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6、从脂膏到植物油

  油是重要的饮食原料。它在烹调中至少具有以下四种作用:一是作为营养品。二是作为调味品。许多菜肴、糕点有了油才好吃,而且不同的动、植物油各有不同的品质和滋味,在烹调中要因馔致宜选用不同的油脂才能做出各式风味的膳馔。三是作润滑剂。如作麻花、油条等要用油擦案板,烙饼时要用油擦鏊锅。四是作为导热的媒介物。这是油在烹饪中最重要的用途。要把生的食物原料烹熟,除了少数烧、烤食品外,都不能直接放到火上去烧,需要有导热的媒介物把热传入食物原料。水、蒸汽、油是最常用的导热媒介物,但各有特点和用途。如水温只能达到摄氏一百度,而油沸时则能达到三百多度。因此,凡需要快烹速熟的菜肴及面点,都要用油来作导热媒介物。在这一点上,植物油更为重要。

  我国饮食用油,有一个从脂膏到植物油的发展过程。在汉以前主要用的是动物油,即所谓“脂膏”。“脂膏”是动物油的总称。因此郑众用膏来注释脂。但细分起来,还有一定的区别。如古时把牛、羊等有角动物的油称“脂”;把豕、犬等无角动物的油称“膏”。又一说是:凝固得坚实的动物油叫“脂”;比较稀软的动物油叫“膏”。陈澔对《礼记·内则》“脂用葱,膏用韭”的注释称:“凝者曰脂,释者曰膏。”其实这两种解释似乎很相近。我们知道牛、羊油冷却后,凝固得像矿蜡一样,比较坚硬;猪、犬等动物油冷却后像雪花膏一样,比较稀软。《周礼·天官·庖人》中有一段话:“凡用禽献:春行羔豚膳,膏香;夏用腒(居)癱膳,膏臊;秋行犊麛(音弥)膳,膏腥;冬行鲜羽膳,膏膻。”郑众对这段话的注释,除指明腒是干雉,癱是干鱼外,对“膏”的解释则是:“膏香,牛脂也;膏臊,豕膏也。”杜子春虽然与郑众有些分歧,他说“膏臊”指的是“犬膏”而不是“豕膏”,他又补充说:“膏膻,羊脂也。”同样把有角之羊的油称“脂”,把无角的豕、犬之油称“膏”。正因为如此,古人有时干脆把“脂”作为牛、羊的代称,把“膏”作为“豕”的代称。如《周礼·冬官·梓人》:“天下之大兽五:脂者、膏者……”注释中说这里的脂就是指牛、羊,膏指豕。

  另外,古人对动物体内不同部位的脂肪也有不同的称谓和不同的用法。如称肠间油为“膋”,称臆间油为“臅(chu音触)膏”。可见先秦时人们烹制食物用油是在动物油上大作文章的。

  我国植物油的问世,大约在西汉时期。东汉人刘熙的《释名·释饮食》中有“奈实油”和“杏实油”的记载。《博物志》载:“油积万石则自然生火。武帝太始中,武库火,积油所致也。”汉武帝时,究竟有什么油,无从得知。不过到三国时,麻油已有生产。《三国志·满宠传》称:“宠拜征东将军,孙权至合肥新城,宠驰往,赴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火烧贼攻具。”不过在魏、晋以前,植物油的生产还很不普遍,在菜肴烹调中还未能广泛运用。自南北朝以来,植物油的品种日渐增加,生产量也在增长,烹调菜肴和炸制食品都已较多地使用植物油了。隋、唐、五代时,植物油在市场上可以随便买到,加上铁制炊具的不断改进,烹饪技艺的发展,植物油在烹调用油中已居主要地位,大大地促进了饮食品种的多样化、精美化。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