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3、最早的一组名食——周八珍

  说起我国古代名馔,人们常常提到“八珍”。八珍是什么?《辞海·八珍》条举了三例:一是《周礼·天官·膳夫》郑玄所注的八种珍食;二是元末明初陶宗仪《辍耕录》里所说的“迤北八珍”,即醍醐、麆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马奶子);三是此后人们所谓的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此外还有一些朝代所谓的“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以及文艺作品中所谓的“八珍汤”,甚至有人把“八宝稀饭”也叫“八珍粥”。这里所要介绍的是《周礼》中所说的八珍。它是我国奴隶社会烹饪文化的代表作。为了与以后的所谓“八珍”加以区别,人们习惯把它称为“周八珍”。

  “周八珍”的具体名称是什么?《周礼·天官·膳夫》原文中只说:“凡王之馈,食用六谷……珍用八物……”郑玄注释说,这“八物”分别为淳熬、淳母、炮豚、炮牂(音脏)、捣珍、渍、熬和肝膋(liao音辽)。但未注明用料和制法。而《礼记·内则》中对这八种食品的原料、调料、烹制工艺乃至炊器及注意事项都有具体的记述,从而为我们保存了两千多年前这一组名食的珍贵资料。按照《礼记·内则》的记载,“八珍”是这样的八种食品:

  1淳(zhun)熬,它是将肉酱煎热,浇在陆稻米饭上,再拌入炼好的动物油。这种饭食、肉酱、油脂的味道渗入米饭之中,一口多味,不需另以菜肴佐食,类似今天南方人喜食的盖浇饭。“淳”,这里是沃的意思,指拌入动物油,“熬”是煎的意思,指煎肉酱。所以名叫“淳熬”。

  2淳母的制作方法与“淳熬”完全一样,不同的是,淳母的米饭原料不是陆稻米而是黍米。“母”读曰“模”,是像的意思,即与“淳熬”很相像。

  3炮豚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它是将小猪杀死,掏去内脏,以枣填满小猪的腹腔,用芦苇把小猪缠裹起来,再涂抹一层带草的泥巴,放在火中猛烧。这种方法古时叫做“炮”。炮毕,剥去泥巴,然后将手洗净,揉搓掉烧制时猪体表面形成的皱皮,再用稻米粉调制成糊状,涂遍小猪全身(类似今天的挂糊),然后投入盛有动物油的小鼎,动物油必须埋没猪身。再将小鼎坐在盛水的大锅里,大锅中的水面不能高出小鼎的边沿,以免水溢入鼎中。用火烧熬三天三夜后,将小猪取出,用肉酱、醋等调和而食。

  4炮牂的烹制方法与炮豚完全一样,不同的是炮牂不是烹制小猪,而是小母羊。

  5捣珍是用牛、羊、麋鹿、鹿、獐等动物的里脊肉,经反复捶打,除去肉中的筋腱,烹熟之后,取出揉成肉泥而食。这一珍食的关键要求是:必须用细嫩的里脊肉,必须反复捶打,除净筋腱。所以叫做“捣”。

  6渍,选用刚刚宰杀的新鲜牛肉,切成薄片,放在美酒里浸泡一整夜,然后调上肉酱、梅浆、醋等调料而食。其关键要求是:肉要新鲜,要切薄,而且必须视肉的纹理横着切。

  7熬是将牛肉或者鹿肉、麋肉、獐肉经过捶打,除去皮膜,摊在苇荻篾上,再撒上姜、桂和盐面儿,以小火慢慢烘干而成。类似后来的肉脯。这种肉脯湿吃干吃均可。如想吃湿软的,可放在肉酱里煎食;想吃干的,只要捶打松散即可。

  8肝膋的制法是:取狗肝一副,用狗肠脂肪蒙起来,配以适当的汁子放在火上烤炙,使脂肪渗入肝内(烤时不能用蓼草作为香料)。再以米粉糊润泽,另取狼的臆间脂肪切碎,与稻米合制成稠粥。一起食用。

  从“周八珍”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烹饪科学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相当讲究:

  其一是在淳熬与淳母中已懂得将肉酱等与米饭合在一起,不需另以菜肴佐食。

  其二是已经懂得选用动物肉中不同部位的肉,烹制不同的食品。如捣珍一食,特别强调要用脊侧的嫩肉;肝膋中强调狗的网油,狼的臆间油等。

  其三是很讲究卫生。如渍这种食品只用酒浸,不用火烹,因此特别强调要用现杀的新鲜牛肉。做炮豚、炮牂揉搓肉皮时,必须将手洗净,等等。

  其四是讲究刀功、刀法。如制作渍时,不仅强调要切薄,而且要按肉的纹理横切。因为这种肉是生食的,横着切才容易咬碎。

  其五,特别令人惊叹的是炮豚,炮牂的制作工艺。这两种食品都是整只浑烹,既要味道入肉,里外熟度一致,又要成型完整,不能散烂,难度是很大的。因此他们别出心裁地把最原始的“炮”法与油烹法结合使用,而且在油烹时,对导热方法采取了特异的手段。如先将浑猪、浑羊用芦苇缠裹入火烧制,这一工序既可使猪、羊半熟定型,又使肉中吸收了芦苇的清香滋味,具有古时“炮”肉的风味;油烹前以稻米粉糊涂抹,说明已懂得挂糊的道理,大锅中盛水,水中坐小鼎,小鼎中盛动物油,油中才放食品,三天三夜慢慢成熟,这种间接而又间接的导热方法,绝对可以避免外熟里生的缺点。

  总之,通过“周八珍”的烹制,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烹饪文化历史的灿烂和悠久。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