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三十、《南宋地方武力――地方军与民间自卫武力的探讨》读后

  有关宋代军事及武备力量问题的研究,学界向来以兵制为重点,除了不少探讨兵制诸多侧面的论文外,又以王曾瑜先生《宋朝兵制初探》为全面、系统性的专著。这些研究,无疑从总体上揭示了宋朝兵制的基本内容。但是,对两宋时期出现的各种军事范畴内的活动及现象,特别是通常意义的兵制所无法包容或深入探讨的问题,则多为个案性的分析,目前做集中而细致地分析工作,尚显得不足。如宋朝军事与国防政策的演变过程、武将群体的分类与构成、中央与地方统军体制的相互关系、地方与民间武装,以及诸如蕃将之类等等问题,都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新近出版的黄宽重先生(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南宋地方武力――地方军与民间自卫武力的探讨》一书,便是就南宋地方武力及相关问题,加以专门探讨的力作。

  早在20世纪上半叶,已有学者关注到南宋地方义军的问题。谢兴尧发表了《南宋时之忠义军与水浒传》,黄现�著、陶希圣增补的《北宋亡后北方的义军》问世,黄现�又发表了《南宋初年河北山东之义军》,翦伯赞发表了《南宋初年黄河南北的义军考》。另外,邓广铭在1944年撰写的《岳飞》,对南宋初期地方武力有所论及。这些论著的出现,无疑打破了旧王朝史家狭义的认识和评价。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学者们探讨这些问题的出发点,显然与抗日战争的时局有颇大关系。

  20世纪下半叶,海内外学人对这方面的研究继续扩展,其中中国大陆学者对南宋地方义军,特别是作为热点问题的农民起义军性质的论述相当热烈。主要有赵俪生先后发表的《南宋金元之际山东、淮海地区中的红袄忠义军》、《靖康、建炎间各种民间武装势力性质的分析》,张家驹发表的《宋代的两淮山水寨――南方人民抗金斗争中的一种武装组织》,邓广铭的《南宋对金战争中的几个问题》,华山先后发表的《南宋初年的范汝为起义》、《南宋绍定、端平间的江、闵、广农民大起义》,李春圃、何林陶《关于李全的评价问题》,白钢、向祥海出版的《钟相、杨么起义始末》,刘伯涵发表的《从王夫之“宋论”看南宋初抗金义军的弱点》,朱瑞熙先后发表的《南宋广西李接起义》、《南宋福建晏梦彪起义》,汪廷奎《南宋广东摧锋军始末》等等论著。而就防御工事的研究,以南宋钓鱼城抗蒙事迹为集中。这些研究在探讨的范围和广度上,已超越了以往,并对南宋各种民间武装势力进行了一定的概括性的分析。但其中的某些观点,也不免或多或少带有当时政治环境的色彩。至于一些附带着更多的应时性因素的文章,则不加列举。

  与此同时,海外学者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主要的成果有:孙克宽《南宋金元间的山东忠义军与李全》,陶晋生《南宋利用山水寨的防守战略》,石文介《南宋初期军力的建立》,王世宗《南宋高宗朝变乱之研究》,梁天锡《南宋广东摧锋军》,李荣村《黑风峒变乱始末》,苏基朗《论蒲寿庚降元与泉州地方势力的关系》以及黄宽重先后发表的十篇(部)论著等。这些研究,虽因视角与大陆有别,侧重点各有指向,但都颇多地涉及了南宋地方武力本身的一些问题。其中又以黄宽重的系列论文最为集中。

  应当说,前人在对南宋地方武力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也已厘清。但做系统、深入和较为完整地论述,仍然不够。从黄宽重先生《南宋地方武力――地方军与民间自卫武力的探讨》“自序”可知,作者自早年读博士时,便以南宋边境上的义军武装为研究主题。以后,又将探研的范围扩大至有关南宋地方武装力量的许多问题,前后延续多年,出版和发表了包括《南宋时代的抗金义军》、《南宋飞虎军》及《从坞堡山水寨――地方自卫武力》在内的系列论著。本书正是作者多年研究、思考的结晶,因此,本书便具有对以往研究做总结性的学术价值。故称其为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中的力作并不为过。读罢本书,我感到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之处值得推介:

  其一,研究视角新颖。作者并未将南宋地方武力作兵制式的面面俱到性的论述,因为王曾瑜先生《宋朝兵制初探》已有过系统地研究。于是,作者研究的视角集中于南宋地方武力的若干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个案上,探讨其“共通之处”,以便“了解其属性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作者语)。作者首先选取了广东摧锋军、福建左翼军和湖南飞虎军三支代表性的地方军,在分别梳理其发展变迁过程、各自特点及其相通之处的基础上,探究南宋时期地方军所发挥的作用和局限,并揭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变化。然后,对南宋镇抚使、两淮山水寨、茶商武力和山东地区李全父子势力等重要问题进行深入地考察,继续追踪这些地方武力表象之下隐藏的各种利害关系,探讨这些武装及其领袖动向的内在原因。此外,还对南宋、高丽军民使用山城、水寨抵御蒙古进攻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通过对这些问题细致地研究,作者突破了以往对南宋地方武装较为宽泛的认识,获得了更为真实、具体的结论。同时,我个人认为这样的研究,使远离现实的那一段历史也增添了许多立体和生动之感。

