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10章 神祇(2)

  黄帝还被奉为我国创世神话中创造宇宙的天人之神,是五大天帝中的中央之神。《淮南子·说林》高诱注云:“黄帝,古天神也,创造人之时,化生阴阳。”《韩非子·十过》中云:“昔者,黄帝会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蚩尤居前,风师边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螣虻伏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这大概是因黄帝的出身离奇而编织出这一说法。《太平御览》卷七九引《帝王世纪》说黄帝的母亲元天大圣后受“大雷电绕北斗枢”感应而生黄帝。他生下后是“黄龙体”(见《史话·天官书》)并长有“四面”(见《太平御览》七九引《尸子》),他生而神明,驭百神,制四方,主司风雨云雷。进而,就将他衍化成了创造天地万物之神,中国式的上帝。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本是四御中的第三位天帝——钩陈大帝,是从星宿演变而来的,不是现在普遍认为的统领天地诸神的大帝。“钩陈”共有六颗星,据《星经》所云:“钩陈六星在五帝下,为后宫,大帝正妃。又主天子六军将军,又主三公。”所以,钩陈也用于主后宫。《晋书·天文志》中又称:“钩陈六星,皆在紫宫中……钩陈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道教就是根据这些说法设立了钩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的名目,尊为四御之一。这样一来,钩陈的职权已经超出了“后宫”的范围,并称他是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两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的神,所以在拜告天地,祈祷降雨的呈文中,钩陈与玉皇大帝,紫微同列在榜首。

  所谓御,也就是“帝”,四御是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他们的全称是: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钩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道,是至高的,所以,道教有“九九道成至成真,三清四御朝天节”的说法,也就是说,三清四御代表了至高无上。

  玉皇大帝是道教的神仙。道教的神仙体系是在继承了我国古代天神、地祇、人鬼信仰的基础上,再加上后来所创造的长生不死的神仙体系和儒家的先王圣贤以及佛门的阎王鬼卒,就形成了目前人们所知的庞大而又完备的道教神系。四御就是道教神系中的重要神仙。当这一神仙体系建立后,道教早期所信仰的“祖师爷”——太上老君和“三官”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在四御中,玉皇大帝是我国民俗信仰中的最高神仙领袖,其他三御则在民间的影响不大。可是,玉皇大帝这样一位神仙领袖在唐代以前是根本不存在的,他出现在神仙体系中并得以定型是在唐宋以后。但他的原型却很早,是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天帝的崇拜。上古时期,人们认为自然界的风、雨、雷、电现象都受一位大神掌管,只有在大神的差遣下才会发作。就是基于这种认识观,到了殷商时期,人们便塑造了天帝这样的大神。人们认为,具有最高地位的神应该被称做“帝”或是“上帝”,因为只有“帝”或是“上帝”才可以支配天上的其他诸神,因此也就出现了“天帝”这样一个对神的权力的尊称。

  到了西周时期,有关上帝的称谓名目繁多。有如:皇天、上天、天、天帝、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等很多种称谓。后来,人们又根据人间现实幻想出了天上神仙世界,并且构建起一个以天帝为中心的神仙体系。神仙信仰发展到东汉时期,道教产生了,道教徒们把天帝请来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所谓三界,即天界、地界、水界,或曰欲界、色界、无色界。十方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四生即,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大智度论》卷十:“说五道者是一切有部僧所说,婆蹉弗妒路那(犊子部)僧说有五道”。卷二十:“佛去久,经流远,法传五百年后,多有别异,部部不同,或言五道,或言六道,若说五者,于佛经回文说五,若说六者,于佛经回文说六。又摩诃衍(大乘)中《法华经》说有六趣众生,观诸义旨,应有六道。”所谓六道,实则五趣,即地狱、饿鬼、畜生(也被译作“傍生”)、人、天、(三界诸天)。《俱舍论》卷八:“于三界中说有五趣,即地狱等如自名说,谓前所说地狱、傍生、鬼及人、天是名五趣,唯有欲界有四趣全,三界各有天趣一分。”若再加上“阿修罗则称六趣或六道”。道教就这样把天地万物统统纳入了玉皇大帝的管辖范围,人也就在其中了。玉皇大帝也因此成为民间最为尊崇的最大神仙。正因如此,他也有了许多尊号,如玉皇大帝、玉皇玉帝、昊天金阙玉皇大帝等。他的居所也由原来的玉清三元宫移至灵霄宝殿。

