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31章 观音(3)

  二、尺郭。是专门吃鬼的神。据《神异经·东南荒经》所载:“东南方有人焉,周行天下,身长七丈,腹围如其长,头戴鸡父魌头,朱衣缟带,以赤蛇绕额,尾合于头。不饮食,朝吞恶鬼三千,暮吞三百。此人以鬼为饭,以露为浆,名曰尺郭,一名食邪。道士云吞邪鬼,一名赤黄父,今世有‘黄父鬼’。”尺郭虽然以吞食恶鬼而闻名,但他不管冥界。

  三、后土。后土被视为冥界之主的这一观念大约是从汉代开始形成的。据王逸注《楚辞·招魂》云:“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后土是怎么产生的?据《山海经·海内经》云:“……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后土……”《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云:“共工有子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春秋传》曰:“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周礼》云:“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木。”以此看来,后土司冥的范围是很小的,二十五家为一社,仅此而已。

  东岳大帝、酆都大帝都是司冥的大神,此说另述。

  佛教传入我国以后,对中国神灵体系产生了很大影响,它把我国古代山上冥界信仰转入到地下,形成了地狱观念。

  酆都大帝

  酆(今作“丰”)都大帝是道教所信奉的阴司地狱的最高统治者。

  酆都,即所谓的鬼都。鬼国、鬼都与鬼帝是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后才形成的。

  我国古代阴间鬼国观念由来已久。古人认为,地府鬼国在北方。东汉的张衡在《论衡·订鬼篇》中引《山海经》称:

  北方有鬼国……沧海之中,有度朔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叫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名神荼,一名郁垒,主阅领万鬼。

  现在传世的《山海经》此条已佚,古本当有此条。《山海经》中的《山经》成书时间至迟是在战国时期,《海经》则成书于秦汉之际。书中藏有大量的神话故事和传说。从这两部书的成书年代来看,鬼国地府的说法距今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鬼国到底在何处,先秦时期没有具体所指,只是笼统地说鬼国在北方。但从《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可以看出,鬼方有五种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是鬼方无确定之地,指鬼居之所,多数认为在今内蒙古。关于鬼方之说已在民俗里述过。

  到了汉代,鬼国地府被落实到了北方的泰山,当时已经有了中国“人死者魂归岱山(泰山)”(见《后汉书·乌桓传》),“泰山治鬼”(见《太平广记》卷九十九引《冥报记》)等说法。泰山神主掌人的生死大权,成为阴间主宰。而最初的鬼都是在泰山之旁的蒿里山。据《山东通志》载:“蒿里山神庙,庙在泰山下,弘治十四年(1501)建。其神酆都大帝,有七十五司,以为收捕追逮出入死生之所。”(见《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四十九引)早在汉武帝时期就有了“人死归蒿里”的说法。《汉书·武帝纪》云:“太初元年(104),禅高里。”“高里”即“蒿里”,此说是汉武帝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时,在泰山之下的蒿里山祭地。唐代颜师古对此注曰:“死人之里谓之蒿里,或呼为下里者也,字则为蓬蒿之蒿,或者见泰山神灵之府,高里山又在其旁,即误以为高里为蒿里。”

  “蒿”即坟地野蒿,“蒿里山”即鬼魂山。“蒿里”也被后人泛指为墓地,阴间。汉代有一首乐府古辞《蒿里》,其辞曰: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蒿里》古辞是当时流行的挽歌(丧歌),是出殡时唱的。宋玉《对楚王问》中说:有人唱《下里》(即《蒿里》),几千人和着他唱,可见此歌在当时的流行和普及程度。蒿里山在泰山周围是一座其貌不扬的小山,但因蒿里被称做鬼都而名声远扬。到后来,蒿里山逐渐被道家所宣扬的罗酆山所替代。东晋著名道士葛洪在《枕中书》中提出了“五方鬼帝”及其治所的理论,其中将北方阴府的治所规定在罗酆山,“张衡、杨云为北方鬼帝,治罗酆山”。