  其二,注重汲取以往成果。阅读本书各章和检索附录“参考文献书目”,不难发现作者对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几乎搜览无遗,这就使本书具有了广博的基础,避免了“孤陋寡闻”的尴尬。如在“广东摧锋军”一章中,便列举了大陆学者汪廷奎、胡昭曦,香港学人梁天锡及台湾学者李天鸣等人论著的见解;在考论“经济利益与政治抉择”一章时,则引述了两岸孙克宽、萧启庆、李春圃、赵俪生、周良宵、陈学霖及唐长孺诸先生的相关成果。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尊重前人成果,却并不囿于成说,往往依据自己的研究,提出独到的见解,以超越前人。如在“福建左翼军”一章涉及蒲寿庚降元问题时,便肯定了苏基朗教授的观点:蒲氏的举动乃是泉州地方势力“以个人、家庭及地方的利益为依归,与宗室派及抗元派爆发大冲突”的结果,又指出“这一看法扭转了以往过于凸显蒲寿庚以一人一姓之力降元,以及异族人在宋代楚材晋用的看法”。但作者并未简单地停留在苏基朗先生的见解上,而是从具体分析左翼军入手,进一步论述地方势力“面对新旧政权交替之际,为维护自身及地区利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经过折冲与冲突的过程”。既使这一观点得到充分的支撑,也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再现了这一段史实复杂曲折的历程。

  其三,分析和议论深入、中肯。作者显然是一位功力深厚而又独具慧眼的史家,在论述各章内容时,往往通过抽丝剥茧的手法,逐一揭示问题的成因所在,语言平实、可读,既没有生硬刻板的冬烘气味,也不简单地罗列大道理。如论述两淮山水寨时,除了肯定其在抗击金、蒙进犯上发挥的作用外,也从繁重的劳役、地方官的苛扰、地方和民众利益的冲突、地方势力的纠葛等等方面,发掘两淮山水寨所承受的困境,指出其在某些情况下曾出现态度复杂、摆动的现象。这便深化了传统意义上对义军的见解。对李全父子政治动向的分析,是从当时背景下的政治抉择与经济利益的影响两方面因素,实事求是地考察李全父子的完整变化过程,其最终蜕化结局也自然在情理之中。也突破了以往“或从民族大义的角度看待李全父子,或从农民起义角色讨论李全兴起的因素”的简单化理解。李全不是彻头彻尾的民族变节者,也不是崇高的反封建英雄,而是那个复杂变化时代崛起的地方领袖人物。需要强调的是,作者通过对诸多个案的分析,总结性地指出:在面临强大外患及内乱的威胁下,南宋政权接纳了地方的武装力量,创立新的制度,对北宋强干弱支政策进行了一项重大修正,“反映了南、北宋政权不同的特质”。而地方武力不仅与南宋正规军并存,更是支撑赵宋政权延续的武装力量。这些结论,无疑准确地触摸到两宋政治发展及演变的重要经脉,深化了南宋史的研究。依我看来,作者不喜空论,注重史实及其完整性的研究特点,值得学习。

  此外,史料丰富、详实,也为本书一大特点。单单从著作中引用文献资料之富,就能得到最好的说明。至于本书具有的其他方面的诸多特色,就不一一列举。

  本书之所以能取得以上显著的成就,当在于黄宽重先生长期专注于一个专题的探索,而心无旁骛,不追求浮光掠影式“大面积”涉猎,这恰恰是当今学界所缺乏的真正意义上的研究精神。读完本书,我受益匪浅,不仅对南宋历史上发生过的地方武装力量的许多问题,有了深入、完整的了解,而且对我现在正从事的宋代军制的研究,也有颇多的启发。

  总之,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弥补学界的不足,已见上述。不过,就南宋地方武力的所有问题而言,本书仍不可能完全论及,也就是说,仍留有许多空间可以继续扩充。如南宋四川地方武装等问题,便需要进一步探研。作者在自序中也指出:“南宋地方武力的名称复杂,任务有别,牵涉的范围广泛,要进行全面、完整且深入的研究并不容易。”但本书为这一专题的继续研究,无疑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另外,本书也存在个别值得商讨之处。如作者将茶商武力也视作南宋地方武装,似可商榷。诚如本书所论,茶商之有武力,乃在于保护走私活动。故其应被视为南宋政府的敌对力量,这无论与广东摧锋军、福建左翼军、湖南飞虎军,还是与交界地区的镇抚使、两淮山水寨,甚至与归顺宋廷的李全父子武装,都具有不相同的性质。至于茶商走私武装被收编到宋军后的情况,则已与茶商武力本身关系不大。本书第313页所提及的武休关,作者注在今陕西甾坝县,此当为印刷之误。陕西有留坝县,而无甾坝县,武休关也恰位于陕西留坝县南。

  (原文发表于《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五卷,商务印书馆2004年8月出版)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