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孔子的十三个“不食”

  孔子是人所共知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研究孔子的人,大都从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研究他的学说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其实,孔子对饮食的论述也不少。在《论语》一书中,“政”字出现过四十一次,而“食”字也出现了四十一次,其中三十次是当“吃”讲的。值得加以介绍的,是《乡党》篇中的十三个“不食”。

  《论语·乡党》篇里,孔子在讲到齐祭时的居处,衣服、饮食时,首先提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总原则,接着连续讲了十三个“不食”:“食磝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孔子的这些言论,虽然是在“齐必变食”的前提下讲的,但绝大部分都符合饮食卫生的要求。特别是“食磝而?”、“色恶”、“臭恶”这三条,按照刑昺的注释,指的是变质、变色、变味的腐败食品,而“失饪”则是半生不熟的食品。上述这四类食品,吃了是会生病的,当然应当“不食”。

  “沽酒、市脯”,指的是从市肆间买来的酒和脯,不是自家庖厨酿制的。孔子认为不洁,因而不吃。这一点既有守“礼”的含义,也有卫生的要求。“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仅从食物存放时间长了有可能腐败这一点来说,也同饮食卫生要求相符合。

  上述这些“不食”,与我们今天饮食行业的“卫生五四制”颇有相似之处,看来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已提出了食品卫生法方面的某些重要内容。

  至于“不时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不多食”、“唯酒无量,不及乱”,也是告诫人们,无论吃饭、饮酒、吃肉,都不能过量,否则有害无益。这些告诫,也是很有道理的。

  只有三条是站在士大夫的立场,维护礼法的,如“割不正不食”,是指按“礼”的规定,祭祀时对牲体的脊、胁、臂、臑等部位如何切割和选择,有着严格的规则,不符合规则就是“不正”,不正就不吃。“不得其酱不食”指《礼记·内则》中的规定,不同的食品要配相应的酱,如鱼脍必配芥酱,否则他就不吃。“不撤姜食”是说祭神时食品不用香料熏,因此必须有姜,离了姜他就不吃。

  此外,孔子还提到“食不语”的要求。这一点,也是应当借鉴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