  到了南朝时期,罗酆山及其主宰酆都大帝的理论更加系统化了。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道士陶弘景在其所撰《真灵位业图》中将神仙们排了座次,其中第七阶阴间,神的中位就是酆都大帝。据《道藏》第三册所载:“酆都北阴大帝焱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三千年而一替。”

  在酆都大帝的左右列有一百一十九位鬼官。陶弘景又在《真诰》卷十五《阐幽微第一》中说:罗酆山在北方癸地,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其上其下并有鬼神宫室。山上有六宫,“是北酆鬼王决断罪人住处,其神即应是今呼为阎罗王所住处也。其王即今北大帝也……凡生生之类,其死莫不隶之至于地狱。”又说酆都北阴大帝“是天下鬼神之主也”。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的道教已经形成了酆都大帝主管阴间地狱的信仰,对这位幽冥主宰多称其为“北帝”。

  民间对这位酆都大帝直至清代仍信仰不已,时常祷告酆都六宫,祈求保佑。清俞樾在《茶香室三钞》卷二十中云:“世人知有酆都六天宫门名(六宫门名依次是:纣绝阴天宫,泰煞谅事宗天宫,明晨耐犯武城天宫,恬昭罪气天宫,宗灵七非天宫,敢司连宛屡天宫),则百鬼不敢为害。欲卧时,常北方祝之三遍,祝云:‘吾是太上弟子,下统六天,六天之宫,是吾所部,故得长生,敢有犯者,太上斩汝形。’”

  酆都大帝原来的住所在罗酆山,大约是在宋代时,酆都大帝搬家来到四川的“酆都”。清人方象英在《使蜀日记》中根据前人的说法,对此作了概括说明:“酆都县城倚平都山,道书七十二福地之一,素以‘鬼国都城’闻名。”传说王方平、阴长生先后于此山修道成仙,白日飞升,后主误读“王、阴”为“阴王”,讹传为“阴间之王”,酆都乃成阴曹地府。这样一来,四川的酆都很快就发展起来了。经过千百年的营造,酆都已成了一座规模宏大,包罗万象的人间鬼国。酆都鬼城的重要庙宇与建筑有五十多座,包括鬼门关,血污池,奈何桥,阴阳界,无常殿,孟婆茶楼,钟馗殿,土地庙,东岳殿,城隍庙,东西地狱,十王殿,玉皇殿,天子殿(即酆都大帝殿)等。正殿阴天子(即酆都大帝)像为头戴金冠,蟒袍玉带,龙眉凤眼,秉圭端坐,庄重威严。天子的左右有宫女侍立,两旁为地府文臣武将六功曹。酆都大帝身后是皇后,全身用棉胎锦衣制成,柔软而有弹性,相传为“娘娘肉身”。

  中殿塑有四大判官,十大阴帅等鬼吏、鬼将、鬼卒。四大判官为:赏善司判官、罚恶司判官、阴律司判官、查察司判官。十六阴帅为:日游神、夜游神、黄蜂、豹尾、鸟嘴、鱼鳃、无常、牛头、马面、鬼王。

  下殿的左右两厢是长廊,设东、西地狱。地狱刑罚有上刀山、下火海、刀割、锯解、下油锅、磨子磨、五马分尸、炮烙、挖心、剥皮等种种酷刑。其中“秦桧受刑”、“活捉王魁”、“包公锄陈世美”等很是突出。

  佛、道两教用地狱理论来警戒世人,用极其恐怖的景象来威慑世人,就是想从反面教材来劝告世人一定要弃恶从善,老老实实做人。天子殿门的一副对联正是这一用意,其联云:

  不涉阶级,须从这里过,行一步是一步,

  无须贵贱,都向个中求,悟此生非此生。

  殿内一副对联是:

  任尔盖世奸雄,到此亦应丧胆;

