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32章 观音(4)

  天曹司,地狱司,官员司,隶事司,投生司,风雨司,僧道司,勾愿司,医药司,举意司,水府司,四生司,看经司,土地司,速报司,举善司,长寿司,法汗司,走兽司,平等司,山神司,注福司,水造像司,子孙司,注生司,烧香司,照证司,注禄司,五道司,还魂司,忠孝司,城隍司,孝顺司,斋戒司,修庙司,山林司,杀生司,推问司,六道司,陈状司,孤魂司,疾病司,昧心司,财帛司,注死司,恶报司,法杖司,曹吏司,鬼魅司,枉死司,索命司,校量司,功德司,五谷司,贵贱司,掠剩司,水怪司,促寿司,毒药司,奸邪司,奸淫司,枉祸司,失魂司,驿客司,飞禽司,精怪司,堕胎司,盗贼司,冤枉司,减福司,送病司,忠直司,放生司。

  从以上七十三司(或云七十五、七十六司,但号称七十二司)来看,东岳大帝将人间吏僧道,忠臣孝子,百姓子孙,正直善良,乃至奸臣贼子,强盗淫邪都管了,还要将飞禽走兽,鱼鳖水族,林木五谷亦“网”在其中,就连孤魂野鬼,鬼魅精怪也不放过,统统置于他的管辖之中。人若在生时为良为善,大帝就可为他注福增寿,死后可以投到好人家,有个好报应,若是作奸作恶,就会被大帝减去寿禄,死后还会打入地狱,遭恶报。

  人们信仰泰山,并不是因为泰山在王权思想方面对老百姓的影响,而是泰山有“主人生死,收人魂魄”这一职能。在民间传说中,人在将要死的时候,是泰山神派出的冥差将人的灵魂勾去的。泰山也因为有了主人生死,收人魂魄,总管鬼事的功能,后世人对泰山又有了许多说法。按应劭的《风俗通义·正义》中所云:“俗说岱宗上有金箧玉策,能知人寿修短。武帝探策得‘十八’,因倒读曰‘八十’,其后果用耆者。”

  泰山神的治鬼神职功能中,既包括了派出冥差收取人之魂魄,也包括对善恶之鬼的赏罚,送鬼投胎,等等。泰山神总管着鬼魂之事,是鬼世界的领袖。

  泰山神管理鬼魂的程序是,当人死了以后,灵魂要先到当地土地祠去报到,然后到当地城隍庙里办理一应进入地府的入冥手续,最后转到东岳大帝那里。当鬼魂来到东岳大帝这里后,东岳大帝就要对他们在阳世的恩恩怨怨进行处理。由于天下的鬼魂太多,鬼魂之间的恩怨关系又复杂繁多,东岳大帝设置了七十二个职能机关,称“七十二司”来具体办理。七十二司列于东岳大帝两侧,听凭大帝吩咐和随时向大帝汇报。古人信仰这七十二司,并普遍认为,阴间的各级大小官吏都是由人间的忠良之辈死后到了大帝那里任职的。明代李昌祺在《剪灯余话》卷四《泰山御史传》中云:“泰山一府,所统七十二司,三十六狱,台、省、部、院、监、局、曹、与夫庙、社、坛、土单(古代祭祀用的平地)、鬼、神、大而冢宰(周代六卿之首,后世称吏部尚书),则用忠臣,烈士、孝子、顺孙,其次则善人,循吏,其至小者,虽社公、土地,必择忠厚阴德之民为之。”相传,七十二司中的速报司就是宋代著名的清官包拯(见《续夷坚志》)或说是岳飞(见《燕京岁时记》),东岳大帝的属下既然都是忠义仁德之士,大帝更是一位正义之神,惩恶之神了。

  由于泰山神执掌着人的生死大权,民间就产生了一种“关魂”的习俗。就是说有人昏死过去了,就被认做是此人的魂灵不知丢失在何处,人们就祈求东岳大帝帮忙查看一下,看此人当死不当死,此人的魂灵是否被误拘了,如果被误拘的话,敬请东岳大帝放还此人,这就是“关魂”的说法。

  如果有人作恶,东岳大帝会给予惩罚的。宋朝洪迈在《夷坚志》丁卷第七《冯资州婿》中云:

  蜀人冯子春,为资州太守。其婿从之官。尝须公使银盆,老兵持以入,婿匿之,而称失去,且语冯云未尝用。

  冯以为兵所窃,置诸狱。兵衰老,不能堪讯鞫(审),遂自诬伏。索其物,则云久已转鬻(卖)了。既论罪决杖,且责偿元直(退赃)。兵不胜冤愤,具状诉于东岳行宫,泣拜而焚之。仍录一纸系腰间,乃自经(上吊自杀)于庙门之外。

  冯受代,复知果州。忽见此兵正昼在侧。愕然曰:“汝死已一年,如何得以到此?”对曰:“银盆事,某陈诉岳帝,令来追知府女婿对理。”冯惊慑之次,俄失所在。其婿即苦中恶,当日死,冯后七日亦卒。

  从此文中可以看出,东岳大帝是老百姓心目中的阴间好大帝,只要人们求他,他就为民办事。将那些恶人除掉。

  东岳大帝还可以保佑善人。清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中说“顺治十年四月,泰安州知州某于泰山下行,忽见片云自山巅下,云中一人,端然而立,初以为仙,及坠地,则一童子也。”惊问之,曰:“曲阜人,孔姓,方十岁。母病,祈祷泰山府君,愿殒身续母命。母病寻愈,私来舍身岩,欲践夙约,不知何以至此。”知州大嗟异,以车舆载之送归。

  人们把死看做是一件大事,既不想死去,也不想在死去以后到鬼的世界里受到折磨,所以,对东岳大帝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祈盼东岳大帝能给人加寿,企盼死后不要受到折磨,并有一个好的投生机会,这是人们崇尚生命,珍爱生命的美好愿望。在这种心态下,东岳大帝便成为天下普遍奉祀的神明,人们建庙以祭祀,把东岳庙看成是泰山神的派出机关,在这里向东岳大帝祈求,恳请他的帮助。

  泰山成为鬼府,泰山神成为冥司之主,它究竟开始于何时?据清代学者顾炎武的考证认为:“尝考泰山之故,仙论起于周末,鬼论起于汉末。”(见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三十五中亦说:“泰山治鬼之说,汉魏间已盛行。”泰山鬼府之说可谓历史久远,但东岳大帝的称号则要晚得多。

  东岳大帝在民间传说中俨然就是阳世官员模样。还持有官印。据《支志》癸卷三云:德州郡守王促孺从属吏处得一玉印,印文为“太山府君之印”。

  东岳大帝的诞辰为农历三月廿八日。

  阎王

  阴间的最高统治者有好几位。地藏王是佛教塑造的阴间最高统治者;酆都大帝是道教塑造的阴间最高主宰;东岳大帝是民间源于自然崇拜塑造的阴司最高统治者,但在世俗心目中,最有权力、最厉害的阴间统治者还要数阎王了。

  阎王一词是梵语,也被译作“焰摩罗王”、“阎魔”等中文。他的俗称说法就更多了,如“阎罗”、“阎波罗王”、“阎罗王”、“阎摩王”、“阎君”等,这些都是被中国民间俗化了的称谓。从这些称谓中可以看出,有些还带有梵文的语音,有些则完全被中国化了。

  阎王被冠以如此众多的名称,说明人们对阎王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和阎王文化在民间的繁衍程度。这些都与人们的生死观有一定的联系。因为人生在世是有所依附的,死后也应当有所依附,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就形成了冥界观,阎王文化。

  过去有一种迷信说法,说世界有天间、阳间和阴间。天间是玉皇大帝和佛为首的神佛们的乐园,人间世俗中那些得道成仙的也能到那里去。世俗中绝大部分的人是到不了那里的,死了以后要到阴间去报到。阴间最高主宰是东岳大帝、酆都大帝、地藏王,但他们都是名义上的最高主宰,实际权力还是掌握在阎王手里,因此,他在民俗中的影响很大,俗话说:“阎王叫人三更死,谁敢留他到五更。”可见阎王的权力有多大了。