  那么,玉皇大帝究竟是怎么走入最高神的殿堂的?“玉皇大帝”这个神名是在南朝时期的齐梁时代才出现的,由陶弘景编著的名为《真灵位业图》一书中才有了“玉皇”和“玉帝”神名,但“玉皇道君”仅仅排在玉清三元宫右边的第十一位,“高上玉帝”则被排在第十九位,他俩的地位都很低。到了唐代,李唐王朝与太上老君李聃攀成了本家,太上老君又被道教奉为教主、祖师,因此,道教也被奉为国教。

  道教很崇尚“玉”,认为玉是长寿和纯洁的象征,所以,凡是被称做神仙的,都和玉有关。例如,神仙的侍者被称做“玉郎、玉女”。“神仙”所处的仙境被称做“玉京”、“玉清”,神仙的居所称做“玉阙”、“玉楼”,就连动植物也被冠以“玉”字,如玉兔、玉蟾、玉树、玉芝等。玉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玉皇大帝更应是长生不老的。所以,“玉皇”、“玉帝”之玉就被人们视做永不让位的终身天帝,像玉一样,永远不变,与天地同寿,故而,将这位统领天地的大神称做“玉皇”、“玉帝”。

  玉皇大帝在道教如此宣扬下和民间的极度崇尚下,使得有更多的人在信仰他、推崇他。同时,历代王朝也借用玉帝的名义去实现政治目的。如,宋真宗就曾经假借玉帝给他托梦,说他的祖宗是传说中的人皇之一,他当皇帝也是“奉玉帝之命而为之”的这一谎言,把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欺侮后周柴家孤儿寡母,夺了王位这一大逆不道的事情说成是“顺天意”的事,为自家坐天下进行粉饰。他于大中祥符七年,上玉皇大帝圣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帝。”(事见《续资治通鉴》卷三十一)。“玉皇大帝”的称号也由此而来。宋徽宗后来又加封为“太上开天符御历含体道昊天玉皇大帝”。

  宋代皇帝虽然对玉皇大帝进行过多次加封,但唐代和宋代早期的道教塑造出来的“三清”、“四御”,神仙谱中将“玉帝”列在“三清”之下,“四御”之首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这一排列方法仅为道教所认可,世俗并不接受。在老百姓心目中,唯有玉皇大帝才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神,这样一来,一场引发中国神学的重大革命必然要爆发,对神仙谱进行重新排列,是道教的一大任务。

  玉皇大帝虽被世俗视做中国第一大神,但他毕竟出现得太晚了,神祇资历太浅。要符合道教教义和民俗心态,就必须对玉皇大帝实行裂变式的功德与法力的注入法才能满足宗教与民俗的需求。道教徒们便组织人员编写了一部《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简称《玉皇经》)。经中说:在远古时期,严妙乐国的净德国王的妻子宝月光王后在一天夜里梦见太上道君和众位至尊们驾着五色龙舆来到她身边。道君怀中抱一婴儿,婴儿身上放出的红光照亮了整个宫殿。王后见此情景惊喜异常,向道君祈求说:“国主无嗣,愿乞此儿为社稷之主。”道君答曰:“愿赐。”王后梦醒有孕,一年后,于丙午年正月初九日午时,诞王子于王宫之中。王子幼而敏慧,长而仁慈,即位后又舍其国,于普明香岩山中修道,功成超度,于民间行医治病,拯救众生,倍感安乐。王子以如此修道之法历三千二百劫后始证金仙,号曰“清净自然觉王如来”,教诲诸菩萨们悟大乘正宗。又经亿劫后,始证玉帝。