  凭他骗天手段,入门再难欺心。

  大殿上有“神目如电”、“善恶昭彰”的匾额道出了百姓们期待“公平”的善良愿望。

  天子殿的“乾坤一气”匾额下高悬一面宝镜,也就是“照妖镜”,又俗称为“孽镜”。“照妖镜”是道教的一种明镜辟妖术,它的由来已久,葛洪在《抱朴子·登涉》中说:

  万物之老者,其精皆能假托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试人,唯不能于镜中易其真形耳。是以古之入山道士,皆以明镜径九寸以上,悬于背后,则老魅不敢近人。或有来试人者,则当顾视镜中,其中仙人或山中好神者,顾镜中故如人形。若是鸟兽邪魅,则其形貌皆见镜中矣。

  故而,明镜在道教法术中,与剑、印、令牌一样,是很重要的法器,它不仅可以照妖,还可辟邪、辨冤、鉴形、遥视。旧时民间还有一种明镜照鬼现形法,其法载于《道藏》正一部《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七之中。

  明人余象斗著《五显灵光大帝华光天王传》(又名《南游记》)中说:华光之母吉芝陀圣母原本是个女妖,经常吃人,被龙瑞拿住后打入酆都,华光因而外出寻母。他闹东岳,闯阴司,后来得知母亲在酆都正受恶报,便三下酆都救母。他第一次变作玉帝的天使来到酆都,酆都大帝将他请进地府,问他来此为了何事,他说“奉玉帝差遣,将酆都众鬼押赴天曹决罪。”酆都大帝见说,命韩、关二位元帅取来照妖镜一照,照出了华光原形,华光只好逃了。华光二次变作太乙救苦天尊来到酆都,又被酆都大帝用照妖镜照出了本相,他只好二次逃跑了。后来,华光得到金睛独眼鬼的帮助,变成了真天尊,二位元帅不敢拿照妖镜照他了,被他哄骗后,终于将母亲从酆都救出。华光之母后来吃了华光从王母那里偷来的仙桃,改了吃人的恶习。

  民间传说,有一任酆都知县叫唐涂,他是一个贪官。一天他去游览天子殿,来到酆都照妖镜前一照,镜中活现出一头肥猪。唐知县问山僧这是何故?山僧答道:“一任贪官,九世变猪。”唐涂听后恼羞成怒,命差役用乌鸡狗血泼镜,从此,镜子失去了光泽,但余威犹存。清人王廷献在《秋山拾遗记》中说:“孽镜围逾丈,日久蒙昧,而奸邪过此犹凛凛不敢正视。”

  道教说,酆都大帝主宰的冥府中有十殿真君。据《道经》中《上清灵宝大法》卷三十九《道门定制》卷三说,这十殿真君就是酆都地府的十殿冥官,他们是:

  地府泰(太)素妙广真君;地府阴德定休真君;地府洞明普济真君;地府玄德五灵真君;地府最胜耀明(灵)真君;地府宝宿(肃)昭成真君;地府神变万灵真君(又名“筹观明理真君”);地府无上正度真君;地府飞魔演庆真君;地府五化(华)威灵(德)真君。

  还有“十令斋功道场”。据《元始天尊说酆都灭罪经》中称:若为死者广建道场,七七修十会斋功,可超度亡魂,不入地狱。其“十会斋功道场”的名号为:一七泰广大王太素妙广真君,二七初江大王阴德定休真君,三七宋帝大王洞明普济真君,四七五官大王玄德五灵真君,五七阎罗大王最胜耀灵真君,六七变成大王宝肃昭成真君,七七泰山大王筹观明理真君(或称“泰山玄德妙生真君”),百日平等大王无上正度真君,小祥(周年)都市大王飞魔演庆真君,大祥(二周年)转轮大王五化威德真君。

