”后果如其言,唐玄宗还都为其建庙,并封其为“灵圣护国侯”。至唐武宗时,加封为“护国威应公”。宋真宗时,加封为“护国西齐王”。(见明王世贞辑《列仙全传》卷五)

  崔珏有一件很有名的传说,就是“泥马渡康王”。据《宋人轶事汇编》卷三载:康王质于金,遣还。奔窜疲困,假寐于崔府君庙,梦神人曰:“金人追及,速去,已备马于门首。”康王跃马南驰。既渡河,马不复动,视之则泥马也。

  崔府君就是崔珏,“府君”是人们对神的尊称。康王就是南宋高宗皇帝赵构。靖康之变后,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去。赵构是一个专会逃命、议和的软骨头皇帝,在他的默许下,杀害了民族英雄,一代抗金名将岳飞,自毁了“长城”,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成了“苟且”朝廷。所谓“泥马渡康王”的说法,是赵构之流为了抬高自己而编造的故事。这与“五通神救助赵构”的传说如出一辙(事见《说岳全传》第三十七回)。“泥马渡康王”的故事出自《说岳全传》第二十回“金营神鸟引真主,夹江泥马渡康王”。赵构南渡后,在临安(今杭州)建都,为崔府君立庙,赐额曰“显卫”。到了元代,崔府君被封为“齐圣广佑王”。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