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4、狗肉可登大雅之堂

  “狗肉不上席面”、“挂羊头,卖狗肉”都是贬低狗肉的。殊不知狗肉古时不仅在肉食中占重要位置,而且常登大雅之堂。《汉书·樊哙传》载,“哙,沛人也,以屠狗为事。”樊哙是跟随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之一,他原先的职业是“屠狗”。市肆里有屠狗和卖狗肉的行业,可以想见秦汉时吃狗肉的风尚相当普遍。

  我国吃狗肉的历史很长,考古学家认为,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始有畜牧业时,最先驯养的就是狗、牛、羊等。狗肉在古时还是筵席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礼记·月令》中说:“孟秋之月……天子食麻与犬。”“仲秋之月……天子以犬尝麻,先荐寝庙。”“季秋之月……天子乃以犬尝稻,先荐寝庙。”可见狗肉上席至少有二千五百多年了。如果联系到《礼记·内则》所载“八珍”中的“肝膋”(网油烤的狗肝),那么,狗肉的“菜龄”又得增加五百年。另据《国语·越语》载:越王勾践鼓励繁殖人口,“生丈夫(男孩),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小猪)”。勾践鼓励生男子以灭吴,对生男子的赏狗,看来,当时狗肉比猪肉还要贵重。《盐铁论·散不足》也有:“今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皅(舞)象。中者南居当路,水上云台,屠杀羊狗,鼓瑟吹笙。贫者鸡豕五芳,卫保散腊,倾盖社场。”等记述,说明西汉时,富者吃狗肉,贫者吃鸡肉和猪肉,狗肉的身价仍高于猪肉,而为中等人家所食用。

  秦汉人常吃狗肉,烹制狗肉的技术就精益求精,用狗肉制作的名馔也推陈出新。《盐铁论》中记载汉代的“狗皉(音哲)”,曾是名噪一时的佳肴。“狗皉”是切成薄片的狗肉,为一种适口的下酒菜。这款名菜的出现,可能与孔夫子训诫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有一定关系。吃狗肉已不是整条烧烤,而是变得精工细切了。“庸脯”即是狗肉脯。庸,本来是形容词,在这里当名词用。“庸脯”的做法,大致是将狗肉片沉于沸汤中煮后捞出,撒上花椒末、生姜粉晒干,再调上各种调味品而制成的一种美味狗肉干儿。这种狗肉制品在市肆间出售,往往被一抢而空。汉代还有一款载入《食经》的狗肉名馔,叫做“犬皊”(皊,音哲),据《齐民要术》说,它的做法是:三十斤狗肉,六升小麦,六升酒,合起煮到三沸。换过汤,再用三升小麦,三升酒,将肉煮到骨肉分离。打破三十个鸡蛋,放进肉里,然后把肉裹起来,放在甑里蒸到鸡蛋干透,用石头压榨一夜就可以吃了。值得注意的是,《埤雅》里有这么一段话:“凡肉,豚宜炮,犬宜羹,故曰羹献,而礼有犬羹。”这是说狗肉做羹,可以保持原汤原味,也可以减少养料的损失。应该说,这是我国人民从长期食用狗肉过程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不知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人们的饮食习俗起了变化。在宴会上,狗肉制品逐渐退位,而且在人们的看法上,把狗肉列入另册。不过近年来,人们食肉,讲究要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的,因而狗肉的信誉又有回升,市场价格一般高于羊肉。看来,现在人们形容冒牌货,该用“挂狗头,卖羊肉”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