  酆都大帝作为道教信奉的阴间主宰,在民间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全国各地的阎王庙和东岳庙里,供奉酆都大帝的很少,大多供奉东岳大帝、地藏王和阎王,大概是因酆都在四川的缘故。酆都大帝、东岳大帝和地藏王都是阴间地狱的主宰,但他们是有区别的。酆都大帝源于道教,东岳大帝源于民间信仰中对自然的崇拜,地藏及阎罗王则是源于佛教。而后两者又有一定的融会,如大型的东岳庙里常有十殿阎君和十八层地狱,而大多数的佛寺中却没有阎罗王。

  东岳泰山

  东岳泰山自古以来就是君主告成于天的封禅圣地,又被人们尊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泰山也因其高大险峻而被古人认为是一座能够通天的“神灵之府”,所以,东岳神的地位也是极尊的。

  由于历代统治者对泰山的信奉和推崇,泰山神的地位也在不断升级攀高,最终成为主宰阴间的超级大神。

  汉代,称泰山神为“泰山君”。

  汉明帝永平年间封泰山神为“太山元帅”。

  魏晋时期将泰山神称做“泰山府君”。

  唐武则天时封泰山神为“天中王”、“天齐君”(后世的“天齐神”之称即源于此)。

  唐玄宗开元年间封泰山神为“天齐王”。

  宋真宗时诏封为“仁圣天齐王”、“东岳天齐仁圣大帝”(简称为“东岳大帝”,后世的“东岳庙”之称即源于此)。

  元世祖至元年间又加封为“东岳天齐大生仁皇帝”。

  东岳大帝最初是山神,源自古人自然崇拜中对高山的崇拜。人们认为,大山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尚书大传·略说》中说:“山,草木生焉,鸟兽蕃焉,财用殖焉,生财用而无私焉;四方皆伐焉,每无私予焉;出云风以通乎天地之间,阴阳和合,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飨。”

  上古时期的人们认为,山林中的财富与鸟兽都是由大大小小的山神管理着。葛洪在《抱朴子·登涉》中说:“山无大小,皆有神灵。山大则神大,山小则神小。”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山川颂》中说:“山川神祇,主宝藏,殖器用,资曲直。”所以人们认为,大山都有神灵,是神人和怪兽居住的地方,山中的云雾风雨也是山神所为。《礼记·祭法》中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在众山之中,唯五岳最尊。所谓五岳者,《尔雅·释川》中称:“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后世多以衡山为南岳。五岳中以泰山为尊。泰山,又名岱宗,被誉为“五岳独尊”。《孟子》中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的独尊地位是由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代帝王于此封禅告天有关。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卷十《五岳》中说:“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者,始也;宗者,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替,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指时间短暂)而遍雨天下,其唯泰山乎!故为五岳之长。”此说是,云从石上兴起,开头很小,但迅速布满天空,短时间大雨就下遍了天下,这些,只有泰山才能做到。《风俗通义》中又说:“王者受命易姓,改制应天,功成封禅,以告天地。孔子曰:‘封泰山,禅梁父(山),可得而数七十有二’。”

  所谓“封禅”,就是在“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泰山上小山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见《史记·正义》)。据《史记·封禅书》中所载: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的有:无怀氏、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周成王等远古人物。封禅除“报天地之功”外,也有祈求天下太平和感恩的意义。由于泰山与国家政权相关,后世便将泰山视为江山稳固,国家太平的象征。如“稳如泰山”、“重如泰山”等。

