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49章 谶谣(12)

  十五日 下元水官入圣

  十八日 地母娘娘诞

  廿三日 周仓将军千秋

  廿五日 感天大帝许真人千秋

  十一月

  初四日 安南尊王千秋

  初七日 八蜡神诞

  十一日 太乙救苦天尊圣诞

  十九日 九莲菩萨佛诞

  廿三日 张仙诞

  廿七日 董公真仙诞

  十二月

  十二日 蚕花娘娘诞

  十六日 福德正神千和

  廿四日 送灶神

  廿五日 天神下降

  廿九日 南斗北斗星君下降

  三十日 厕神诞

  附三:

  与民间诸神相关的民俗节日

  正月

  初一日 接神 放爆竹以避山魈恶鬼

  迎喜神(出门走喜神方)

  祭五圣菩萨(每年正月初一、十五日)

  初二日 祭财神

  初三日 祭天地神

  初五日 接财神(迎五路财神,关帝)

  初八日 祭拜“顺星”(即本命星)

  拜仙姑(八、十九、廿八、三日)

  看参星日

  初九日 迎九娘神

  十三日 祭虫王刘猛将军

  十四日 迎紫姑(厕神)(也有在正月十三或十五日)

  十五日 灯节 拜喜神日

  十九日 燕九节

  二月

  初一日 中和节 祭太阳星君

  初二日 花神节

  十五日 三都庙会

  三月

  初三日 蟠桃会 祭王母娘娘

  十五日 嫘祖节

  四月

  廿八日 药王会

  五月

  初五日 端阳节 挂钟馗像以驱鬼祟

  十五日 瘟神会(又作四月十一日、六月廿五日)

  六月

  初六日 虫王节

  十六日 鲁班节

  七月

  初七日 乞巧节 祭牛郎织女星

  七娘会

  拜魁星

  十四日 祀檐神(防小儿疾)

  十五日 麻姑节

  八月

  初三日 华佗会

  灶君会

  十五日 中秋节 拜月神娘娘

  九月

  初一日 拜北斗(初一至初九)

  十月

  十五日 祀陈十四娘

  十二月

  初一日 跳灶王

  初八日 腊八节

  十七日 祭窑神(一作十八日)

  廿三日 祭灶(也有在廿四日者)

  廿四日 送灶神

  三十日 换门神

  迎灶王下界(接灶)

  诸神下界日

  附四:

  冥界鬼神诞辰及纪念日

  正月

  初八日 五殿阎罗王神诞

  初九日 玉皇大帝圣诞

  二月

  初一日 一殿阎君秦广王神诞

  初二日 土地正神诞辰

  初八日 三殿阎君宋帝王神诞

  三月

  初一日 二殿阎君楚江王神诞

  初八日 六殿阎君卞城王神诞

  十八日 后土神诞辰

  廿七日 七殿阎君泰山王神诞

  廿八日 东岳大帝圣诞

  四月

  初一日 八殿阎君都市王神诞

  初八日 九殿阎君平等王神诞

  十七日 十殿阎君转轮王神诞

  廿六日 钟山蒋土地诞辰

  五月

  初五日 温元帅诞辰(一作十二月十五日)

  十一日 天下都城隍圣诞(一作七月廿四日)

  十三日 关帝圣诞

  六月

  初六日 崔府君神诞

  七月

  初六日 瘟神康元帅神诞

  十九日 值年太岁诞辰

  三十日 地藏王圣诞

  八月

  初三日 灶君神诞

  九月

  初三日 五瘟神诞辰

  初九日 酆都大帝圣诞

  十三日 孟婆神诞辰

  廿六日 瘟神娘娘诞辰

  十月

  十八日 四殿阎君五官王神诞

  十二月

  十五日 瘟神温元帅神诞

  附五:

  与冥界鬼神相关的民俗节日

  正月

  初一日 接神 放爆竹以避山魈恶鬼

  初三日 祭天地神

  廿三日 喇嘛“打鬼”

  二月

  初二日 祭土地公

  初八日 酆都阎罗天子会

  三月

  上旬 清明节、“鬼节”上坟扫墓,祭拜众鬼 城隍出巡

  初三日 上巳节 去河边洗涤污浊,以消灾除邪

  廿八日 东岳庙会

  四月

  初八日 放生会

  廿二日 城隍出巡

  五月

  初二日 城隍出巡

  初五日 端午节 挂钟馗像、天师像,以驱鬼祟

  十五日 温元帅会(又作四月十一日、六月廿五日)

  七月

  十二日 地狱开门日

  十四日 目连节

  十五日 中元节 鬼节 盂兰盆节 烧纸船,点河灯,普度孤魂

  三十日 地藏节 朝九华山

  八月

  初三日 灶君会

  十四日 五猖会

  九月

  初九日 酆都大帝庙会

  三十日 十殿转轮王“转轮会”

