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曾庆榴
center(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黄埔军校(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于1924年6月16日正式开学,是一所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和在苏联的支持援助下创办的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见证了中国国民党改组、第一次国共合作和波澜壮阔的中国第一次大革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了黄埔建校、建军的工作,周恩来、聂荣臻、恽代英、叶剑英、蒋先云、陈赓、徐向前等大批共产党员在军校工作或学习过。历史资料显示:黄埔军校各期都成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在第一期的教官和学生中,目前可以辨认的大革命时期入党的中共党员,将近有100人(当时,即1925年1月党的四大召开时,全党党员人数不足1000人);第一至第六期,在全校1万多名师生中,中共党员有上千人。共产党人不但对黄埔建校、建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通过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党的干部,他们在中国革命、建设中发挥了伟大的作用。
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刘志丹,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生。
刘志丹,原名景桂,别字子丹,陕西保安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秋,中共中央发出通知:黄埔军校拟招收3000名入伍生,望各地党组织迅速多选派人员,前往广州投考。陕西党组织李子洲等即派刘志丹等南下广州,投考黄埔军校。
刘志丹首先进了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队。黄埔实行入伍生制度,开始于第三期,规定学生入学后,必须接受为期3个月的入伍生教育,经过考试合格,才转为正式学生。当第四期入伍生入学时,由于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朝鲜、越南等国的学生很多,校方为加强对入伍生的工作,专门设立入伍生部,专职管理有关的事宜,由方鼎英任入伍生部部长。当时正是广州国民政府举行第二次东征的时候,黄埔军校肩负的任务空前繁重。故入伍生入校伊始,就分别被派赴各地,执行驻守惠州、卫戍广州、警戒江门等项任务。刘志丹初到广州,对南方一派热烈的革命气象感到欣喜和振奋。但他是个北方人,初来乍到,水土不服,对广东各种生活习俗也不适应。他在当入伍生时,除认真接受各项规定的教育,积极完成所派的任务之外,还想方设法克服他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努力使自己尽快适应南方的气候及生活环境。1926年3月初,入伍生教育结束,刘志丹通过升学考试,正式成为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生。
这时,黄埔军校适由“陆军军官学校”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新的校章除铸有“青天白日”外,还铸有镰刀、斧头、步枪和地球的图案,寓有工人、农民、士兵三结合以及世界革命的意义。3月8日,军校举行第四期开学典礼,2650名新生参加了典礼。本期设步兵(两个团)及政治、经理、炮兵、工兵等科。刘志丹被编在步科第1团第2连。在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学姓名籍贯表》步科第1团第2连栏内,可以查到“刘景桂,陕西”的记载。中共党员、第四期步科第2团第7连学生、来自山西洪洞的王世英在他的《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一文中写道:“郭化若、曾钟圣、刘志丹等,是第四期的学生。”
中共广东区委十分重视黄埔军校的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安排许多干部到军校任职。在第四期教职员中的共产党员有熊雄、于树德、恽代英、聂荣臻、安体诚、张秋人、王懋廷,等等。刘志丹很喜欢听这些人讲的课,在不同场合与他们也有接触,在他们的身上受到了诸多教育、启迪和影响。其中王懋廷(又名王德三)是北京大学学生,1923年曾被党组织派到陕西绥德等地工作,与刘志丹当时的老师李子洲等创建了绥德、榆林和延安的共产党和青年团的地方组织。王懋廷作为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又成为刘志丹的老师,他在军校所编写和讲授的《帝国主义大纲》,给刘志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当第四期开办时,因教职员和学生中共产党员的增加,中共黄埔支部乃改为中共黄埔特别支部,同时设黄埔党团,以领导黄埔军校中党的工作。第一期毕业生杨其纲任特支书记,军校政治部副主任熊雄任党团书记,恽代英、安体诚、杨其纲任党团干事。在第四期的学生中,李鸣珂、伍中豪、王世英、陈毅安、林彪、霍步青、陆更夫、袁国平、李运昌等等,都是共产党员。刘志丹经常与这些人联系接触,积极参加党组织举行的各项活动。当时,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每周都在农民运动讲习所召开党的小组长以上干部和积极分子会议,讲解形势、任务和党的工作。每次会议都有军校的数十名乃至上百名党员参加。刘志丹也常常乘坐电船,赶赴广州市内参加这样的会议。