  玉皇大帝修炼亿劫而始证,他的道行也必然很深。据《道法会元》所云:玉帝自述曰:他曾得到了元始符命,能使一雷神手提泰山而移他方,能使一雷神张巨口而饮四海之水尽,能使一雷神击发大霹雳,因此使天上众星闻之而拱揖,使地下妖邪闻之而亡形。《玉皇经》中说:玉帝“身在金阙,分身变化,应现随方,利济群生,超生道岸,普垂教法,开悟后人,登真成道。”当元始天尊准备在清微天中玉京阙七宝玄苑玉皇宫殿里说法时,玉皇大帝“即于会前举六通力,放大光明,遍照诸天”。玉帝作起法来,天上地下,无极十方,一切世界都大为震动,被照彻的如同水晶玻璃一样透明。各路神仙得到玉帝会集众神的号令后,或骑龙乘凤,或跨麒麟,蜂拥而行。有天女散花、金童扌勿烟,一齐向灵霄宝殿浮空而来。在玉皇大帝的光明普照下,人间鸟语花香,国泰民安,地狱的鬼魂受到玉帝的恩泽后可以死而复生,重新投生人间。

  玉皇大帝得道之说在民间另有说法,说法也很多。有说姜子牙在斩将封神时,玉皇大帝的位子本来是给他自己留的,当众神受封,领法旨上任去后,姜子牙的外甥突然从桌下钻出来向舅舅讨封。这时,姜子牙已无神可封了,只有玉皇大帝一个神位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封给别人的。外甥苦苦哀求,姜子牙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将玉皇大帝的神位封给了外甥,自己做了窗神。又有说法是姜子牙根本不愿将玉皇大帝的神位封给外甥,但外甥为了谋到这个神位就向姜子牙赌咒说:咱们舅舅外甥的话好说,玉帝轮流坐,百年一换班。先让我坐,百年以后你来坐。要是我哄了你,以后叫我的女儿也哄我。就这样,姜子牙的外甥坐了玉帝神位,并且贪位不让,违背了当年的誓言,他的女儿们也果然一个个哄他,背着他在外面偷情。民间的这一说法很可能来自赵匡胤的传说,传说赵匡胤夺了后周柴家天下,建立了宋朝,自己做了皇帝,还对柴家说:“江山轮流坐,明天到我家。”但他还是食言了,没有在赵柴两家中轮流坐天下,所以,赵宋皇帝的妻女们也是一个个在偷汉子。另一种说法是,玉皇大帝的神位本来是如来佛坐着的,如来有事外出,想让玉皇大帝替他代管一下,但又不放心。玉皇大帝看出了如来的心思,便发誓说:等你把事情办完以后,我一定把神位交还与你。如果不交,就让我的后代们一个个成为盗贼,如来佛这才将神位交给玉皇大帝代管。当如来办完事情回来后玉皇大帝说什么也不把神位交出,如来没办法,只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玉皇大帝食言了,他的儿子七郎果然成了盗贼。人们经常用玉皇大帝和赵匡胤的这些传说来讥讽历代皇家,说皇家大都是男盗女娼。

  玉皇大帝神系

  从唐宋开始,道教对玉皇大帝进行了重新塑造,到了明代,已全部完成了有关玉皇大帝的修炼过程,确立了玉皇大帝作为中国神系的最高首领地位。从此,玉皇大帝就成为中国民俗观念中的天上至高无上的“皇帝”。

  玉皇大帝神系包容了各界,成为古今荟萃,三教兼容的神仙谱。它既有上古时代的原始宗教中的神灵,如王母娘娘;又有唐宋以来新创造出来的神灵,如托塔李天王,还有儒、道、释三教中的先贤圣哲的神灵。

  玉皇大帝神系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自然神,如天、地、日、月、风、雨、雷、电、山川、河流等,一种是与人间社会和生活有关的神灵,如福、禄、财,门神、灶神、城隍、土地等。一种就是冥界神灵,如阎王、判官等。

  玉皇大帝居住在中央皇宫,即“灵霄宝殿”。玉皇大帝身边的天上神灵大致有四类,一类是玉皇大帝的家族,如王母娘娘、七仙女等。一类是文官,如太白金星、南极仙翁、北极大帝、南斗、北斗、天官、地官、水官等。一类是武将,如王灵官、四大元帅、天门三将等。最后一类就是宗教神灵,如太上老君、如来佛等。但这类神灵平时是不在玉皇大帝身边听差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修炼,只有在玉皇大帝有了危难的时候才前来保驾。

  玉皇大帝的形象一般被塑造成一位身穿九章华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有的还塑有一手执笏。玉皇大帝庙内两侧供南斗六星、北斗七星、三十六元帅、二十八宿,以及四大天师等,以如此众多的神仙来显示玉皇大帝至高无上的权力。