  阎王和地狱信仰源自佛教,当佛教传入我国后,这一信仰很快被我国民众所接受,并产生巨大影响。究其原因,它与我国本土的鬼魂迷信和阴曹地府观念有着直接关系。

  我国原始先民们认为,人有一种可以离开身体的“魂”,它在梦中进行各种活动,等它回到身体后,人就醒了。一个人死了,别的人就会认为他(她)“睡”着了,只是他(她)的魂离开了身体,不再回来了,成了“鬼魂”了。古人迷信,人死以后肉体会消失,但不死的“灵魂”是存在的,它们会到另一个世界去,即阴间。

  佛教传入我国以后,传统的鬼魂信仰与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生观念相结合,对阴间地狱之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阎王源于印度佛教。阎罗本是佛教护法神团二十四诸天之一。但阎罗也并非是佛教所固有的,佛教的阎罗源于古印度的民间信仰和印度教,阎罗崇拜在印度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印度最初出现阎摩的形象是在印度最古老的诗歌集《梨俱吠陀》中,大约产生于前1500—前1000年,相当于我国周朝时期,总集共有一千首诗,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许多神话传说,阎摩在其中就是以冥王出现的。说他是太阳神毗婆薮的儿子。太阳神本想娶娑罗纽为妻,但娑罗纽受不了太阳神刺眼的光芒,便用了个“掉包计”找了一个跟自己一模一样的替身,在婚礼之际,她逃之夭夭,假新娘为太阳神生下了阎摩、阎密兄妹俩。因假新娘与娑罗纽不同,她不是神,所以她生下的孩子只能是凡人。凡人是必须死的。阎摩就成为人类的第一个死亡者,因此他也就成了必死人类的祖先,是死者之王。(见金克木《论〈梨俱吠陀〉阎摩和阎密对话诗》阎摩作为第一个必死之人,他便承担起了寻找、发现死者归宿以及通向冥界之路的重任,后世凡人都遵循他的道路,跟他走。他发现了冥界,他也就成了冥界之王。而这时的冥界没有地狱那种阴森恐怖的景象,而是一个极乐世界,阎摩也不是后来专管审判罪鬼的阎王爷,而是管理众亡魂的冥王。

  阎摩既然是太阳神的儿子,他也应当具有太阳神的特点,即太阳早晨从东方升起,傍晚在西方落下。对原始先民来说,人的生命过程也是如此。所以,在《梨俱吠陀》中,阎摩所统辖的冥界更像个天国,没有对死亡的恐惧,也没有地狱观念。

  以后出现的解释《梨俱吠陀》颂诗的《梵书》(大约成书于前1000—前400)中,阎摩仍然是冥王,但已出现了类似地狱的可怕境地,有了被剁碎和人吃人的描写,也有了轮回、业报思想。在后期的《梵书》奥义书(也是解释《梨俱吠陀》颂诗的)和法轮《摩奴法典》中,冥界、地狱、轮回、业报等思想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到了两大史诗,即闻名于世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时代(约前400—前200)死亡之主阎摩有了很大变化,其相貌威严恐怖,红眼睛,黑皮肤,手持正义之杖,用以对一切凡人进行公正的判决;将善者送往极乐世界,将恶者投入地狱。在史诗中有对地狱的详细描绘,恶人要被扔进滚热的河中,剑树刺其肌肤,还要趴在斧刃上遭受磨难。

  在后来出现的一批“往世书”(神话传说作品)中,阎摩和地狱的理论更加完备了。阎摩被称为“人之审判者”,统治着多层地狱。死者的亡魂都要到他面前接受审判,并需在判官(印度地狱观中也有“判官”)面前对证,将其行为一一登记入册。亡魂在接受审判后,善人被送入天堂,恶人则被打入不同的地狱。在《毗湿奴往世书》中举了各种地狱情景,非常恐怖。在《摩根德耶往世书》中也详尽地描述了地狱的情景以及亡魂在这里所受到的种种折磨(见李楠《试论阎摩的源和流》)。阎摩和地狱理论也是印度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重要内容。

  在古老的印度,经过将近两千年漫长的发展与演变,最初的冥国世界由天上光明的极乐世界演变成了地下黑暗恐怖的地狱世界;由和善的亡灵统治者变成了威严无情的罪鬼们的审判者。