  人们信仰泰山神是因为人们附给泰山神能够赐人寿命和成仙的功能。东汉班固在其《白虎通义》中说:“阴阳万物皆相代于东方,故岁二月东巡狩(帝王离开国都巡视)于岱宗(泰山)。宗者,尊也。岱为五岳之尊,故为尊也。”又云:“封禅必于泰山何?万物之始,交代之处。”泰山居于东方,属木,象征春天。元代《祀东岳记》碑文中云:“(泰山)其方生气之所在,天地大德之所属也,故于时为春,于五行为木,于五常为仁,发祥效灵,自昔已然。”泰山这种能使大地复苏,万物滋生,阴阳昏晓交替之处的特性,使泰山神具有了赐生的神性。《博物志》卷一《地》中云:“(泰山)东方万物始成,知人命之长短。”《梦粱录》卷二云:“(泰山)神掌天下人民生死。”《风俗通义》卷二云:“圣主亦当上封,则能神仙矣。”《史记·封禅书》中云:“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汉《泰山镜铭》云:“上泰山,见神人,食玉英,见沣泉,驾交(蛟)龙,乘浮云,虎引兮直上天,受长命,寿万年。”《宝鼎铭》云:“登于泰山,万寿无疆,四海宁谧,神鼎传芳。”

  东岳神还有主宰阴间的功能。《后汉书·乌桓传》中说:“中国人死者魂归岱山(泰山)”。《太平广记》卷九十九引《冥报记·大业客僧》云:“泰山治鬼。”《古器物识小录》云:“生人属西长安,死人属东太(泰)山。”《遁甲开山图》云:“梁父(泰山下的一座小山)知死。”《博物志》卷一云:“(泰山神)主召人魂魄。东方万物始成,知人生命之长短。”清人俞樾言说泰山主宰阴间之由,“余谓后世言神鬼皆托之泰山,虽虚诞之说,而未始无理。盖因天事天,因地事地,此封禅之所自起也……神属天道,王者既对泰山以报天,则泰山有神道矣。鬼道属地,王者既禅泰山下小山如云云、亭亭、梁父、高(蒿)里诸山以报地,则云云、亭亭、梁父、高里诸山有鬼道矣……”

  在这些认识观和理论下,泰山一带出现了许多与死亡和阴间地府有关的地名,如“奈何”、“梁父山”、“蒿里山”、“黄前(泉)”、“酆都庙”等。所以,西晋陆机在《泰山吟》中写道:“梁父亦有馆,蒿里亦有亭,幽途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泰山被神化和人格化后成为东岳大帝,他应当附会给谁呢?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历代神仙通鉴》等有关典籍所载,泰山的人化有以下几位。

  一、金虹氏。盘古氏的儿子叫“赫天”,居住在泰山。盘古氏的第八世孙少海氏,娶弥轮仙女为妻,仙女“夜梦吞二日,觉有娠”,遂生二子,次曰金虹氏。“金虹氏者,即东岳帝君也”(见《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东岳》)。金虹氏娶水一君一女为妻,生五子一女,女名玉女,她独自修炼于莲花峰顶,就是后来的碧霞元君。五世祖金虹氏能遁迹飞身,斩邪缚魅,百姓以为他“多历古来岁月”,所以称他为“古月”。对他也产生了崇仰之情,时间长了,就以岁为姓,以崇为名。如福建省城的东岳庙,每年三月的大帝出巡日,牌匾上写着“东岳泰山青府天齐上帝岁”。“岁”即神姓,亦称“岁崇”。道教认可这一说法,并为之加上“东华帝君”、“东华真人”等名号。

  《神羿经》中说:“昔盘古氏五世之苗裔曰赫天氏,赫天氏子曰胥勃氏,胥勃氏子曰玄英氏,玄英氏子曰金轮王,金轮王弟曰少海氏,少海氏妻曰弥轮仙女也。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觉而有娠,生二子,长曰金蝉氏,次曰金虹氏。金虹氏者即东岳帝君,为太华真人,掌天仙六籍,遂以‘岁’为姓,讳‘崇’。其太岁者,乃五代之前无上天尊所都之地,今之奉高也。其后乃水一天尊之女也。至神农朝,赐天符都宫号名府君。至汉明帝封泰山元帅,掌人世居民贵贱高下之分,禄科长短之事,十八地狱,六案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之期。”

