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胡饭是周秦至唐宋时期不经常食用而又颇具特色的饭。
雕胡,即菰,亦写作砇,属禾本科多年生水生草本。嫩茎肥厚,也叫“茭笋”、“茭白”,四川俗称蒿笋,是一种很好吃的蔬菜。菰夏秋间开花,结的籽实叫菰米,一称“雕胡米”。菰米呈黑色,杜甫有“波翻菰米沉云黑”的诗句。用菰米做的饭,便叫雕胡饭,宋玉《讽赋》有“主人之女为巨,炊雕胡之饭”的记述。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东蔷雕胡”,枚乘《七发》“安胡之饭”等都是指的雕胡饭。《西京杂记》里有个故事说:会稽有个人名叫顾翔,自幼丧父,侍奉母亲特别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雕胡饭。顾翔常常领着子女到处采集菰米。后来干脆引水凿渠,自己种植这种菰米供养老母。顾翔家靠近太湖,由于顾翔的孝行所感,湖中以后自生出雕胡,别的任何杂草都不长了,连虫鸟都不敢到太湖来侵害菰米。顾翔于是有充足的菰米来供养老母。郡县官员得知此事,特到顾翔家进行表彰。这个故事进一步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菰米饭就是一味为人们喜欢的食品。
“雕胡饭”芳香甘滑,唐宋时期更受到诗人文士的追求。王维“香饭青菰米”、“楚人菰米肥”,李白“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杜甫“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皮日休“雕胡饭熟醍醐软,不步高人不合尝”,陆游“二升菰米晨炊饭,一碗松灯夜读书”,都是对雕胡饭的赞美。
雕胡饭的做法,《齐民要术》有一条“菰米饭法”的记载,但只讲了舂菰米皮的方法是,将菰的籽实,盛在熟皮口袋里,把菰米舂碎,但不要舂成粉末,亦放在皮口袋里,要装满。在板上反复搓揉,以使谷脱壳,其中并没有讲如何烹制菰米饭,大概因为蒸菰米饭同蒸稻米饭没有多大区别。
大约到了宋代以后,我国用菰米做饭就日益罕见了。因为菰米谷粒成熟期不一致,籽实容易脱落,收获困难,产量较低,农民将它改种成不开花结籽的茭白,当做蔬菜食用。所以今天已很难见到菰米,历史上颇具特色的雕胡饭的滋味,也只能从古人诗文中去领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