  玉皇大帝是道教的最高神,因此,在道观中他的形象是无观不在的。他的宫被称做玉皇观,或是玉皇阁。有单独建庙专供玉皇大帝而不供其他神灵的叫做“玉皇庙”。

  道教把玉皇大帝的诞辰定在正月初九日,这是为何?据明代王逵所云:“神明降诞,以义起者也。玉帝生于正月初九日者,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原始要终也。”(《螽海集》)《素问·三部九候论》称:“九”是天地之极数,“始于一,终于九焉。”所以,形容天高曰“九重”,地深曰“九泉”,疆广曰“九域”,众仙为“九仙”,地极深则称“九幽”,水极深则称“九渊”。“九”在道文化中是一个既神秘又神圣的数字,所以,道教用一、九为玉皇大帝规定了诞辰。这样一来,正月初九就成为民俗中极尊的日子,这一日只有玉皇大帝才可用之,凡人是不可享用的。

  道教又规定了腊月二十五日为玉皇大帝的出巡日,在这一天,玉皇大帝下界巡视众生,察看民间的善恶祸福。因此,各个道观要举办道场,迎接玉帝圣驾的到来,名曰祝寿道场。道士们诵经礼忏,祈祷国泰民安。

  玉皇大帝神系中神灵很多,将主要的几位介绍如下:

  王母。在民间信仰中,王母是玉皇大帝的妻子,同时也是天上女神仙的班头。由于她是玉皇大帝的妻子,民间便认为她是一个仪态万方的美丽少妇,也有人说她是一位贵妇。她居住在蟠桃宫中,因宫外种有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三千年一成熟的,人吃了以后可以长生不老的蟠桃树而得名。道教规定,农历三月初三日是她的生日,到了这一天,王母要在蟠桃宫的瑶池举行蟠桃盛会,用蟠桃这一仙品招待神仙,民间也因此将这一盛会称做瑶池会或是蟠桃会。民间要于这一天在王母娘娘的庙祠举行庙会,为王母祝寿,以表达对王母的敬仰之情。民间还有另一种说法是,玉皇大帝要在正月初三召集各路神仙开万神大会,这样一来,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两位天上神仙的最高领袖各自都要举行一次盛会。从性质来看,玉皇大帝的正月初三盛会带有“工作”性质,王母娘娘的盛会则属喜庆盛会。

  王母在民间得到了美化,但事实并非如此。王母最早被称做“西王母”,在《尔雅·释地》、《山海经》、《庄子》、《尚书大传》、《大戴礼记》、《竹书纪年》、《淮南子》、《新书》、《论衡》、《列子》等重要典籍中都有关于她的记载,说明西王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从众多典籍的记载来看,她应是一位历史人物,但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位神话人物。无论属哪种人物,她的身份却是众说纷纭。有说王母是一个部落族名的,也有说是国名或王名的,但都很难确定。作为神仙的西王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一书中。书中说,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披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郭璞对此的解释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就是“主知灾厉五刑残杀之气也”。《山海经》的这一描述把西王母说成是主管灾厉五刑的半人半兽的怪物,并且凶残可怕。《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又说:“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丘,投物辄燃。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还有不死之药。在传说中,昆仑山中有一座九重城池,高一千里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长达四丈。西有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东有沙棠和琅玕;南有绛树;北有碧树、瑶树等等。城中有一泉,池有黄水,回旋三周,即变为丹水,饮之长生不老。《山海经·西次三经》中又云: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树,食之不劳。《齐民要术》卷十称:“仙玉桃,服之长生不死。”《淮南子·玄览训》中又云:后羿从西王母处乞不老药,被其妻嫦娥吃后飞身上天。

  西王母有如此之多的宝物,不用说凡人听了羡慕,就是神仙也要动心。《山海经》将她描写成一个半人半兽的怪物,这与她拥有大量宝物的现实是不相匹配的,于是就有人对她的形象进行改造。葛洪在他的《枕中书》中把王母说成是元始天王与大元圣母所生的九光之女,并赋号太真西王母,统领女仙。《列仙传·西王母传》中又云:“西王母者,九灵太妙龟山金母也。一号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乃华西之至妙,调阴之极尊,在道气凝寂,湛体无为,将欲启迪之功化生万物。先以东华至真之气,化而木公。本公生于碧海之上,芬灵之虚,以主阳和之气于东方,亦号曰东王公焉。又以华西之至妙之气,化而生金母。金母生于神州伊州,厥姓侯氏,生而飞翔,以主之毓神之奥于渺莽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气,结气成形,与东方木公共理二气而育养天地,陶均万物矣。柔顺之本为极阴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所隶属也。”就这样,西王母从一个穴居之怪神被演变成为雍容华贵的天界女神的领袖,最后又成为玉皇大帝的妻子。