  公元前五世纪,佛教在印度兴起。佛教便从印度教中大量吸取了有关冥王地狱、业报、轮回解脱等说法,并将其发展到极致,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阴间地狱的完整理论。随着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我国,阎摩也带着他的牛头马面们来到中国,很快在我国建造起种种地狱,并让位于中国的阎王爷。

  在《法苑珠林》卷十二《六道典主》中云:“毗沙王者,今阎罗王是也。十八大臣者,今诸小王是也。百万之众,诸阿旁是也。阿房,乃地狱中的役卒差役,因为他们‘头有角耳’故又称‘牛头阿旁’,也就是我国民俗中所称的地狱里的‘牛头马面’。毗沙王十八大臣,就是十八地狱王,地狱有十八层,他们刚好各主一层。”

  中国阎王

  在我国民间传说中,阎王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但有三种说法很有影响。

  一种是内蒙古传说。相传,在东方的一块土地上生活着人类,不幸天降大难于他们。在一天的晚上,天崩地裂,河水暴涨,大水淹没了村庄,死了很多人。在幸存者中有一个叫“阎罗”的小伙子,他决心要去南方寻求解救人类苦难的办法。路上,他遇到了一只老虎,阎罗被吓得钻进了山缝,他昏死过去了。当他醒来以后,面前站着一位天神,给他指点了迷津。他遵照天神的指示,杀死了小青蛇,接了满满一碗蛇血,准备将蛇血带回去解救乡亲们,不料却被一位老婆婆拦住了去路,并对阎罗说:“这蛇血是天上难找,地下没有的灵物,如果你要喝下去,就会成为神仙。”阎罗的目的是为了救乡亲们,不是为了成仙,他毫不思索就将蛇血带回故乡,解救了乡亲们。降临灾难的天神被阎罗的行为所感动,便腾空而起,向大地撒下了种子,降了雨,天下又有了生机,人又有了活路。天帝知道这件事情后,超度了阎罗,让他当了专掌人间生死大权的神。阎罗自从有了这一权力后,就有些飘飘然了,逐渐有些高傲起来,还做了一些不光彩的事情。阎罗的这些行为被天帝知道了,将他由仙降为鬼,但他这个鬼还管着人死后的事情。从此,阎罗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因他姓阎,又是管鬼的鬼神,人死了以后都要到他那里去接受管理,人们为了讨好他,便管他叫“阎王爷”。这一说法大概与我国先民们认为“鬼都在北方”的说法和古人所言,“鬼方在北方”的地理区划有关。

  另一说法是流传于四川民间的说法。相传,四川的一个小镇里经常闹鬼。有一个姓阎的小伙子,长得五大三粗,熊腰虎背,天不怕,地不怕。他听说有鬼扰民后,一心想将这些鬼怪整治一下。有天夜里,姓阎的小伙子听到鬼叫声后,就想去斗鬼怪。他刚一出门,就被一群乱蹦乱跳的鬼怪围住了。他一见此情,简直气坏了,便使出手段来,把那些鬼怪打得东逃西窜。就在这时,忽听空中一声大叫说:“休得逞能,有本事跟我比比。”姓阎的小伙子朝天上一看,只见那鬼比他大多了,但他不肯示弱,使出浑身解数向鬼打去。直震得他虎口发麻,疼痛难忍。阎小伙仍不惧怕,还与鬼打斗。在打斗过程中,他发现了那鬼怕胳肢的弱点,最终将鬼打败了。鬼被打败后向阎小伙求饶说:“只要你不杀我,我就带领众鬼拜你为王。”阎小伙说:“那你现在就拜。”那鬼说:“不行,你现在还是人,我们都是死了的人,除非你马上死了,我们才能拜你为王。”阎小伙听后,立即撞死在石头上,于是,他被众鬼参拜为王了。因其姓阎,又被鬼怪们拥戴为王,所以称他为“阎王”。