刘志丹在黄埔,接触了许多来自各地的阅历丰富的人物。如第一期毕业留校学生陈赓,就是与他经常来往的一位。陈赓,湖南湘乡人,1922年就加入共产党,1923年底到广州,进入大元帅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陈赓是中共黄埔支部的候补干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骨干成员。军校毕业后,他先后参加了第一次东征、讨伐杨(希闵)刘(震寰)之役和第二次东征。在第二次东征中,当总指挥蒋介石身处危境时,陈赓曾奋力地救蒋脱险,一时传为佳话。陈赓在第四期任步科第1团第7连连长,刘志丹虽不在他那个连队,但经常与他一起聚谈,或谈论校内外发生的问题,或向陈赓请教学问。刘志丹对陈赓的学识、胆略和为人非常钦佩,常常被他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生动有趣的谈话所吸引。刘志丹所在的第1团第2连连长孙树成,也是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同样是一位有胆有识、朝气蓬勃的青年军官,后来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在三河坝战斗中牺牲。刘志丹对孙树成,也充满了钦佩之情。
黄埔军校有许多来自陕西的学生。如第一期毕业生关麟征(陕西户县人)、王泰吉(陕西临潼人),均是经著名的国民党人于右任推荐而投考军校的。关麟征毕业后在军校教导团任排长,在第一次东征中受伤,弹穿腿部。在医院就医时,关麟征谈笑自若,娓娓不倦,对朋友们说:“头颅未掷,尚堪杀敌,伤腿何害,流血何恺!”他的这种豪迈气概,使许多人受到感染和激励。关麟征伤愈后,任黄埔第四期步科第2团第6连连长。刘志丹直接、间接地听说过这位陕西老乡的许多佳话,甚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王泰吉1924年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期毕业后已被派赴河南开封工作。刘志丹与王泰吉可能没有机会在黄埔会面,但是在1928年他们却一同领导了著名的渭华起义,并且长期并肩战斗。1934年1月,王泰吉在陕西淳化县被捕,同年3月3日在西安牺牲。
刘志丹在黄埔所结识的又一位朋友,是第一期毕业生唐澍。唐澍,别字东园,河北易县人。1924年经国民党人张继、王法勤推荐投考黄埔军校,在黄埔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会员。毕业后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军事教官,省港罢工委员会纠察队总教练,纠察队模范支队长,并参加了两次东征。唐澍能武能文,交游广泛,与中共广东区委、省港罢工委员会、省农民协会等方面的干部都有交往,还经常写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刘志丹在与唐澍的接触中,不仅虚心向唐澍学习,而且向他了解广东的许多情况。唐澍1926年秋奉命北上,任西北国民军联军军事政治学校主任教官、队长;大革命失败后,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独立第6旅参谋长兼中共党团书记、中共陕西省委军委委员;1927年10月参加领导清涧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总指挥、中共陕北军委书记;1928年4月与刘志丹、王泰吉等领导了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前敌总指挥。1928年7月1日在渭南战斗中牺牲。
据有关人士回忆,刘志丹在黄埔第四期初时就读于步科,过一段时间后转到了炮科,继续他的学业。1926年,为打倒北洋军阀,统一中国,广州国民政府举兵北伐。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典礼在广州东校场举行,刘志丹参加了那次盛典。是年10月,军校第四期毕业,10月4日举行毕业典礼,各科毕业生共2274人。刘志丹从此离开黄埔,离开广东,奔赴北方,从事党交给他的各项工作。黄埔军校是刘志丹革命军旅生涯的起点。从这里开始,他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矢志不渝地沿着武装斗争的道路前进,后来成为一名中国工农红军的杰出将领,最后为人民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毛泽东称他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他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