  十月

  初一日 送寒衣 焚烧纸糊衣服,为阴间鬼魂防寒取暖

  十六日 血河大会

  十二月

  廿四日 照虚耗(鬼物,一作正月十五日)

  附六:人物

  郑玄

  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东汉末期经学家,世称“后郑”,是为区别于郑兴、郑众父子。郑玄兼通古今经学。从学者经常达数百人之众。党禁祸起时,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都被禁锢,遂而闭门不出,专心治学,遍注群经。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战于官渡,遣子袁谭迫郑玄从军,于途中病卒。郑玄是东汉末期的一代经学大师,一生著述宏富。曾经注释了《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乾象历》等典籍。做《天文七政论》、《鲁礼禘祫义》、《六艺论》、《毛诗谱》、《驳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等,凡百余万言。又有门人整理的《答诸弟子问五经》、《郑志》等八篇。

  郑玄所著诸经以古文经说为主,兼采今文经学,杂糅众家,是汉代经学之集大成者,后人称他的学说为“郑学”。他的经学对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有很大贡献,对现代研究古代文化遗产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他的著述中,喜作综合,常以不同为同,训诂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如:以《周官》为真周制,凡不合者皆归入殷制;以《礼》注《诗》,造成许多附会,又常用谶纬之说解经,有迂怪之谈。但与其成就相比则是次要的。郑玄所注除了现今传世本《十三经注疏》所采用的《毛诗》、《三礼注》尚且存世外,其余都已散佚。清人袁钧《郑氏佚书》,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一些辑本,孔广林《通德遗书所见录》、黄奭《高密遗书》中也有一些辑载;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补编》,《经籍佚文续》有增补。

  《后汉书》卷三十五有郑玄传。

  郭璞

  郭璞(276—324),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父瑗,建平太守。郭璞博学而有高才,喜欢古文奇字,对训诂学颇有高深的造诣,又喜欢阴阳卜筮之术。西晋末期,郭璞看到中原局势动荡,心中很是忧愤,便携家南渡。初时担任王导参军,元帝赏识他的才学,因而用为著作佐郎。继而官迁尚书郎。数次上疏言事,对朝廷多有匡益。郭璞与温峤、庾亮并为太子司马绍所看重。然而,郭璞性情放散,不修威仪,又嗜酒好色,时有过度。后被大将军王敦辟为记室参军。王敦有谋反之意,命郭璞占卜。郭璞想借占卜来谏阻王敦谋反,便说:“无成。”因而触怒了王敦,将郭璞杀害,王敦平后被追赠弘农太守。

  郭璞被道教奉为仙人。道教传说郭璞尸解而去。《洞仙传》载:“殡后三日,南州市人见璞货其平生服饰,与相识共语,郭闻之,不信,开棺无尸,璞得尸解之道。今为水仙伯。”

  郭璞所注《尔雅法》、《尔雅音》、《尔雅图》、《尔雅图赞》,集《尔雅》学之大成。今存《尔雅注》三卷,列入《十三经注疏》中。又有《方言注》,以晋代语词解释古语,可据以考见汉晋语言流变。另有《山海经注》同《穆天子传注》以及《楚辞》、《子虚赋》、《上林赋》等,注释数十万言。

  郭璞的诗赋都很有文采,代表作为《游仙诗》,共十四首。内容主要是歌颂高蹈遗世,蔑视富贵荣华,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钟嵘在《诗品》中说他的诗是“词多慷慨,乖远玄宗”,“乃是坎咏怀,非列仙之趣也”。作为代表庄老思想的《游仙诗》,它的艺术性远远超过了一般玄诗,《诗品》又评道:“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刘勰《文心雕龙》亦云:“景纯艳逸,足冠中兴。”

  郭璞的作品大都已散佚,明人辑有《郭弘农集》,《晋书》中有其传。

  张华

  张华(232—300),西晋大臣,博物学家、文学家。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南)人。庶族出身。幼年孤贫,曾以牧羊为生,学识渊博,辞藻温丽,图纬方技之书莫不详览。乡人刘放奇其才,以女妻之。初未知名,阮籍见其《鹪鹩赋》,赞为“王佐之才”,由是声名始著。魏末,曾任佐著作郎、中书郎等职。入晋,为黄门侍郎,拜中书令,加散骑常侍。武帝与羊祜谋伐吴,群臣反对,他力排众议,赞成其事,并任度支尚书,统筹粮饷,算定权略,助帝灭吴。吴平治声誉益盛,有台辅之望,当时诏诰皆由他草定,晋史编撰及仪礼宪章等并归其掌管。因被权贵所忌,出为都督幽州诸军事,安北将军,复被解除兵权,征为太常,寻坐事免官。惠帝即位,任太子少傅,设谋除楚王玮,进位侍中、中书监,与裴□等共掌机要。“八王之乱”中,因拒绝参与赵王伦、孙秀的篡权阴谋,为伦所害。身死之日,家无余财,唯文史满屋,多为天下珍本秘籍。工于诗赋。《诗品》评为:“巧用文字,务为妍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所著《博物志》是一部涉及内容十分广泛的书,有杂史,杂记,杂考,方术家言,神话传说,海外奇谈等。既具志怪小说之特征,又对研究古代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关于我国西北地区石油和天然气的记载,颇有资料价值。原书已佚,今本由后人搜辑而成。原有集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张茂先集》。《晋书》有其传。