  还有一种流传在吉林的说法。古时候有一个太平庄,庄里有一个叫“阎五”的人,心地善良,人缘也好。有一天,狱帝在查看生死簿时,看到阎五的阳寿已经到了,就派了秃头鬼去勾阎五的魂魄。阎五得知狱帝派鬼来勾他魂魄之事后,设了一个栽头发的计谋使秃头鬼上当就擒,没有勾着阎五的魂,也回不了地狱。狱帝在地狱里不见秃头鬼回来交差,又派了一个红眼鬼,一个罗锅鬼来捉拿阎五。阎五又用计谋把红眼鬼装进布袋,把罗锅鬼绑在板凳上。狱帝实在等不及了,怕误了勾魂的时辰,就亲自骑着千里驹来捉拿阎五。阎五知道狱帝有贪心,就把一头猪放出来等着狱帝。狱帝来了后,阎五就向他吹嘘说:“我这是万里哼,走起路来比你的千里驹快多了。”狱帝听后,果真起了贪心,向阎五说:“我用千里驹换你的万里哼行不行?”阎五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说:“你是狱帝,到了阴间后只要你不给我找苦吃,换就换了罢。”狱帝答应了。阎五又向狱帝说:“万里哼只认我一个人,你穿的是狱帝的衣服,它是不让你骑的,这可怎么办?”狱帝只好同意更换服装。二人换了衣服后,阎五骑上千里驹,霎时便到了阴间,登上了狱帝宝座后,立即吩咐鬼卒:“小的们,阎五已被捉拿来了,等他一到,立即处死。”那些鬼卒们只认衣裳不认人,哪管他真假与否,狱帝刚一进殿,就被当做阎五处死了,阎五当上了狱帝。阎五不愿意称他为狱帝,就把名字写出去,让鬼卒们直呼其名。那些鬼卒们没有几个能认字的,竟把“五”认做“王”字,更有溜须拍马的,在“王”字后面又加了个“爷”字,称阎五为“阎王爷”。

  在冥界文化发展过程中,也有名人当阎王的史籍记载,最早出现在《隋书·韩擒虎传》中。其云:“韩擒虎,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拜凉州总管,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其邻母见擒虎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又有人急笃,忽惊走至擒虎家曰:“我欲谒王。”擒虎子弟欲挞之,擒虎止之曰:“生为上国柱,死作阎罗王,斯以足矣。”因寝疾数日,竟卒,时年五十五。又《古今图书集成·神异曲》引《滑县志》亦载有“韩擒虎墓,在小韩村,有阎罗王庙”之记载。

  唐张续在《宣室志》中云:“大历中,山阳人郄惠连始居泗上,以其父尝为河朔官,遂居清河……岁余,一夕独处于堂,忽见一人,衣紫佩刀,趋至前,谓惠连曰:‘上帝有命,拜公为司命主者,以册立阎波罗王。’”另有说法,唐代的杜黄裳也被封为阎王。

  到了宋代,被封或奉为阎王的名人就更多了,其中有韩琦、范仲淹、包拯、寇准、周庄仲、蔡襄、洪迈等。明代有赵用贤,清代有张四维等也被奉为阎王。

  名人被封或奉为阎王的原因,大概是因这些名人在其生前能够秉公执法,聪颖异常,胆识过人,曾经为老百姓做过不少好事,并能为老百姓鸣冤平屈,博得了老百姓的赞誉,因此老百姓们在他们死后奉其为阎王,目的就在于让他们在阴曹地府里继续为在阳间蒙冤受屈,不能平申冤枉而死去的鬼魂最后申冤平愤。这是老百姓们为了寻求公平、公正的理想和意念。另一方面大概是因为传说中的原有阎王没有名人的智慧,也没有名人的那种轰轰烈烈的事业,他们都是平民百姓,又远离人们生存的社会,仅凭勇敢和善良是不能担当起公正重任的。名人是大家所熟知的,也是人们所仰慕的,将他们塑造成阎王,为自己的鬼魂把好最后一道关卡,是再合适不过了。所以,民间传说包拯日断阳、夜断阴,寇准设阴曹地府审理潘杨两家冤案的故事为他们出任阎王的资格平添了几分色彩。