  二、东岳大帝是太昊氏。晋代葛洪在《枕中书》(又名《众仙记》)中称:“太昊氏为青帝,治岱宗山。”又在《洞渊集》中云:“太昊为青帝,治东岱,主万物发生。”

  三、东岳大帝是盘古氏的头颅所化。南朝梁人任昉在《述异记》中说:“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

  四、东岳大帝是天帝之孙。《重修纬书集成》卷五引《孝经援神契》中说:“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孙也。主召人魂魄。”

  五、黄飞虎是东岳大帝。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说:武成王黄飞虎被姜子牙封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凡一应生死转化人神仙鬼,俱从东岳勘对,方许施行”。

  六、泰山神是天帝之外公。曹丕在《列异传》中云:“临淄蔡支者,为县吏。曾奉书谒太守,忽迷路,至岱宗山下,见如城郭,遂入致书。见一官,仪卫甚严,具如太守,乃盛设酒肴,毕,付一书,谓曰:‘掾为我致此书与外孙也。’吏答曰:‘明府君外孙为谁?’答曰:‘吾太山神也,外孙天帝也。’吏方惊,乃知非人间耳。掾出门,乘马所之。有顷,忽达天帝座太微宫殿,左右侍臣,具如天子。吏致书讫,帝命坐,赐酒食。”

  还有一种说法是前任天帝,出自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其中云:“天翁姓张名坚,宋刺史,渔阳人,少不羁,无所拘忌。尝张罗得一白雀,爱而养之。梦刘天翁责怒,每欲杀之。白雀辄以报坚,坚设诸方待之,终莫能害。天翁遂下观之,坚盛设宾主,乃窃骑天翁车,乘白龙振策登天,天翁追余龙追之不及。坚既到玄宫,易百官,杜塞北门,封白雀为上卿,改白雀之胤不产于土。刘翁失治,徘徊五翁作灾。坚患之,以刘翁为泰山太守,主生死之籍。”这里的泰山太守就是泰山神。汉魏时期,人们称太守之职为“府君”,所以,后人也把泰山太守称做“泰山府君”。

  东岳大帝被人格化后,他的姓名不止一个。《重修纬书集成》卷六《龙鱼河图》中有“圆常龙”、“唐臣”、“玄丘目睦”等名称。《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十二引《真灵位业图》中称做“秦凯”,《东岳大帝本纪》中称“岁崇”。以我国传统观念尊者的名讳是不能随便乱叫的,所以,大神们虽有姓名,但并不流行,因此,东岳大帝的这些姓名,知者甚少。

  另有说法,东岳大帝的妻子是淑明皇后,所生五子中第三子最有名气,是泰山三郎炳灵公。生有一女,就是碧霞元君,她的名气更为显赫。

  道教很推崇东岳大帝,南北朝时期,托名东方朔所著的《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中称:“东岳泰山君,领君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庙祀宗伯者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归泰山受罪考焉……泰山君服青袍,戴苍碧七称之冠,佩通阳太明之印,乘青龙,从群官来迎子。”(见《道藏》第六册)

  东岳大帝执掌些什么神职?据《历代神仙通鉴》中称:“(东岳大帝)执掌人世臣民贵贱高下之分,禄科厚薄之事,地狱各案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修短之期。”《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妙经》中说:“(东岳大帝)气应青阳,位尊震位,独居中界,统摄万灵。掌人间善恶之权,司阴府是非之目,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岳,惩奸罚恶录死注生,化形四岳四天圣地,抚育六合万物众生。”(见《道藏》第十册)又云:“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与天齐久,奉行天令……知人寿之长短,设七十五司,以掌权衡。有三十六岳以惩凶恶,永绥邦社,大庇民区。”

  东岳大帝所统三司为:

  判所隶司,判磨勘司,判都察司。

  六案为:

  判悯众案,判苦楚案,判保刑案,判功德案,判注生案,判注死案。

  七十五司为: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