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东野语》记载:宋代有一位来自江西的读书人,以知识渊博自负,一日求见诗人杨万里。见面数日以后,杨万里对他说:“听说你是江西来的,可带有‘配盐幽菽’,能不能给我少许?”这位读书人听了莫明其妙。原来他根本不知道“配盐幽菽”是什么,就向杨万里求教道:“我读书不多,不知‘配盐幽菽’为何物。”杨万里拿出一部字书,翻到“豉”字,下面的注释就是“配盐幽菽”。此人才明白杨万里要的是江西的豆豉。
豆豉为什么又称“配盐幽菽”?“菽”是豆的古称,“幽”是密闭的意思,“配盐”是从《食经》“作豉法”“用盐五升”而来。也就是说,将豆子蒸熟,加盐等调料,放在密闭的缸里,使其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霉,使豆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据刘熙《释名》:“豉,嗜也,五味调和,幽之而成,乃可甘嗜,故齐人谓‘豉’声同‘嗜’也。”这说明豆豉的“豉”就是嗜好的“嗜”。可见嗜食豆豉是当时的一种风尚。
豉大约始于秦汉。秦以前的书中没有豉的记载。但《史记》、《汉书》记豉就多起来了。有些人制造豆豉还发了大财。《史记·货殖列传》说:“糵麴盐豉千合,比千乘之家。”《汉书·食货志》有“长安豉樊少翁,王孙大卿为天下高訾。”“訾”同资,“高訾”就是多资财。可知那时嗜豉的人一定很多。制作和出售豆豉是一种很能赚钱的生意。
制豉的方法以《博物志》所载“作豉法”为最早。其法是:“以古酒为泄,豆暴令极燥,以麻油蒸,蒸干复暴,三过而止,然后细捣椒屑筛下。”看来,这与我国民间今天制豆豉的方法大同小异。隋唐时期,豆豉有咸淡两种。陈藏器说:“蒲州豉味咸,做法与诸法不同,其味烈;陕州有豉汁,经十年不败。”可见我国唐代,制作豆豉的技艺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到了宋代,全国涌现出很多豆豉之乡,除上述江西豆豉外,四川的豆豉也很有名,陆游诗中“梅青巧配吴盐白,筍美偏宜蜀豉香。”就是称赞四川豆豉的。
豆豉味鲜,不仅可作调料来用,还可以单独佐食。唐皮日休“金醴可酣畅,玉豉堪咀嚼。”以及明人吴懋谦“提碦饷山家,山僧意独加,色甜堪晚饭,香滑佐流霞。”都是把豆豉当做下饭佐酒的菜来使用的。今天,人们饮食中使用豆豉就更普遍了。三秋大忙季节,米饭就豆豉,是农家的家常食品。用豆豉与大白菜、萝卜、包菜、马铃薯、芋头等素菜均可烧、炒、烩、煨。据说,豆豉与豆腐同烧,别有田园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