  名人当阎王以后,也确实纠正了不少冤假错案,赢得了鬼魂们的信赖和阳间好人的赞誉。他们把阳世间审案的方法用到地府中去,收到了好的效果。传说,人死了以后,灵魂先进鬼门关,再过奈何桥,然后才来到一殿阎君处受审。这一殿阎君不管鬼魂是善是恶,先将其痛打一顿,叫做“下马威”,然后才查生死簿,验明正身。有的冤鬼刚到这里,还没验明正身就被打死了,这也没有办法,只好将他送到枉死城中,永远不能转世。在对鬼魂查验后,根据他在阳世表现的好坏,再交给其他各殿阎君作出最后处理,如做了坏事的鬼魂要上刀山,下地狱等。老百姓们为了在其死后不被冤枉打死而关进枉死城,以求转到世上,便编了一个包拯当阎王的故事。传说,包拯死后,玉帝封他为一殿阎君。他上任后,将他在阳世的办案方法带进地府,对那些来到阴曹地府的鬼魂们一不打,二不骂,仔细进行审问,如果有些事情搞不清楚,他还不辞劳苦地明察暗访。把那些作恶多端的鬼魂一律打入地狱去受苦,对那些好人不管他阳寿到了还是没到,全部放回阳界,这样一来,还魂的人越来越多。包拯的这一做法让另外九殿阎君看不下去了,他们认为,生死簿是上天的旨意,岂能违反,何况鬼门关是一个只进不出的关卡,又怎么能随便将鬼魂放出去呢?于是,他们就联名向玉皇大帝写了奏折,把包拯参了一本。玉皇大帝接奏观看后,龙颜大怒,下令将包拯从一殿阎君调到五殿阎君的职位上。这王殿阎君是个闲差,有职无权,对那些明知是被冤屈了的鬼魂也没有办法处理,从此,阴间屈死的人越来越多了。但包拯的做法确实给地府开了个好头,一殿阎君再也不敢乱打无辜了,将那些好的鬼魂放回转世,功过各半的鬼魂移送后九殿处理,只有对那些十恶不赦的鬼魂才打入地狱。人们这才在后来有了“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说法,这就是说,只要是善鬼,见了阎王也没有什么。这就是包拯的功劳,但他们都不像包拯那样,把那些善鬼不管阳寿长短一应放尽,而是将阳寿未到的才放回阳间,阳寿已到的,即便是好人也不能放回去,只能转世回到阳间,这就是“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说法在人生大限上的俗云。

  “阎罗”二字在梵语中的意思为“双王”。据《铸鼎全闻》卷四引《一切经音义》二十四云:“阎摩,此云‘双’,罗社,言王。兄及妹皆做地狱王,兄治男事,妹治女事,故曰‘双王也’。”另有说法是,阎罗本是毗沙国的国王,与维陀生王战,兵败,因立誓愿为地狱之王。

  阎王信仰随着佛教传入我国以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一,由原来意义上的作为“双王”的阎罗变化为单一男性的阎王。其二,阎王不再是原有意义上令人生畏的凶神恶煞了,还有被人欺侮的时候,如,唐朝时,“上都街肆恶少,率髡而肤札,备众物形状。时大宁坊者张干,札左膊曰:生不怕京兆尹,右膊曰:死不畏阎罗王。”其三,阎王从他在阴曹地府中占绝对地位的宝座上跌落下来,变成了地狱十主之一,将其权力一分为十,由十殿阎君来共同完成原来一个阎王就可以完成的任务。

  十殿阎君的说法兴起于唐代,而流行于宋代。这大概是因为这两个朝代的权力过于集中,对宫廷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后所派生出的一种权力文化的创新。自此以后,民间每于城隍庙中另辟十王阎罗殿,而不单独建庙。在中国传统的信仰中,“司命”是主人寿长短的,阎王是负责将人死亡以后的灵魂收到冥司,然后根据他生前的善恶因缘进行处理看管。如此说来,阎罗王应该是司命的属下。

  名人当阎王也是受《道藏》的影响后产生的一种信仰习俗。据《道藏》第三册所载:阎王“三千年而一替”,所以在民间传说,阎王可以任免和替代,甚至可以调任。因此,民间传说中有那么多名人都当过阎王,大概就是替代和调任的结果。

  在中国传统信仰中,最尊的神灵是天帝(或称上帝、玉帝),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大地,物灵人鬼,一切神灵都归他管,因此,中国的阎王也是由天帝任命的,归天帝管辖。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