  太白金星。民间信仰中,太白金星是玉皇大帝的丞相,也是玉皇大帝沟通天地之间各类神事、凡事的特使。他经常来往于天上人间,他很善良,民间也很亲近他。所以,民间为他塑造了一个身背诏书,和蔼善良的老头形象。

  太白金星是从星宿信仰衍化而来的。太白,就是金星,太白金星指的是同一星体,是太阳系中接近太阳的第二颗行星。我国古代把金星叫做“太白星”,又叫“亮星”、“启明星”、“长庚星”。所谓“亮星”是说它很亮。说它是启明星、长庚星是指它出现的方位不同。早晨出现在东方时叫做“启明星”,晚上出现在西方时叫“长庚星”。

  金星为五曜之一,即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中的金星。这五大行星被古人称做“五曜”。曜是光芒,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云:“日星隐曜”。五曜也有另一种说法,即:东方岁星(木星),南方荧惑(火星),西方太白(金星),北方辰星(水星),中央镇星(土星)之称谓。据《史记·天官书论》所载:此五星者,天之五佐。五曜加上日月,合称七曜。再加上罗□(或称蚀星)和计都(或称彗星)合称九曜。如不计日月,加上月索和紫气,亦可称做九曜。若都算在内则称十一曜。星象家称,日月和九曜在历法的不同日子里会分别为祟,因而在生活中的不同日子就有着不同的禁忌。

  金星是自然天体,在我国古代星宿崇拜的影响下,逐渐将其神化和人格化。金星最初被人格化是以女性形象出现在民俗信仰中的。山西芮城县永乐宫壁画中,九曜神像中的金星就是一位怀抱琵琶的女子。道经的《上清十一大曜灯仪》中说:金星是“常御四弘之乐(指弹琵琶)旁观五德之禽(指鸡)”,指的就是金星。到了明代,《西游记》将金星改造为男性神仙,当初那位手弹琵琶,头戴鸡冠的女神太白金星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为世人所不识,而一个面目全新,即现在世俗眼中的一个善良仁厚,身背天书,老态龙钟的老神仙展观在人们面前,一直流传下来。太白金星是玉皇大帝的丞相和往来于天上人间的“特使”,也是《西游记》给他“封”的,在上古时期,太白金星是没有这些特权的,他所代表的是干戈兵事,是战神的象征。所以,古代星相家和军事家都对它进行测定,以占卜国家兵事活动。

  玉皇大帝神系中的南斗、北斗、南极、北极等诸多神灵,将分别述之,此处略去。

  三清

  道教所称“三清”是指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还指这三位天尊居住的三清天、三清境,也就是元始天尊居住的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居住的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居住的大赤天太清境。

  道教在创教之初尊老子为祖师。佛教传入我国以后,在理论上有“三世佛”之说,道教觉得只有老子一人在“三世佛”下显得有些相形见绌,便塑造了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这二位天尊,与道德天尊共同构成了类似“三世佛”的道教创世理论。这既符合老子在宇宙起源论中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学理论(被汉族最早的哲学理论视为“三一”象征),也可与佛教相抗衡。此时的太上老君虽然还是道教中最高神之一,但已屈居第三了。这大概是我国传统理念中“后来者居上”的思想在宗教中的反映。

  道教认为,宇宙是由两个世界组成的,即凡尘世界和神仙世界。同时又认为:凡尘世界是由神仙创造出来的,是由神仙来掌管的。在神仙世界里,又要按照神仙的道行深浅,分配他们分别居住在三十六天中的不同天里。具体分法是:

  从最下面的第一层太皇黄曾天到七曜摩夷天,共为六层,是欲界。只有那些不犯身业、杀盗、邪淫罪恶的人,在得道升天后,可以居在那里,寿命可达万年。

  从第七重的虚无越衡天到无极昙誓天,共有十八重天,属色界范围。只有那些一生不犯身业,贪污之罪的人,可以升居在此,寿命可达亿年。

  从第二十五重皓庭霄度天到秀乐禁上天,共有四重天,是无色界,唯有不犯骂人,挑拨、妄言、花言巧语之罪者,在得道升天以后来到这里居住,寿命没有穷尽。

  以上这二十八重天还都在三界之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的仙境。

  从二十九重天到三十二重天,共四重天,也就是常融天至贾奕天,这才是三灾不至的真正仙境,也叫“四梵天”或“四种民天”。由修业已满的善男信女到达这里后,将会受到王母的接待,而后各去居所。

  再往上,就是三清天。第三十三重天是太清天,又叫大赤天,是太上老君的洞天福地;第三十四重天是上清天,又叫禹余天,是太上道君的住所;第三十五重天是玉清天,又叫清微天,是道教第一神元始天尊的家园。

  三清境上另有一重天叫“大罗天”,大罗天中央有一座“玄都玉京”,是神仙世界的“首都”,这里是由元始天尊来掌管的。

  诸天之说各有所据。佛教谓,须弥山顶中央为帝释天,四方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大智度论》卷九云:“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上有三十三天城。”道教所称三十六天始见于《魏书·释老志》:“二仪之间有三十六天,中有三十六宫,宫有一主。最高者无极至尊,次曰大至真尊,次天覆地载阴阳真尊,次洪正真尊。”后世道教又由下而上将三十六天归为六重天:

  一、欲界六天

  太皇黄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举天,七曜摩夷天。

  二、色界十八天

  虚无越衡天,太极濛翳天,赤明和阳天,玄明恭华天,曜明宗飘天,竺落皇笳天,虚明堂曜天,观明端静天,玄明恭庆天,太焕极瑶天,元载孔升天,太安皇崖天,显定极风天,始黄孝芒天,太黄翁重天,无思江由天,上揲阮乐天,无极昙誓天。

  三、无色界四天

  皓庭霄度天,渊通元洞天,翰宠妙成天,秀乐禁上天。

  四、四梵天

  常融天、玉隆天、梵度天、贾奕天。

  五、三清天

  太清天、上清天、玉清天。

  六、大罗天

  三清天与大罗天又合称为“圣境四天”。

  三十六天为三宝统辖,三宝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这三位神仙又被称为“三洞教主”。据《云笈七签》云:“其三洞者,为洞真、洞玄、洞神也。”这三洞成为后来《道藏经》的分类方法,故而,道经又分为三洞,或称三部。

  洞真部

  “洞真”,就是“通真”的意思。据说是元始天尊所流演的经文。其经义是:“洞真以不杂为义”、“灵秘不杂故得名真”。凡称元始天尊所流传的和后人托名元始天尊而创作的经书,都收入本部。

  洞玄部

  “洞玄”即“通玄”之意。“生天立地,功用不滞,故得名玄”。道教认为,此部为太上老君所作。

  洞神部

  “洞神”即“通神”。“召制鬼神,其功不测,故得名神”。传说,此部也是太上老君所作。因此部为“召制鬼神”的经文,又是太上老君所作,所以,巫在作法时的发令辞是“太上老君敕令”。

  道教将“三清”奉为最高神,把民俗信仰中的玉皇大帝置于三清之下,成为他们的臣属。这一排列法是南朝时期的陶弘景所作《真灵位业图》中出现的,他把玉皇大帝排在了第十一位之后。这一排列法也只是道教所公认,不为世俗所认可,并引起了世俗的强烈不满。于是,道教便于宗教与世俗观念中加以调和,提出了两种办法,一是把玉皇提升到三清中的第二位,即灵宝天尊之位,一种是提出三世天尊的理论,即借用佛教“三世佛”的说法。《云笈七签》卷三称:“三代天尊者,过去元始天尊,见(现)在太上玉皇天尊,未来金阙玉晨天尊。”并将玉皇说成是元始天尊的弟子。但在世俗眼中玉皇乃诸神之帝,是不可以改变的。道教仍然坚持他们的做法,置民意于不顾。到了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对这一排列法也是愤愤不平,他在《朱子类语》中说:“悖戾僭逆,莫此为甚”!老聃之流“岂可僭居昊天上帝(即玉皇大帝)之上哉”!虽有名人支持世俗的看法,但仍未改变三清与玉皇大帝的地位。到了明代,影响极为广泛的神话小说《西游记》出现了,书中把玉皇描写成为天上第一大神,三清成了他的臣属,西天如来也得听从他的调遣,并尊他为“大天尊”,也就是“天尊”中最大的天尊。这样一来,彻底改变了玉皇大帝的地位,从此定型下来,流传至今。