  孔颖达

  孔颖达(574—648),唐代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人,字冲远。生于北朝,少时曾从隋代大儒刘焯问学,大业初,举明经高第,后补太学助教。入唐,历任国子博士、国子司业、国子祭酒等职。长于《左氏传》、《郑氏尚书》、《王氏易》、《毛诗》、《礼记》,兼善历算。曾与魏徵等撰成《隋书》,并奉诏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等撰《五经正义》,为唐代科举取士的标准书。其经学思想兼取南、北学,主张疏不破注,故不同观点互见,矛盾之处颇多,未能成一家之言。多言“道”和“气”,以“大极者未见其气,大初者气之始,大始者形之始,大素者质之始”(《礼记·月令正义》)为据,认定气是从无到有的中介而为宋明理学家开辟先路。主张区别贵贱尊卑,宣称“使贱事贵,卑承尊,是天道使之然也”(《书·皋陶谟正义》)。斥谶纬学说“假托鬼神,妄称祥瑞”(《书·咸有一德疏》),但在《毛诗正义》中又传布此说。有时称性生情,性善情恶,有时又称性情皆本于天,难分善恶,莫衷一是。

  段成式

  段成式(?—863),唐代文学家,字柯古。祖籍临淄邹平(今山东邹平县),后迁居荆州(今湖北江陵县)。父文昌,穆宗时宰相。段成式以父荫官,会昌三年(843)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尚书郎,为吉州刺史。大中七年(853)因事免官。晚年寓居襄阳,和温庭筠、余知古、韦蟾等同游襄州刺史徐商幕府,时相唱和。家中藏书颇丰,常以诗书自娱,博闻强记,尤精佛学。所作《酉阳杂俎》是著名的唐人笔记。《酉阳杂俎》二十卷,续集十卷,分类记载各种异事方物,体制略似张华的《博物志》。虽大多是迷信神佛之说,但也不乏精篇,如吴刚伐桂等,并保存了一些遗文秘籍,多为后人征引。段成式又工于诗,诗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故称其诗为“三十六体”。《新唐书·文艺志》著录《汉上题襟集》十卷,系段成式、温庭筠和余知古在襄阳唱和之作,已散佚。段成式的事散见于《寺塔记》、《塑象记》及《南楚新闻》等。《全唐诗》录其诗五十六首,《全唐文》录存其文十八篇,另有清人辑有《段成式诗》。

  孟元老

  孟元老生卒年代不详,是南宋初期社会风俗学家。自号幽兰居士。据《东京梦华录序》称:孟元老自幼随先人官游南北,北宋崇宁二年(1103)定居东京(今河南开封)州西金梁桥,在京度过了他的整个青少年时期。靖康之乱时,避乱迁居江南。因追忆北宋东京的昔日盛况,恐日久后世无闻“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乃于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著成一书,感古人“梦游华胥国”的典故,取名为《东京梦华录》。该书共十卷,对北宋都城的地理、风俗、习惯及宫廷与民间生活状况,都有翔实的记载,尤其是对京城市肆风情、诸行店铺、京瓦伎艺、四时民俗等民间社会生活的记载,颇为珍贵难得,是一部反映北宋城市社会风俗和民间经济生活的文化史著述,对于今日研究宋代城市民俗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书中列举的宫廷典仪,朝章国制,也可补宋史之阙误。

  翟灏

  翟灏(?—1788)清代学问家,字大川,后改字晴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进士。金华,衢州府学教授。一生博览群书,精心考证,对经史、百家、山经、地志都有研究,著述甚多。有《通俗编》三十八卷,又著《四书考异》七十二卷,《尔雅补考》六卷,均传于世。其《家语发覆》、《周书考证》、《说文偁经证》、《大学石鼓补考》等皆稿藏家中。

  杨公

  杨公,即杨端公,名叫杨怀礼,十二岁时就跟人学习阴阳之术,但真正出师是在他三十五岁。出师以后就能独当一面。他主要是给人家择日、下葬、看风水,给死人开路。他还能捉鬼、收鬼。据他自己说,不管什么鬼都怕他。

  杨怀礼大概是近代人,他的事情主要流传于四川一带。说他穿着长衫,是现代人打扮。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