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仅仅十天之后,袁崇焕与崇祯就开始相互失望了。
山海关下,斜阳夕照,古老的长城边传来了士兵搏斗的声音,那不是敌我之间的厮杀,而是大明军内部发生哗变!
总兵军官被手下绑在梁柱上,军队分成了两派,刀剑相对。
“住手!你们想造反不成?”身材高大的辽东兵叫喊着。
“日你个龟儿子!四个月不发粮饷,我们兄弟们怎么活!”那是南方来的四川兵,恶狠狠地指着对面的辽东兵叫骂。
“粮饷是朝廷下发的,我们今天才刚领到四个月前的银两,我们有什么办法?”辽东兵辩解到。
“少他妈废话!凭什么发给你们不发给我们?难道我们不是朝廷的兵士?我们四川兵就该饿死?”四川兵蛮劲发作,纷纷举起兵器,“龟孙子的,老子早就在这受够窝囊了!兄弟们,上啊,砍了辽东兵!”
这是发生在山海关的又一次军队哗变,因为粮饷不足,军士内讧,加上分配不均,南方兵与北方兵发生了激烈冲突。在山海关这样的国防第一要地,竟然拖欠四个月的粮饷,可见明朝的腐化触目惊心。
袁崇焕前脚才到山海关,后脚就发生内讧,让他头疼不已。面对此情此景,他忧虑地叹道:“军心不稳,莫说去袭击清兵,若是此刻满洲人攻来,这山海关如何守得住?”
无论如何,粮饷都不能再拖欠了。袁崇焕立刻上奏折,恳请中央政府下拨银两,缓解军士内部矛盾——而这,刺激了崇祯皇帝的软肋。
和明朝的历代皇帝一样,崇祯皇帝很好地继承了先祖们吝啬苛刻的基因,在面对朝臣索要钱财时总是心怀芥蒂,讨价还价,大打折扣。他童年孤独寂寞的环境养成了这种刻薄寡恩的心理,他小气,敏感,多疑,每每听到大臣们索要正规银饷时,他都神经质地以各种借口拖延、推迟,即使是他最信任的督师袁崇焕,他也不愿意因此“破费”——况且,大明前几位皇帝的横征暴敛,奢侈消费,已经让国库空虚了。
袁崇焕的奏折呈递上去,半个月也未等到答复,在此期间,山海关又发生两起兵变。这样的军队,如何能与清军交战?
最后,崇祯皇帝终于答应,支付一部分拖欠的粮饷,以解燃眉之急。然而,他对袁崇焕三番两次的催促产生反感,他问朝中大臣:“辽东粮饷真的那么急缺吗?”
朝中小人挑拨道:“古有良将张巡誓死守城,与士兵们吃野菜挖白薯,如今辽东政局平稳,竟然接连发生兵士哗变,恐怕不仅仅因为粮饷,而是另有原因吧。”
崇祯皇帝的多疑心理又开始发作了,他猜测这绝对是袁崇焕在用粮饷要挟自己,所谓“尾大不掉”,辽东总兵位高权重,难保不会威胁到北京的皇帝?……崇祯越想越害怕,越想越开始质疑——你袁崇焕不是号称“清官”么,为什么总接二连三地向我要钱?
深居宫中的崇祯哪里知道,此时的长城脚下,大明军过着饱一餐、饿一餐的苦日子,为了每天的吃饭问题而内斗,无心备战。袁崇焕抚摸着那块块苍老的城砖,仰望苍穹,在料峭的倒春寒里,无奈地叹息,看着手下的兵士们饿倒,他的心中阵阵抽搐,那手中的利剑啊,如何还支撑得起这雄伟的山海关?
长城乱了,袁督师殚精竭虑,开始自己屯田,希望能让士兵吃饱肚子,清军的铁骑随时可能席卷而来,万一发生兵变,他如何承担得起这巨大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