  三清神像是供奉在道观中的“三清殿”里,中间是元始天尊,他左手虚拈,右手虚捧,以象征“天地未形,万物未生”时的无极。左边是灵宝天尊,双手捧着一个半白半黑,黑中有白点,白中有黑点的圆形“阴阳镜”,以象征着刚从无极状态中衍生出来的“太极”。右边是道德天尊,他手拿一把画有“阴阳镜”的扇子,以象征着由太极而分化出来的阴阳“两仪”。三位天尊的神态与所持神器合起来构成了道教的宇宙图,即道的时空性喻义,“洪元”、“混元”和“太初”。但在有些三清殿中,元始天尊所持的是圆珠,灵宝天尊所持的是太极图,道德天尊拿的是扇。这也是“洪元”、“混元”和“太初”的人格与物象的象征。

  元始天尊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和早期的道教经典著作《太平经》中都没有元始天尊这一说法。到了晋朝,在葛洪所著的《枕中书》中才出现了“元始天尊”这一神名。所谓“元始”,就是“本源”和“开始”的意思。这是道教用以叙述宇宙起源的宗教说法,如同佛教的创世纪的说法。“元始”的宗教理论在《太玄真一本际经》中进行了阐述,谓“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道运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二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道经又称: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天地沦坏,劫数终尽。但‘天尊之体,常存不灭’。”

  道教与佛教一样,都有“劫”的说法。道教认为:每劫相去四十一亿年。劫后,每到“天地初开,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元始天尊所度之人皆是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五方天帝以及诸仙官等。晋代葛洪就是依据这一说法将元始天尊与中国远古时期神话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的人物——盘古,合二而一,形成了“本源”、“开始”的道教创世纪说法。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在我国流传很广,影响也很大,但都是人们口口相传的说法,最早以文字记载这一传说的是三国时期的吴人徐整,他在《三五历记》和《五运历年纪》中记述了这一故事。到了明代,周游在其所著的《开辟衍绎通俗志传》的第一回中也描写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道教把这两人所著书中的说法吸收以后进行了改造,塑造出一个“盘古真人”来。在“天地日月未具”,宇宙还没有形成之时,有一位“盘古真人”自号“元始天王”,他开天辟地,居于天中,名曰“玉京山”,山中有宫殿,金玉饰之。又有天元圣母与之结为夫妻,而生天皇,又有扶桑大帝东王公,太真西王母二位结成鸾凤,生地皇、人皇、伏羲、神龙、祝融、五龙氏等,于是,产生了道教。《历代神仙通鉴》卷一中说:盘古治世功成,蜕去躯壳,一灵不昧,游行空中,忽见太元圣母,喜其贞洁,乘她仰天呼吸之际,化青光投入口中。后从圣女脊膂之间生出,以己前身是盘古,乃号元始。如此说来,元始乃盘古转投。道教对“元始”的解释是:“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天地之祖,即为元始。”由此可见,道教将盘古与元始二人既可合二而一,又可一分为二。

  灵宝天尊

  灵宝天尊又叫“太上道君”、“灵宝君”,是道教中仅次于元始天尊的第二大神。

  道教所信仰的是“道”。认为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有了道,才有了宇宙,有了宇宙才能生出元气,元气构成了天地、阴阳、四时,由此而化生出万物。《云笈七签》云:道“起自无先”、“生乎妙一”,又化为三元、三气,继而又化成了三位至高无上的尊神,即“一气化三清”之说。

  道教最初是尊崇太上老君的,认为他才是至尊无上、神变无方的最高神。到了晋代,道教又塑造出一位至尊道神,即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就屈居第二了。到了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在《真灵位业图》中将道教诸神分为七个等级,将元始天尊列为第一等级的中位,太上老君被列为第三等级的中位,这样,太上老君的地位又下来了,而灵宝天尊(太上道君)却被列在第二等级的中位,地位比太上老君还高。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